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规范应用案例分析_第1页
建筑设计规范应用案例分析_第2页
建筑设计规范应用案例分析_第3页
建筑设计规范应用案例分析_第4页
建筑设计规范应用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设计规范应用课程作业建筑设计规范应用实例分析姓 名: 李远东指导老师: 舒净学 院: 建筑工程学院班 级: 09建筑(1)班2012年 12 月 15 日 参考规范: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民用建筑设计新旧通则对照理解与应用 3、城市规划标准规范大全4、建筑专业规范大全实例一:右江民族医学院职工住宅危旧房改造规划总平面规划图 分析一: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与道路红线用地红线的关系1、 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 规范内容: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 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

2、化粪池等; 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池、采光井等; 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道、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将建筑物和附属设施控制在用地红线内,并离道路红线留足够的退让距离。4、 是否强条:是(规定建筑的任何突出物均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5、 图示说明:6、分析说明:道路红线以内的地下、地面的空间均为城市公共空间,一旦允许突出,影响人流、车流交通安全、城市空间景观及城市地下管网铺设等。分析二:建筑物高度的控制与计算1、 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

3、5220052、规范内容:建筑高度不应危害公共空间安全、卫生和景观,下列地区应实 行建筑高度控制:. 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应按城市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应根据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裙楼和主体塔楼高度;. 机场、电台、电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应按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当建筑处在本通则第一章第条第8款所指的保护规划区内。 建筑高度控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第条3、4款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非第条3、4款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

4、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入高度内: a.局部突出屋顶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 b.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装饰构件、花架、通信设施等; c.空调冷却塔等设备。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将改造建筑高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没有不满足规范的。并且相邻建筑留有足够的退让距离。4、是否强条:否 5、图示说明:分析三:住宅间距要求 1、规范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规范内容:正面间距,可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表5.0,2-2不同方位

5、间距折减系数换算。5.0.2.3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易小于6m;高层之间不易小于13m;.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的住宅大多以条式住宅为主,住宅与住宅之间间距为6.5m(除高层外),高层之间的间距为满足日照要求。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四:规划基地与城市道路的连接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规范内容:412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0时,基地道路的宽度

6、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3、 规范执行情况:规划设置基地与城市道路相连接的道路,南北各一条,宽度皆为7米。 4、 是否强条:否5、 图示说明:分析五:建筑规划与停车空间要求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规范内容:新建、扩建的居住区应就进设置停车场(库)或将停车库附建在住宅建筑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或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将地上地下停车场集中设置在场地内,并靠近城市干

7、道,方便车辆出入又不造成区内交通拥堵。大大的减少了车流量,同时满足停车个数要求。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实例二:烟台山海家苑规划总平面图分析一:建筑基地地面与道路坡度的要求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规范内容: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

8、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00m;横坡应为1%-2%;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大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基地内人流活动的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将由一条车行道贯穿,景观道人行道分设连接,坡度都控制在8%内,横坡为1.5%。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 6、理解与说明:第1-4款道路坡度的确定是根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有关纵坡和横坡坡度的限制,山区和丘陵地区有特殊要求,也应符合上述规范要求。第5款无

9、障碍人行道路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有关规定。分析二:建筑基地地面排水情况 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规范内容:建筑基地地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a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措施,排水方式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有条件的地区应采取雨水回收利用措施;b.采用车行道排泄地面雨水时,雨水口形式及数量应根据汇水面积、流量、道路纵坡等确定;c.单侧排水的道路及低洼积水地段,应采取排雨水时不影响交通和路面清洁的措施。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的地面排水与市政排水管网衔接,部分雨水有车行道排进市政管道。4、是否强条:否5、图

10、示说明:6、理解与说明:建设场地应有完整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重力自流管线尽量满足自然排水要求,保证场地雨水能顺利排除,且与周边现有的或规划的道路的排水设施等标高相适应。分析三:居住区绿化情况 1、规范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规范内容:7.0.2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匀绿化,并应发展垂直绿化; .2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宅间绿地面积的计算办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3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小于30%;旧区改造不低于25%。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绿地率为35.1%,远远超过规划要求,属于生态型小区规划。4、是否强条

11、:否5、图示说明:规划绿地率=(规划用地各类绿地总面积÷规划总面积)×100%分析四:居住区道路绿化布局对道路的要求 1、规范依据:城市道路绿化与设计规范CJJ 7597 2、规范内容:321 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3、规范执行情况:

12、规划中一条主干道串通,道路宽度满足小区道路规划要求!车行道宽8m,数目占1.5m,出人行道宽2m等都满足要求。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五:居住区道路对无障碍设计的范围 1、规范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CJJ 502001 2、规范内容:611 居住区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应包括以下范围:-居住区路的人行道(居住区级);-小区路的人行道(小区级);-组团路的人行道(组团级);-宅间小路的人行道;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中一条主干道和景观道串连,都考虑了无障碍设施,并且提供了很多休息平台。4、是否强条:是5、图示说明:实例三:毕节某规划方案总平面图 分析一:基地地面高程与相邻高程的衔

13、接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规范内容:413 基地地面高程应符合下列规定:-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高程,否者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中基地地面平均高程为1497.5,相邻基地地面高程为1499以上,而相邻市政道路高程为1493.025一下,所以该基地满足规范。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二:基地与相邻相邻基地的关系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规范内容:414 相邻基地的关系应符合下列

14、规定:-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留出空地和道路。当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本基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均不得影响本基地或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光标准;-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贴基地用地红线建造的建筑物不得向相邻基地方向开设洞口、门、外平开窗、阳台、挑檐、空调室外机、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中建筑退让用地红线5.1m,且与相邻建筑退让满足日照采光要求。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三: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与市政干道的连接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

15、规范内容:415 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连;-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和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中建筑距人行道5.1m,机动车道坡度为3%。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6、理解与说明:距离70m的原因:a.道路拐弯半径18-21m;b.

16、交叉口人行横道宽占4-10m;c.人行横道边离停车线宽约2m;d.停车后驶的车辆的长度;e.交叉口设城市公共汽车站规定的距离(一般距交叉口红线交点不小于50m)。分析四:可以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物或构筑物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规范内容:424属于公益上有需要而不影响交通及消防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公共电话亭公共交通候车亭治安岗等公共设施及临时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可突出道路红线建造。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中将治安管理亭紧贴道路红线建造。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五:建筑日照要求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

17、522005 2、规范内容:513建筑日照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有关规定;.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 .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获得冬至日不小于3h的日照标准;.老年人的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中为塔式商业办公楼,满足日照间距要求。4、是否强条:是5、图示说明:实例四:汉南家园二期规划总平面图分析一:居住区道路设置1、规范依据:城市居住

18、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规范内容:802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I.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II.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要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III.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易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IV.宅间小路;路面宽不易小于2.5m;V.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路面积雪的面积,道路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3、规范执行情况:该规

19、划相当于组团的规模,有一条道路连接小区级干道,路宽为4m,宅间小路为3m。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二:消防车的宽度设置与要求1、规范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2、规范内容:434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区内的消防道兼做组团道路,道宽4m,满足规范要求。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三:消防回车场的设置要求1、规范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2、规范内容:43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

20、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易小于15mx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x18m。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区内南面有一条尽端式道路,回车场大小为16mx16m,并兼做消防道。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回车场尺寸分析四:住宅的布置与朝向分析1、规范依据: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规范内容:503住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选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布置住宅,其布置应合理紧凑;-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的居住区级道路;-在1、2、6、7建筑气候区,主要应利于住宅冬季的日照、防寒、保温与防风沙的侵袭;在3、4建筑气候区,主要应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

21、组织自然通风、导风入室的要求;-在丘陵和山区,除考虑住宅布置与主导风的关系外,尚应重视因地形变化而产生的地方风对住宅建筑防寒保温或自然通风的影响;-老年人居住建筑宜靠近相关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中住宅大多南北朝向,满足通风日照要求,并将住宅放在商业街内,减少外界噪音的影响。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五:宅旁绿地的界限范围1、规范依据: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规范内容:1102.4(1)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的规定:绿化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

22、,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角1.5m;对其他围墙,院墙算到墙脚。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中绿化大多以宅间绿化为主,绿地率为30%。满足规范要求。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实例五:烟台车平东华商贸城概念设计总平面图分析一:汽车库出入口大小1、规范依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2、规范内容:汽车疏散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 3.2.4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小于2个;特大型汽车库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小于3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

23、5m。3、规范执行情况:该设计为商住楼,车库出入口有4个,皆为4m,除西边的有个双车道为8m。都符合规范。 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二:汽车库出入口与出入口.车位的关系1、规范依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2、规范内容:6.0.10两个汽车疏散出入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两个汽车坡道毗邻设置时应采用防火隔墙隔开。 6.0.11停车场的汽车疏散口不应少于两个,停车数量不超过50辆的停车场可设一个疏散口。3、规范执行情况:该设计为商住楼,车库都已露天为主,包括地上(157)和屋顶停车位(438)共595个,车库出入口有4个, 出入口净距皆大于10m。

24、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三:汽车库出入口需要安检时对道路的要求1、规范依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2、规范内容:3.2.5公用汽车库的库址,当需要设置办理车辆出入手续的出入口时应设候车道。候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m,长度可按办理出入手续时需停留的数量确定。但不应小于2辆,每辆车候车的长度应按5m计算。3、规范执行情况:该设计中,需要安检出入的出入口在东边,道宽8m,满足要求。 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四:汽车库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接1、规范依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2、规范内容:3.2.8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

25、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离出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3、规范执行情况:该设计中,汽车库出入口距道路大于7.5m且在规定范围了没有遮挡视距的障碍物。 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五:汽车库出入口与引道口的距离1、规范依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2、规范内容:3.2.9库址车辆出入口与城市人行过街天桥,地道,桥梁或隧道等引道口的距离应大于50m;距道路交叉口应大于80m。3、规范执行情况:该设计中,有四个车出入口,主干道在北面,距主道路交叉口的距离>80m。 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实例六:

26、环山规划方案总平面图分析一: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规范内容:412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0m2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3、规范执行情况:该设计为商住楼,北面有环山路,东面有利南路,西面有齐西路相连。基地道路单行道宽4m,双行道宽8m。满足规范要求。 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二:建筑基地内地下车库的出人口设置要求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规范内容:524 建筑基地内地下车库的出人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 地下车库出入口距基地道路的交叉路口或高架路的起坡点不应小于7.50m;b 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垂直时,出人口与道路红线应保持不小于7.50m安全距离;c 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