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6讲生物固氮与新陈代谢类型走进高考第一关:教材关合作梳理知识体系生物固氮概念: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_的过程种类自生固氮微生物概念:能独立进行固氮特点:对植物没有依存关系代表:自生固氮菌形态:杆菌或短杆菌,单生或对生代表好氧型:圆褐固氮菌较强_能力分泌_厌氧型:梭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概念:必须与它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时才能固氮特点:共生固氮微生物与它种生物共生时有_代表根瘤菌:与_共生蓝藻:与红萍(满江红)共生意义:在自然界氮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_,反硝化作用,_。应用(1)固定氮素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2)对豆科作物
2、进行_拌种,提高产量(3)用豆科植物做绿肥,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_(4)使用自生固氮菌菌剂提供农作物氮素营养和促进农作物生长新陈代谢类型按同化作用分根据同化作用过程中_划分自养型定义:能够以 11 _为能源,以环境中的 12 _为碳的来源,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实验光能自养型:如 13 _化能自养型:如 14 _异养型定义:以环境中 15 _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将这些有机物转变为自身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实例:如动物 16 _兼性营养型:如红螺菌,在无有机物时,可以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在有有机物时,可以利用有机物生长按异化作用分根据异化作用过程中 17 _
3、情况划分需氧性定义:生物体在异化作用过程中,必须 18 _来氧化分解体内有机物,释放其中的能量实例: 19 _厌氧型定义:只有在 20 _条件下,才能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从中获取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实例: 21 _兼性厌氧型:如 22 _自我校对:氮还原成氨 固氮 生长素 专一性 豆科植物 硝化作用 生物固氮作用 根瘤菌 通气性和保水性10 能否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11 光能或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化学能 12 CO2 13 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 14 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 15 有机物 16 营腐生及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细菌 17 对氧的需求 18 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
4、19 绝大多数动物和植物 20 无氧 21 破伤风杆菌、蛔虫等 22 酵母菌解读高考第二关:考点关考点1固氮微生物的种类根据固氮微生物的固氮特点以及与植物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三大类。(1)自生固氮微生物此类微生物在土壤或培养基中生活时,可以自行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对植物没有依存关系。常见的自生固氮微生物有:圆褐固氮菌(好氧性)、梭菌(厌氧性)、鱼腥藻、念珠藻和颤藻(固氮蓝藻)。(2)共生固氮微生物此类微生物只有和植物互利共生时,才能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共生固氮微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的根瘤菌;另一类是与红萍(满江红)等水生蕨类植物共生的蓝藻,蓝藻和某些真菌形成地衣也属
5、于这一类。(3)联合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与自生固氮微生物区别如下:例析1-1 (2008全国)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解析:根瘤菌只有浸入到豆科植物的根细胞才能固氮;根瘤菌离开植物的根系后可以存活,但是不能固氮;根瘤菌的异化作用属于需氧型,在土壤淹水、无氧的情况下,根瘤菌的数量减少,导致固氮量减少;大豆生长需要的氮一部分由根瘤菌提供,还有一部分由根从土壤中吸收而来。答案:C例析1-2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体现在()A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H3,根瘤
6、菌从豆科植物获得糖类B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含氮有机物,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NH3C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2,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有机物D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O-3,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NH3解析: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一种彼此有利、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一部分供给根瘤菌;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的氨则供给豆科植物。答案:A互动探究1-1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是(多选)()A.根瘤菌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内才能固氮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C.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物,根瘤菌供给豆科植物氨D.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生长素解析:根瘤菌为共生固氮微
7、生物,只有侵入豆科植物根内,才能固氮,其固氮产物可为豆科植物利用。圆褐固氮菌除能固氮外还可产生生长素。答案:AC互动探究1-2 以下关于固氮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瘤菌和圆褐固氮菌都可以在土壤中独立进行固氮B根瘤菌是需氧自养型生物C圆褐固氮菌能分泌生长素,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D为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在播种前将豆科植物的种子沾上根瘤菌即可解析:圆褐固氮菌不仅能独立固氮,还能分泌生长素促进植株生长,果实的发育。答案:C考点2氮循环氮循环就是指N2、无机氮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相互转化过程的总称,也就是氮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的循环运动,包括氨化作用、硝化作
8、用、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以及有机氮化合物的合成等。该过程主要是通过各种生物的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实现的(如图所示)。特别提醒:例析2下图是氮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转化示意图。(1)大气中的氮主要经过_作用还原为NH3,然后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NH3也可经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后被植物吸收。在_情况下,硝酸盐可被一些细菌最终转化为氮气,返回大气中。(2)动物摄取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进入细胞后有3个代谢途径,图中是_;是_;是_。(3)若图中的氨基酸是丙氨酸,则图中B是_。若图中的氨基酸是谷氨酸,A是丙氨酸,则过程接受氨基的糖代谢中间产物是_。若图中的氨基酸
9、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则称为_。(4)氮返回土壤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图中产生的(图中C)进入土壤;二是植物和动物遗体中的含氮物质被土壤中的_形成氨而进入土壤。解析:(1)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为氮气的细菌为反硝化细菌,其异化作用的代谢类型是厌氧型。(2)图中过程会产生氨基,是脱氨基作用;图中过程产生的A能经合成蛋白质,是氨基转换作用;图中过程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3)丙氨酸经脱氨基作用会产生氨基和丙酮酸;谷氨酸在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将氨基转移给丙酮酸,产生丙氨酸。(4)图中可使氨基转变为尿素;土壤中的有机氮可被微生物分解。答案:(1)生物固氮 氧气不足(2)脱氨基 氨基转换(或转氨基)
10、合成(3)丙酮酸 丙酮酸 必需氨基酸(4)尿素 微生物分解互动探究2 如右图所示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A、B、C三类微生物参与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类细菌是自养需氧型,B类细菌是异养厌氧型B. 进行C过程的微生物,有的是自生的,有的是共生的C. A和C的活动可增加土壤肥力D. B的活动导致氮素丧失解析:从图上看出A为硝化细菌,能将NH3氧化为NO-3,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合成为(CH2O);B细菌将NO-3还原为N2,将(CH2O)分解为CO2,可见B为反硝化细菌,代谢类型为厌氧、异养型,B的活动使得氮循环正常进行,不会导致氮素丧失;C能将N2还原为NH3,C
11、为固氮菌,硝化细菌、固氮菌的活动使土壤中NO-3增加,供植物利用。答案:D考点3 新陈代谢的类型每种生物的新陈代谢都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按照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来划分新陈代谢类型只是为了突出各种生物代谢的某一重要特点。一般来说,根据生物的营养方式确定其同化作用类型,根据其生活环境的特点确定其异化作用类型。例如绿色植物因其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确认同化作用类型时属于自养型生物,如果从异化作用角度考虑,绿色植物又属于需氧型生物。因此要注意避免将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与异化作用类型割裂开来。回答一种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时,既要指出它的同化作用类型,又要指出它的异化作用类型。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
12、行的,因此,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各种代谢类型的异同点比较例析3破伤风杆菌存在于泥土中,也经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但不致病。当其进入深而狭窄的伤口内部时,则会大量繁殖并致病。由此推测破伤风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 )A. 自养、厌氧型B. 自养、需氧型C. 异养、厌氧型D. 异养、需氧型解析:破伤风杆菌在深而狭窄的伤口内部能大量繁殖说明从伤口处获得有机物,而伤口深处又缺少O2,因此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类似的还有大肠杆菌,可生活在人的肠道中,利用人体消化后的残余有机物为营养来源,在自然条件下的水质监测中,以大肠杆菌数量做为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可以推论它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
13、氧型。答案:C互动探究3 红螺菌的体内具有光合色素,在缺氧条件下能利用光能以有机酸、醇等为营养物质,使自身迅速增殖。下列关于红螺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红螺菌与蓝细菌一样都属于原核生物B红螺菌没有叶绿体等复杂的细胞器C红螺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D红螺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厌氧型解析:红螺菌在缺氧条件下能利用光能,以有机酸、醇等现成的有机物质为营养物质,说明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答案:C考点4 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比较例析4(全国理综)下列能表示某些微生物化能合成作用的化学反应式是( )2NH3+3O2 2HNO2+2H2O+能量2HNO2+O2 2HNO3+能量N2+2O2 2NO26CO
14、2+6H2O C6H 12O6+6O2A. B. C. D. 解析:硝化细菌利用氧化NH3、HNO2释放的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答案:C互动探究4 硫小杆菌是能在含有丰富硫化物环境中生长的细菌。这类菌能氧化H2S、硫磺和硫化物为硫酸,并能利用在氧化硫或硫化物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来同化CO2进行生长。下列哪一种生物的结构和代谢类型与硫小杆菌一样( )A. 乳酸菌B. 硝化细菌C. 小麦D. 酵母菌解析:硫小杆菌和硝化细菌均无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硫化细菌能氧化H2S、硫磺和硫化物为硫酸并利用该过程释放能量来同化CO2,故其代谢类型为化能自养型。答案:B笑对高考第三关:技巧关实验设计中的“控制
15、与平衡控制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严格地操纵自变量,以获取因变量,同时,要严格地均衡无关变量,以消除额外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即尽量消除实验误差,以取得较为精确的结果。常用的方法有单组、等组及轮组实验法。(1)单组实验法单组实验法是指对一组(或一个)对象,既用A法,又用B法,顺序随机或轮流循环,这是生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通常是将制作好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装片先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观察,接着再用清水做质壁分离复原观察,这就是单组实验法。由于对象相同,通过自身对照无关变量的影响也就被平衡和消除了。(2)等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是指将状况相等的对象分成两组,一组
16、用A法,另一组用B法。例如,实验材料是玉米幼苗,要求品种、萌发期、大小、长势等状况都要相同,这就是等组实验法。通过空白对照对无关变量的影响起到了平衡和消除作用。(3)轮组实验法轮组实验法是指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对象,循环进行两种以上的实验处理,如果甲组A法、B法;乙组B法、A法等,这样能有效地平衡和抵消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例如,“观察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中,可随机选取2株(组)生长状况并不相同的玉米幼苗,做如下实验处理:甲组:玉米幼苗先用“不透光”处理,然后用“单侧光”处理。乙组:玉米幼苗先用“单侧光”处理,然后用“不透光”处理。实验结果是不透光和单侧光的比较,这就是轮组实验法。这种实验的处理,
17、通过相互对照对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更有说服力。典例(2009四川非延考区,30)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实验过程: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 mL蒸馏水,测定其pH。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 min)、中度运动(步行2 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 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请回答:(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_。(2)该实验的原理是_。(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越大,_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
18、,从而可以验证上述假设。(4)人体代谢产生的CO2,正常情况下来自三大类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是_。人体糖代谢产生CO2的细胞器是_。思维导析:(1)由于运动需要更多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因此运动时呼吸作用加强,产生的CO2增加。(2)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产生的多余CO2将及时排出,故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CO2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以通过测定pH来推断出CO2排出的多少。(3)表中的数据显示,运动强度越大,pH越小,即pH下降幅度越大,从而推断出排出的CO2量越多。(4)人体内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都能被氧化分解产生CO2和水,糖类在线
19、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答案:(1)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CO2的量增加,所以呼出CO2的浓度增加(2)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pH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浓度的变化(3)运动强度 pH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CO2浓度增加(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线粒体应 用 拓 展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研究下列有关问题。如果用上述实验装置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A、B两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及15%的葡萄糖培养液。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实验现象并分析(2)的原因:(
20、1)如果实验现象是:A装置中液滴_,B装置中液滴_,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2)如果实验现象是:A装置中液滴_,B装置中液滴_,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其原因是:_。(3)如果实验现象是:A装置中液滴_,B装置中液滴_,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答案:(1)左移 不移(2)不移 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产生CO2,A中CO2被吸收,气体量不变,故液滴不移;B中CO2不被吸收,气体量增加,故液滴右移(3)左移 右移高考真题备选(2009福建理综,26)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
21、(500 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 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更多。(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_,这是控制实验的_变量。(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_(用“”表示),则假设成立。解析:本实验的探究题目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呼吸放出的热量多。自变量为有氧条
22、件和无氧条件,因变量是热量多少,可用温度计测量。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A装置处于有氧环境,而B装置则处于无氧环境;为了证明热量变化是由呼吸作用引起的,还应增加一组不加干酵母的,进一步证明热量升高是由呼吸作用引起的。答案:(1)不加入石蜡油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2)去除氧气自(3)加入24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不加入活性干酵母(4)ABC课后活页作业1从大豆的根瘤中分离出来的根瘤菌,能侵入的根是()A菜豆根B蚕豆根C大豆根D豇豆根解析:大豆的根瘤菌只能侵入大豆根内进行固氮,蚕豆的根瘤菌可侵入到A、B、D三种植物根内。答案:C2关于生物固氮的正确叙述是()A生物遗体中
23、的含氮化合物首先被转化成硝酸盐B硝化细菌可以使氮元素回归大气C圆褐固氮菌固定的氮可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D硝化细菌可以把植物不能吸收的氨转变为能吸收的硝酸盐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固氮的有关知识。生物遗体中的含氮化合物先被微生物分解形成氨,在有氧条件下,土壤中的氨和铵盐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最终氧化成硝酸盐,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土壤中的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而不是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还原成分子态氮返回大气中。圆褐固氮菌是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其固氮产生的NH3要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NO-3后才能被植物体利用,可见选D。答案:D3植物每年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氮素,土壤中获得氮素补充的主要途
24、径是()A.施用氮素肥料B.闪电固氮C.生物固氮D.动植物遗体分解解析:可将N2转化为NH3的固氮作用可分为工业固氮、闪电固氮及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土壤中氮素补充的主要途径。答案:C4下列关于氮循环和碳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能通过微生物从大气进入群落B在群落中都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都有被分解者利用和释放的过程D有机物生成无机物都由微生物完成解析:碳循环中,自养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氮循环中,固氮微生物通过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N2合成NH3,然后通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合成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碳和氮在群落中都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都有被分解者
25、利用和释放的过程,但碳循环中,有机物可以通过动植物的细胞呼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答案:D5圆褐固氮菌和根瘤菌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异养生物都是自养生物合成固氮酶的基因结构都相同合成固氮酶的基因结构不相同都是原核生物都是真核生物ABCD解析:圆褐固氮菌和根瘤菌都是原核生物,合成固氮酶的基因结构相同,都是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代谢类型都是异养型。答案:A6通过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把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转变为含氮化合物,这一过程就是一种生物固氮作用。为确定固氮的最终产物,做了如下两个实验:(1)把固氮菌培养在含15N2的空气中,细菌迅速固定氮素,短期内细菌的谷氨酸中出现大量的15N。(2)如果把固氮菌培养在
26、含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但吸入的氨态氮迅速转入谷氨酸中。由此可以推断,该微生物固氮最终产物是()ANH3BNO2CNO-3D谷氨酸解析:实验(1)中固氮菌培养在含15N2的空气中,固氮菌通过固氮作用把15N2固定成15NH3,再把15NH3转化成谷氨酸。实验(2)中,把固氮菌培养在含 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菌就不需要固氮,可以直接从培养基中吸收15NH3转化成谷氨酸。由此可以推断,该微生物固氮最终产物是NH3,经过代谢产生的初级产物是谷氨酸。答案:A7下列有关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根瘤菌DNA时需用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B根瘤菌的固氮基因编码区含有内
27、含子和外显子C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拌种,不能提高固氮量D根瘤菌固氮量与其侵入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解析:根瘤菌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而不是纤维素,根瘤菌是原核生物,固氮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无内含子与外显子之分,大豆种子用其根瘤菌拌种,能提高固氮量。根瘤菌与其入侵植物是共生关系,植物生长良好则为根瘤菌提供的有机物多。答案:D8下图所示是某农牧生态系统氮循环平衡示意图。某同学据图所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途径的氮素输入量之和等于、途径的氮素输出量之和B参与该循环的生物是植物、动物和固氮微生物C该过程所涉及的生理活动是植物、动物和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D为减轻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应推广种植固氮牧草
28、解析:因雨水冲刷等原因土壤中会丢失大量氮素,因此图中途径的氮素输入量大于途径输出的氮素之和;参与该循环的生物还有土壤中进行氨化作用的微生物等;该过程所涉及的生理活动除动植物和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外,还包括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等;大量使用氮肥可造成土壤板结、富营养化等问题,推广固氮牧草可减少氮肥的使用量。答案:D9扦插枝条时,在枝条基部的切口处涂上某种细菌的浸出液,枝条容易生根。这种细菌是()A根瘤菌B圆褐固氮菌C硝化细菌D乳酸菌解析:圆褐固氮菌不仅能固氮,还能分泌生长素。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答案:B10(2009北京海淀调研)氮是蛋白质的基本元素之一,生物均含蛋白质,氮循环涉及到生物
29、圈的全部领域。下面是关于氮被生物吸收途径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氮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高达78%,可被生物体直接利用通过高能固氮,可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化为硝酸盐或铵,从而被植物所吸收所有植物都具有生物固氮作用,其根部的根瘤菌可将氮气转变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等,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ABCD解析:大气中氮气含量虽高但不能被生物体直接利用,只有通过固氮作用将游离的氮转化为硝酸盐和铵才能被吸收,动物获得氮素的方式是以植物为食,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中蛋白质被分解者分解为NH3、又回到无机环境。答案:C11图中哪
30、条曲线可表示豌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的固氮过程()ABCD解析:根瘤菌在侵入豆科植物前在土壤中分布广泛,营腐生生活,不能固氮;在侵入豆科植物后,根瘤菌在根内不断地繁殖,并且刺激根内的一些薄壁细胞分裂,进而使该处的组织逐渐膨大,形成根瘤。在根瘤形成后到豆科植物开花前,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最强。答案:C12右图表示氧气浓度对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呼吸作用的影响(纵坐标为呼吸速率,横坐标为O2浓度),则曲线、分别代表()A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B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C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D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解析:上述列举出的三种生物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新陈代谢类型,草履虫是需氧型生物,随O2浓度升高
31、,呼吸速度明显加强故应为;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氧浓度较低或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应为曲线;而乳酸菌则为厌氧型生物,在O2浓度高时抑制了它的呼吸作用,故应为曲线。答案:A13关于蓝藻和蛔虫结构及代谢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A蓝藻可以吸收利用CO2,蛔虫不能吸收利用CO2B蓝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蛔虫是化能自养型生物C蓝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蛔虫细胞进行无丝分裂D蓝藻有叶绿体,蛔虫没有叶绿体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细胞核,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但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其代谢类型是自养型。蛔虫是真
32、核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型。答案:A14硝化细菌在化能合成过程中形成有机物,需要下列哪种环境条件()A具有NH3及缺氧B具有NH3及有氧C具有HNO3和氧D具有HNO3及缺氧解析:具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并利用这一氧化过程中所放出的能量(化学能),将CO2与水合成有机物。其利用的能量是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过程中释放出的化学能。答案:B15下图是某同学画的自然界中氮元素以蛋白质形式在生物体内转化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能将N2转化为NH3的一类生物叫_,这种固氮方式叫_。(2)自然界中将NH3转化为NO-3的生物叫_,该种生物的
33、同化作用代谢类型是_。(3)图中标号不可能发生的是_,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NO-3与_有机物合成为植物蛋白质。(4)动物通过取得氨基酸需要经过蛋白酶和_两类酶的催化,植物吸收的方式中需要_。(5)形成的场所是_。解析:(1)固氮微生物能将N2转化为NH3,这是生物固氮。(2)硝化细菌能将NH3氧化为NO-3,其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3)在动物体内,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可转化为脂肪,但脂肪却不能转化为氨基酸,因此不可能发生。植物吸收的NO-3与糖类可合成为蛋白质。(4)动物体内的蛋白质经蛋白酶、肽酶催化,可水解为氨基酸,植物吸收NH+4为主动运输,需载体和能量。(5)的形成指不含氮部分氧化分
34、解,此过程发生在线粒体。答案:(1)固氮微生物生物固氮(2)硝化细菌自养型(3)糖类等(4)肽酶载体和能量(或载体和ATP)(5)线粒体16下图装置可以用来测量萌发的种子,小动物所吸收的氧气量。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如下表所示。(1)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时,有色液体移动的方向是_,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3)动物和萌发的种子实验都表明,在一段时间后,有色液滴移动的速度逐渐减缓。这是因为_。(4)某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萌发的种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的结论。你认为是
35、否正确?_,请说明理由:_。解析: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此装置中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几乎是零,因此容器中气体的变化为氧气含量的减少,因此有色液滴向左移动;实验一段时间后,有色液滴移动的速度逐渐减缓,其原因是装置中氧气逐渐减少,细胞呼吸减缓;表中数据不能得出“萌发的种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的结论,因为两者的重量及环境温度等条件不同。答案:(1)吸收二氧化碳(2)向左08mm分钟(3)装置中氧气逐渐减少,细胞呼吸减缓(4)不正确两者呼吸的速率进行比较需要重量、环境温度等条件相同17为研究“圆褐固氮菌对某种枝条生根作用的影响”,设计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试管内基质为灭菌的珍珠岩(起固
36、定、通气和吸水作用)。请据图回答:(1)为了排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配制的灭菌培养液在成分上应具备的主要特点是_。(2)A中枝条的下端切口处_(有/无)生长素,A与C对比说明_。(3)上述实验综合分析表明,圆褐固氮菌能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为进一步探究“圆褐固氮菌是否分泌了促进生根物质”。请完成下列实验:用灭菌培养液培养圆褐固氮菌。将培养物过滤,得到菌体和无菌滤过液。实验分两组:甲组试管中加入基质和灭菌水;乙组取若干试管,加入相同基质,再分别加入_。分别插入同类枝条,培养并观察。结果分析:如果_,则表明圆褐固氮菌分泌了促生根物质。解析:(1)圆褐固氮菌为自生固氮微生物,为排除其他微生物对圆褐固氮菌的干扰,所配制的培养液成分中不含氮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
- 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五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模板
- 汽车金融公司员工职业素养培养考核试卷
- 减速器原理与设计考核试卷
- 球类企业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考核试卷
- 石棉与化工和能源行业考核试卷
- 海洋气象服务在船舶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船舶安全检查与轮渡运输合规性考核试卷
- 煤炭批发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研究考核试卷
- GB/T 28799.2-2020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 GB/T 20203-2006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 GB/T 14216-2008塑料膜和片润湿张力的测定
- 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论文
-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精美版)习作6
- 最新班组级安全培训试卷及答案
- 工程开工令模板
- 八年级期末质量分析-课件
- 2022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组网技术》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三及四答案
- 特种设备检查记录
- 武广客运专线隧道防排水技术的突破QC成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