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一_第1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一_第2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一_第3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一_第4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测试题(碳和碳的氧化物)1. 纳米碳化硅(SiC)与金刚石都是正八面体结构,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强耐磨性,且透明有光泽等性能,可用于制作人造金刚石。纳米碳化硅属于( )A.混合物 B.氧化物C.单质 D.化合物2.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3.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得到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丙炔(C3H4)合成2

2、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的其他反应物是( )A.CO2和CH3OH B.CO2和H2C.H2和COD.CH3OH4.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C.发展利用氢燃料D.人和动物的呼吸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是( )A.澄清石灰水B.紫色石蕊试液C.灼热的氧化铜D.稀盐酸6.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其主要目的是( )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的病

3、虫害B.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质量C.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温度D.避免棚内发生火灾7. 有关H2、CO、C三种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目前最理想的清洁燃料B.与金属氧化物发生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C.在氧气中燃烧,都产生淡蓝色火焰D.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后,一定有化合物生成8. 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 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

4、、易燃的溶剂A. B.C.D.9. 我省某著名风景区附近是大型的陶瓷生产基地,工厂排放的气体使景区内酸雨频频。风景区内受酸雨影响最小的是( )A.山上的树木B.小桥的铁栏杆C.路灯的玻璃罩D.大理石雕像10.将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 )A.14:11 B.11:14C.7:11 D.11:711. 关于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D.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

5、学计量数之比表示为v(CO):v(O2)=2:112. 如下图所示,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很多种有害物质,除尼古丁、焦油、二氧化碳外,还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N2 B.O2 C.CO2 D.CO1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14.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点火法检查厨房内天然气是否

6、泄漏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试验15.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16在国际上为了使作为历史资料的重要文件,在长期保存中签署的姓名清晰,则签署文件时一般用( )A.蓝墨水 B.碳素墨水 C.蓝黑墨水 D.墨汁17有关2 CuO + C 高温 2 Cu + 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CuO具有氧化性 B.C发生了还原反应C. Cu是还原剂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18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

7、理性质的是19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CO、H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通过白色CuS0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CO、H2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和CO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和CO,可能含有COD.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可能含有CO、CO220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21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其

8、固体与原混合物的质量不变,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碳粉的质量比为( )A.4:1 B.2:1 C.3:2 D.1:1 二、填空题22.通过化学学习,我们熟悉了许多物质。请从石墨;活性炭;尿素;氢气;食盐;氧气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腌制蔬菜、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是 (2)最清洁的燃料是(3)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4)属于化学肥料的是(5)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6)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23.下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铅笔,在组成铅笔的各种材料中:(1)(每空填一种即可,填序号)能导电的是_,含有单质的是_,含有机物的是_,燃烧时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的是_。(2)该铅笔中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铝,将一小片该金

9、属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4.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是 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是_;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_、_。25(6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1)绿色植物通过_作用吸收CO2,通过_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 和H2 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 +6H2 =1( )+ 4H2O (3)为了减慢大气中CO2 含量的增加,以下建

10、议可行的是(填序号)_。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26(6分)(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氢氧化钠D.碳酸氢钠E.水 F.酒精G. 石油H.煤八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可再生能源是_ 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_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 最常见的溶剂是_(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试分析导致下列两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_不同;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_不同(3)将螳螂放在盛有CO2的A瓶中,将蟋蟀放在盛有CO和O2的B瓶中,两个瓶都拧

11、紧瓶盖,结果瓶中的小动物不久都死了。简答:A瓶中蝗螂的死因是_;B瓶中蟋蟀的死因是_。三实验题27.按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完成下列问题:(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_和_。(2)若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若用装置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4)利用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要求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和现象)_28.(6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种功能装置。(1)若制备的气体是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

12、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氢气,A应与(填“B”或“C”)相连。(2)若制备的气体是氧气,Y是黑色粉末,则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A、C相连制取氧气,检验气密性后,还须将装置乙。(3)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组成发生、 甲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29. 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

13、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原理_。(2)实验室可选下图装置中的_作发生装置,_作收集装置。(3)按下图安装好装置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水挤入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_30.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某学习小组为了看到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明显外观现象,并同时利用这一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及内容,思考并完成相关问题。甲 乙(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整套装置(包括CO2及NaOH溶液)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质量为78.2 g。(2)用力推压注射器栓塞向密闭的软塑料中注入10 mL NaOH溶液(装置如图乙所示

14、),然后握紧注射器和塑料瓶用力振荡,这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同时还能看到_,原因是_。(3)静置片刻后,将整套装置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测得其质量仍为78.2 g,你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_。(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到的启示: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在_;为了进一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_。31.正确连接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小资料:通常状况下,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与酸、碱、盐溶液均不反应。酒精喷灯可作高温热源。请完成下列问题:(1)连

15、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_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32.(10分)某活动小组同学用加热草酸晶体制得的CO(H2C2O4·2 H2O=CO+ CO2+3H2O),做炼铁原理实验并进行尾气处理,设计以下装置(图甲、图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加热分解草酸晶体的装置中,有下列仪器供选择使用:试管烧杯酒精灯蒸发皿铁架台(含铁夹)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其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序号)(2)为了获得干燥纯净的CO,A、B两装置中应分别存放、(3)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选择图甲

16、处理尾气,实验时应先点燃(填“a”或“b”)处的酒精灯。图乙与图甲所示的尾气处理方法相比较,其主要优点是(5)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CO能与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于是他们选择了将尾气直接通入氯化钯溶液中进行处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PdCl2+H2O=Pd+ CO2 + 2R,其中R的化学式为。此法与上述方法相比除了具有图乙比图甲所示方法的优点外,从实验角度看它还有的优点是 _(写出一条合理答案即可)四计算题33.下图是“快长高”补钙剂商品的含量标签图。根据信息完成下列题目。小明同学为测定其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他取出4片片剂,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

17、酸,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共用去稀盐酸40.0克,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为47.8克(不含烧杯质量,假定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快长高儿童咀嚼片(60片装)主要成分:碳酸钙 维生素D功效:补钙规格:2.5克/片 每片含碳酸钙1.24克维生素D 100 IU食用方法:嚼食。每日1片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通过计算判断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34、(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工业冶炼金属”的过程。在实验室做了CO还原CuO的实验,他们称得装有CuO粉末的试管重42g,反应完全后,恢复到室温称量,试管和固体残留物共重40.4g,请你和他们一起计算:(1)42g40.

18、4g = 1.6g,1.6g表示_ 的质量。(2)该反应制得铜的质量为多少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DDCCDBDBCAD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答案DACBBABBCA二填空题22.23. 答案:(1)或或或或 (2)有气泡产生 4Al+3O22Al2O32Al +6 HCl =2AlCl3 + 3H224.答案: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作制冷剂 用于人工降雨25. (1)光合 呼吸系统 (2)C2H4 (3)26. F G B E 碳原子的排列 含碳量(3)缺氧窒息;CO中毒三实验题27.答案:(1

19、)石灰石(或大理石) 稀盐酸 (2)CO2+Ca(OH)2=CaCO3+ H2O (3)紫色石蕊试液 (4)略28.(1) 稀硫酸C (2) 2H2O2 = 2H2O+ O2 装满水或倒立(3) 除氯化氢气体干燥气体或除去水蒸气29.解析:根据反应物及生成物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选择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应选择装置A,氨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择装置C,因为氨气溶于水,造成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于烧瓶内压强,氨水呈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红,烧瓶内形成红色的喷泉。答案:(1)2NH4Cl+Ca(OH)2=CaCl2+2H2

20、O+2NH3 (2)A C (3)烧瓶内形成红色的喷泉,原因是:氨气溶于水,造成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于烧瓶内压强,氨水呈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红30.解析:CO2与NaOH溶液反应,使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被压瘪。同时注射器中剩余的10 mL NaOH溶液立即“自动”进入塑料瓶中。由于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此实验,生成物全部留在瓶中,也没有空气进入,因而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即质量守恒)。验证方法多种多样,只要合理即可。答案:(2)塑料瓶被压瘪 注射器中剩余的10 mL NaOH溶液立即“自动”进入塑料瓶中 瓶中的CO2与NaOH溶液反应不断被消耗,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塑料瓶压瘪,同时将剩余的Na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