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_第1页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_第2页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_第3页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_第4页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在社区开展经常性的中医药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服务活动,是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它能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慢性疑难杂症效果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艰难,更具有挑战性和富有使命感,今年我们已把它纳入中心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上。     因此为了确保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针对中心现有状况和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实际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如下:    

2、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唐亚能 副组长:贺志强         成员:陈永亮、蒋周云、文岐峰、张玉泉、李书成     二、工作计划      1、由社区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慢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心现有的“有人才、有平台、有人气、有效果”等优质资源,重点在于加强运用中医药理论,尤其是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理论指导居民预防调摄、养生保健,增强居民防病治病意识,达到

3、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调护、愈后防复的目的。      2、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做好相关人员专业培训,制定适宜的相关中医健康教育内容和时间安排表,完善服务流程,把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贯穿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去,着重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计划每年中医知识的宣传栏4期;在每个服务站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和义诊4场次,中心2场次,共计18场次,发放具有中医药特色浓郁、脍炙人口健康处方如中医养生歌、中医养生羹等。       3、内容实用化、大众化、特色化、丰富化,形式多样化。 我

4、们要充分利用中医药在开展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服务方面的优势,制定健康教育方案要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健康状况,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突出特色,以及在指导其进行健康运动的内容要具有实用行和针对性,解决各个层面居民实际健康问题,以调动居民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开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教育和治疗,要具有针对性如对老年人以健康膳食、适量运动为主,慢性病居民以膳食(药膳)调理、保健运动为主,残疾人以肢体和心理康复为主的。      4、确定效益评估标准,不断完善,逐步达标。 在社区开展居民相关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治疗,需要建立效益评估标准,以此确定和评价开

5、展服务活动的效果,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它们的标准是居民是否对应用中医药提高保健意识有明显增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发病率、并发症、致残率有显著下降,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提高,参加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积极性有较大增加等等。      三、实施方案      1、我们要高度重视把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纳入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计划中,实行“一票否决权”,做到有人分管、有人专管、年头有计划、平时勤督查、年终有总结,年年有提高。      2、主要以

6、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讲座、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处方,配合晨(晚)练组织开展有益的保健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和集体舞等,以多种形式向各个层次的居民提供健康知识宣传、传授养生保健和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3、针对目前存在以中医药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处方偏少,应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率不高,居民的受益面不够等情况,我们要把它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开展,使中医药综合服务效果在社区发挥更大的效果。 加强“治未病”理论体系的系统继承与研究;积极运用系统科学原理结合中医整体观及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认知健康状态及其测量与评估;开展预防保健服务的

7、实施模式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度评估。什么是中医体质检测评估?阴虚、阳虚、痰湿还是湿热、血瘀、不同体质让人们反映出来的特点各不相同;骨骼、经络、经筋、脏腑,是什么让我们不舒服?让我们久病不愈?三高、亚健康、易疲劳,是病理性的还是生活方式不良的恶果?不同的体质如何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中医体质检测评估告诉你问题的根源和获得健康的正确方法。 中医体质检测评估的特点综合:全面检测您的体质情况,从根本上找出影响健康的因素;深入:不仅仅说明目前的身体状态,更能反应出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主动:在给出检测报告的同时,还提出中医治疗与养生的建议;长期:一次体检结果,长期有效,在坚持中医调养的

8、情况下,每三四年做一次健康恢复状况检查即可。 谁适合做测评?久病不愈,想通过中医检测方式追寻病症根源的人们想全面了解自身体质状况及目前健康状况,以便有效调理身体的人们习惯定期体检,但无法从体检报告上找到如何获取健康的方法的人们如何做中医体质检测评估?先查脊椎,了解主要的和长期的疾病隐患;再查经络,看看各条经络是否畅通,气血运行是否存在障碍;望闻问切,全面细致地探查身体的健康状态和健康隐患;综合评估,给出中医调养建议,包括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和最佳的治疗方案。西医体质检查:通过一定的仪器手段检测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质检查:应用望闻问切的基本方法,了解体检者身体的基本状况,

9、五脏是否平衡、体质是否虚盛、湿寒、饮食是否合理、二便是否通畅。通过中医骨科触诊手法了解体检者脊柱及身体骨骼是否正常或患有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及关节疾病),了解经络是否通畅、韧带肌肉状况等 健康教育是指我们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栏、图片、幻灯、讲座、)指导病人或家属预防、消除或减轻疾病发展的过程,在临床中已形成制度,发扬中医特色,使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的健康知识指导,了解中医知识,增加自我防护、保健意识。现将工作中总结的经验陈列如下。    1首先自己要了解中医发展简史     以及中医的哲学基础、基础理论中医在

10、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2关心体贴病人,把病人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    2.1中医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了解病人所需,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如:病人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则属寒证,病位在

11、脾胃;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属虚证,病位在肾;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因而要求医护人员对病人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在临床实践中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2.2中医医疗诊断是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在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例

12、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诊断是从中医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病人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进食枸杞子、百合、党参、麦冬等;又如: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如指导病人饮食不宜过于辛辣、每日适当活动

13、,可做揉腹运动等。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医疗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医疗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2.3在制定医疗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开展辨证施治,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患者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医疗服务。   2.4评价在对病人实施一系列措施及健康指导后,需评价患者

14、掌握了多少,为其解决了多少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便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    3其他指导    3.1中药煎煮方法汤剂的煎煮从用具、用水、火候、方法都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如煎药用具是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煎煮方法是先将药材浸泡3060min,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2次,第2次煎煮加水量为第1次的1/31/2,2次煎液混合后分2次服用。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min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min。 

15、   3.2中药服法及服药时间汤剂宜温服,丸剂用温开水送服,散剂用蜂蜜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中吞服,冲剂、膏剂用开水冲服,糖浆剂直接吞服,服后10min内不宜饮水。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补益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驱虫药宜空腹服。    3.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般而言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宜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胸痹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者忌食胡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疮疡、皮肤病病人应忌食鱼、虾、蟹等海腥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16、#160;   3.4调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人体正气强弱与抗病能力密切相关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调养正气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关键。    3.4.1重视精神调养做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安宁,少私心而不贪欲,喜怒而不妄发,修德养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刺激,如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幸福的家庭氛围等。    3.4.2注意饮食起居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    3.4.3加强身体锻炼  

17、  综上所述,临床工作中将中、西医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病人的饮食、起居、治疗,能使疾病的“三分治、七分养”得到很好的印证,更加树立了医院的中医特色,这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实践。 健康教育工作 1、公众健康教育:利用院内外健康教育版面,做好公共卫生知识和健康常识的宣教,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绿色生活理念,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院内健康教育版面每月更新一次,院外版面根据相关部门要求随时更新。 2、个体健康教育:通过对门诊病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对住院病人进行全程健康宣教(入院宣教、住院期间宣教、出院指导和即时指导)等方式,提供针对性强的疾病知识,加强对病人的个体宣教。 3、社区健康宣教:与相关科室配合,利用高血压日、糖尿病日、“世界保健日”、世界无烟日等,深入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定期开展健教讲座,服务群众的同时,宣传中医药特色等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