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治疗_第1页
肿瘤靶向治疗_第2页
肿瘤靶向治疗_第3页
肿瘤靶向治疗_第4页
肿瘤靶向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5ASCO:肿瘤靶向治疗耐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医谷09-11 11:132015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年会上,三位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专家以专题方式介绍了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治疗中的耐药现状与应对策略。肿瘤耐药的分类肿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耐药,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一种分类方式是根据药物响应性可以将肿瘤耐药划分为两大类,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原发性耐药是指肿瘤对药物自始至终均无反应,获得性耐药是指治疗初期患者对靶向治疗响应良好,后期响应性降低。另一种分类方式,根据肿瘤对靶向治疗的耐药机制将肿瘤耐药划为三大类。通路冗余:在靶向治疗时,信号通路仍可以保持激活状

2、态。规避通路:在信号通路被靶向治疗阻断后,细胞可以开启另一条替代性信号通路。通路再激活:在信号通路被抑制性治疗阻断后,细胞可以通过下游受体突变,将信号通路再次激活。活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探讨肿瘤耐药前,需要强调一点:活检在肿瘤耐药控制中起了重要作用。只有对耐药时的肿瘤样本进行连续的组织学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靶向治疗获得性耐药的临床作用机制。通过活检分析,可以确定进展性病变组织的耐药机制,从而为患者设计针对性解决方案。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耐药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一个重要分子靶标。接近15%-20%的乳腺癌样本高表达HER2,该受体可以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改变

3、转录和翻译水平,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转移、凋亡抵抗。因此,HER2是乳腺癌治疗的一个常见靶点。第一个获批的抗HER2药物是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该抗体可以与HER2的细胞外结构域结合。基于其理论性作用机制,曲妥珠单抗获批后主要用于治疗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还可以与化疗结合使用。NSABP B31和NCCTG N9831临床试验的对接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接受标准化疗的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和标准化疗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显着延长。另外,其他多项研究也验证了曲妥珠单抗的临床效益。然而,一些患者在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后出现肿瘤复发。因此,研究人员开始着手研究抗 HER2 治疗的耐药机

4、制。曲妥珠单抗是 HER2/HER2 同源二聚体化的有效抑制剂,但不是异源二聚体化的有效抑制剂。1. HER2信号通路冗余造成耐药受体封闭不彻底可能是抗HER2耐药的一种机制。大量临床前试验结果显示,HER2通路的多点抑制可以改善抗HER2治疗的效果。CLEOPATRA 试验将HER2双抑制(同源/异源二聚体)推到了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的最前线。在该研究中,乳腺癌患者随机接受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Pertuzumab)、曲妥珠单抗 + 多西他赛 + 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相比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治疗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总生存期延长16

5、个月。该研究有力地证明了,将 HER2 双抑制与化疗结合时转移性癌症治疗的首选方案。NEOSPHERE 试验同样验证了抗 HER2 双抑制治疗的临床效益。在该研究中,将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标准化疗+曲妥珠单抗、标准化疗+帕妥珠单抗、标准化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双抑制治疗组)、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结果显示,双抑制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是单抑制治疗组(标准化疗+曲妥珠单抗或帕妥珠单抗)的两倍。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接近17%,表明着两种靶向药物在部分患者体内通过阻断HER2通路产生了抗肿瘤效果。NeoALTTO 试验将乳腺癌癌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紫杉

6、醇(Paclitaxel)+拉帕替尼(Lapatinib),紫杉醇+曲妥珠单抗,紫杉醇+帕拉提尼+曲妥珠单抗。该试验中发现了同样的结果,双抑制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是单治疗组的两倍。TBCRC 006试验将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进行为期12周的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雌激素剥夺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仅为 27%,与 NEOSPHERE 试验中靶向单治疗组的结果相似,表明有效的通路阻断完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然,并不是所有临床试验结果都支持上述结论:双抑制治疗优于单抑制治疗。例如,ALTTO 试验将8000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化疗+曲妥珠单抗、曲妥

7、珠单抗+拉帕替尼、化疗+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有趣的是,三个不同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并没有显着差异。然而,ExteNET试验的研究结果却又支持上述结论,该研究将曲妥珠单抗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来那替尼(Neratinib)和安慰剂。ALTTO试验和ExteNET试验结果相反,可能是因为患者人群或药物种类差异,或者说来那替尼的药效显着优于拉帕替尼。上述临床靶向治疗试验表明,通路冗余是肿瘤耐药的一种机制,有效的通路抑制仍可以提升药效或降低耐药性。2. ER 信号通路是HER2耐药的一条规避通路接近50%的HER2阳性乳腺癌样本雌激素受体(ER)表达阳性,这可能是肿瘤耐药的另一种机制:规

8、避通路。当细胞 ER 表达阳性时,即使其他信号通路受抑制,信号仍可以经由ER通路传递,最终产生促进细胞生长的转录水平变化。有临床试验表明,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ER阴性患者。TBCRC023 试验就验证了这种假设,该试验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期12周或为期14周的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雌激素剥夺治疗(针对ER阳性患者)。结果显示,对ER阳性患者来说,12周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仅为9%,而24周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高达33%。不过,对ER阴性患者来说,两种治疗组间并无差异。这表明长期靶向治疗可能只对ER阳性患者有效。尽管证据不足,但是上述临床试验结果表明:ER通路在

9、HER2阳性乳腺癌耐药通路中起了重要作用。3. PI3K分子、HER2突变与再激活通路第三种耐药机制是通路再激活,也就是将细胞生长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的刹车拿掉。多项研究表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就是耐药相关再激活通路的刹车。与PIK3CA突变型相比,野生型PIK3CA癌症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更高。这表明PI3K通路激活可能会导致抗HER2治疗耐药。同样,HER2 突变也可以通过再激活通路产生耐药。在TBCRC003试验中,将原位 HER2阳性乳腺癌与治疗后转移的肿瘤病灶进行活检比较,发现两种组织的HER2突变率明显不同。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耐药机制。关于通路再激活,PI3K是一个

10、十分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因此,HER2治疗并非预想中那么简单,需要将HER2阳性乳腺癌划分为不同亚型,以便针对不同的类型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肺癌的靶向治疗耐药主要有两大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耐药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耐药。1.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罗替尼(Erlotinib)、吉非替尼(Gefitinib)、阿法替尼(Afatinib)是首批进入肺癌临床治疗的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突变表型肺癌患者对这类药物的响应很好。但是,获得性耐药是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所面临的

11、一大难题,什么措施可以延迟或克服这种耐药。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的一个原因是 EGFR 靶点修饰,EGFR 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出现二点突变(T790M)。接近 60% 的埃罗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耐药肺癌患者样本均有这种突变,该突变是第一代和第二代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主要原因。突变特异性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针对EGFR突变的不可逆抑制剂。埃罗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主要靶向野生型EGFR,突变特异性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靶向激活性突变,例如 T790M 突变。目前已经有两种突变特异性抑制剂已经接近进入临床,分别是CO-1686(Rocile

12、tinib)和 AZD9291。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研究,该临床试验纳入了46位埃罗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耐药的肺癌患者。研究结果显示,T790M 阳性患者对 Rociletinib 的响应率为59%。有趣的是,对接受过一线治疗的肺癌患者来说,用靶向T790M的药物进行二线治疗,其响应率接近60%、疾病控制率高达90%。相反,如果肺癌患者在一线治疗中没有出现T790M突变,其响应率非常低。AZD9291是另一种第三代不可逆突变特异性EGFR抑制剂。有研究报道,T790M阳性癌症患者对AZD9291的响应率接近60%,而T790M 阴性癌症患者对AZD9291的响应率非常低,这与上述

13、Rociletinib的效果相同。2014年有团队评估了不可逆二代抑制剂联合阿法替尼(野生EGFR靶向抑制剂)和西妥昔单抗(EGFR 单克隆抗体)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患者均为 EGFR 突变肺癌患者,在对第一代 EGFR抑制剂产生获得性耐药后,开始接受阿法替尼和西妥昔单抗治疗。结果显示,肺癌患者的总体响应率为29%,包括T790M阳性和阴性患者。该研究表明突变特异性EGFR抑制剂有希望成为EGFR 突变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是它们对进展期的 T790M阴性患者并无效果。然而,将突变特异性EGFR抑制剂与阿法替尼与西妥昔单抗联合可能是该难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如果第三代 EGFR 酪氨酸

14、激酶抑制剂失败了,该怎么办?通常认为靶向治疗是有效的,但是即使是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要考虑耐药问题。近期一项试验纳入了12位T790M 阳性癌症患者,旨在评估Rociletinib的药效。结果显示,在 Rociletinib 治疗过程中有6位患者临床获益明显,但是后期响应率降低、T790M 消失。换句话说,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肿瘤 T790M 突变中的等位基因丢失,该突变正是第一代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主要原因。同样,2015年另一项试验也研究了AZD9291的获得性耐药。该研究共纳入15位T790M 阳性 EGFR 突变肺癌患者,在接受AZD9291 治疗后出现耐药。根

15、据耐药机制可以划分为三类:6位患者出现C797S突变(EGFR 激酶结构域的另一个突变);5位患者出现T790M突变但C797S突变阴性;4位患者丢失T790M等位基因。该研究表明,尽管突变特异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希望成为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是我们需要注意该如何应对其耐药性的出现。2. ALK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肺癌的另一类靶向药物是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 TKIs)。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 FDA 批准的一种ALK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转移性ALK重排肺癌患者。肺癌患者对克唑替尼的响应性很好,但是会出现获得性耐药,特别是EGFR突变肺癌患者

16、。对EGFR突变肺癌患者来说,接近50%-60%患者会出现T790M介导的耐药。然而,仅有不到30%的ALK重排肺癌患者会出现ALK激酶结构域二点突变,最终造成克唑替尼耐药。此外,ALK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诱发突变种类很多,ALK结构域的任何位点均可能发生突变。目前,针对克唑替尼耐药已经出现了多种应对策略,例如第二代ALK抑制剂、ALK抑制剂与HSP-90抑制剂联合、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化疗联合。目前,已经有两种第二代 ALK抑制剂,LDK378(Ceritinib 色瑞替尼)和 Alectinib。近期一项研究评估了色瑞替尼对ALK重排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克唑替尼治疗肺癌患者对色瑞替

17、尼的响应率为 56%,未接受克唑替尼治疗肺癌患者对色瑞替尼的响应率为 58%。可见,克唑替尼耐药的肺癌患者对第二代ALK抑制剂有很好的响应。Alectinib是接近临床ALK重排肺癌治疗的第二代ALK抑制剂。近期有研究纳入了47位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的ALK阳性肺癌患者,他们对Alectinib 的总体响应率接近 55%,这与上述研究中色瑞替尼的响应率相同除了第二代ALK抑制剂外,热激蛋白90(HSP90)也是应对克唑替尼耐药的一个治疗策略。HSP90是一种可以稳定致癌蛋白(例如ALK融合蛋白和 EGFR)的蛋白质。体外研究发现,克唑替尼耐药细胞对HSP90抑制剂治疗十分敏感,表明 HSP90

18、可能是应对克唑替尼耐药的一个突破口。此外,该研究团队还发现克唑替尼耐药的 ALK 重排肺癌患者,在接受一个周期 HSP90 抑制剂(Ganetespib)治疗后,表现出很好的临床反应。目前,有多项研究正在评估 ALK 抑制剂联合 HSP90 抑制剂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这将有助于了解 HSP90 抑制剂缓解克唑替尼耐药的作用机制。ALK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是另一种应对克唑替尼耐药的治疗方案。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相比其他亚型的转移性肺癌患者,培美曲赛治疗可以显着改善ALK重排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不过,该临床反应的分子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总之,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肺癌患者的治疗

19、方式。目前,这些药物主要用于转移性肺癌治疗,乳腺癌领域的研究明显滞后。结直肠癌抗 EGFR 治疗的耐药本章节将讨论转移性结直肠癌EGFR抑制剂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以及目前为应对 EGFR 抑制剂耐药而研发的药物。EGFR通路在多种肿瘤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结直肠癌EGFR下游的多个突变可以抑制单抗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的信号激活。转移性结直肠癌的EGFR抑制剂的研发历程显示,EGFR通路突变是一个治疗靶点。例如,2013年FDA批准了结直肠癌患者的RAS测试。回顾抗 EGFR 抑制剂的研究数据,可以发现对 RAS 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来说,EGFR 抑制剂(例如 Panitum

20、umab 帕尼单抗+传统化疗(例如奥沙利铂 Oxaliplatin)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如果换做西妥昔单抗,效果可能会更好。KRAS外显子2野生型患者的总生存率风险比为0.75,KRAS外显子2野生型+RAS基因突变患者的总生存率风险比为0.69。很明显,KRAS或NRAS基因突变患者并不能从抗EGFR治疗中获益。1. 遗传性突变与抗EGFR耐药多基因突变是抗 EGFR 治疗耐药的驱动因素,同样是先天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机制重叠的关键部分。首先关于初治患者的先天性耐药,最常见的单基因突变包括KRAS(30%)、NRAS(7%)和BRAF(7%)。接近 10%-15% 患者出

21、现KRAS+PIK3CA或BRAF+PIK3CA双突变,10%患者出现PIK3CA 或PTEN突变。同样,接近12%的先天性耐药患者源于非遗传性机制。在抗EGFR治疗时,接近15%的患者出现先天性反应。理论上,当一个患者接受EGFR抑制剂治疗时,仅有15%的患者有药物响应。很明显,如果与化疗结合,这个响应比例会更高。何为获得性耐药?先前对抗EGFR抑制剂响应的患者,现在不响应了。这种耐药的主要机制是 RAS突变(例如,KRAS、NRAS)。BRAF 突变同样是获得性耐药的原因(7%),此外,RAS通路和PIK3通路双突变也是获得性耐药的原因(12%)。有趣的是,在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治疗后,获

22、得性耐药患者的HER2或MET高表达比例明显升高,接近10%-12%。与先天性耐药相同,接近12%的获得性耐药患者发病源于非遗传性机制。注意,对抗 EGFR 抑制剂先天性耐药的患者,其 KRAS 外显子2通常发生了突变。同样,对抗EGFR抑制剂获得性耐药的患者,其KRAS外显子2也发生了突变,他们的突变频率远高于先天性耐药患者。Johns Hopkins团队研究抗EGFR抑制剂治疗前、中、治疗后RAS和PIK3信号通路的突变情况,结果显示下游效器KRAS和BRAF均发生了突变,KRAS的多个外显子也发生了突变。另一个团队研究发现,在西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多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均有升高。该研究共纳入

23、37 位患者,接近 81% 进展期患者的活检组织发生了基因突变。有趣的是,接近 33% 患者的活检组织发生了多基因突变(2-5 个),表明获得性耐药发生涉及了多个基因。最常见的突变基因是RAS基因,以及PIK3CA、BRAF和EGFR基因。如果检测患者治疗前的活检组织,2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变。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突变等位基因的比例显着升高。抗 EGFR 治疗一旦停止,基因突变频率就降低到检测水平以下了。2. 肿瘤微环境与抗 EGFR 耐药除了前面提到的遗传性突变外,肿瘤微环境的配体过表达也是耐药原因之一,例如双调蛋白(amphiregulin)、上皮调节蛋白(epiregulin)、调节蛋白(heregulin)、转化生长因子 -alpha(TGF-alpha)。通过检测这些分子的表达量,可以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响应。Khambata-Ford 团队发现,相比其他患者,上皮调节蛋白和双调蛋白过表达结直肠癌患者对西妥昔单抗的反应更好。Tabernero团队发现,上皮调节蛋白过表达患者对西妥昔单抗的治疗响应更好,而TGF-alpha上调与西妥昔单抗治疗耐药相关。另一个团队发现,将细胞暴露于TGF-alpha环境,细胞的耐药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