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测试-转子定子测试仪测试项目和参数_第1页
电机测试-转子定子测试仪测试项目和参数_第2页
电机测试-转子定子测试仪测试项目和参数_第3页
电机测试-转子定子测试仪测试项目和参数_第4页
电机测试-转子定子测试仪测试项目和参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分类 数控机床用交流伺服电动机可分为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和交流异步伺服电动机。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多为永磁式,又有方波型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和正弦波型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之分。2 产品名称代 号产品名称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SJT-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 SJY-交流异步伺服电动机 反馈元件代号用下列字母表示,当电机中装有两种以上反馈元件时,各元件代号的排列次序依次为C、M、X、W: C-测速发电机; M-光电编码器;X-旋转变压器;W-位置传感器。 电动机带有失电制动器时,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B表示,并位于反馈元件代号后面。3环境要求3.1气候环境适应性伺服电动机的工

2、作气候环境条件及贮存、运输气候环境条件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项目工作气候条件贮存、运输气候条件环境温度-10+40-40+55相对湿度30%95%(不凝露)95%(40)大气压强86106kPa86106kPa3.2 海拔高度当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时,交流伺服电动机应能保证各项技术指标。交流伺服电动机安装在海拔超过1000m或环境空气温度超过40的条件下使用时,需考虑空气冷却效果的减弱,此时需按制造厂与用户之间的协议进行设计和使用。4机械要求4.1振动冲击交流伺服电动机应能承受规定的振动冲击试验。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不允许有零部件的损坏变形和紧固件松动等现象。通电后电动机应能正常工作。电动

3、机应能承受表11 规定的扫频振动试验。按GB/T 7345 1994 中5.24 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试验后应符合5.1.3 的规定。表 11机座号振动频率Hz 双振幅mm 扫频次数每一轴线振动时间min 三个相互垂直轴线方向振动总时间min 130 1055 1.5 10 45 135 >130 10 1.5 10 水平45 45( 只做水平方向)电动机应能承受表12 规定的冲击试验条件。按GB/T 7345 1994 中5.25 规定的方法进行冲击试验,试验后应符合5.1.3 的规定。表 12 机座号加速度峰值m/s2 脉冲持续时间ms 脉冲波形每一轴线方向冲击次数三个相互垂直轴

4、线的六个方向冲击总次数130 300 18 半正弦3 18 >130 300 18 半正弦3 6(只做水平方向)4.2轴向间隙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轴向间隙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单位为毫米机座号100100165>165轴向间隙0.20.30.44.3 轴伸径向圆跳动交流伺服电动机轴伸外圆配合表面的径向圆跳动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单位为毫米机座号165>165轴伸径向圆跳动0.020.034.4 安装配合面同轴度和安装配合端面垂直度交流伺服电动机安装配合面同轴度和安装配合端面垂直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单位为毫米机座号130130-215>215安装配合面同轴度0.0

5、40.060.08安装配合端面垂直度0.040.060.105电气性能要求5. 1 绝缘电阻选择相应的兆欧表,测量电动机各绕组对机壳及各绕组间的绝缘电阻数值,在工作气候环境条件下交流伺服电动机各绕组对机壳及各绕组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在温升试验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湿热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绝缘电阻检查用兆欧表的电压值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单位为伏耐电压试验时的试验电压兆欧表电压500-1000500150010005.2耐电压试验用高压电源,其频率为50Hz ,电源波形尽可能具有正弦波形。电源功率和输出阻抗应能保证在各种负载下都无显著的波形失真和显著的电压变化。试验设

6、备应能区别绕组漏电流和浪涌电流。1 电动机按规定施加试验电压,电压值应从不超过试验电压全值的一半开始,然后均匀地或以每步不超过全值5%逐步增至全值,电压从半值增至全值的时间应不少于10s,并在全值上维持1min。整个试验过程中电压峰值应不超过规定有效值的1.5 倍,并应监视故障指示器,以判定电动机有无击穿放电。并监测漏电流值,应符合规定。试验结束时,应逐渐降低试验电压至零,以免出现浪涌。试验结束后按测量绝缘电阻,应符合的规定。电动机绕组与机壳之间应能承受表7 规定的试验电压,历时1min 的耐电压试验,应无绝缘击穿或飞弧,且绕组的漏电流有效值应符合表8 的规定。试验后应立即测量绝缘电阻并应符合

7、绝缘电阻值的规定。出厂检验时,1min 的耐电压试验可用5s 试验代替,试验电压不变。重复进行耐电压试验时,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80%。表7额定电压试验电压(有效值)22010000-3022018000-54表8机座号55-130165-300漏电流有效值mA5106性能试验6.1静摩擦转矩试验电动机不通电,采用挂砝码或其他方法在转轴上施加转矩,测量电动机转轴即将转动而又不会连续转动时的转矩值即为电动机的静摩擦转矩。试验位置至少任取三点,正向和反向共测量六个数据.静摩擦转矩反应的是电机转子轴的转动性能,在电机运行中就成为机械损耗,所以其值越小越好。电机轴的装配工艺、轴承和电机密封圈都会影响到静

8、摩擦转矩值。6.2旋转方向试验电动机按规定接线并通电,伺服单元给定指令为正时,电动机轴的旋转方向为正方向(从电动机轴伸端看,电动机轴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并规定为正方向)。6.3空载电流电动机固定在标准试验支架上并和伺服单元组成伺服装置,试验环境应不受外界辐射和气流影响。电机空载,伺服单元输入转速指令,测定电机在低速、中速和额定转速下的空载电流值。空载电流反映的是电机的摩擦损耗值、电机零点调零的误差值及驱动器磁场定向控制算法的好坏,要求电机的空载电流越小越好,一般最大也不要超过电机额定转矩的10。6.3额定转速和最高转速电动机固定在标准试验支架上并和伺服单元组成伺服装置,试验环境应不受外界辐射和

9、气流影响。伺服单元输入额定转速指令,然后逐渐增加负载到额定值,在电动机的温升不超过连续运行温升的规定下,获得的最高转速值既为额定转速值。在短时运行条件下,电机空载,伺服单元输入转速指令,然后逐渐升高,电机所能达到的最高转速值,既为电机的最高转速。电机的额定转速与电机的损耗有关,与驱动器提供的工作电流品质有关(高次谐波会引起电机附加损耗),与电机的散热条件有关。电机的最高转速与电机的电磁设计值有关,与驱动器功率回路的整流效率有关。6.4额定转矩和最大转矩试验1 电动机固定在标准试验支架上并和伺服单元组成伺服装置,试验环境应不受外界辐射和气流影响。伺服单元输入额定转速指令,然后逐渐增加负载,在电动

10、机的温升不超过连续运行温升的规定下,测出在额定转速下的最大转矩,既为额定转矩。1 在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时间内,测量电动机堵转时的最大转矩,既为电机的最大转矩。6.5反电势常数试验将受试电动机拖动至1000r/min 或额定转速,测取受试电动机的空载线反电势。如果拖动至1000r/min,则反电势常数用公式(1)计算, (1)式中:Ke 反电势常数,V/(rmin-1);E 电动机线电势,V。6. 6 转子转动惯量试验电动机转动惯量按GB/T 7345 1994 中5.11 的规定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5.4.10 的规定。6. 7 定子电阻(25)电动机在室温下放置并达到不通电时的稳定温度,测

11、量此时的室温T并记录,用直流电桥测量定子绕组的电阻Rt,按公式(2)折算成25时的定子电阻R, 其值应符合5.4.11的规定。 (2)6. 8 定子电感按图4 所示,电动机定子绕组两端加以1000Hz 的正弦交流电源,调整电压直至电动机电流为空载电流,缓慢地转动转子,找出绕组每两相最小电感值的位置,按式(3)计算出每两相最小电感值,并以此求得平均电感。(3)式中:U绕组两端施加的电压,V; P实测功率,W; I实测电流,A; L两项绕组电感,mH。图46. 9 转矩波动率试验由电动机和伺服单元组成伺服装置,并稳定运行在10%最高转速值这一点,对电动机施加连续工作区中规定的该转速下允许的最大转矩

12、,用转矩仪或类似设备连续测量并记录电动机一转中输出转矩,找出最大转矩Tmax 和最小转矩Tmin(即瞬态值),按式(4)计算转矩波动率应符合5.4.13 的规定。(4)式中:T转矩波动率; Tmax最大转矩,Nm; Tmax最小转矩,Nm。6. 10 温升试验电动机绕组温度测量采用电阻法。电动机固定在标准试验支架上并和伺服单元组成伺服装置,试验环境应不受外界辐射和气流影响。电动机在室温下放置并达到不通电时的稳定温度,测取冷态时定子绕组电阻R1,并记下此时的室温1,然后分别在额定功率点和连续堵转转矩点运行至稳定工作温度,测取定子绕组电阻R2,并记下此时的室温a。温升按式(5)计算,取两种状态下的最高温升值并应符合5.4.14 的规定。(5)式中:1测量绕组(冷态)初始电阻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