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研究概况_第1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研究概况_第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研究概况_第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研究概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研究概况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综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一般认为是以胃黏膜局部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黏膜肌层变厚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随着电子内镜的广泛使用、病理检查的常规化、分子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对本病的认识明显提高,特别是发现胃黏膜萎缩并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有发展成胃癌倾向后,更引起医学界及社会广泛重视。根据CAG的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胃痛

2、”、“痞满”、“嘈杂”、“嗳气”等范畴。近十年来,中医药在改善CAG患者的症状、延缓、阻止及逆转CAG的发展、防止癌变等方面效果显着。   1  临床治疗    1.1  辨证论治  张杰1将本病分为中虚气滞型、寒热错杂型、阴虚胃热型、肝胃不和型、瘀阻胃络型,分别予香砂六君子合黄芪建中汤加味、半夏泻心汤加味、自拟养阴建中汤(北沙参、白扁豆、茯苓、生薏仁、生山药、白芍、丹参、莪术、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芪、炙甘草、陈皮、佛手)、四逆散、失笑散合黄芪建中汤加减。于世良等将本病分为肝胃不和型,柴胡疏肝散加减;胆胃

3、郁热型,黄连温胆汤与三仁汤化裁;胃阴虚型,一贯煎与叶氏养胃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柴芍六君子汤合失笑散、丹参饮加减;肝脾胃俱虚,归脾汤与柴芍六君子汤化裁治之。李恩复根据多年经验将本病分为肝胃气滞型,予胃病I号方(茵陈、茯苓各12g,泽泻、瓜蒌、郁金、川芎、鸡内金、地榆、当归各9g,白术、黄连各6g,白芍30g,麦冬20g加减);胃热炽盛型,予胃病III号方(黄连、栀子各6g,黄芩、黄柏、厚朴、白芷、川芎、当归各9g,生地黄、虎杖、玄参、地榆各12g,白芍15g)加减;瘀阻胃络型,自拟胃病IV号方(川芎、当归、乌梅炭、石菖蒲、蒲黄各9g,延胡索、侧柏叶、百合、茯苓各12g,仙鹤草30g,紫苏6g),

4、取得良效。   1.2  专方治疗  梁*等予复萎汤(黄芪、党参、丹参、莪术、淫羊藿、蒲公英、炒白术、炒白芍、百合、乌药、炙甘草)加减,治疗CAG伴不同程度肠化248例,2个月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5.2%。本方集四君子汤、百合汤、华佗肝胃气痛方、二仙汤之大成,熔补、消、清、升、和、降诸法于一炉,扶正健脾,祛瘀复萎。李佃贵等以解毒化浊、通降和络、滋阴养血为原则,拟定基本方:田基黄、薏苡仁、红景天、绞股蓝、枳实、白术、川芎、当归、白芍,临床灵活加减,取得良效。吕长生自拟柴芍六君丹七汤,益气健脾、疏肝和胃、活血化瘀,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5、为94.7%,对照组为8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胡晓平自拟养阴护胃汤(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白芍、白及、蒲公英、黄芪、甘草)加减治疗23例,总有效率为91%。杨维平自拟抑萎养胃饮(党参、淮山药、茯苓各15g、白术、佛手各12g、甘松、当归各9g、丹参12g、山楂、麦芽各15g、炙甘草6g)治疗本病100例,临床疗效良好。   1.3  辨病治疗  学者提出中医的宏观辨证应与胃黏膜的微观变化相结合,治疗宜从基本病机出发,结合病理特点选择用药。李佃贵等根据胃镜及病理结果结合舌脉辨治。胃黏膜粗糙,高低不平,皱壁增生或伴不典型增生,

6、在基本方中加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灵芝、山慈菇;胃黏膜充血水肿,伴点片状黏附性渗出物,舌苔腻、或薄或厚,脉弦滑或细滑,此乃浊邪的客观指标。治疗上根据辨证可投芳香化湿浊药,悦脾醒脾助运,使湿浊内消,或投苦寒燥湿药以泻火解毒存阴,或投淡渗利湿药,健脾助运;胃黏膜充血糜烂,变薄干燥,透见红色血管纹,舌紫、紫红或红降,脉数,此乃毒邪的客观指标。毒轻者用绞股蓝、黄芩、黄连、黄柏、蒲公英、连翘,毒中者用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败酱草,毒重者用狼毒、黄药子等;胃黏膜伴陈旧性出血与瘀斑,酌加三七、没药、仙鹤草等;胃黏膜有溃疡,酌加白及、三七粉;胃镜下见胆汁返流,酌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柴胡等。董学锋用自

7、拟参术甘汤(党参、莪术、当归、八月札、炙甘草)治疗CAG 60例,HP阳性加红藤、蒲公英、败酱草,肠上皮化生加白花蛇舌草,有胆汁返流加姜半夏、郁金、川楝子,总有效率91.7。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CAG,取得良好的效果。李泉晶10以自拟方怡胃汤(黄芪、丹参、白术、党参、茯苓、鸡内金、赤芍、白芍、生蒲黄、木香、枳壳、甘草)配合果胶铋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为87.5。陈明11用维酶素、阿莫西林等口服同时加用补中益气汤合失笑散治疗本病,并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为72.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8、。   1.5  针灸、按摩法治疗  周文艳12采用针药合用的方法,予胃萎方(党参、麦冬、白术、丹参、白芍、蒲公英、甘草、枳壳)加减,同时隔日针刺胸712夹脊穴,治疗51例,总有效率达92.16。何斌13等穴位注射治疗CAG 93例,治疗组用黄芪、当归注射液各4 mL,注入肝俞、胃俞、足三里,每周3次。对照组采用口服胃复春片,1次4片,1日3次,均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7%,对照组为54.3%。李彦14采用耳针(取耳穴:交感、神门、胃、脾、肝、皮质下),配合自拟方善胃I号、II号、III号冲剂,治疗78例,取得良好疗效。杨绍峰15等

9、腹部按摩治疗本病,主要采用推、拉、归挤、托提、揉按等手法,治疗1530次,总有效率达96.5%。   2  临床实验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COX1、COX2、BCL2、ki67的表达与CAG有密切关系。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和其它二十烷类的限速酶。目前已知细胞中至少有两种COX同工酶:COX1和COX2。COX1多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维持多种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COX2与消化道肿

10、瘤关系密切18。有学者认为长期炎症刺激后,先有胃黏膜炎症细胞分泌COX2,然后COX2再通过旁分泌机制信号传导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表达COX2。潘玉林19等在HP相关胃炎和胃癌组织中COX表达研究中发现,COX2表达强度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呈逐渐递增趋势,COX1在各组病变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周雅群20研究显示,COX2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递增之势。提示COX2参与了胃癌形成的全过程。细胞凋亡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BCL2是目前已知的抑制细胞凋亡最重要的一种基因,其编码蛋白参与抑制细胞的程序性

11、死亡,在肿瘤发病中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延长细胞寿命而导致一场细胞的积蓄,BCL2的表达在胃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Ki67是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在增殖细胞的G1、S、G2和M期表达,G0期不表达,与细胞的合成代谢有关,能较客观地反映肿瘤的性质。苏卫民21等研究Bcl2、Ki67基因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意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行期胃癌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1.7%、33.3%、59.1%、76.9%、72.7%、60.9%,提示胃黏膜Bcl2异常表达可能是消化道肿瘤形成的早期变化;Ki67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6.1%、55.6%、54.5

12、%、61.5%、72.7%、80.5%,胃癌及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率显着高于浅表性胃炎(P0.05),提示Ki67在整个胃癌演变序列中不断增强。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长,易复发,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西医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殊疗法。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疗效和优势,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但胃镜及病理改善不同步;需长期服药,但病人难以坚持,影响疗效;临床报道大样本资料较少,远期疗效观察不够,缺乏严格的对照;CAG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及疗效标准仍然没有统一规范,尤其是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等。【参考文献】  1 黄 震张杰辨治

1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2):1661672 于世良,韩继春慢性萎缩性胃炎从肝论治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4):3283 范喜军李恩复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介绍新中医,2007,39(4):11124 梁*,梁 燕自拟复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48例辽宁中医杂志,2007,34(2):1965 李佃贵,王燕云,陈 炜解毒化浊法结合微观检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4):3623636 吕长生柴芍六君丹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2008,14(2):27,477 胡晓平养阴护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23例现代中西

14、医结合杂志,2007,16(20):280428258 杨维平抑萎养胃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4):19209 董学锋自拟参术莪甘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1210李泉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新中医,2008,40(4):8111陈 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36例临床观察甘肃中医,2005,18(4):2512周文艳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1例中国中医急症,2007,16(2):23223313何 斌,吴 旭,陆 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3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

15、):25525814李 彦耳针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8):5015杨绍峰,高金泉腹部按摩治疗萎缩性胃炎56例临床观察按摩与导引,2001,17(1):2122,4816黄小让,王卓才,庞仲熙,等疏肝养胃通脉冲剂对萎缩性胃炎患者DNA拓扑异构酶和细胞增殖指数的影响广东医学,2007,28(9):1525152717赵 强,代二庆,袁红霞自拟善胃方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p16、p21的影响北京中医,2005,24(1):3618Bhandari P,Bateman AC,Mehta RL,et alMucosal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 isoforms 1 and 2 is increased with worseni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