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分设计规则_第1页
室分设计规则_第2页
室分设计规则_第3页
室分设计规则_第4页
室分设计规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1        TD-LTE室分规划原则        1.1规划原则        1.2频段选择        1.2.1        中国移动频率使用原则        1.2.2        同频或异频组网方式       

2、; 1.3信源规划建设原则        1.3.1        信源使用原则        1.3.2        电梯地下室建设原则        1.3.3        营业厅建设原则        2       

3、TD-LTE室分设计原则        2.1 天线口功率及边缘场强        2.2 RRU使用原则        2.3 覆盖设计原则        2.4 无源器件使用原则        2.5 天线设计原则        2.6 馈线改造使用原则     

4、  2.7 外泄设计原则        2.8 切换设计原则        2.9 容量设计原则        3        TD-LTE室分建设原则        3.1 新建        3.1.1        TD-LTE全楼单天馈方案

5、设计        3.1.2        TD-LTE全楼双天馈方案设计        3.1.3        TD-LTE局部双天馈方案设计        3.2 改造        3.2.1        TD-LTE全楼单天馈方案设计    &#

6、160;   3.2.2        TD-LTE全楼双天馈方案设计        3.2.3        TD-LTE局部双天馈方案设计        1        TD-LTE室分规划原则1.1        LTE站点规划原则LTE站点规划原则:主要依据现网高话务、高流量、高倒流进行选点规划。建网初期TL

7、E室内网络主要考虑在市城区进行建设,后期逐步扩展至县城区与市辖镇,市辖村、县辖镇、县辖村暂不考虑进行建设。目前LTE室分三阶段在郊县富阳临安已规划站点建设。LTE站点替换原则:替换原则要求建设目标一致,投资规模偏差相当。如:改造站点去替新建站点,容易造成投资偏差,原则上不建议替换。由于2012年投资费用紧张,领导反复强调,能省则省,同步改造建设站点项目投资归属尽可能优先靠拢LTE及TD。1.2        频段选择1.2.1        中国移动频率使用原则:      

8、     F频段            A频段            E频段                D频段                          &#

9、160;                                               1880   1920     2010 2025       2320   2370      

10、 2570   2620A频段:2010MHZ2025MHZ,共计15MHZ,供TD-SCDMA使用。F频段:1880MHZ1920MHZ,共计40MHZ,1880MHZ1900MHZ供TD-LTE室外使用; E频段:23202370的50MHZ,供TD-LTE室分使用。D频段:25702620MHZ,共计50MHZ, 供TD-LTE室外使用。备注:LTE室分站点及地铁站点使用E频段,单天馈站点使用RRU类型为RRU3151e,双天馈站点使用RRU3152e;隧道站点使用F频段;使用RRU类型为RRU3152-fa;1.2.2     

11、;   同频或异频组网方式TD-LTE室内与室外采用异频组网方式,E频段作为中国移动TD-LTE规模商用网室内分布系统的使用频段,可以使用2320-2370MHz共50MHz频率资源,室内小区可以根据场景特点采用同频或异频组网。室内覆盖同一水平层面如需设置多个小区时,相邻小区间建议采用异频组网。在建筑物内可以利用自然阻隔合理进行频率规划。对楼层间隔离较好,可以采用带宽20M同频组网方式;对同层天然隔离较差的区域,建议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同层小区间频率交错复用。目前杭州TD-LTE采用带宽20M同频组网方式。1.3        信源规划建设原则T

12、D-LTE规模商用网室内网络采用分布式基站(BBU+RRU)作为信源,根据业务需求及未来发展,结合工程可实施性合理选择信源,信源使用建议如下表:信源类型        建设场景BBU+双通道双模RRU3151e        单天馈BBU+双通道单模RRU3152e        双天馈BBU+双通道单模RRU3152-fa        隧道1.3.1        电梯地下室建设原则Ø

13、;        对于TD-S为纯地下室和电梯覆盖的站点,同步改造时,地下室和电梯不进行LTE覆盖建设;Ø        对于TD-S为楼层及地下室和电梯均有覆盖的站点,同步改造时,地下室和电梯需进行LTE覆盖建设;Ø        对于全楼双天馈的站点,地下室和电梯覆盖区域只做单天馈覆盖(由双路天馈的其中一路进行建设覆盖,另一路采用堵负载)。1.3.2        营业厅建设原则营业厅是否做双天馈,视实际场景而定

14、夺。Ø        当营业厅面积S大于50,天线数目大于5副,规划双天馈覆盖建设;Ø        当营业厅面积S小于50,天线数目小于5副,规划单天馈覆盖建设;Ø        当营业厅为非单独RRU进行覆盖时,即营业厅与其他楼层共天馈进行覆盖时,考虑到工程施工整改难度,因此不建议做双天馈覆盖建设;1.3.3        单双天馈性能对比比较        双天

15、馈        单天馈方案        需布放两路天馈系统,实现MIMO技术        利旧或新增布放单路天馈系统优点        双天馈支持MIMO特性,用户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获得提升;        对原分布系统影响最小,改造工程量小,投资成本较低;缺点        双路天馈系统施工难度加大,双路功率平衡要求高;投资成本高  

16、60;     用户的峰值速率、系统容量受限,无法发挥MIMO优势;适合场景        适用于对业务高速率的需求,容量需求高的场所,分布式系统可改造的楼宇。        用户峰值速率/容量要求不高,双通道改造难度大的楼宇。解决有LTE的需求。2        TD-LTE室分设计原则2.1        天线口功率及边缘场强LTE的边缘场强要求,天线口功率要求,杭分意见:1、天线口功率输出标准为-15-10dB

17、m。但不是天线口功率越大就越好,若天线口功率过大,将会影响小区上下行速率,目前测试结果表明双天馈营业厅站点尤其明显。2、室内RSRP边缘场强>-105dBm;室内比室外弱在10米处>10dB,或室内<-100dBm。补充说明:部分站点由于LTE天线口功率不足(低于-15dbm),出现了以下两种补偿功率的措施:1、        使用RRU3151e(设备功率16dbm)替换RRU3151(设备功率12dbm)。2、        原TD站点仅使用N台RRU,LTE改造时使用N+M台RRU。针对这两

18、种情况,补充说明:1、        在不影响TD的情况下,调整该场景下天线口功率的要求为不低于-20dbm。2、        原TD-S为RRU3151,在TD-S信号满足达标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替换为RRU3151e。此类站点请务必参考TD-S的验收报告或安排TD-S的摸牌测试后,再决定是否确实有必要进行替换RRU。2.2        RRU使用原则2.2.1  RRU设计        RRU3151fae

19、,E频段功率是20W,PSSS(导频信号)参考信道最大功率12.21dBm;         RRU3151e-fae, E频段功率是50W,PSSS(导频信号)参考信道最大功率16.19dBm;        RRU3152e,E频段功率是2x50W,PSSS(导频信号)参考信道最大功率19.19dBm;        RRU3152-fa,F频段功率是2x20W,PSSS(导频信号)参考信道最大功率12dBm;RRU型号     

20、  AF频段        E频段        功率规格(W)        导频功率(dBm)        功率规格(W)        导频功率(dBm)3151fae        20        12.21849        20  

21、0;     12.218493151e-fae        30        13.9794        50        16.197893152e        NA                2X50        19.197893152

22、-fa        2X20        15.21849        NA        NALTE室分使用RRU设备功率建议:RRU类型        E/F频段        功率设计要求        功率规格(W)        导频功率(dBm)  &

23、#160;     3151fae        20        12.21849        12dBm3151-e-fae        50        16.19789        16dBm3152e        2X50      &#

24、160; 19.19789        16dBm3152-fa        2X20        15.21849        12dBm2.2.2  RRU级联LTE室分建设中应根据小区配置和设备Ir接口支持情况确定BBU与RRU之间的星形连接或RRU级联方式,并按照BBU与RRU之间的连接方式配置光纤资源。a. LBBP-D板卡含有6个光口,每个光口目前最大支持4级级联(原来为3级); b.在

25、LTE室分建设时,因TD-L的LBBP-D板卡使用光口受限于TD-S的BBP光口数目。在室分建设时如果BBU到RRU的cprl光口超过3个时,优先建议级联,如果采用并联方案使用4个光口以上,需更换TD-S的UBBPa或UBBPc单板为UBBPb 。备注:方案中RRU数目较多时将涉及到使用6光口UBBPb板卡,需核实清楚现网TD-S是否为使用6光口UBBPb板卡,可以在网管上查询3种单板类型,查询指令DSP BRDMFRINFO;如果需用到UBBPb板卡但该站点现网没有的话,目前需要室分厂家从别的站点进行拆除替换,请室分厂家标明UBBPb板卡来源站点,同时规划人员需网管上核实来源站点的板卡类型是

26、否为UBBPb板卡。级联级数如下表:        不压缩        压缩RRU3151-fae(6.144G)        1*20M+9c                1*20M+9c                3级            &#

27、160;   6级        级联数RRU3151e-fae(6.144G)        2*20M+12c                2*20M+12c                2级                4级    

28、60;   级联数RRU3152-fa(6.144G)        1*20M+6c        1*20M+9c        1*20M+6c        1*20M+9c        2级        1级        4级        3级RRU3

29、152-e(6.144G)        1*20M        2*20M        1*20M        2*20M        2级        1级                级联数2.2.3分区原则1. 目前华为LTE 1个逻辑小区最大支持6个RRU,

30、RRU数量大于6个时需要进行小区划分,小区的划分与RRU的级联不存在必然关系。2.LTE室分小区规划应根据实际场合进行规划,基本原则是采用垂直方式进行分区,尽量避免水平分区方式,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频繁切换现象;另外,电梯覆盖与低层应设置规划为同一小区。备注:当RRU数目大于6时,室分厂家定要根据站点实际场景进行分区,务必在方案中体现分区方案(word格式及CAD格式),同时规划人员审核分区方式是否合理,如果分区不合理的话,将会导致站点小区PCI混乱,进而需变更分区方案,华为需重新配置数据,导致该站将会多次重复测试,解决问题相当繁琐,务必重视分区方案的合理性,如若厂家未有分区方案或分区混乱,将进

31、行室分厂家实名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将扣分处理。2.2.4  RRU共BBU原则        若RRU3151不进行双模改造,即只输出TD-S信号,则RRU3151与RRU3152e(RRU3152-fa)可以共用BBU,此类情况应用于全楼双天馈方案。        若RRU3151进行双模改造,即同时输出TD-S及TD-L信号,则RRU3151与RRU3152e(RRU3152-fa)不能共用BBU,需要新增BBU;此类情况应用于局部双天馈方案。      

32、60; RRU3152-fa与RRU3158可以共BBU,但不能共小区;        RRU261可与3152e可以共BBU(RRU261输出TD-S信号,3152e输出TD-L信号)。2.2.5 RRU编号原则覆盖延伸系统方案设计中RRU编号一直以来都存在无法和OMC操作维护平台中RRU编号一一对应的问题,这样造成后期站点维护时无法从平台中准确定位故障RRU以及该RRU的覆盖范围,降低了排障效率。为了确保方案设计中RRU编号与操作维护平台RRU编号的一致,要求BBU-RRU跳纤施工时,严格安照方案设计的光口设计来跳纤;同时工程中心在做开站数据时,网管

33、数据严格按照方案中的RRU编号进行RRU命名。集成厂家在设计方案时,在系统框图中增加BBU-RRU的光口设计,并将RRU的编号如下:首先定义机房内的BBU编号,机房内的BBU从1号开始依次编号,BBU光口从左至右依次为05号光口。每个光口下挂级联RRU从1号开始依次编号。例如,RRU1-2-3,其中1表示机房内的1号BBU,2表示从左至右第三个光口下级联的RRU,3表示该光口下级联的第三个RRU。  2.3        覆盖设计原则根据中国移动室分建设相关要求,TD-LTE室内覆盖需要准许以下原则,即在基站设备工作正常情况下,对移动

34、通信的盲区覆盖,应保证90%以上覆盖区域的信号强度RSRP不低于-105dBm,且信噪比SINR要求大于等于3dB;对基站信号重叠区,应保证90%以上覆盖区域的信号强度RSRP不低于-95dBm,且信噪比SINR要求大于等于3dB;在满足以上条件下,手机应优先占用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泄漏建筑物周围10米外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强度不应高于-110dBm。边缘接收场强过低,在窗口、建筑物入口室内和室外覆盖容易产生频繁切换的乒乓效应,增大切换优化的工作量,还容易引起掉话,降低系统性能。通常,在设计中要求室内RSRP的边缘场强大于-105dBm。特殊场景,如电梯、地下室等与室外无交界区域的边缘场强要求大于

35、-110dBm。室分双天馈情况下,室内单小区采用20MHz组网时,要求单用户平均速率满足60Mbps/8Mbps(下行/上行);在室分单天馈情况下,室内单小区采用20MHz组网时,要求单用户平均速率满足40Mbps/8Mbps(下行/上行)。4、对比2G、TD给出室分系统覆盖的模型经验计算,进行模拟测试。GSM&TD&LTE信号覆盖差异的经验估算值表序号        GSM        TD        TLE1     

36、  天线注入功率10dBm左右        天线注入功率5dBm左右        天线注入功率-10-15dBm左右2        天线增益一样,都为3dBi        天线增益一样,都为3dBi        天线增益一样,都为3dBi3        最远处10m空间损耗51dB       

37、最远处10m空间损耗59dB        最远处10m空间损耗61dB4        物体阻挡损耗约20dB        物体阻挡损耗约30dB        物体阻挡损耗约32dB5        最弱接收场强:-85dBm        最弱接收场强:-95dBm        最弱接收场强:-105dBm2

38、.4        无源器件使用原则无源器件选择:是否合理分配天线口功率电平来判断是否合理选用无源器件。合路器选型建议:为满足独立RRU的TD-SCDMA(E频段)与TD-LTE共存需求,在新建场景,合路器应存在支持E频段端口;对于改造场景,还应更换不支持E频段端口的合路器。合路器应至少是一个三端口器件,包括TD-SCDMA(F+A频段)、E频段端口、其他系统端口,目前使用的类型为四频三口或四频四口合路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路器类型选择。功分器耦合器选型建议:根据LTE工作频率范围、驻波比、损耗需求选取合适的功分器、耦合器,要求工作频率范围为8002

39、500MHz。Ø        功分器、耦合器:工作频率范围8002500MHz;在全频段内驻波比1.5;功分器插损0.1dB。Ø        合路器:工作频率范围8002500MHz;隔离度满足多系统干扰计算要求;插损0.6dB ;在全频段内驻波比1.5。标准四频三口合路器900&1800+TD(F+A)+LTE(E)指标要求:频带(MHz)        端口1         GSM:885954MH

40、z;DCS:17101830MHz;        端口2         TD-SCDMA F:18801920MHzTD-SCDMA A:20102025MHz        端口3        TD-LTE:23002400MHz带外抑制        端口1        8018801920MHz8020102025MHz8023002400MH

41、z        端口2        80885954MHz8017101830MHz8023002400MHz        端口3        80885954MHz8017101830MHz8018801920MHz8020102025MHz带内插损(dB)        0.8 dB带内波动(dB)        0.6dB无源互调(dBc)&#

42、160;       三阶:-14043dBm×2五阶:-15543dBm×2驻波比        1.25功率容量        200 W/每端口,峰值功率1000W/每端口环境温度        -25+65接头        N-F型外形尺寸        由厂家产品确定工作环境湿度        9

43、5标准四频四口合路器900+1800+TD(F+A)+LTE(E)指标要求:频带(MHz)        端口1         GSM:885954MHz;        端口2        DCS:17101830MHz;        端口3        TD-SCDMA F:18801920MHzTD-SCDMA A:20102025MHz

44、60;       端口4        TD-LTE:23002400MHz带外抑制        端口1        8017101830MHz8018801920MHz8020102025MHz8023002400MHz        端口2        80885954MHz8018801920MHz8020102025MHz8023002400MHz&#

45、160;       端口3        80885954MHz8017101830MHz8023002400MHz        端口4        80885954MHz8017101830MHz8018801920MHz8020102025MHz带内插损(dB)        0.8 dB带内波动(dB)        0.6dB无源互调(dBc) 

46、;       三阶:-14043dBm×2五阶:-15543dBm×2驻波比        1.25功率容量        200 W/每端口,峰值功率1000W/每端口环境温度        -25+65接头        N-F型外形尺寸        由厂家产品确定工作环境湿度        952.

47、5        天线设计原则2.5.1        天线使用总体原则:TD-LTE室内覆盖天线设计以多天线,小功率为布防原则。平层覆盖一般选用吸顶天线,对于较大区域(会议厅,餐厅),可采用定向壁挂天线覆盖,停车场建议采用吸顶天线与定向壁挂天线混合覆盖,电梯覆盖定向天线,7层以上商务办公楼三层一副天线方式覆盖;7层以下电梯采用顶(底)置方式覆盖。天线优先考虑明装,若天线安装在天花板里面,必须适当提高天线口功率来满足要求。天线布防尽量靠近业务发生区域,避开阻挡。在半开放环境,如写字楼大堂、大型会展中心等,覆盖半径控

48、制在1016米;在较封闭环境,如写字楼标准层等,覆盖半径控制在610米。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提高天线出口功率,提高天线覆盖半径,降低成本。双天馈情况下,为了保证MIMO性能,两个双极化天线尽量采用10以上间距,间距要求约为1.21.5m;双天馈的两路天馈系统天线口功率差值不超过3dB。安装于窗边、出入口附近的天线需进行信号外泄控制,可采用定向壁挂天线,寻找遮挡物,降低天线口功率等方法来控制外泄。2.5.2        LTE链路预算通过链路预算可以得出天线布防在10至15米的间距,满足覆盖要求。自由空间损耗描述了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候的能量损耗,电

49、磁波在穿透任何介质的时候都会有损耗。 根据电磁波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公式:空间损耗Ls=20lg(F)+20lg(D)+32.4;       以上公式中D为传播距离,单位:Km;f为电磁波频率,单位:MHZ;F取值:2320-2370MHz(取2330MHz)代入上式可得:LS(dB)=99.74+20lg(D)2330MHz信号的可视空间传播损耗:传播损耗表        10m        15m       

50、20m        30 m2330M        59dB        63dB        65dB        69dB总的路径损耗为:L = Ls + M 其中,Ls为空间损耗,M为衰落余量(参见下表)衰落余量表混泥土墙体        砖墙        玻璃    &

51、#160;   钢筋混泥土        混凝土地板        电梯1320dB        815dB        612dB        2040dB        8-12 dB        3540 dB我们以天线口低发射电平为例,估算距天线最远处的室内覆盖区域信号接收电平。套用下列的公式

52、并由上述的分析数据可得,下列各点的信号电平为:Pr = Pt + Ga PL M 其中, Pr为接收点信号电平,Pt为天线口信号电平,Ga为天线的增益,PL为路径损耗,M为隔墙损耗及衰落余量。以办公楼覆盖范围最大,阻挡最多,最弱天线输出-14Bm电平为例,则室内最远处距该天线为10m,天线的增益为3.0,该点场强约为:-14dBm +3.0dB 59dB -30dB = -100dBm -105dBm由此可见,上述预测信号可满足通信要求。因本系统其他天线口电平均高于此值,故本系统可以满足覆盖要求,符合设计要求。2.5.3        八大场景

53、下天线设计方案从天线选型、点位、密度、出口功率四个角度进行说明每个场景中对于典型区域,分开描述场景        单天馈        双天馈        选型        点位        密度        出口功率        选型        点位 

54、      密度        出口功率营业厅        营业厅        -        -        -        -        吸顶        展厅        6-10米&#

55、160;       -10至-15dBm办公楼        办公室        吸顶        走廊        6-10米        -10至-15dBm        -        -        -   

56、;     -        会议室        -        -        -        -        吸顶        会议室        6-10米        -10至-15dBm高档写字

57、楼        办公室        吸顶        走廊        6-10米        -10至-15dBm        -        -        -        -商住楼    

58、0;   商住楼        吸顶/壁挂        电梯厅        6-10米        -10至-15dBm        -        -        -        -宾馆酒店        客房&#

59、160;       吸顶/壁挂        房间门口        1016米        -10至-15dBm        -        -        -        -        会议室     

60、;   -        -        -        -        吸顶        会议室        6-10米        -10至-15dBm交通枢纽        售票处        吸顶 

61、       大厅        6-10米        -10至-15dBm        -        -        -        -        等候处        -        -

62、        -        -        吸顶        候车室        6-10米        -10至-15dBm医院        医院        吸顶        走廊    

63、0;   1016米        -10至-15dBm        -        -        -        -大型场馆        大卖场        吸顶/壁挂        超市        10-16

64、米        -10至-15dBm        -        -        -        -2.6        馈线改造使用原则2.6.1        馈线改造使用原则如下:Ø        原有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m的8D/10D馈线均需

65、更换为1/2馈线;主干馈线中不使用8D/10D馈线。Ø        原有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主干馈线中长度超过3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Ø        采用MIMO天线方案时,至少需要新增一路馈线。2.6.2        各频段馈线损耗值参考表100米馈线不同频段馈线损耗参考值如下:        900MHz     

66、  1800MHz        2100MHz        2400MHz8D馈线        14.0dB        22dB        24dB        26dB10 D馈线        11.1dB        17 dB  &#

67、160;     19 dB        21 dB1/2”馈线        6.9 dB        10.1 dB        11.3 dB        12.1 dB7/8”馈线        3.9 dB        5.6 dB      

68、60; 6.3 dB        7.0 dB13/8”馈线        2.4 dB        3.5 dB        4.0 dB        4.2 dB2.7        外泄设计原则室内覆盖信号应尽可能少地泄漏到室外,要求室外10米处应满足RSRP-100dBm或室内小区外泄的RSRP比室外主小区RSRP低10dB(当建筑物距离道路

69、不足10米时,以道路靠建筑一侧作为参考点)。2.8        切换设计原则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切换区域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Ø        切换区域应综合考虑切换时间要求及小区间干扰水平等因素设定。Ø        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与室外宏基站的切换区域规划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Ø        电梯的小区划分需将电梯与低层划分为同一小区,电梯厅尽量使用与电梯同小区信号覆盖,确保电梯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在电梯厅内发生。容量设计原则2.9        容量设计原则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