易燃厚煤层超长综放面采空区火灾治理技术_第1页
易燃厚煤层超长综放面采空区火灾治理技术_第2页
易燃厚煤层超长综放面采空区火灾治理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易燃厚煤层超长综放面采空区火灾治理技术 1 工作面概况 常村煤矿属易燃矿井,生产力量180万 t/a。现正在回采的21072综放面是河南省首个“小煤柱护巷外错布置的超长综放面”。 21072综放面位于矿井唯一主采盘区21盘区3个条下山以东自上而下的第4个工作面,上、下为已采完毕的21052综采面和21092综放面,东为盘区东部边界断层带,西为盘区下山爱护煤柱,属孤岛区段。走向长1 460 m,倾向长220 m。煤层产状较平缓,倾角8°17°,可采煤厚6.310 m。圈定范围内地质构造较简洁,切眼外220 m范围内有5条落差为12.5 m的断层。工作面上巷上距21502下巷

2、5.5 m,下距21051下巷16 m。下巷下距21092上巷7 m,上距21091上巷11 m。里段580 m基本为实体煤,外段全部处于21091,21071,21051采空区的下层。所采煤层为侏罗纪中统下部义马组23煤,煤岩以亮煤为主,普氏系数=22.5。煤种低变质的长焰煤,挥发份含量高达42.3,自燃倾向性极其严峻,自然发火期1530 d。煤层瓦斯含量整体上较小,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351.76 m3/t。但受盘区东翼局部顶板砂岩体条带自上而下纵贯全区的影响,工作面沿走向有221 m原始煤层的瓦斯含量较大,相对瓦斯涌出量达到4.25.77 m3/t。煤尘具有危急性,爆炸指数48.33。通

3、风方式为“U”型上行负通风。 工作面采纳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割煤高度2.6 m±0.1 m,放煤高度3.67.3 m,采放比为1:(1.251.27),机头、机尾各3架不放顶煤。 2021年2月8日,工作面回采273.5 m时,回风流CO浓度呈快速增大趋势,一天时间内由0.006增大到0.024。120架以上支架后尾梁架缝CO达到0.060.5。130135架的后尾梁架缝CO最大,达到0.5,但整个工作面及回风流没有烟雾。上述征兆表明工作面采空区已发火。 2 火点位置判定及发火缘由分析2.1 火点位置判定 精确判定火点位置,是有效,快速灭火的关键。火情消失后,依据CO气体涌出特征、采

4、空区漏风特征及近段工作面生产状况等对火点位置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1)依据工作面120架以上支架后尾梁均涌出高浓度CO气体,且130135架后尾梁架缝CO气体浓度明显高于其两侧,结合采空区漏风轨迹、CO气体集中运动规律、工作面130架以上顶煤放出状况,以及130架顶层对应于21051下巷的实际,初步判定发火点有2处:一是130架顶层的21051下巷下帮松动破裂的高温煤体落入本煤层采空区后遇风自燃;二是工作面下半部局部架后采空区遗煤自燃。 2)现场观测期间,机组在43架停滞时,4345架后尾架缝CO浓度由0.008锰增到0.3。并且,10架以上后尾梁架缝CO浓度均不同程度增大。当机组上行离开后,

5、该处后尾梁架缝CO浓度突降到0.05,且10架以上后尾梁架缝的CO浓度基本恢复原状。依据工作面局部存在较大风压差时采空区的漏风轨迹和CO气体集中涌出特征,可进一步判定下部火点位于10架以下局部架后,且距工作面较近。 3)2月4日4点班,气割工作面下端头架上侧后立柱顶部连接销时,曾引燃过架顶碎煤。并且,自该班起,受工作面下半部顶板破裂,支架工作阻力较小失稳倒斜的制约,工作面下口几乎未动。加之当时下隅角巷顶客观存在高冒区,其中的碎煤消失自燃隐患时,前期往往不易被检测到,落入采空区后,诱发自燃的可能性极大。由此可锁定下部火点位于3架以下、且靠近支架后尾梁的架后遗煤。随后的灭火实践证明了该判定是精确的

6、。 2.2 发火缘由分析 造成发火的缘由除煤层自身具有极易自燃的特性外,主要有: 1)工作面3架以下采空区遗煤发火缘由 一是未彻底处理洁净气割引燃架顶的碎煤,造成潜在的、最直接的发火危急源;二是下隅角巷顶高冒区消失高位自燃隐患点未及早检测到,支护棚梁回撤后顶煤塌落,疏松程度增大,触氧面和吸氧条件由弱变强,氧化速率加快后释放的热量积聚;三是受工作面下部支困倒斜扶正的影响,推动速度很快,自燃隐患点的外部条件未得到较大转变而使蓄热环境遭到破坏。尤其是10架以下,几乎是原地不动。上述因素综合的结果则造成发火。 2)130架顶层的21051下巷遗煤发火缘由 依据“O”型圈理论可知,虽然21051工作面早已采过,但沿巷道周边客观存在着未压实条带,本分层工作面顶煤放出后,势必与其连通。加之21072上巷顶板存在多处高冒区,在矿井通风负压的作用下,极易形成很难被检测发觉的、简单的“一源多汇”漏风通道,造成向顶层采空区遗煤连续漏风供氧而积热。随着工作面对前推动,热煤体落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