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对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_第1页
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对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_第2页
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对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对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            作者:未知时间:2007-11-22 14:34:00                          &

2、#160;                   作者:刘海波,杨建芳,朱立专 【关键词】  游离血红蛋白【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对悬浮红细胞质量的监控。方法  对保存前、保存期末的全血及悬浮红细胞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分类对比,同时对两者保存期末的游离血红蛋白总量进行分析。结果  全血、悬浮红细胞保存前与保存期末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差异

3、有显著性,而两者在保存期末所含游离血红蛋白总量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悬浮红细胞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红细胞制品,在大力推广的同时,应统一其制备的标准操作规程,并明确其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的质量标准,以便提高质量,完善监测。【关键词】  游离血红蛋白;悬浮红细胞;质量    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作为红细胞制品质量控制的指标之一,在对全血和冰冻红细胞的质量监控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推广,全血制备量不断减少,悬浮红细胞已逐渐成为主要的血液制品。但悬浮红细胞中游离血红蛋白(FHB)含量尚无明确标准,当前各地制备悬浮红细胞的方法也多有不同。

4、因鉴于此,笔者对CPDA方全血及MAP方悬浮红细胞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分析,着重了解经离心制备及35天保存后,红细胞的损伤情况。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从2004年10月2005年7月,每月抽取CPDA方全血4袋,采血后回血混匀并倒取1管作保存前全血标本;保存至35天,同法倒取1管作保存期末全血标本。MAP方悬浮红细胞每日抽取4袋,在制备后混匀并倒取1管作保存前悬液标本;保存至35天,同法倒取1管作保存期末悬液标本。1.2  方法1.3  试剂及仪器  血红蛋白标准液由四川省迈克公司生产,批号:031219、0

5、40901、050613,其余试剂均按参考文献1自配。仪器为722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制造。2  结果与讨论经检测,全血与悬浮红细胞保存前后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见表1,表2。其中,全血组保存前游离血红蛋白符合正常人群应40mg/L1的标准,平均为(30.2±5.5)mg/L;全血组保存期末游离血红蛋白达到(137.7±16.1)mg/L,未超过720mg/L的CPDA方全血质量标准2,两组数值差异有显著性。悬液组保存前后数据同样差异有显著性。这表明无论是全血或悬液中,红细胞经35天的保存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其原因由红细胞膜上的脂蛋白和脂质随时间延长逐渐

6、丧失,红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钠、钙离子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变形,脆性增加,易受温度波动及外界作用的影响,造成血红蛋白逸出所致。表1  全血与悬浮红细胞中FHB浓度比较  (略)表2  保存期末全血与悬浮红细胞中FHB总量比较  (略)   本组数据同时显示,悬浮红细胞保存前后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全血组。这一方面是由于全血中含有较多的血浆和保养液,血细胞比容仅35%,而悬浮红细胞已在制备中尽量移除血浆,红细胞比容可达90%3,随后添加的悬浮液也仅有50ml/u,从而使悬浮红细胞中的游离血红蛋白较全血相对浓缩。另外,悬液的离心及其后的制备

7、操作,多少都会对红细胞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少数红细胞受挤压、变形甚至破裂释出血红蛋白。有资料对不同离心时间以及离心力分别为800g、3800g、5000g、6000g条件下制备的悬浮红细胞进行游离血红蛋白的测定分析,提示过高的离心力对悬液的制备和保存均不利4。我站经长期实践采用的方法为离心力2520g、4、15min。在本次实验中,笔者对该法制备的悬浮红细胞进行类似分析,结果显示保存前游离血红蛋白为(96.5±19.4)mg/L,保存期未为(395.2±52.7)mg/L,均低于上述研究中3800g、5000g、6000g条件组数值,但与800g组的数据尚有差距。由于离心力过

8、低会导致血液分离不彻底,影响制备质量。因此,如何将离心力、离心时间调整至最佳模式,在短时间内既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又能最大程度减少红细胞的损失,尚待进一步探索。本次实验同时对保存期末全血与悬浮红细胞中游离血红蛋白总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无显著性,说明MAP方悬液与CPDA方全血在整体上对红细胞的保存率是一致的。这可能是由于MAP方添加剂比CPDA方保存液增加了具有缓解红细胞溶血并加固细胞膜作用的甘露醇5,使其在不影响细胞代谢的条件下,降低溶血率,从而弥补了悬浮红细胞在制备过程中的损失。目前,合理输血和成分输血是临床输血的发展趋势,随着成分输血的逐渐开展,红细胞的合理利用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悬浮红细胞可以节约一部分血液资源,并且具有保存时间长,浓度、纯度高,治疗效果好,抗凝保存液、细胞碎屑及“保存性损害产物”含量少等优点。近年来,已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但因各地成分制备的工艺水平和操作方法存在差异,其制备的质量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认为应统一悬浮红细胞制备的操作规程;另外,过高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副作用,因此同样应增加悬浮红细胞中游离血红蛋白的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其监测内容,更有力的保证该血制品的质量。【参考文献】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