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题2、但愿人长久编 号006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2、学会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4、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教学本课用2 教时此教案为第1教时课时目标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2、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是什么节吗?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学生自由交
2、流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3、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5、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指名发言6、齐读生字词。三、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学生自由读,同座位
3、互相检查。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发言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组织学生交流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2、指名读并口头扩词、齐读。3、指导记忆字形。通过形近字比较记忆字形。4、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及运笔。说说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5、生提出难写的字,师具体指导书写。例如:“隐”字是笔画较多,要注意笔顺和字的结构;“睁”字右边部分的中间一横要出头;“悲”字上下结构,要注意上小下大。五、布置作业:1、听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3、搜集抄录水调歌头全文。4、搜
4、集思念家乡的古诗。修订与反思1. 谈话导入第二点应该说在那一天还有哪些传统的习俗?2. 重点讲中秋节晚上苏轼赏月所想起的事情。3. 带着学生把课后生字词语读两遍,然后让她们齐读。课 题2、但愿人长久编 号007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2、学会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4、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教学本课用2 教时此教案为第2教时课时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2、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3、理解“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2、提问:(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指名发言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二、 细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讨论交流2、 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什么?3、 提问:“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苏轼
6、为什么“心绪不宁”? 指名发言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并做阅读标注。讨论交流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讨论交流7、相机指导理解:(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提问:“无情”是什么意思?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看到月亮,苏
7、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2)出示语段: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提问:“转念”是什么意思?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现在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讨论交流8、提问:你们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这些诗同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9、齐诵水调歌头。三、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
8、发言2、布置作业:背诵4、5、6自然段。默写诗词。修订与反思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但愿人长久。2. 把学生有疑问的一些词语写在黑板上。理解其意思。3. 总结带读。4. 总结课文大段脉,先是思念然后埋怨,再是宽慰,最后吟诗。课 题3、古诗两首编 号008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3.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本课用2 教时此教案为第1教时课时目标1、 学习古诗望洞庭,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2、 理解这首诗意
9、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在同学们读过的古诗中,哪些描写风景的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背给大家听,并且介绍一下喜欢这首诗的原因吗?自由交流2、过渡: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指导学习望洞庭1、出示诗题,指导解题:从诗题来看,作者描述的是什么风景?“望”是什么意思?“洞庭”是什么地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讨论、交流资料(教师可视情况补充刘禹锡的资料)2、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
10、停顿。3、播放磁带,让学生跟读,把握停顿,并且正音。指名读、评议思考:读了诗句,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情景?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4、组织交流。质疑、讨论5、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看了画面,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交流讨论,相机引导理解诗句含义。a. 诗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b. “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c. 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作者要这么比喻?A.湖广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磨:摩擦。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
11、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轼的铜镜一样。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在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6、让我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想像诗的意境。7、指导朗读:现在,谁愿意用自己的朗读把我们也带进那个美好的画面中去?生尝试读、评议、齐读三、总结学法1、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想一想,刚才,我们是凭借哪些法宝理解、体会、学会这首望洞庭的?小组交流、大组讨论3、 师总结学法。附板书设计:望洞庭唐代 刘禹锡 赞美月夜洞庭美景修订与反思师带读课题,并思考。再看一下作者,大体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唐代的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12、。课 题3、古诗两首编 号009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3.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本课用2 教时此教案为第2教时课时目标1、学习古诗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的意思。2、理解这首诗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23WE365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复习望洞庭1、指名背诵。2、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指名发言二、指导自学峨眉山月歌1、谈话:现在,你们需要的课件、图片及声音资料都在你们面前的电脑上,书上还有
13、插图,你们可以自由浏览,帮助自己理解诗句。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出示自学汇报题:从这首诗的内容看,这是在什么时间?作者此时在哪儿?准备去哪儿?从哪儿看出来?根据诗句,展开想象,画面中诗人坐在船中看到什么?这些景物让他想到什么?表情会是什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对这首古诗,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学生自学、小组交流4、组织自学交流汇报。清秋月夜,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到,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襄渝州驶去了。5、指导朗读,语调要低缓,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尝试背诵6、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
14、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指名发言(教师可视情况补充李白的资料)三、小结,布置作业1、讨论交流: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其中哪一首与水调歌头相近?又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指名发言、师总结2、 布置作业:熟背默写两首古诗。课后练习4小练笔:想像望洞庭这首诗描写的景像,并且写下来。附板书设计:峨眉山月歌唐代 李白思念故乡和友人修订与反思 师带读课题,并思考。再看一下作者,大体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唐代的诗人,也是我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诗仙”之称。课 题4、秋天编 号010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5、。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本课用2 教时此教案为第1教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2、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 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自由讨论二、初读课文,
16、自主识字。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错、不添、不漏。同时,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3、出示生词卡片: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指名领读、齐读三、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师小结: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2、指名读并口头扩词、齐读。3、指导记忆字形。通过形近字比较记忆字形。4、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及运笔。说说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5、生提出难写的字,师具体指导书写。例如:“袍”字与衣服有关,所以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17、柔”字上面的“矛”第四笔带钩;“梳”字右边部分上面要看清,点不能丢。五、小结,布置作业。1、讨论:读了这一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指名发言2、布置作业:熟读诗歌。听写生字词。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根据内容画一幅秋天的画。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附板书设计:秋风 活泼秋阳 耀眼4、秋天 秋色 明丽秋实 丰硕秋香 醉人反思与修订1. 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 带着学生读生字表并组词。课 题4、秋天编 号01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
18、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本课用2 教时此教案为第2教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并反馈。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评议二、精读课文。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画画谈谈自己的理解
19、。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其中,你喜欢什么呢?把描写这一景物的语句勾画下来,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批注上你的体会。组织交流,相机指导:A、秋风:(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
20、,感受丰收的喜悦。(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组织讨论:(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1、谈话“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
21、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出示分组活动内容:(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将诗句改成一段话。)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修订与反思上一节课初步学习了课文,本节课的任务就是深入了解。课 题1、老师,您好!编 号00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本课用2 教时此教案为第1教时课时目标3、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2、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教学重
22、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发言。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相机引导出诗朗诵。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1、师配乐范读。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1、分句训练。(1)自
23、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2、指名读并口头扩词、齐读。3、指导记忆字形。通过形近字比较记忆字形。4、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及运笔。说说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5、生提出难写的字,师具体指导书写。例如:“崇”字是山字头,下面是“宗”字,跟“祟”字相像,易混淆;“霞”字笔画较多,易写错,注意下边部分,不能写成“段”。六、作业设计:1、用钢笔描红2、抄写词语3、形近字组词崇( )浸( )桶( )编( )宗( )侵( )
24、涌( )篇( )修订与反思初步了解文章,带读课后的生字和词语,并组词。课 题1、老师,您好!编 号005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本课用2 教时此教案为第2教时课时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2、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学习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发言二、品味文本:
25、重点部分,拓展训练。学生自学课文,边读边想,简要做下阅读批注。(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引导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大组汇报(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指名读;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饱含
26、感情地再读一读。(6)齐读。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交流资料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四、小练笔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2、各自起笔。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五、作业:1、抄写优美词句(必须有一句比喻句) 2、填空这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 ),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六、课外作业: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附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传递知识 崇高推动时代 感激、赞美塑造人才 美好培育心灵反思与修订深入了解文章,
27、问问他们心目中的老师的印象。教学反思之一: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一篇文章,它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这类诗(词)包文的课文在三年级时学生就已经接触过,如: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知道故事就是诗意的具体展现。其次,四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一部分古诗词,而且这首词脍炙人口,很少以前就被谱成曲子,由邓丽君所演唱,估计应有学生事先已接触过这首词。正确、流利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两点体会:(1)注重阅读感悟,想象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 “读”是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品味,语言的主要方法。在第二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花时间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通过静心默读,圈出
28、好词佳句,如“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从“很少”、“却”、“又”这些词语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苏轼的辗转徘徊,兄弟俩的亲密友爱,体会苏轼是在万般思念弟弟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特别是对“又”的理解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情况下,明白“又”的强调作用。通过课堂实施,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很活跃,他把自己的生活经验都运用了进来,对词语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字面了。(2)注重培养学生课外自学积累的习惯。 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无非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例子。大量的阅读积累要靠学生的课外学习。在本案例的第一个学习活动中,即导入新课时,我就注重让学生加强课外的古典诗词的积累,通过让
29、学生试背几句乃至整首词来激发学生自己积累的兴趣。二、传达给学生一个信息:课外要多背好诗好词。(当时我就想如果没有学生能背出来,我就当场背出,并出示整首词幻灯片上)来激励学生学习的愿望,同时在课堂的结尾,把这首配乐后的歌曲放给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课 题习作1编 号012、013教学目标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习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本课用2 教时此教案为第1、2教时课时目标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习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
30、度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重难点能把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想象人们怎么度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在电视上见过哪些节日?了解到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
31、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
32、,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三、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有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四、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33、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修订与反思学习本篇习作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惜身边的事物。珍惜小动物。学会动脑筋。课 题练习1编 号015教学目标1、处处留心,了解水獭的正确读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2、熟记成语,积累词汇。3、朗读背诵名人名言。4、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分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5、学写毛笔字。教学本课用5教时此教案为第1教时课时目标1、认识几个动物标牌,懂得我们“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2、学习修改日记片段。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主动识字、语言表达等多种自主学习的能力。2、懂得生活处处皆语文。细心观察,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教学过程:
34、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1、教学第一部分。(1)创设情景:星期天,我们来到动物园游玩。小芳和她的爸爸也来了。(2)听小芳和她的爸爸在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练读“爸爸”和“小芳”的对话。(3)“爸爸”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自由交流)(4)听了“爸爸”的话,让学生猜猜小芳以后会怎样做的?(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都可以学习语文。)(5)学生自己说说自己以后的打算。2、教学第二部分。(1)离开了观察水獭的河边,我们继续往前走。啊!这儿的动物可真多啊!这些动物你们都认识吗?(2)学生根据拼音,认读动物标牌。(3)指名交流,集体认读。(4)小结:平时要随时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和主动识字的能力。3、教学第
35、三部分。(1)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有趣!回家后小芳写了一篇日记(2)学生自由读一读小芳写懂得日记。(3)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读起来不顺口。(4)学生试着修改。(5)改好后再读一读。 (语病:语句罗嗦,用了太多的“这些小象”,只要用“它们”或去掉。)附板书设计:认识动物标牌细心观察处处留心学习语文修订与反思应该让学生有处处留心的习惯,不耻下问,多动脑筋,多思考。课 题练习1编 号016教学目标1、处处留心,了解水獭的正确读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2、熟记成语,积累词汇。3、朗读背诵名人名言。4、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分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5、学写毛笔字。教学本课用5教时此教案为第2教时课时目标1、学好钢
36、笔字2、熟记八个成语。3、熟记古诗风。教学重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老师的点拨讲解相结合,在大体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1、学生审题。(1)指名读题目。(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练钢笔字的重点。2、老师指导。(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次”、“吟”、“珍”。(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比较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次”、“吟”、“珍”都是左右结构;三个字的右边都是撇、捺。(3)示范描写“次”,提醒学生每个字的右边都有撇和捺,撇要收一点。3、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7、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写得好要注意什么。(2)对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1、熟记成语。(1)学生背背学过的成语。(2)请学生说说性怎样学习成语。(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大致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联系每排两个成语在意义上的联系。(难理解的学生查字典,再不理解老师讲解)(4)部分理解: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于前人。后继有人:后面继续跟上来,后来继续前头。(5)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2、背诵古诗风(1)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朗读
38、,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试读,及时纠正读音。(3)理解诗句的意思。a、学生再读知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当风吹过时,会出现什么情景呢?b、结合插图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c、全班交流,老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大意。(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背诵。(6)拓展练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风的诗,没有搜集的,课后收集。三、作业:1、抄写成语。2、背诵成语和风。修订与反思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课 题练习1编 号017教学目标1、处处留心,了解水獭的正确读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2、熟记成语,积累词汇。3、朗读背诵
39、名人名言。4、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分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5、学写毛笔字。教学本课用5教时此教案为第3教时课时目标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感谢。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学会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教学过程: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引入:我们同学在学校一起学习、生活了多年,大家相处非常愉快。当同学为你解决疑难问题时,你是否想过向他们感谢呢?如果还没来得及感谢,老师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机会,想办法向他当面感谢。(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2、指导。(1)回忆自己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帮助、关心等等。(2)想想应该怎样感谢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真诚
40、之心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感谢呢?(3)分小组练说,互动共享。(4)每组选代表到讲台上说。3、反馈。(1)请两位同学表演。(借给对方学习用品的)(2)另一小组也请两个同学表演。(同学摔倒,同学扶他起来的)(3)自己创设情景表演。4、老师对同学的表演、对话进行点评,并让学生明白,感谢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感谢。板书设计:学会感谢表达感情 礼貌真诚修订与反思要学会感谢别人,培养学生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学生。课 题练习1编 号018教学目标1、处处留心,了解水獭的正确读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2、熟记成语,积累词汇。3、朗读背诵名人名言。4、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分场合控制说话
41、的音量。5、学写毛笔字。教学本课用5教时此教案为第4教时课时目标学写毛笔字:马、肠教学重难点竖折折钩和横折折折钩的写法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马、肠。2、指导。(1)学生读帖,细心观察范字的写法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学生讨论写好这两个字的要点。指名说说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3)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要领。“马”字关键要注意竖折折钩的写法, 竖折折钩是由竖和横折钩组合而成的。竖与横折钩连笔书写时,转折的地方省略了回锋动作。写“马”时转折处要顿笔,注意保持重心的平稳。“肠”字关键要注意横折折折钩的写法,横折折折钩是由横折和横折钩组合而成的。横折和横折钩连笔书写时,就是在折上写横折钩。“肠”字要注意左窄右宽,左面“月”要写的瘦长些。学生初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艺术设计专业入学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台州学院《大众健身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养老服务体系与2025年相关考试题目及答案
- 三穗县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西班牙文学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培黎职业学院《设计材料与工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外贸电商入职培训课件教学
- 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合作协议范本(适用于金融控股集团)
- 教学课件《茶叶加工机械与设备》
- 巩汉林小品《最后一堂课》台词剧本手稿
- 上海市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大全【2017完整版】
- MAM860螺杆式空压机控制器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4 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 Lesson 19 人教精通版(共31张PPT)
- 项目积分制绩效管理办法优秀资料
- 认识分式 课件
- 大商业结构拆改加固专项施工方案(44页)
- 给排水专业ppt课件
- 四年级数学家长会ppt
- 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表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