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总则、原则、目标1.1,工程概况1.11 工程名称:江苏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项目1.12 项目名称: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1.13 建设单位:江苏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1.1.4.建设地点:无锡市钱桥镇1.15 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3.85万n?;总建筑面积95790m?;计容建筑面积80340m2;不计容建筑面积15450R?1.16 建筑层数:商务办公楼27层,酒店式办公楼19层(裙房4层),商业配套3层。1.1.7.功能配置:办公,酒店式办公,商业。1.2.设计依据121 .项目任务书122 .设计方案招标文件123 .用地定点图124 .主要包括国家及地方各有关现

2、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5版1.3. 项目分析1.3.1, 工程概况基地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钱桥地区,整个地块占地3.85万nA基地南侧为城市干道盛岸西路,东侧为河道,西、北侧由一条规划路自然的把本地块与周边分隔开来。地块周边交通发达,锡宜高速公路近在咫尺。因此该基地规划结合甲级办公楼及酒店式办公以及配套商业,

3、意欲打造成无锡市一流综合项目。本方案拟在该基地内建造两栋高层建筑,分别雄踞本基地的北部及西侧;地上三层商业裙楼,围绕基地东、南两侧,形成围合之势;建筑分布形态紧凑,含蓄内敛。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和设备用房。本建筑群包含了大型停车库、餐饮、会所、办公楼、会议等功能。1.3.2, 设计概念基地周边概况项目所处区域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地块周边交通发达。独特的建筑造型本方案将一栋高层商务办公楼(27层)布置在基地北侧,面向南广场,勾划出城市的新天际线。办公楼建筑立面处理手法即简洁现代,又尊显时代特征。沿城市干道的配套沿街商业使办公楼和城市之间形成既统一又有自然隔断的有机体,既美化了城市面貌,又可降低繁杂的

4、城市噪音。办公楼立面处理则遵循“立”的原则,外立面处以简洁的竖向线条,更强调了竖向感觉。三层配套裙房外墙烘托出浓重的商业氛围。先进的设计理念本方案以简洁单一的流线将人流引入基地。靠近城市道路的广场给人群以明确的方向感。办公大楼、商务中心、中餐厅、会所及各种配套商业,将成为吸引顾客的节点。1.3.3, 建筑布局本项目地下室一层,为停车库、设备房。停车库可以停400余辆车,并设有电梯直送上部办公楼及酒店及其配套设施。车库层高5米,考虑未来设置立体停车设备的可能,设备房局部层高5.5米。地下车库出入口共有二个7米的双车道出入口,既满足了车辆的疏散要求,又能减少互相之间的干扰。在地面上,19层的酒店式

5、办公楼占据基地的西南角。一层为门厅、大堂及展厅;二层为餐饮类用房;三层为会议中心,四至十九层是酒店式办公楼。裙房为酒店办公提供了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并且服务于基地北部的高档商务楼。基地北部离马路较远,环境较好,为商务办公用地。共布置一栋高层办公楼,27层。宽敞的间距以及架空层,使得此区域建筑密度最低,留出了宽敞的用地营造景观空间。高层低密度的形态,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办公的朝向布置有利通风,同时极大的捕获基地内部良好景观,围合式的布置有利于营造基地内部的宁静宜人的工作气氛。1.3.4, 交通组织基地南侧为城市干道盛岸西路,主要为人行出入口,基地由西侧规划道路设置车行出入口,一条不小于6米宽

6、环形车道,以满足消防及基地内交通的需要在办公北侧设置基地北侧出入口,并在靠近入口处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使得来访人员的乘车,在人员下车之后,尽量停入地下,从而实现基地内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整个道路系统顺畅高效,合理有序,并极大地节约土地,使得道路面积最小化,以留给出大面积的集中景观区域。基地内机动车停车库设在地下一层,设有两个7米宽双车道出入口。经计算,该项目共需要停车位480辆,现在设计地下车库停车418辆,地面停车227辆。二、技术设计2.1 结构部分2.1.1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

7、术规程(JGJ3-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1.2 结构设计说明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地区基本风压0.55kN/itf。本地区场地地震烈度按七度,本工程属丙类建筑,按七度设防计算及采取抗震措施。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实际地质状况,本工程基础可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的基础型式。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建筑中部楼梯及电梯墙位布置剪力墙,考虑到裙楼层及地下车库的使用功能需要,楼层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Q2.2 给水排水部分2.2.1 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

8、范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9、建筑及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GBJ 16-87(2003)GB 50045-95 (2005 版)GB50067-97;GB50084-2001;GBJ140-90 (1997)GB50015-2003GB50013-2006GB50014-20062.2.2 概述本工程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5m,为停车库、设备房。地上2座主楼,一座多层商业楼。分别为1座27层办公,建筑高度为98m;1座19层酒店式办公楼

9、及4层配套商业,建筑高度为72m;1座3层多层办公及配套商业。总建筑面积为95790疗2.2.3 设计范围室外给水,室外排水,室内给水、室内排水、雨水排水,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配置。生活用水量:序号用水类别用水标 准面积(m2)1图层商务办公50L/人452002高层酒店式办公300L/m 2203103配套商业多层办公28L/m148303地卜车库地回冲洗2L/m2157004绿化2L/m216950小计未预见水量10%合计消防水量见下述使用时间时变化最高日用水最大时用水(h)系数量(m%)量(n?/h)101.2135.616.28242.53603

10、7.5121.271.187.128131.42.418133.404.24631.5863.16694.742.2.5 给水系统1 .生活给水系统由政管环网上接入二路输水管,接入管管径为DN300 ,环网管径为DN300,从环网管接出一路DN250管设表供基地生活用水系统。在地下车库设置一座生活、消防泵房。2 .供水方式本工程供水方式:多层、浇洒、绿化及地下车库由城市自来水管直供市政水压为0.35Mpao27层办公室内用水由城市自来水进入地下室水泵房水池-生活水泵屋顶水箱-供各层使用,当供水静压力450kPa时,采用减压阀进行减压分区,每个分区最小压力100kPa,供水分4个区。19层酒店式

11、办公楼室内用水由城市自来水进入地下室水泵房水池-生活水泵屋顶水箱-供各层使用,当供水静压力350kPa时,采用减压阀进行减压分区,每个分区最小压力100kPa,供水分3个区。管网系统控制给水配件处压力: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处水压不大于350kPa,管网干管流速采用0.81.6m/s,支管流速为0.61.2m/So4、水池及泵房生活水泵房、水箱设于地下一层,各套供水系统生活水池水箱容积按最大日用水量的40%计。为保证供水安全,各水箱分为2格。材质为不锈钢。2.2.6 排水系统1、排水量:按生活总日用水量的90%计。2、排水方式:室内采用雨、污、粪分流制,高层设有专用通气立管,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

12、粪便污水通过管道排至室外化粪池处理,餐厅厨房废水经隔油处理,处理后的水与其它污废水一道就近排至市政污水管网;天面雨水由雨水斗收集,经单独管系排至市政雨水管道。3、地下室排水:地下车库排水车库内设数只沉砂隔油池将车库内的污水单独排至室外排水系统。潜污泵设手动和自动控制装置。4、消防电梯井排水由设于消防电梯附近的集水坑潜水泵提升至室外污水检查井。水泵设手动和自动控制2.2.7 雨水系统雨水量采用qy=K1xFw-q5/10000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为10年,降雨历时5min时,降雨强度为n5.25I/S.100m2o天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至立管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就近接入市政雨水接口井。天面留有溢水

13、口,总排水能力不小于50年重现期雨量。2.2.8 管材选用室内排水管材除地下室集水坑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丝接外,其它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卡箍连接柔性排水铸铁管。室内雨水管采用卡箍连接柔性排水铸铁管。室外排(雨)水管采用双壁抗压波纹(HDPE)塑料排水管,可套筒密封圈连接或承插密封圈连接。室内给水系统管道采用衬塑热镀锌钢管。室外给水管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柔性胶圈接口。2.2.9 环保节能:1、采用能排大容量的塑料排水管道。2、采用低轻速的高效水泵,减少噪声及采用减振垫,进出口管道设有低噪声的橡胶软接头的措施。3、水泵房位置本方案中选择远离对安静要求较高的建筑物。4.地下储水池采用能及时报警的溢

14、流措施。2.3电气部分2.3.1 .概述2.3,1.1工程概要本工程位于无锡钱桥地区。本工程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5m,为停车库(停车418辆)、设备房、库房。地上3座主楼,分别为1座27层办公,建筑高度为98m;1座19层酒店式办公楼,建筑高度为71m;1座三层的多层办公及配套商业用房。总建筑面积为95790rr?o2.3.1,2设计范围1.2.1 强电:10/0.4kV变、配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安全措施。1.2.2 弱电: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1.2.3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见消防专篇。高压配电系统继电

15、保护及二次接线设计由供电部门负责。发电机房本设计设有进排风、排烟条件,机房工艺及环保设计由供货或安装单位负责。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由专业厂商二次深化设计。2.3.1.3设计依据1.3.1 工程设计合同及建设单位具体要求。1.3.2 国家现行的有关的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程:«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6、(GB50052-9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127-94)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J/T15-42-200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17、50200-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1.3.3 土建专业、给排水专业、空调通风专业提供的有关图纸及要求。2.3.2供配电设计2.3.2.1 负荷等级本建筑群中的高层建筑,用途为商务办公楼和酒店式办公楼,均属一类防火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库为一类停车库。其消防用电负荷,包括消防泵、消防报警及控制系统、消防电梯、事故照明、防排烟风机、电动防火卷帘、建筑群经营管理计算机系统等为一级负荷;其中建筑群经营管理计算机系统为特别重要负荷。多层办公及配套商业用房,其消防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客梯、弱电机房、安防用电等按一级负荷供

18、电;其余负荷均为三级负荷。2.3.2.2 电源2.2.1 主电源:本建筑群应取两路10KV专用高压电源。两路电源须均能满足全部一、二级负荷,同时工作,互为备用。电源来源及引入方式由当地供电部门决定。2.2.2 应急备用电源:为确保消防负荷、事故照明、经营管理计算机及弱电系统、垂直电梯、生活水泵等重要负荷供电,设1台快速自动启动柴油发电机组,容量为WOOKWo与市电自投自复切换,并设机械及电气联锁。2.2.3 管理计算机系统、各弱电机房尚应配备UPSo224所有电梯均须有突然断电时自动平层开门的功能。并应配有高次谐波滤波器。2.3.2.3供电系统2.3.1 高压系统:为两路进线,采用单母线分段系

19、统,设联络开关,两高压电源同时工作,互作备用,通过母联自投自复,一路进线断开时母联方可接通,设电气联锁。高压系统采用真空断路器开关柜,直流操作,高压开关房设-110V/24AH铅酸免维护蓄电池直流屏一套,作为操作,继电保护及信号电源。高压系统为放射式配电,每台变压器对应一台出线柜。高压开关房设在地下一层。远离高压开关房的变压器设就地负荷开关柜,以方便检修时隔离操作2.3.2 低压系统:变配电系统分为办公楼、办公楼、地下车库和多层办公及配套商业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设2台变压器,各变压器平时均为单台分列运行,每两台变压器之间设联络,以备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另一台变压器可负担其一、二级负荷。联络开关与相

20、关进线开关设电气联锁。楼层照明和楼层空调动力配电等三级负荷以树干式配电为主;消防负荷等以放射式配电为主。2.3.3消防中心、消防设备、确保照明及弱电机房等一、二级负荷均采用双回路供电,两回路分别接自不同的母线段,并且其中一路接自市电/发电切换的母线段。消防中心、消防设备、弱电机房等一、二级负荷两路电源均在末端自动切换,确保照明在竖井内集中自动切换。2.3,2.4继电保护和计量2.4.1 10KV进线开关柜设电流速断、反时限过流保护,并装设避雷器。馈电柜设电流速断、反时限过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2.4.2 变压器低压侧保护:低压进线设长延时、短延时过流保护及短路速断保护,并设浪涌保护器。低压出线

21、设短路速断及过电流延时保护。母联开关设短路速断及过载保护。243计量:专变在高压侧计量,各低压进线柜设总计量,公共负荷均在低压柜上计量。办公用电计量在楼层设户电表箱;商铺用电在地下一层设商铺集中电表箱,每户一表。楼层需要分户计量者在楼层配电间计量。2.3.2.5 电房位置高压开关房和变配电房均设在地下一层。自备发电机房设在地下一层,发电机房须做降噪隔音处理,烟气须经处理后通过内置排烟井至楼顶排放,噪音和烟气处理均须达到环保标准。2.3.2.6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及安全措施2.6.1 低压配电电压为220/380V,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配电线路均为三相五线或单相三线制。2.6.2 所

22、有配、用电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插座接地孔均与PE线相接。2.6.3 所有普通电源插座回路均设漏电开关。为防电气火灾,楼层总开关设0.3A漏电报警信号发送至BA中心。2.3.2.7导线、电缆选择及敷设方式2.7.1 高压电缆:采用铜芯难燃交联聚乙烯电缆由户外穿管引入地下一层高压开关房。2.7.2 主配电干线采用插接式封闭母线梢;消防设备、事故照明等配电线路采用耐火电缆、电线;其他配电线路采用阻燃塑料电缆、电线。2.7.3 低压线路敷设:垂直线路敷于电气竖井内。干线电缆水平段用电缆桥架敷设。楼层配电线路用电缆桥架或金属线梢、管敷于吊顶内,无吊顶处穿管暗敷。地下车库线路穿金属管明敷。封闭式母线、桥

23、架、线梢穿过楼板及配电间、电房、防火分区隔墙处均用防火堵料封堵。消防设备的两路电源线敷于不同的桥架中。2.3.3.照明设计2.3.3.1 本工程照明分为一般照明和确保照明。确保照明即事故照明。一般照明由市电供电。确保照明双回路(其中一路引自市电/发电切换母线)供电,或由一路市电/发电切换电源。为保证事故时的安全疏散,另设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详下文。2.3.3.2 主要场所照度标准、配电指标及主要灯具选型表3.2照明场所照度标准值(lx)照明功率密度(W/m2)主要灯具选择楼梯、走廊755吸顶节能灯办公室30011T8荧光灯宴会厅30013装修定大堂30015装修定会议厅1006装修定地下停车

24、库755T8荧光灯设备房2008T8荧光灯3.3照明应尽量采用高光效绿色照明光源和高效率灯具,建议荧光灯采用带滤波优质电子镇流器。以利节能和环保。商场、餐厅应采用高显色性光源。3.4屋顶四周设置航空障碍灯,由确保电源供电。3.5事故照明:所有疏散楼梯间、走廊、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照明和商场、餐厅、宴会厅部分照明(商场15%,餐厅、宴会厅30%)均配备市电和自备发电两种电源,自动切换。在所有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口、其它疏散口、走廊、大堂、餐厅、宴会厅及地下车库通道适当位置均设置带蓄电池的应急疏散指示灯,走廊、通道上疏散指示灯间距不大于20米。在各层电梯间、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走廊、通道

25、、大堂、设备用房、地下车库及商场、餐厅等所有公共场所适当位置设置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作应急疏散照明。一般平面疏散区域应急疏散照明照度不低0.5Lx,竖向疏散区域、地下疏散区域及人员密集疏散区域应急疏散照明照度不低5Lx,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180min;消防控制室、电话总机房、配电室、发电机房、消防水泵房、风机房等消防工作区域,照明照度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180min。3.6立面照明:本建筑群将成为当地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为突出表现其夜间景观效果,应结合建筑立面风格设置立面照明。立面照明具体由专业照明公司设计。本设计在首层、裙楼顶分别预留有立面照明电源。3.7照明控制:办公大堂、

26、办公楼大堂、餐厅、宴会厅、地下车库等大空间场所、办公走道、办公走道、室外、立面照明由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群组、场景、定时、照度感应、现场手动和主控中心远程监控等)自动控制;楼梯间灯采用感应型延时自熄节能开关;办公室照明由照明配电箱就地集中控制;其他场所视具体情况而定。2.3.4.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4.1 防雷接地系统本建筑群为办公(19层)、办公楼(27层)。建筑最高点高度98m;均属二类防雷建筑。4.1.1 防雷接闪器在各塔楼和裙楼屋顶,沿屋顶装饰构架或女儿墙及机房顶四周及尖顶处设避雷带,在外凸角及尖顶处设避雷短针,并在各塔楼和裙楼屋面设不大于10x10m或12X8m的避

27、雷网。屋面其它金属物体均与避雷网焊连。屋面电气线路均穿钢管并与其配电箱、设备金属外壳连接,且就近与防雷装置连接。屋面设备配电箱电源侧装设电涌保护器。4.1.2 引下线利用结构柱主筋作引下线。为提高对雷电的屏蔽效应,各塔楼外围柱按不大于18m的间距设一引下线,住宅在转换层转换至外围,裙楼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m4.1.3 均压环(网)及防侧击雷高度45m及以上每一层,45m以下每二层设一均压环,即将该层外围圈梁两根水平主筋焊接连通,并与引下线焊连,形成均压环兼防侧击避雷带。在适当位置留出预埋件将外围玻璃幕墙金属框及墙面金属装饰件与之连接,以防侧击雷并起到屏蔽作用。相应层框架梁主筋连接成不大于18x

28、18m的网格,并与均压环连接形成均压网。4.1.4 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利用建筑基础桩主筋作接地极,利用底板主筋连成不大于10X10m或12X8m的接地网。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系统,电气接地、保安接地、防雷接地、消防报警装置及其它弱电接地共用该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在需要的位置引出接地连接板。4.1.5 防雷电波入侵进出本建筑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均在入户处与接地系统连接。高压进线设避雷器。4.1.6 消防控制室、弱电设备房等弱电设备用房的接地利用大楼共用接地装置,独立设引下线,采用35m帚同芯导线。4.1.7 防雷接地系统所有露出硅外金属构件均做防腐处理,所有预埋件用-40X4镀锌

29、扁钢。4. 2安全措施4.1.1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4.1.2 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系统,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保护接地、消防报警装置及其它弱电系统接地共用该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否则应在室外增设人工接地体,在需要的位置设接地预埋件。在各引下线地面处外侧设测试端子。4.1.3 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连接。4.1.4 在有淋浴间的卫生间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连接。在各设备房、各设备管井由接地网或均压网引出等电位连接板。室内金属管道、设备金属外壳在适当位置与PE干线及等电位连接板作等电位连接。4.1.5 防雷击电磁脉冲各信息及弱电设备房与外围柱子保持一定距离

30、,并做屏蔽、接地和等电位连接。各低压进线柜、天面设备配电箱设B级浪涌保护器,消防报警及电梯电源箱、各层电表(电源)箱均设C级浪涌保护器,信息及弱电设备房电源箱、其他信息设备电源箱均设相应规格的电涌保护器。2.3.5,弱电设计本工程弱电工程包括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火灾报警及联运控制系统(见消防章节的电气部分)。2.3,5.1通信系统5.1.1 通信系统分为固定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电话布线系统纳入综合布线系统。5.1.2 本工程约需电话2000门,固定通信的语音交换机和配线架均放置在弱电设备房内。5.1.3 弱电设备房电源由低压配

31、电房提供两路380V,50Hz电源,经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后由30kVA在线式UPS间断电源供给。5.1.4 引至本工程的通信电缆由电信总机房穿管埋地引入本工程弱电设备房。通信系统的具体设备及方案由各运营商负责,设计院仅负责配合利用综合布线系统预留管路。2.3.5.2 有线电视系统本工程共约有用户终端1000个。系统采用860MHz邻频双向传输,用户电平要求67±4dB,图像清晰度应在四级以上。本工程有线节目源由城市有线电视网引来。采用以光缆为传输干线,以同轴电缆为入户分配网的双向HFC(光缆一同轴电缆混合网)方式。在楼层各房间及需要的地方设电视终端。用户分配网络星形分布,支线传输线路

32、采用75Q四层屏蔽射频同轴电缆。系统配置由当地有线电视公司负责。2.3.5.3 有线广播系统公共广播兼作应急广播,属于以语言广播为主,播放背景音乐为辅的具有多个业务播点的综合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分区播放的方式。系统把音乐广播、业务性广播、呼叫广播和应急广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优先控制、分区选择、故障检测与自动功放备份等功能。本系统应急广播控制和消防控制系统共用一个控制室。系统采用100V定压输出方式。广播系统的线路敷设按防火要求,采用阻燃聚乙烯绝缘3芯绞合多股铜导线,主干线采用金属线梢敷设,分支线穿扣压式薄壁钢管(kBQ暗敷。所有明敷金属管或金属线梢外涂防火涂料。办公、办公楼大堂、宴会厅在柱

33、上或墙上安装若干个10W强指向性挂墙音柱,公共走廊按25米左右水平间隔设置6W扬声器,办公室等其它室内广播区域设置3m的天花喇叭。宴会厅按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系统一级标准另设专用扩声系统,但受应急广播控制。火灾时,自动或手动打开相关楼层应急广播,同时切断背景音乐广播。2.3.5.4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采用集散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将来自现场设备的所有信息数据集中提供给监控人员,并接至室内的显示设备、记录设备和报警装置等;DDC(直接数字控制器)作为系统与现场设备的接口,分散设置在被控设备的附近,收集来自现场设备的信息,并能独立监控有关现场设备。实现以下功能:监视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及运行参数,包

34、括高、低压各回路的开关状态、故障记录、有功、无功功率及功率曲线、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电能计量,变压器温度显示及超温报警;采用数字式现场控制器(DDQ对空调、通风系统集中控制;空调系统监控主要功能:环境参数监控;排风机等按程序进行风机、风阀的联锁控制和保护;空调末端设备分区启停管理;根据事先安排的工作、作息时间表及环境参数,启停系统,监测及记录各空调设备运行参数,累计工作时间,提示定时维修,形成各种报表等。给水系统监控主要功能:水泵的启停控制、水位检测、管道压力检测、监测及记录各设备运行参数,累计工作时间,提示定时维修,形成各种报表等。监视楼层总开关状态及其漏电报警信号;监视电梯运行状态

35、。BA信号总线采用屏蔽双绞线。电气参数及开关量均通过就地智能仪表采集。具体系统由楼宇设备监控系统供货商进行二次深化设计。2.3.5.5 安全防范系统5.5.1 安全防范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汽车库管理系统等组成。本工程按普通风险对象中通用型公共建筑安全防范基本型设计。5.5.2 安全防范监控室与消防控制室合用,负责整个建筑群的安全防范控制。对所有报警装置及视频摄像机进行监控。5.5.3 在各楼主要出入口、办公、办公大堂、首层电梯前室、楼梯口、地下车库出入口等处设监视摄像机。5.5.4 主控设备采用矩阵切换主机,通过切换操作对建筑上述部位的安全动态实现监视,采用数字化

36、传输,采用16路硬盘录像机保存一定时段内的录像资料。555在建筑群内主要管理区的出入口、主要设备控制室、贵重物品库房等重要部位的通道口安装门磁开关、电子门锁及读卡器等出入口控制系统。5.5.6 在重要房间设微波双鉴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等组成入侵报警系统。5.5.7 在地下车库设一套停车场电脑收费管理系统,对进出停车场的车辆进行收费及防盗管理与控制。在出入口设自动取卡、读卡器,自动道闸,结合人工收费,加快通过时间。2.3,5.6综合布线系统为支持建筑内电话系统的话音传输及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传输,装设综合布线系统,系统机房设于弱电设备房内。在办公室、办公楼大堂、餐厅、宴会厅等均设置终端,除住宅外终

37、端的服务面积为10m2,数据干线采用八芯单模光纤,语音干线采用大对数三类铜缆,水平布线采用六类UTP双绞线,满足现代通讯及办公自动化的需要。本工程共约有用户终端2000个。2.4空调通风部分2.4.1 设计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50019-200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26-8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甲方提供的技术要求书。2.4

38、.2 工程概况本工程是集酒店及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共分为3个大块总建筑面积为95790m2,总建筑高度为98m。其中酒店式办公19层,建筑面积20310平米,其附属配套商业4层,建筑面积5650平米,另有多层办公3层,建筑面积1670平米;多层商业配套及办公区为地上3层建筑,总建筑面积7515平米;商务办公大楼27层,建筑面积45200平米。另设有一层地下室,其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2.4.3 设计内容(1)地下车库、设备用房、公共卫生间的平时通风换气;(2)酒店式办公、办公、附属配套商业空调设计;(3)人防地下室通风(详人防专业);(4)消防防排烟;2.4.4 设计参数夏季空调室内

39、设计参数:房间类别干球温度0c相对湿度%新风量允许噪声dB(A)大堂2628507015%<50餐厅2426556530m3/h.人<55宴会厅2426556530m3/h.人<55会议室2526556030m3/h.人<40网络中心2427556020m3/h.人<50酒店式办公2426506040m3/h.人<45办公2426506030m3/h.人<452.4.5 空调系统1、冷热源:本工程整体采用VRV空调系统作为冷热源,其特点是高效节能、安装方便,并且具有绝佳的分户计量系统,对于本工程类型项目格外适用。2、室内外空调:酒店式办公楼19层,其建

40、筑面积20310平米,设计冷指标100W/平米,总冷负荷约为2031kW,VRV室外机分层设置,置于建筑提供专署空调机外机位。大堂采用环绕气流吸顶式室内机,其特点是美观、简洁、低噪,且气流组织柔和舒适。办公多采用天花板嵌入式室内机。酒店式办公的附属配套用房4层,建筑面积5650平米,其主要功能为餐饮、会议和商业,设计冷指标180W/平米,总冷负荷1017kW,VRV室外机置于4层屋面上。室内机多采用环绕气流吸顶式室内机型。酒店式办公的附属多层办公3层,建筑面积1670平米,设计冷指标100W/平米,总冷负荷167kW,VRV室外机置于3层屋面上。室内机多采用环绕气流吸顶式室内机型。多层商业配套

41、及办公区,建筑面积7515平米,其主要功能为休闲娱乐、游泳、餐饮、办公等,设计冷指标150W/平米,总冷负荷1127kW,VRV室外机置于4层屋面上。室内机根据房间及空间形式采用天花板嵌入式、环绕气流式、落地式、高静压风管式等多种室内空调机。商务办公楼27层,其建筑面积45200平米,设计冷指标100W/平米,总冷负荷约为45200kW,VRV室外机分层设置,置于建筑提供专署空调机外机位。室内机根据房间及空间形式采用天花板嵌入式、环绕气流式等多种室内空调机。3、新风系统:本工程整体考虑采用VRV新风系统。更衣室1015厨房3040(由专业公司负责)汽车库6仓库56身压配电房810低压配电房15

42、202.4.7消防排烟系统1.地下室部分:2.4.6平时通风系统1 .地下室平时排风及消防排烟均由竖井至首层排至室外绿化带内。2 .卫生间排风通过排风竖井至屋面排放,屋面排风竖井顶端另设有无动力风帽。3 .厨房排油烟设有烟净化和除味装置(由专业公司设计施工),环保排放4 .设置机械通风风量计算:J"j项目房间名称换气次数(次/时)公用卫生间1520办公卫生间1015水泵房56地下一层主要为汽车库及辅助用房,按照规范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计算。每个防烟分区均设置了排烟风口,排烟风口到该防烟分区的最远点不超过30m。同时设计了消防专用补风机,其补风量大于排烟风机风量的

43、50%。2.地上部分:地上部分根据规范,对于大于20m且没有自然通风的内走道及虽然有自然通风但长度大于60m的内走道或大于100平方米的房间设计了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设置于群楼的天面。地上部分(含地下室)共设置了两个消防疏散防烟楼梯间和一个消防电梯,根据规范,分别对消防疏散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和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设计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消防疏散防烟楼梯间的余压为40Pa50Pa合用前室的余压为25Pa30Pa4.自控及其他:1.)平时通风系统送、回风总管上均按规范要求设置防火阀,动作温度为70Co2 .)平时通风与消防排烟合用系统回风总管上设置排烟防火阀,动作温度为280C,排烟防火阀动作信号

44、与风机联锁,当排烟防火阀关闭时,自动切断风机电源。3 .)平时通风与消防排烟合用系统,当着火时,自动关闭非着火防排烟分区的平时排风口,同时开启着火分区排烟阀。4 .)当火灾发生时,除消防防排烟系统风机外,其余通风设备均自动切断电源。5 .)所有防、排烟设备(包括风机、电动阀门)均由消防中心控制,当消防中心接到报警信号后,即开启着火区排烟风机及相应的阀门,关闭其余区的设备。2.4.8保温及防腐1、保温:(1)风管保温材料:室内风管采用铝箔超细玻璃棉板保温。2、防腐:(1)保温风管(采用镀锌钢板、玻璃钢除外),在表面除锈后刷防锈底漆两遍;(2)不保温的风管(采用镀锌钢板、玻璃钢除外)、金属支吊架、

45、排水管等,在表面除锈后,刷防锈底漆和色漆各两遍。三消防部分3.1 建筑消防设计本工程按一类高层建筑和耐火等级一、二级设计。本基地内的高层建筑四面均有消防作业的条件,登高作业区大于8MX13Mo与其他建筑的间距均大于规范要求。整幢建筑采用自动喷淋、自动报警措施。地下车库按小于4000平方米划分防火分区;地上按小于4000平方米划分防火分区,主楼按小于2000平方米每层划分一个防火分区。本工程高层每幢设置两个防烟疏散楼梯(剪刀梯算作两个)。办公楼设两个防烟疏散楼梯,疏散总宽度为2.4米。车库地下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都有两个疏散口,满足消防要求。由三台货梯兼作消防电梯分布在建筑物各处,其中酒店式办公

46、一台,办公楼两台。消防控制中心设在地面一层,有直通室外的门。3.2 水消防设计3.2.1 设计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3.2.2 概述本工程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5m,为停车库、设备房、库房。地上2座主楼,分别为1座27层办公,建筑高度为98m;1座19层酒店式办公楼,建筑高度为72m;1座3层配套商业;1座4层配套商业。总建筑面积为95790m2o属一类公

47、共建筑。本次设计的范围为用地红线内的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2.3 系统设置建筑物内设有:1、消火栓供水系统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固定灭火器系统3.2.4消防水源、用水量4.1 消防水源:室内消防、喷淋用水均由消防水池供。4.2 消防用水量:(1)按规范GB50045-95及规范GB50084-2001(属中危险II级),本建筑各灭火系统的用水量如下:室外消火栓系统:30L/S;室内消火栓系统40L/S,火灾延续时间3h,一次火灾用水量432立方米;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0L/S,火灾延续时间1h,一次火灾用水量108立方米。室内消防用水量合计540立方米。(2)消防贮水量地下室

48、消防水池容积540立方米。3.2.5 室外消火栓系统在项目适当位置设置室外地上式SS100消火栓,具距离消防水泵接合器15-40米。消火栓间距小于120rH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保护,室外消火栓由甲方向自来水公司申请,用水量由市政管网保证。3.2.6 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每股水柱的流量为5L/S,充实水柱为10rp地下室及裙房消火栓箱的间距不大于30m并保证两股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塔楼的消防前室内设一个消防箱。消火栓箱内配置SN65消火栓一个,DN65M胶水龙带25m长1条,019水枪一支,消防卷盘一套,每个消防箱旁设碎玻璃按钮及警铃,可远距离启动水泵。消火栓系统布置成环状管网。由地下室泵房

49、以双管向环状管网分区供水,消火栓出口处静水压不大于LOOMPq当消火栓出口压力大于0.50MPa时用减压稳压消火栓。屋面消防水池贮备18吊消防前期用水量,十分钟以后的消防水由水泵加压后供给。屋面设试验消火栓一个,栓前设压力表。各区分别设SQD10冰泵接合器3个。3.2.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7.1 设计参数湿式自动灭火系统(以下简称喷淋系统)按中危险II级设计,喷水强度8L/min.向作用面积160m2,每个喷头的保护面积不大于11.5m2,最不利点处喷头工作压力不小于0.05MPq设计流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1h。7.2 系统设置消喷泵设于地下室泵房内。发生火灾时由各层各防火分区的水流指示

50、器向消防中心报警,由湿式报警阀后信号管上的压力掣控制地下室消喷泵的启动,启动压力为0.035MPa,一小时后自动停泵。消喷泵及消喷系统稳压泵均应能在消防控制中心及泵房内由人工启停,其启停及故障状态均应在消防控制中心有显示。每个防火分区的管网起端设水流指示器及信号阀,末端设压力表、试水阀,系统最不利点设压力表及末端试水装置,管网顶端设排气阀。各区分别设SQD10冰泵接合器2个。3.2.8手提灭火器系统本建筑物属中危险级,车库的火灾种类为B类,变配电房为带电类,其余部分的火灾种类为A类,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各层消火栓位置处均设置手提式磷酸镂盐干粉灭火器(MF/ABC

51、铿),每处3具。3.3.电气部分3.3.1 .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参见电气篇。本工程均为高层建筑,属一级消防报警保护对象。3.3.2 .报警系统本工程设控制中心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中心设在首层。消防中心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对讲电话系统、消防事故广播系统及消防设备手控系统。报警及联动控制采用总线制地址编码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喷淋、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门及防火卷闸、电梯回降、非消防电源切断等设备的控制。3.3.3 .自动报警地下车库设感温探测器;住宅式住宅厨房设可燃气体探测器,住宅厨房设感温探测器及可燃气体探测器;发电机房设感温及感烟探测器与其气体灭火

52、装置联动;除卫生间外其余场所均设感烟探测器。3.3.4 .手动报警所有消火栓处均设破玻璃报警按钮及声光警报器。各公共场所出入口、疏散口及通道适当位置均设手动报警按钮(与破玻璃按钮重复者除外)。破玻璃按钮可发出两组信号,一组通过报警系统发至消防中心,另一组作用于启动消火栓泵。3.3.5 .喷淋系统信号各层各防火分区均设喷淋系统水流批示器及闸阀信号,地下二层湿式报警阀处设压力开关信号,压力开关作用于信号和启动喷淋泵。3.3.6 .消防联动控制(1)接到报警信号后,即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关闭电动防火阀,关闭相应分区的防火门及防火卷帘,开启有关部位的防排烟风机、排烟阀、正压送风口,消防中心接收、记

53、录动作信号并显示其工作状态。若确认为误报则恢复常态。(2)火灾确认后,消防中心发出控制信号:按序发出火灾警报;起动消防泵及其它相应的灭火设施;强制相关电梯全部停于首层,消防电梯转入消防运行状态;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解除疏散区门禁。厨房可燃气体探测器一级报警时发出声光警报信号,二级报警时关闭可燃气体总阀。消防中心接收并显示、记录所有联动设备动作信号。发电机房气体灭火系统自成体系,与消防中心设信号联络。(3)消防水泵、防烟、排烟风机在消防中心设手动直接控制装置。3.3.7 .消防通讯高低压配电房、消防水泵房、发电机房、防烟、排烟风机房、制冷机房、消防电梯机房及轿厢内均设专线消防对讲电话机,所

54、有破玻璃按钮及手动报警按钮处均设消防对讲电话插孔,所有消防电梯前室均设一个消防对讲电话插孔,消防中心设一门直线市话。3.3.8 .消防广播为减少天花设备布置及布线,消防广播拟与公共广播合用。所有公共场所均设扬声器。每个扬声器功率不小于3W所有公共广播系统均须具有消防广播功能,接受消防中心控制,火灾时停止正常广播,按程序进行消防广播。广播主机系统设置火灾应急备用扩音机,具容量不小于最大应急同时广播扬声器总容量的1.5倍。3.3.9 .消防电源消防设备及消防中心均为双回路供电,一路引自低压工作母线,另一路引自有市电/发电切换的母线,两路电源在末端自动切换。3.3.10 .事故照明裙楼通道及梯间、塔

55、楼走廊、梯间、地下层、主要设备房照明电源均为市电/发电切换供电。另在所有公共区域、疏散通道、楼梯间、地下车库等场所均设带蓄电池的应急灯作应急安全照明,在疏散通道、疏散口均设带蓄电池的常亮型应急疏散指示灯以引导疏散。应急照明平时采用就地控制或由BA系统统一管理,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自动控制强制点亮全部应急照明灯。参见电气篇相关说明。3.3.11 .线路敷设所有消防系统线路均采用金属线管或金属线梢敷设。消防报警系统之各种线路均单独穿金属管敷设,竖向干线在弱电竖井内明敷,各层平面线路暗敷,暗敷管线保护层厚不小于30mm竖井外的消防设备电源线、手控线、联动控制信号线、-24V电源线、消防对讲电话线、广播线之管、梢外露者均涂防火漆。所有电气管线(含其他配电线路)穿越电房墙、不同防火分区隔墙处及竖井内每层楼板预留洞均采用防火堵料封堵。四.绿化与景观围绕着“生态”概念,基地内的绿化系统随中心绿地形态而构建起来。绿化与景观在这里,已不仅仅是门前的一片草地。一个花园,更有水景、曲径通幽的林间小道以及他们彼此之间形成的一个自我发展,净化和不断更新的生态系统。正是这个系统,将支撑起整个基地内的舒适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