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途径探索_第1页
教改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途径探索_第2页
教改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途径探索_第3页
教改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途径探索_第4页
教改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途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改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途径探索化州市平定镇第一初级中学 谢国辉2004年 5月 21日近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 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达到 “教 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这些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法指导的 具体途径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就此谈谈我实践探索的体会。一、系统讲解 指导良好的习惯和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赖于良好的读书习惯, 所以叶圣陶先生从 40年代 起,就多次强调学习习惯的问题,他说 :“养成良好习惯,直到终身由 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 ” 叶圣陶序跋集第 307页这里叶老将养成 良好

2、习惯看成一条学习规律, 可见其是何等重视。 为此我在每学期伊始, 都拿出专节对学生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系统讲解和指导,并归 纳出 15条学习习惯,每项定为 10分,要求学生自己先对照检查、对号 打分,然后 再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对照自律。不良习惯的改变,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我在 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坚持不懈地反复强化这一要求,对达不到要求中的 硬指标的,坚决要求其改正并做好。经过一个学期的强化,大多数学生 的学习习惯均会有明显进步。方法与习惯相辅相成,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既要与培养良好习惯密 切配合,还要做一些学法指导的专题讲座。我曾对语文学习七十二法 进行过专题讲解,

3、并印发给学生,效果很好。期中或期末,我们还定期 组织召开学生学习方法交流会,这对学生掌握良好的学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为强化学生的科学学法和良好习惯,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写 自读笔记。其主要内容包括:释字词运用工具书查找课文中的疑难 字词,并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提出疑问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也 可以是对课文某些地方的不同看法;写出文章的提要或摘要,字数可因 文而定;评析文章结构的有特色之处一般只将感受最深的内容写出 即可,力求言简意赅,认识深刻。写自读笔记的好处很多,既可以强化 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有一举 多得之功。二、问题引路 指导学生自奋其力课堂是教学

4、的主战场,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改进传统教法,坚决抛 弃语文课堂教学中那些不顶用的“教师滔滔不绝讲授,学生默默聆受” 的陈规陋习, 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指导他们以科学学法走进教材, 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去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1. 指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例如,学习鲁迅小说药时,我曾提 出:在众多茶客中还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人物 “二十多岁的青年” , 这个人物思想性格怎样?作者在小说中安排这一人物有何作用?学生经 过思考分析便会认识到:这个青年同其他茶客一样不理解革命,同样愚 昧、落后;这一人物的安排表明当时国民愚昧落后的程

5、度之严重,不但 中老年如此,连青年也如此。教学中经常这样以问题引路,便会促使学 生善于运用质疑方法来读书学习,对他们掌握质疑学习法以提高阅读能 力,会有明显作用。2. 指导其利用矛盾解决矛盾。矛盾是引发学生思考欲望的契机,在 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一些矛盾式问题,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的旋涡,然 后再让他们自己从这思维的旋涡中走出来,学生学会辩证思考问题和根 据语境分析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绿时,我曾提出:“ 我又掬你入口, 便是吻着她了 , 掬 你 , 怎么会是吻着 她 呢?”这一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立刻引起争议:“你”指掬在手中的水, “ 她”是潭中的水;“她”是作者想象中的人物,掬“你

6、”犹如吻着 “她” ;“你”和“她”都是指水,用 “她”来表达作者一种特殊感 情;“你”指水, “她”指的是“小姑娘” 。当同学们充分发表个人意 见和理由之后, 我便指导他们再仔细研读课文, 最后取得一致看法:“你” 指“水” , “她”指的是“小姑娘” ,即是用来比喻水的“小姑娘” 。因为 联系上文看,这一句是承接上一个比喻句“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 你, 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的;从下文看,这一句又为后一句 “我从此叫你女儿绿 ,好么”作出了铺垫。在这一利用矛盾解决矛盾 的讨论中,学生不但解决了疑难,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根据语境分析问题 的阅读方法。3. 指导学生于课文的潜在语言处深思其隐含信

7、息。不少文章里,有 些语句内涵丰富,语意隐晦,对此,应注意指导学生深思其含义和作用。 例如, 山中避雨一文中的“温暖” , 背影一课中的“聪明”等,指 导学生联系文章上下文意和时代背景来思考分析其深刻含义和作用,将 有利于学生掌握根据语境和背景材料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三、课文为例 指导阅读方法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 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熟练技能。 ”他还说:“教课之本旨并 非教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 自观其它类似文章。 ” ( 1963年 1月书简 叶老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思想之典范。据

8、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文 内容,分别从“披文入情”“通情入境”“出文悟道”三个步 骤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而达到使学生能够“自观其它类似文章”的 教学目的。披文入情,就是指通过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感情波动。刘勰在文心 雕龙·知音中曾指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这 “披文以入情”是人们读文章时的首要一步。为使学生“入情” ,首先要注意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尽快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吻合起来,然后 再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某段在全文中的逻辑地 位,以及作者为什么如此布局安排结构等。通情入境,即在“披文入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和作者的感情沟 通起来,并进入

9、作者创造的美妙境界之中,仔细体味其佳妙之处。为此, 就要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或朗读吟诵,或以问题激之,或和作者对话, 或假设自己就是作者或是课文中的人物等,从而使学生仔细体味作者创 造意境的美妙,仔细分析这种特定环境中遣词造句的不可替代性和绝妙 处,仔细探究其思想内容的深刻性、独创性。出文悟道,即是指导学生走出课文,运用“披文入情”和“通情入 境”两步学到的方法和技能,去自己探索、自致其知、学以致用并写出 自己的自读笔记。在这一步中,我一般选一些自读课文或课外的“类似 文章” ,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悟其理,等他们写出自读笔记后,再组织他 们进行交流讨论,以便取长补短,去伪存真 ,然后再让他们进一步

10、修改 完善自己的笔记,以此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整体阅读方法之目的。 四、强化迁移 指导 “ 大语文 ” 学法语文学习有两块阵地课内和课外。这两块阵地,对学生语文能 力的形成,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重视课堂教学这块主 阵地,是非常必要的,但绝不可忽视课外这一阵地。众所周知,一个人 的知识和方法,只有能够迁移,才是有用的知识和方法,而指导学生将 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向课外迁移则是培养迁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主要 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向课外迁移学习的:1. 向生活的各种空间迁移学习坚持写生活札记。2. 向报刊的“专栏文章”迁移学习坚持写摘要或写提要。3. 向史、地、生、数、理、化、政各科迁移

11、学习坚持写分析性 短论。4. 向影视作品迁移学习坚持写观后感。这种迁移学习法,使语文学习的触角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知识和生活的领域,这正体现了语文对各种事物的载体作用。只有这样,语文学习 的方法和知识才会成为活的方法和知识,才会成为有用的方法和知识。 五、鼓励创新 指导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是人类各种能力的核心, 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 才最有希望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中学语文新大纲也明确指出:“要 在训练语言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 ”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 指导和训练,鼓励创新和求异,并将此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具体做 法

12、如下:第一.结合阅读实践进行指导。例如,学基因畅想一课时,首 先指导学生认识和分析作者围绕基因而进行的多向思维及其特征,然后 再让他们用这种方法围绕基因进行新的联想,诸如联想到利用基因技术 把胖人变瘦,生个健康、漂亮的宝宝,培植出抗感冒的苹果,防肝炎的 梨,以及人类活到 500岁等等。第二.开设专题思维方法指导课。几年来,我根据学生实际开设过 如下专题课。 1. 创造思维的特征和方法专题,包括质疑思维、求异思维、 多向思维、临界思维、灵感思维等; 2. 形象思维专题,包括联想和想象; 3. 辩证思维专题,包括矛盾思维、因果思维、必然性和偶然性、个别和 一般、现象与本质、质量互变规律等; 4. 逻辑思维专题,包括归纳法、 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抽象法等。第三.大胆鼓励创新,指导使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学生有创新之处, 我便给予称赞, 同时还对其进行具体思维的指导。 因为人的思维常常是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而产生的,而人的智慧也恰恰体 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所以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用求异思 维法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 范进中举一课时,有个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