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_第1页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_第2页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_第3页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_第4页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引论1在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 (B),其中包括(C)、(D),以及文件和设备。这里的(C)管理主要是对进程进行管理。 A:(1)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功能;(2)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3)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4)合 理组织系统的工作流程,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B:(1)程序和数据;(2)进程;(3)资源;(4)作业;(5)软件:(6)硬件。 C,D:(1)存储器:(2)虚拟存储器:(3)运算器;(4)处理机;(5)控制器。2操作系统有多种类型: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A):允许多个 用户将若干个作业提交给

2、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B):在(C)的控制下,计算机 系统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数据,并做出响应:在IBMPC机上的操作系统称为(D) A,B,C,D:(1)批处理操作系统;(2)分时操作系统;(3)实时操作系统;(4)微机操作系统; (5)多处理机操作系统。3操作系统是一种(A),它负责为用户和用户程序完成所有(B)的工作,(C)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 要问题。 A:(1)应用软件;(2)系统软件;(3)通用软件;(4)软件包。 B:(1)与硬件无关并与应用无关:(2)与硬件相关而与应用无关:(3)与硬件无关而与 应用相关;(4)与硬件相关并与应用相关。 C:(1)管理计算机裸

3、机:(2)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接口;(3)管理 计算机中的信息资源:(4)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4在OS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有效地提高CPU、内存和IO设备的(A)。为实 现多道程序设计需要有(B)。 · A:(1)灵活性;(2)可靠性;(3)兼容性;(4)利用率。B:(1)更大的内存;(2)更快的CPU;(3)更快的外部设备;(4)更先进的终端。5推动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是 田),推动微机OS发展的主要动力是(C)。 A,B:(1)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功能;(2)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3)方便用户;(4)提高系统的

4、运行 速度。 C:(1)方便用户;(2)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3)便于微机联网:(4)提高资源的利用率。6在设计分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A);在设计批处理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 虑的是(B);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C)。 A,B,C:(1)灵活性和可适应性:(2)交互性和响应时间;(3)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 (4)实时性和可靠性。7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系统总是优先选择(A)多个作业投入运行;为 了提高吞吐量,系统总是想方设法缩短用户作业的(B)。 A:(1)适应于内存容量的;(2)计算量大的;(3)UO量大的:(4)计算型和UO型均衡的。 B

5、:(1)周转时间;(2)运行时间;(3)提交时间;(4)阻塞时间。8从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 (1)对批处理作业,必须提供相应的作业控制信息。 (2)对于分时系统,不一定全部提供人机交互功能; (3)从响应角度看,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的要求相似。 (4)采用分时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中,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 (5)从交互角度看,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相似。9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及时性)主要是根据(A)确定的,而实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则是由(B)确定的。 A,B:(1)时间片大小;(2)用户数目:(3)计算机运行速度;(4)用户所能接受的等待 时间:(5)控制对象

6、所能接受的时延:(6)实时调度。10在分时系统中,为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与系统交互,最关键的问题是(A);当用户 数目为100时,为保证响应时间不超过2s,此时的时间片最大应为(B)。 A:(1)计算机具有足够高的运行速度:(2)内存容量应足够大;(3)系统能及时地接收 多个用户的输入;(4)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所有用户程序都得到运行;(5)能快速进行内 外存对换。 B:(1)10ms;(2)20ms;(3)50ms:(4)100ms;(5)200ms。11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都具有交互性,实时系统的交互性允许用户访问(A):分时系统的交互性允许用户请求系统提供(B)。 A:(1)文字编辑程序;(

7、2)专用服务程序;(3)专用硬件;(4)数据处理程序。 B:(1)数据处理服务:(2)资源共享服务;(3)数据通信服务:(4)多方面的服务;(5)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服务。12在下列系统中,(A)是实时信息系统,(B)是实时控制系统。 A,B:(1)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2)民航售票系统:(3)办公自动化系统;(4)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5)火箭飞行控制系统。 13从下面关于并发性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 (1)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2)并发性是指若于事件在不同时刻发生。 (3)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4)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不同时间间隔内发生。14从下述

8、关于模块化程序的叙述中,选出五条正确的叙述。 (1)使程序设计更为方便,但比较难维护。 (2)便于由多人分工编制大型程序。 (3)便于软件功能扩充。 (4)在内存能够容纳的前提下,应使模块尽可能大,以减少模块的个数。 (5)模块之间的接口叫数据文件。 (6)只要模块接口不变,各模块内部实现细节的修改,不会影响别的模块。 (7)使程序易于理解,也利于排错。 (8)模块间的单向调用关系,形成了模块的层次式结构。 (9)模块愈小,模块化的优点愈明显。一般来说,一个模块的大小在10行以下。 (10)一个模块实际上是一个进程。15采用(A)结构时,将OS分成用于实现OS最基本功能的内核和提供各种服务的服

9、务 器两个部分。通常,下列模块中必须包含在操作系统内核中的是田)模块。 A:(1)整体式;(2)模块化:(3)层次式;(4)微内核。 B:(1)内存分配;(2)中断处理:(3)文件处理:(4)命令处理。16在3X版本以前的MSDOS是(A)操作系统,Windows95是(B)操作系统,Windows XP是(C)操作系统,它们都是由(D)开发的。 A,B,C:(1)单用户单任务:(2)单用户多任务;(3)多用户单任务;(4)多用户多任务。D:(1)IBM公司:(2)Microsoft公司:(3)Microsoft和IBM联合:(4)Bell实验室。17OS2操作系统最初是由(A)开发的,它属于

10、(B)类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最初是由(C)推出的,它属于(D)类操作系统。A,C:(1)IBM公司;(2)Microsoft公司;(3)Microsoft和IBM联合;(4)Bell实验室。B,D:(1)单用户单任务;(2)单用户多任务;(3)多处理机;(4)多用户多任务。第二章 进程管理 1从静态的角度看,进程是由(A)、(B)、(C)三部分组成的,其中(C)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当几个进程共享(A)时,(A)应当是可重入代码。 A,B,C:(1)JCB:(2)PCB;(3)DCB:(4)FCB;(5)程序段:(6)数据段;(7)IO缓冲区。 2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是(A)、(B)、(C

11、)。由(A)到(B)是由进程调度所引起的;由(B)到(C)是正在执行的进程发生了某事件,使之无法继续执行而引起的。A,B,C:(1)挂起;(2)阻塞;(3)就绪:(4)执行;(5)完成。 3下列进程状态转换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状态转换是(A);一般不会发生的状态转换是(B)。 A,B:(1)就绪一执行;(2)执行一就绪;(3)就绪一阻塞;(4)阻塞一就绪;(5)阻塞一执行:(6)执行一阻塞。 4在一个单处理机系统中,存在5个进程,则最多有(A)个进程处于就绪队列,(B)个进程处于阻塞状态。 A,B: (1)5: (2)4; (3)3; (4)2: (5)1; (6)0。 5正在执行的进程由于其

12、时间片用完被暂停执行,此时进程应从执行状态变为(A)状态;处于静止阻塞状态的进程,在进程等待的事件出现后,应变为(B)状态;若进程正处于执行状态时,因终端的请求而暂停下来以便研究其运行情况,这时进程应转变为(C)状态; 若进程已处于阻塞状态,则此时应转变为(D)状态。 A,B,C,D:(1)静止阻塞;(2)活动阻塞;(3)静止就绪;(4)活动就绪;(5)执行。 6为使进程由活动就绪转变为静止就绪,应利用(A)原语:为使进程由执行状态转变为阻塞状态,应利用(B)原语;为使进程由静止就绪变为活动就绪,应利用(C)原语:为使进程 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应利用(D)原语。 A,B,C,D:(1)cr

13、eate;(2)suspend:(3)active;(4)block;(5)wakeup。 7在将CPU的执行状态分为用户态和核心态的系统中,应该在核心态下执行的指令依次为(A)、(B)和(C)。而从用户状态转换到系统状态是通过(D)实现的。 A,B,C:(1)屏蔽所有中断;(2)读时钟;(3)设置时钟的值;(4)存取内存中某地址单元:的值;(5)停机。 D:(1)执行进程直接修改程序状态字;(2)中断屏蔽:(3)中断;(4)进程调度。 8在分时系统中,导致进程创建的典型事件是(A);在批处理系统中,导致进程创建的典型事件是(B);由系统专门为运行中的应用进程创建新进程的事件是(C)。在创建进

14、程时,(D)不是创建所必需的步骤。 A:(1)用户注册;(2)用户登录;(3)用户记账;(4)用户通信。 B:(1)作业录入;(2)作业调度;(3)进程调度;(4)中级调度。C:(1)分配资源;(2)进行通信;(3)共享资源:(4)提供服务。 D:(1)为进程建立PCB;(2)为进程分配内存等资源:(3)为进程分配CPU:(4)将进程插入就绪队列。9从下面对临界区的论述中,选出两条正确的论述。 (1)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那段代码。 (2)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那段代码。 (3)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通信的那段代码。 (4)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访问共享资源的那段代

15、码。 (5)临界区是指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6)若进程A与进程B必须互斥地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进程A处于对应的临界区内时,仍有可能被进程B中断。 (7)若进程A与进程B必须互斥地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进程A处于对应的临界区内时,便不能被进程B中断。10(A)是一种只能由wait和signal操作所改变的整型变量,(A)可用于实现进程的(B)和(C),(B)是排它性访问临界资源。 A:(1)控制变量;(2)锁;(3)整型信号量;(4)记录型信号量。 B,C:(1)同步;(2)通信:(3)调度;(4)互斥。11对于记录型信号量,在执行一次wait操作时,信号量的值应当(A),当其值为(B

16、)时,进程应阻塞。在执行signal操作时,信号量的值应当(C),当其值为(D)时,应唤醒阻塞队列中的进程。 A,C:(1)不变:(2)加1:(3)减1:(4)加指定数值;(5)减指定数值。 B,D:(1)大于0:(2)小于0;(3)大于等于0;(4)小于等于0。12 用信号量S实现对系统中4台打印机的互斥使用,Svalue的初值应设置为(厶),若Svalue的当前值为1,则表示SL队列中有(B)个等待进程。 A: (1)1; (2)0; (3)1; (4)4; (5)4。 B:(1)0; (2)1:(3)2;(4)3;(5)4:(6)5;(7)6。13在生产者一消费者问题中,应设置互斥信号量

17、mutex、资源信号量full和empty。 它们的初值应分别是(A)、(B)和(C)。 A,B,C:(1)0;(2)1;(3)1:(4)-n;(5)+no , 14对生产者一消费者问题的算法描述如下,请选择正确的答案编号填入方框中; producer:begin consumer:begin repeat repeat (A); (E); (B); (B): buffer(in):=m; m:=buffer(out): in:=(in+1)modn; out:=(out+1)modn; (C): (C); (D); (P); until false; until false; end end

18、 A,B,C,D,E,F:(1)wait(mutex);(2)signal(mutex);(3)wait(empry);(4)signal(full): (5)wait(full):(6)signal(empty) 15在直接通信方式中,系统通常提供的两条通信原语如下,请选择适当的参数填入。 send(A),(B); receive(C),(B): A,B,C:(1)sender;(2)receiver;(3)text;(4)message;(5)mailbox 16使用mail命令的信箱通信属于(A),因为信息是被发送到接收方的(B)中;使用write命令,实现的是(C)通信,因为信息是被送

19、到收方的(D):使用共享文件进行通信的方式属于(E)通信。 A,C,E:(1)共享存储器;(2)实时通信;(3)消息缓冲通信;(4)非实时通信;(5)管道通信。 B,D:(1)消息缓冲队列;(2)内存;(3)信箱;(4)消息缓冲区;(5)屏幕;(6)共享存储区。 17试选择正确答案,以便能正确地描述图210所示的前趋关系。 Var a,b,c:semaphore:=0,0,0; begin parbegin beginSl;(A); end beginS2;(B); end begin wait(a): wait(b):S3;(C); end begin(D);S4; end parend e

20、nd A,B,C,D:(1)signal(a); (2)signal(b); (3)wait(c); (4)signal(c)o 18有两个程序:A程序按顺序使用CPUlos、设备甲5s、CPU5s、设备乙10s、CPU10s; B程序按顺序使用设备甲10s、CPUlos、设备乙5s、CPU5s、设备乙10s。在顺序环境卞,执行上述程序,CPU的利用率约为(A),若允许它们采用非抢占方式并发执行,并不考虑切换等开销,则CPU的利用率约为(B)。 A,B:(1)30;(2)40;(3)50;(4)60;(5)70;(6)80:(7)90。 19从下面的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 (1)操作系统的

21、一个重要概念是进程,不同进程所执行的代码也不同。 (2)操作系统通过PCB来控制和管理进程,用户进程可从PCB中读出与本身运行状态 相关的信息。 (3)当进程由执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时,CPU现场信息必须被保存在PCB中。 (4)当进程申请CPU得不到满足时,它将处于阻塞状态。 (5)进程是可与其他程序并发执行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所以程序段是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20从下面的叙述中选出4条正确的叙述。 (1)一个进程的状态发生变化总会引起其他一些进程的状态发生变化。 (2)进程被挂起(suspend)后,状态变为阻塞状态。 (3)信号量的初值不能为负数。 (4)线程是CPU调度的基本

22、单位,但不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5)在进程对应的代码中使用wait、signal操作后,可以防止系统发生死锁。 (6)管程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进入。 (7)wait、signal操作可以解决一切互斥问题。 (8)程序的顺序执行具有不可再现性。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在三种基本类型的操作系统中,都设置了(A),在批处理系统中还应设置田):在分时系统中除了(A)以外,通常还设置了(C),在多处理机系统中则还需设置(D)。 A,B,C,D:(1)剥夺调度;(2)作业调度;(3)进程调度;(4)中级调度;(5)多处理机调度。 2在面向用户的调度准则中,(A)是选择实时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B)是

23、选择分时系统中进程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C)是批处理系统中选择作业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而(D)准则是为了照顾紧急作业用户的要求而设置的。 A,B,C,D:(1)响应时间快;(2)平均周转时间短;(3)截止时间的保证;(4)优先权高的作业能获得优先服务;(5)服务费低。 3作业调度是从处于(A)状态的队列中选取作业投入运行,(B)是指作业进入系统到作业 完成所经过的时间间隔,(C)算法不适合作业调度。 A:(1)运行;(2)提交;(3)后备;(4)完成;(5)阻塞;(6)就绪。 B:(1)响应时间;(2)周转时间;(3)运行时间;(4)等待时间;(5)触发时间。 C:(1)先来先服务;(2)短作

24、业优先;(3)最高优先权优先;(4)时间片轮转。4下列算法中,(A)只能采用非抢占调度方式,(B)只能采用抢占调度方式,而其余的算法既可采用抢占方式,也可采用非抢占方式。 A,B:(1)高优先权优先法;(2)时间片轮转法:(3)FCFS调度算法;(4)短作业优先算法。5我们如果为每一个作业只建立一个进程,则为了照顾短作业用户,应采用(A);为照顾紧急作业的用户,应采用(B);为能实现人机交互作用应采用(C):为了兼顾短作业和长时间等待的作业,应采用(D);为了使短作业、长作业及交互作业用户都比较满意,应采用(E):为了使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最短,应采用(F)算法。 A,B,C,D,E,F:(1)

25、FCFS调度算法;(2)短作业优先;(3)时间片轮转法;(4)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5)基于优先权的剥夺调度算法;(6)高响应比优先。6从下面关于优先权大小的论述中,选择一条正确的论述。 (1)计算型作业的优先权,应高于IO型作业的优先权。 (2)用户进程的优先权,应高于系统进程的优先权。 (3)长作业的优先权,应高于短作业的优先权。 (4)资源要求多的作业,其优先权应高于资源要求少的作业。 (5)在动态优先权中,随着作业等待时间的增加,其优先权将随之下降。 (6)在动态优先权时,随着进程执行时间的增加,其优先权降低。7假设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以时间片轮转方式进行进程调度,时间片大小为3

26、00 ms,CPU进行进程切换要花费10 ms,则系统开销所占的比率约为(A);若就绪队列中进程个数增加到20个,其余条件不变,则系统开销所占的比率将(B)。 A:(1)1;(2)3;(3)5:(4)10:(5)30。 B:(1)增加;(2)减少;(3)不变。8系统产生死锁是指(A)。产生死锁的基本原因是(B)和(C),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D)、不剥夺条件和(E)。 A:(1)系统发生重大故障;(2)若干进程同时处于阻塞状态;(3)若干进程正在等待永远不可能得到的资源;(4)请求的资源数大于系统提供的资源数;(5)若干进程等待被其他 进程所占用而又不可能被释放的资源。 B:(1

27、)资源分配不当:(2)系统资源不足;(3)作业调度不当;(4)资源的独占性。 C:(1)进程推进顺序不当;(2)进程调度不当:(3)系统中进程太多;(4)CPU运行太快。 D:(1)请求和阻塞条件:(2)请求和释放条件;(3)请求和保持条件;(4)释放和阻塞条件;(5)释放和请求条件。 E:(1)线性增长条件;(2)环路条件;(3)无序释放条件;(4)有序释放条件;(5)无序请求条件。9下述解决死锁的方法中,属于死锁预防策略的是(A),属于死锁避免策略的是(B)。 A,B:(1)银行家算法;(2)资源有序分配法:(3)资源分配图化简法:(4)撤消进程法。10死锁的预防是通过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

28、要条件来实现的。下列方法中,(A)破坏了“请求与保持”条件,(B)破坏了“循环等待”条件。 A,B:(1)银行家算法:(2)一次性分配策略;(3)资源有序分配策略;(4)SPOOLing技术。11从下面关于安全状态和非安全状态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1)安全状态是没有死锁的状态,非安全状态是有死锁的状态。(2)安全状态是可能有死锁的状态,非安全状态也是可能有死锁的状态。(3)安全状态是可能没有死锁的状态,非安全状态是有死锁的状态。(4)安全状态是没有死锁的状态,非安全状态是可能有死锁的状态。第四章 存储器管理 1从下列关于存储器管理功能的论述中,选出两条正确的论述。 (1)即使在多道程序

29、设计的环境下,用户也能设计用物理地址直接访问内存的程序。 (2)内存分配最基本的任务是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空间,其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3)为了提高内存保护的灵活性,内存保护通常由软件实现。 (4)交换技术已不是现代操作系统中常用的技术。 (5)地址映射是指将程序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为内存空间的物理地址。 (6)虚拟存储器是物理上扩充内存容量。 2提高内存利用率主要是通过(A)功能实现的,(A)的基本任务是为每道程序做(B)。使每道程序能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运行,主要是通过(C)功能实现的。 A,C:(1)内存分配:(2)内存保护;(3)地址映射;(4)对换:(5)内存扩充。

30、B:(1)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2)内存到外存间交换:(3)允许用户程序的地址空间大于内存空间:(4)分配内存。 3静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A)中进行的,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B)中进行的。 A,B:(1)编译过程;(2)装入过程:(3)修改过程;(4)执行过程。 4静态链接是在(A)进行的;而动态链接是在(B)或(C)进行的,其中在(C)进行链接,可使得内存利用率最高。 A,B,C:(1)编译某段程序时;(2)装入某段程序时;(3)调用某段程序时;(4)紧凑时:(5)装入程序之前。 5由连续分配方式发展为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主要推动力是(A);由分页系统发展为分 段系统,进而又发展为段页式系

31、统的主要动力是(B)和(C)。 A,B,C:(1)提高内存利用率:(2)提高系统吞吐量;(3)满足用户需要:(4)更好地满足多道程序运行的需要;(5)既满足用户要求,又提高内存利用率。 6在动态分区式内存管理中,倾向于优先使用低址部分空闲区的算法是(A);能使内存空间中空闲区分布得较均匀的算法是(B);每次分配时,把既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区分配给进程的算法是(C)。 A,B,C:(1)最佳适应算法;(2)最坏适应算法:(3)首次适应算法;(4)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7在首次适应算法中,要求空闲分区按(A)的顺序形成空闲分区链;在最佳适应算法中是按(B)的顺序形成空闲分区链;最坏适应算法是按

32、(C)的顺序形成空闲链。 A,B,C:(1)空闲区起始地址递增;(2)空闲区起始地址递减:(3)空闲区大小递增;(4)空闲区大小递减。 8在动态分区式内存管理中,若某一时刻系统内存的分配情况如图415所示。当一进程要申请一块20K的内存空间时,首次适应算法选中的是起始地址为(A)的空闲分区,最佳适应算法选中的是起始地址为(B)的空闲分区,最坏适应算法选中的是起始地址为(C)的空闲分区。 A,B,C,D:(1)60K:(2)200K;(3)270K;(4)390K。 9。在回收内存时可能出现下述几种情况:(1)释放区与插入点前一分区F1相邻接,此时应(A);(2)释放区与插入点后一分区、F2相邻

33、接,此时应(B);(3)释放区不与 n和F2相邻接,此时应(C)。 A,B,C:(1)为回收区建立一分区表项,填上分区的大小和起始地址;(2)以P1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且,不做任何改变:(3)以P1分区的表项为新表项,但修改新表项的大小:(4)以四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同时修改新表项的大小和起始地址。 10对重定位存储管理方式,应(A),当程序执行时,是由(B)与(A)中的(C)相加得到(D),用(D)来访问内存。 A:(1)在整个系统中设置一个重定位寄存器;(2)为每道程序设置一个重定位寄存器;(3)为每道程序设置两个重定位寄存器;(4)为每个程序段和数据段都设置一个重定位寄存器。B,C,D

34、:(1)物理地址;(2)有效地址;(3)间接地址;(4)起始地址。11对外存对换区的管理应以(A)为主要目标,对外存文件区的管理应以(B)为主要目标。 A,B:(1)提高系统吞吐量;(2)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3)降低存储费用:(4)提高换入换出速度。12在页式存储管理中,其虚拟地址空间是(A)的;在段式存储管理中,其虚拟地址空间是(B)的;在段页式存储管理中,其虚拟地址空间是(C)的。 A,B,C:(1)一维;(2)二维;(3)三维;(4)层次。13在没有快表的情况下,分页系统每访问一次数据,要访问(A)次内存;分段系统每访问一次数据,要访问(B)次内存:段页式系统每访问一次数据,要访问(

35、C)次内存。 A,B,C: (1)1: (2)2; (3)3: (4)4。14通常情况下,在下列存储管理方式中,(A)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管理最简单,但存储碎片多;(B)使内存碎片尽可能少,而且使内存利用率最高。 A,B:(1)段式;(2)页式:(3)段页式;(4)固定分区;(5)可变分区。15下述存储管理方式中,会产生内部碎片的是(A),会产生外部碎片的是(B)。 A,B:(1)页式和段式;(2)页式和段页式;(3)动态分区方式和段式;(4)动态分区方式和段页式。16从下列关于非虚拟存储器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 (1)要求作业在运行前,必须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也必须一直驻留内存

36、。 (2)要求作业在运行前,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不必一直驻留内存。 (3)要求作业在运行前,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但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一直驻留内存。 (4)要求作业在运行前,必须全部装入内存,但在运行过程中不必一直驻留内存。17虚拟存储器最基本的特征是(A);该特征主要是基于(B);实现虚拟存储器最关键的技术是(C)。 A:(1)一次性;(2)多次性;(3)交换性;(4)离散性:(5)驻留性。 B:(1)计算机的高速性:(2)大容量的内存;(3)大容量的硬盘;(4)循环性原理:(5)局部性原理。 C:(1)内存分配;(2)置换算法;(3)请求调页(段);(4)对换空间管理。18虚拟存储器

37、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局部性理论。此理论的基本含义是(A)。局部性有两种表现形式,时间局部性和(B),它们的意义分别是(C)和(D)。根据局部性理论,Denning提出了(E)。 A,B:(1)代码的顺序执行:(2)程序执行时对主存的访问是不均匀的:(3)数据的局部性;(4)变量的连续访问;(5)指令的局部性;(6)空间的局部性。 C,D:(1)最近被访问的单元,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还要被访问;(2)最近被访问的单元,很可能它附近的单元也即将被访问;(3)结构化程序设计,很少出现转移语句:(4)程序中循环语句的执行时间一般很长:(5)程序中使用的数据局部于各子程序。 E:(1)Cache结构的思

38、想;(2)先进先出(FIFO)页面置换算法;(3)工作集理论;(4)最近最久未用(1RU)页面置换算法。19从下列关于虚拟存储器的论述中,选出两条正确的论述。(1)在请求段页式系统中,以页为单位管理用户的虚空间,以段为单位管理内存空间。 (2)在请求段页式系统中,以段为单位管理用户的虚空间,以页为单位管理内存空间。 (3)为提高请求分页系统中内存的利用率,允许用户使用不同大小的页面。 (4)在虚拟存储器中,为了能让更多的作业同时运行,通常只应装入10一30的作业 后便启动运行。 (5)实现虚拟存储器的最常用的算法是最佳适应算法OPT。 (6)由于有了虚拟存储器,于是允许用户使用比内存更大的地址

39、空间。 20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A)确定的,其实际容量是由(B)确定的。 A,B:(1)计算机字长;(2)内存容量;(3)硬盘容量;(4)内存和硬盘容量之和;(5)计算机的地址结构。 21在请求分页系统的页表中增加了若干项,其中状态位供(A)参考;修改位供(B)时参考:访问位供(C)参考;外存始址供(D)参考。 A,B,C,D:(1)分配页面;(2)置换算法;(3)程序访问;(4)换出页面:(5)调入页面。 22. 在请求调页系统中,若逻辑地址中的页号超过页表控制寄存器中的页表长度,则会引起(A):否则,若所需的页不在内存中,则会引起(B)。 A,B:(1)输iX输出中断

40、;(2)时钟中断;(3)越界中断:(4)缺页中断。 23在请求调页系统中,内存分配有(A)和(B)两种策略,(A)的缺点是可能导致频繁地出现缺页中断而造成CPU利用率下降。 A,B:(1)首次适应;(2)最佳适应;(3)固定分配;(4)可变分配。 24. 在请求调页系统中有着多种置换算法:(1)选择最先进入内存的页面予以淘汰的算法称为(A);(2)选择在以后不再使用的页面予以淘汰的算法称为(B):(3)选择自上次访问以来所经历时间最长的页面予以淘汰的算法称为(C):(4)选择自某时刻开始以来,访问次数最少的页面予以淘汰的算法称为(D)。 A,B,C,D:(1)FIFO算法:(2)OPT算法;(

41、3)LRU算法;(4)NRU算法;(5)LFU算法。 25. 在请求调页系统中,凡未装入过内存的页都应从(厶)调入:已运行过的页主要是从(B)调入,有时也从(C)调入。 、 A,B,C:(1)系统区;<2)文件区;(3)对换区;(4)页面缓冲池。 26. 某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编程空间共32个页面,每页1K,主存为16K。假定某时刻用户页表中已调入主存的页面的虚页号和物理页号对照表如表411所示。则与下面十六进制虚地址相对应的物理地址为(如果主存中找不到,即为页失效): 虚地址 物理地址 0A5C (A) 1A5C (B) 虚拟存储器的功能由(C)完成。在虚拟存储器系统中,采用(D)提高(E

42、)的速度。 A,B:(1)页失效:(2)1E5C:(3)2A5C,(4)165C;(5)125C。 C:(1)硬件;(2)软件;(3)软硬件结合。 D:(1)高速辅助存储器;(2)高速光盘存储器:(3)快速通道;(4)高速缓冲存储器。 E:(1)连接编辑;<2)虚空间分配:(3)动态地址翻译:(4)动态链接。27. 从下面关于请求分段存储管理的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 (1)分段的尺寸受内存空间的限制,且作业总的尺寸也受内存空间的限制。 (2)分段的尺寸受内存空间的限制,但作业总的尺寸不受内存空间的限制。 (3)分段的尺寸不受内存空间的限制,且作业总的尺寸不受内存空间的限制。 (4)

43、分段的尺寸不受内存空间的限制,但作业总的尺寸受内存空间的限制。28在环保护机构中,操作系统应处于(A)内,一般应用程序应处于(B)内,并应遵循下述则:(1)一个程序可以访问驻留在(C)中的数据:(2)一个程序可以调用驻留在(D)中的服务。 A,B:(1)最高特权环;(2)次高特权环;(3)中间特权环;(4)最低特权环。 C,D:(1)相同特权环;(2)较高特权环:(3)较低特权环;(4)相同和较低特权环;(5)相同和较高特权环。 29测得某个请求调页的计算机系统部分状态数据为:CPU利用率20,用于对换空间的硬盘的利用率977,其他设备的利用率5。由此断定系统出现异常。此种情况下, (A)或(

44、B)能提高CPU的利用率。 A:(1)安装一个更快的硬盘;(2)通过扩大硬盘容量,增加对换空间;(3)增加运行进 程数:(4)减少运行的进程数。 B:(1)加内存条,增加物理空间容量;(2)增加一个更快速的CPU;(3)增加其他更快 的UO设备:(4)使用访问速度更快的内存条。30在UNIX系统中的存储管理,采用的是(A)方式:对换空间采用的是(B)管理方式。 A:(1)请求分页;(2)请求分段;(3)段页式且支持请求调页;(4)段页式且支持请求调段。 B:(1)固定分区;(2)动态分区;(3)分页;(4)分段。31在UNIX系统中,请求调页是采用(A)算法,对物理块的分配采用(B)策略。如果

45、被换出的页的内容并未被修改,但对换区中尚无拷贝,此时应将它(C);若被换出的页的内容已被修改,应将它(D)。 A:(1)LFU:(2)FIFO;(3)NRU:(4)LRU:(5)OPT。 B:(1)固定分配局部置换:(2)可变分配全局置换;(3)固定分配全局置换;(4)可变分配局部置换。 C,D:(1)换出到对换区;(2)换出到文件区;(3)送回用户区:(4)送空闲页表链中(即不必换出)。第五章 设备管理 1在一般大型计算机系统中,主机对外围设备的控制可通过通道、控制器和设备三个层次来实现。从下述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 (1)控制器可控制通道,设备在通道控制下工作。 (2)通道控制控制器,

46、设备在控制器控制下工作。 (3)通道和控制器分别控制设备。 (4)控制器控制通道和设备的工作。 2从下面关于设备属性的论述中,选择一条正确的论述。 (1)字符设备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可寻址的,即能指定输入时的源地址和输出时的目标地址。 (2)共享设备必须是可寻址的和随机访问的设备。 (3)共享设备是指在同一时刻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设备。 (4)在分配共享设备和独占设备时,都可能引起进程死锁。 3通道是一种特殊的(A),具有(B)能力。主机的CPU与通道可以并行工作,并通过(C)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和同步。 A:(1)IO设备;(2)设备控制器;(3)处理机;(4)IO控制器。 B:(1)执行IO指

47、令集:(2)执行CPU指令集:(3)传输IO命令:(4)运行IO进程。 C:(1)IO指令;(2)IO中断;(3)IO指令和IO中断;(4)操作员。 4在IO设备控制的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A)。提高IO速度和设备利用 率,在OS中主要依靠(B)功能。使用户所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是由(C)功能实现的。 A:(1)提高资源利用率;(2)提高系统吞吐量;(3)减少主机对IO控制的干预;(4)提高CPU与IO设备的并行操作程度。 B,C:(1)设备分配:(2)缓冲管理;(3)设备管理:(4)设备独立性;(5)虚拟设备。 5磁盘属于(A),其信息的存取是以(B)为单位的;磁盘的

48、IO控制主要采取(C)方式:打印机的IO控制主要采取(D)方式。 A:(1)字符设备;(2)独占设备;(3)块设备:(4)虚拟设备。 B:(1)位(bit);(2)字节;(3)帧;(4)固定长数据块。 C,D:(1)程序IO方式;(2)程序中断;(3)DMA;(4)SPOOLing。 6在程序IO方式中,对于输出设备,准备就绪是指(A)。 A:(1)输出缓冲区已空;(2)输出缓冲区已有数据:(3)输出设备已开始工作;(4)输出设备已收到IO指令。 7在利用RS-232接口进行通信时,其通信速率为9.6 kb/s(b为bit)。如果在通信接口中仅设置了一个8位寄存器作为缓冲寄存器,这意味着大约每

49、隔(A)的时间便要中断一次CPU,且要求CPU必须在(B)时间内予以响应。 A,B:(1)80Lls:(2)01ms:(3)08ms;(4)1ms:(5)8mso 8假定把磁盘上一个数据块中的信息输入到一单缓冲区的时间T为100us,将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M为50us,而CPU对这一块数据进行计算的时间C为50us。这样,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A);如桌将单缓冲改为双缓冲,则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B)。 A,B:(1)50us;(2)100us;(3)150us:(4)200us:(5)250us。 9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系统(A)的能力;为了使多

50、个进程能有效地同时处理输入和输出,最好使用(B)。 A:(1)串行操作;(2)并行操作:(3)控制操作;(4)中断操作。 B:(1)缓冲池:(2)单缓冲:(3)双缓冲:(4)循环缓冲。 10为了对缓冲池中的队列进行操作而设置了互斥信号量MSItype和资源信号量RSItype,相应地,两个操作过程Getbuf及Putbuf的描述如下: procedureGetbuf(type) begin (A); (B); B(n):=Takebuype); (C); end procedurePutbuf(type,n) begin (B); Addbuf(type,n); (C); (D); end A

51、,B,C,D;(1)wait(MStype); (2)signal(MSItype);(3)wait(RSItype);(4)signal(RStype)。 11从下面关于设备独立性的论述中选择一条正确的论述。 (1)设备独立性是指IO设备具有独立执行IO功能的一种特性。 (2)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的一种特性。 (3)设备独立性是指能独立实现设备共享的一种特性。 (4)设备独立性是指设备驱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的一种特性。 12设备独立性是指(A)独立于(B)。 A:(1)设备控制器;(2)设备驱动程序;(3)用户程序;(4)设备独立性软件。 B:(1)主机;(2)操作系统;(3)设备驱动程序:(4)物理设备。 13在单用户系统中可为(A)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