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_第1页
箱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_第2页
箱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_第3页
箱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_第4页
箱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铁一局物资工贸有限公司禹城制梁场 阳青龙 摘要: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施工中,已广泛采用后张法预应力简支箱梁,所以建立正确的预应力体系尤为重要,以下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32m后张法预应力简支箱梁,预应力施工技术、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及施工常见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Abstract: In the high speed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special line rail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has widely used tensioning pre-stressed simple support box Liang, theref

2、ore the establishment correct pre-stressed system especially is important, the following to high speed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special line 32m tensioning pre-stressed simple support box Liang, the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ulls the theory elongation value computation and the construct

3、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solution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关键词: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算 Key word: post tensioning method, prestressed tendon, opens pulls, elongated value, computation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完成时速在3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大约5457公里。由于高速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后沉降要求高,所以在高速铁路建设中主要采用“以桥代路”

4、的方案解决,桥梁梁体主要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但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由于缺乏熟练的现场作业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在钢筋混凝土梁体中建立正确的预应力,保证桥梁质量。为此,提出以下预应力施工技术、 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及施工常见问题解决方案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一.材料进场1. 预应力筋及配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要求,供应商应提供每批钢绞线的实际弹性模量值;2) 预应力用热处理钢筋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GB4463)的要求;3) 钢配件用普通碳素钢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的要求

5、;2.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能保证充分发挥预应力筋的强度,安全地实现预应力张拉作业。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TB/T3193-2008)的规定。3.管道材料及其性能要求:1) 管道材料应采用刚性或半刚性金属或高密度聚乙烯制成,应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使其保持一定的形状,防止在搬运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损坏;管道的材质不应与混凝土、预应力筋或水泥浆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2) 金属管道宜尽量采用镀锌材料制作,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磨性和绝缘性能,其性能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的要

6、求。高密度聚乙烯波纹管的制作材料和管道性能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的要求。二张拉机具设备1.张拉机具设备数量应能满足施工进度计划和对称张拉的需要。2.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配套使用。3.千斤顶与压力表的配套检验,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4.注意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检验的有效期。 三.预应力筋的制作、预应力体系的安装 1.预应力筋的制作 1)下料长度不能仅依设计图纸给定的长度为标准,应经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锚具厚度、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锚杯(过度套)长度以及限位板限位高度。下料时应经常检查预应力筋的切断方法; 2)预应力筋编束应检查预应力

7、筋强度是否相同和有无缠绕现象。预应力筋在储存、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锈或防损伤的措施。 2.管道安装1)波纹管安装完成后,检查压浆孔、抽气孔、排气孔是否畅通,检查合格后将压浆孔、抽气孔、排气孔用封盖封住,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渗入造成孔道堵塞;2)抽拔胶管制孔时胶管内应穿放芯棒,芯棒的直径与胶管内径之差不得大于8mm。胶管接头宜设在跨中处,接头用铁皮管套接,套接长度不得小于30cm。胶管与铁皮管间隙不得大于1mm,并应密封不漏浆;3)有焊接作业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检查管道有无损坏。3.锚垫板安装1)检查有无错误和较大误差,锚垫板与孔道是否垂直。2)加强钢筋布置是否准确和合理。3)钢筋和管

8、道是否妨碍浇筑混凝土,如果有妨碍,在浇筑混凝土前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四.施加预应力1.预应力概况简介1).32m全梁纵向预应力钢筋分两处设置,分别为腹板束和底板束。腹板束每边四层,每层两束,编号从下到上分别为:N3、N4,N5、N6,N7、N8,N9、N10;底板共有十一束编号从中间到两边N1a、N1b、N2d、N2c、N2b、N2a。示意图如下所示:预应力孔道位置示意图2).全梁预应力张拉分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三次进行。三次张拉的钢束分别为:预张拉:N6 、N2a、N1b;初张拉:N2c、N3 、N7、N10、N2d;终张拉:N9、N8、N1a、N2d、N5 、N4 、N7、N2b 、N

9、10、N7 、N6、N3 、N1b、N2c、N2a。3).预张拉和初张拉的锚外控制应力930Mpa,终张拉N3、N5、N7、N9的锚外控制应力为1438.09Mpa; N4、N6、N8 、N10为1437.21Mpa; N1a、N1b、N2d、N2c、N2b、N2a为1441.5Mpa。2.各个预应力张拉阶段构件的混凝土强度:预应力张拉各阶段混凝土强度应按设计文件图纸确定,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根据相关规范规定确定。一般情况下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拆除内模,外模之拆不移的情况下张拉部分预应力(预张拉);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即可进行早期部分张拉(初张拉);在梁体混凝土强度

10、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弹性模量达到100时,混凝土领期满足10d方能进行终张拉。3.伸长量的计算1).预应力筋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按照整束分段计算法计算:平均张拉力为:,伸长值L为:;PP预应力筋张拉力;Ay预应力筋截面积;Eg预应力筋弹性模量;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K每米孔道局部偏差对摩阻的影响系数;预应力筋与孔道移之间的摩擦系数;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rad)。根据中铁咨询桥梁工程设计研究院实测管道摩阻、喇叭口摩阻确定每米孔道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取值为0.00488,预应力筋与孔道移之间的摩擦系数取值为0.64;弹性模量Eg取值根据钢绞线出厂合格证数据取值

11、(本次计算取1.98105 MPa)。每束钢绞线的伸长值按照分段取值的原则进行计算。2).下面以N3管道钢绞线伸长值进行说明计算: 1).由于N3管道存在两个弯曲且两边对称,所以可分为6段进行计算。L0=670mmL1=(1786/cos8)/cos6.5=1816mmL2=1+(8*1452/3*41762)*2088/cos6.5=2108mm (弯曲段钢绞线长度)L3=(12286-2264-9232)/cos6.5=795mm L4=1+(8*1292/3*45282)*2264=2269mmL5=9232mm2).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由于“N3”孔道有两段曲线分别

12、位于L2,L4段上,所以1、2分别为:1=/180*8=0.13962=/180*6.5=0.11343)预应力钢绞线为:17-15.20-1860 标准钢绞线,每根钢绞线截面面积为140Sm/mm2,N3孔道预应力钢绞线为9根。所以N3孔道的钢绞线截面面积Ay =140*9=1260。4)N3孔道钢绞线伸长值计算具体如下:N3伸长量计算锚下控制应力(MPa)预应力筋面积()根数应力损失锚前张拉力(N)锚前张拉力之差(N)1438.0914091.00 1811993 1449595 287.61814091.00 362399 P1KXeKX+1-e-(KX+)1449595 0.00488

13、1.81500.642.718280.00885720.008818085P2KXeKX+1-e-(KX+)1443193 0.004882.1080.13980.642.718280.099759040.094944465P3KXeKX+1-e-(KX+)1373542 0.004880.79500.642.718280.00387960.003872081P4KXeKX+1-e-(KX+)1370880 0.004882.2690.1134 0.642.718280.083648720.080245658P5KXeKX+1-e-(KX+)1315108 0.004889.23200.642

14、.718280.045052160.044052353L0对应伸长量L0长度()L0对应张拉力(N)预应力筋面积()钢绞线的弹性模量(MPa)3.9 6701449595 1260198000L1对应伸长量L1长度()L1对应张拉力(N)预应力筋面积()钢绞线的弹性模量(MPa)10.51260198000L2对应伸长量L2长度()L2对应张拉力(N)预应力筋面积()钢绞线的弹性模量(MPa)12.2 21081443193 1260198000L3对应伸长量L3长度()L3对应张拉力(N)预应力筋面积()钢绞线的弹性模量(MPa)4.4 7951373542 126

15、0198000L4对应伸长量L4长度()L4对应张拉力(N)预应力筋面积()钢绞线的弹性模量(MPa)12.5 22691370880 1260198000L5对应伸长量L5长度()L5对应张拉力(N)预应力筋面积()钢绞线的弹性模量(MPa)48.7 92321315108 1260198000L总伸长量184.3 4.油表读数与实际伸长值的量测:1) 全梁张拉时采用4只350吨油顶。每只350吨的油顶及其对应的油表。810055#千斤顶采用的油压表编号为0804701#。回归公式为:809021#千斤顶采用的油压表编号为0804902#。回归公式为:809022#千斤顶采用的油压表编号为0

16、804904#。回归公式为:809024#千斤顶采用的油压表编号为0804604#。回归公式为:油表读数可通过每只千斤顶效验后所得线性回归方程计算例如:809021#千斤顶所对应的油表0804902#读数.方程中:表示压力表读数;表示锚外张拉力(锚外控制应力*预应力束截面面积*1/1000)。2) 预应力筋张拉前需先调整初应力(本次计算取控制应力的20%),张拉按下列程序执行:零20 con初始应力(量缸体伸出值a和工具夹片外露值e)-控制应力con (量缸体伸出值b和工具夹片外露值f、计算实际伸长值L、静停5分钟)-再次测量工具夹片外露值并做好记录-锚固(油压回零、卸下千斤顶后在工作夹片外画

17、线做标记)L=(b+f)-(a+e)3) 预应力筋采用张拉力控制,并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控制在6以内且两端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10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4)超误差的原因判断和采取的措施 伸长值过大或过小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都是不利的,产生超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作业人员的量测、读数误差、尺误差;千斤顶、油表故障;千斤顶、油表未校验或校验过期、使用次数超过规定;垫板与孔道不垂直或管道局部有灰浆;孔道的摩擦损失计算与实际不符;预应力筋材料质量不稳定;预应力筋弹性模量与计算时的取值不一致;操作方法不当,两端伸长值相差过大。当误差为上述原因造成

18、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调整: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对张拉设备进行检查和校验;消除局部故障;调整操作方法,使两端伸长值大致相同;对预应力钢绞线材料重新取样试验,特别是在预应力筋材料质量不稳定时,应在盘中、两端分别取样试验;进行摩阻损失测定,调整张拉控制力;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的测定。在结构实体上至少进行10 次。弹性模量测定后对理论伸长值进行修正;原因不明时对张拉力进行有限调整。五.注意事项1. L0 长度应考虑张拉工具锚与工作锚之间的参加张拉伸长的长度,不同型号的千斤顶,其长度不同,应现场量测。2.预应力筋弹性模量Eg 和截面面积A g 应以进场的预应力筋按规定检测频率检测所得,不能以弹模1.98105 MPa定值和公称面积代替。且在Eg 、A g 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理论伸长值和张拉控制应力。3.con考虑锚具变形、预应力筋回缩和分块拼装构件的接缝压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