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设计与剩余强度系数_第1页
强度设计与剩余强度系数_第2页
强度设计与剩余强度系数_第3页
强度设计与剩余强度系数_第4页
强度设计与剩余强度系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7强度设计与剩余强度系数 结构强度是结构承受外载荷作用的能力,即抵抗断裂、失稳、不容许变形(或位移)的能力。强度设计的主要工作包括规定结构强度设计标准,确定强度判别原则。主要内容是获得结构上作用的载荷数据;进行细致而准确的结构分析;根据强度判别原则和设计标准做出强度判断并计算剩余强度系数。结构分析内容已在3.6节中介绍,本节介绍强度判别原则和确定剩余强度系数问题。3.7.1 判别原则(1)静强度判别原则 1)第一个判别原则 不管结构中各元件处于什么样的应力状态,只要结构在各元件的最大正应力 不大于各元件材料的极限应力 ,即: 则认为结构不会破坏,若 为材料强度极限, 、 、 为主应力,且

2、, 可为简单拉伸的强度极限 ,也可为简单压缩的屈服极限 ,则对于简单拉伸情况,判别原则为: (3.7-1) 对于大多数塑性材料,两者的数值差不多相等;对于脆性材料,两者的数值不等。这一判别原则适用于脆性破坏情况。 2)第二个判别原则 不管结构中各元件处于什么样的应力状态,只要结构中各元件的最大剪应力 不大于元件材料极限剪切应力 ,即: 则认为结构不会破坏。按照应力分析的算式,且当 时,由上式还可得: (3.7-2) 这一判别原则,主要考虑了最大剪应力,忽略了面上其他剪应力,对于塑性材料,它与实验结果相当符合,适用于结构塑性破坏。 实际上,结构破坏的原因并不是固定的,主要取决于结构的应力状态。强

3、度条件应包括结构的断裂和剪断两个方面。因此,当结构承受的正应力 大于剪应力 时,还可得: (3.7-3) 3)第三个判别原则 不管结构中各元件处于什么样的应力状态,只要材料单元体内各个面上剪应力的统计平均值 大于极限剪应力 ,即: 则认为结构不会破坏。若以主应力表示,则: (3.7-4) 这是米赛斯(Mises)条件。 当 时,则: (3.7-5) 当结构承受的正应力 小于剪应力 时,还可得: (3.7-6) 上述判别原则,不但以最大剪应力为主,还考虑了面上其他剪应力,也适用于结构塑性破坏情况。(2)稳定性判别原则 若结构承受单元载荷, 为弯曲正应力, 为弯曲临界应力, 为轴压应力,为轴压临界

4、应力, 为剪切临界应力, 为外压, 为外压临界力,当: (3.7-7)时,认为结构不失稳。 当结构承受组合载荷时,其相应的相关函数值小于等于1,认为结构不失稳。相关函数见表3.7-1。表3.7-1中, 为轴压, 为内压, 为拉应力,下标 表示临界参数, 为材料泊松比, 为框距, 为圆筒半径, 为圆筒厚度。 。 表3.7.1 相关函数组合载荷 相关函数 条件 轴压与弯矩 外压与轴压 扭矩与轴压 简支1固支5 扭矩与轴压、外压 扭矩与轴压、弯矩 扭矩与弯矩 扭矩与内压 扭矩与拉伸 (3)刚度判别原则 结构刚度用结构在设计载荷下的位移(或转角) 表示,结构刚度判别原则是要求 不大于规定的允许值 ,即

5、: (3.7-8) 对于气动弹性问题提出的刚度判别原则为: 式中 导弹最大飞行速度; 结构的临界颤振速度; 安全系数。(4)高温影响 结构承受热载荷时,应计算结构中的热应力。 光圆筒壳在均匀温度场内,变形不受约束时,计算临界应力只需考虑材料机械性能的变化。 端部或中间有框的光圆筒壳,在均匀温度场内,计算临界应力只需考虑材料机械性能的变化。 有端框的长桁加劲壳,在均匀温度场内,计算承载能力只需考虑材料机械性能的变化。3.7.2 强度极限的确定 确定强度极限工作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结构工作的可靠性与结构重量。主要的强度极限参数如下: (1)材料强度极限 确定材料强度极限 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取有

6、关图样中的数值,或根据给出的硬度确定。若未给出,应从材料手册最新版本中选取; 2)强度极限 注有公差时,取其下限值 3)当无资料可查时,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2)材料剪切强度极限 剪切强度极限 按下式计算: (3.7-9)式中 剪切系数。 剪切系数 见表3.7.2。 表3.7.2 剪切系数材 料 名 称 生铁或铸铝 0.81.0 变形铝合金 0.550.6 退火钢 0.7 的钢 0.7 的钢 0.630.65 的钢 0.6 铸造镁合金 0.551.0 未经热处理的 的铸镁 0.81.0 未经热处理的 的铸镁 0.550.6 (3) 挤压强度极限 挤压强度极限 按下式计算: (3.7-10)挤

7、压系数。 对于螺栓连接,见表3.7.3。 表3.7.3 挤压系数连接 情况 不可拆卸、不可活动的连接 1.3 可拆卸、不可活动的连接 1.0 可微小活动但受力时不活动的连接 0.65 受力时还可活动的连接(一般情况) 0.2 受力时还可活动的连接(保证润滑情况) 0.3 埋头螺栓在保证单面间隙不超过技术条件规定的情况下 1.0 对于铆钉连接,挤压应力 见表3.7.4。 表3.7.4 压应力材 料 厚 度(mm) (Mpa) 铝合金LY12、LY14 0.31.0 588 铝合金LY14 1.25.0 785 其他材料铆接时 1.5 (4)铆钉的抗拉强度与抗剪强度 1)确定铆钉抗拉强度的原则 具

8、有半圆形铆钉头和桶形铆钉镦头的铆钉抗拉强度为: (3.7-11) 具有两个半圆头的铆钉抗拉强度为: (3.7-12) 2)确定螺栓剪切强度的原则: 空心螺栓的破坏剪力为: (3.7-13)式中 螺栓外径(m);螺栓内径(m);系数。 对于 取 ,空心螺栓的壁厚不小于0.25 。 对于锥形螺栓,所有各剖面的破坏剪应力应降低0.03 。 (5)焊缝强度的确定 焊缝抗拉强度 和抗剪强度 分别为: (3.7-14)式中 焊缝强度削弱系数。3.7.3剩余强度系数 材料的强度极限 (或临界应力 )与结构在载荷作用下的工作应力 之比值,称为“剩余强度系数” 。即: (3.7-15) 值确定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结构工作的可靠性,而且关系到结构质量的大小。因此,如何正确确定 值,是结构强度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 结构的剩余强度系数 应按具体情况确定 值与技术发展的完善程度及设计的实践经验有关。例如防空导弹结构的剩余强度系数 ,可作如下规定: 1) 结构的剩余强度系数应大于等于1; 2) 重要受力接头的剩余强度系数应大于1.2; 3) 铸造件的剩余强度系数应大于1.33; 4) 按刚度设计的剩余强度系数可视具体情况确定,但至少大于等于1。 理论上当然希望 等于1.0,这时结构既满足强度要求,质量也最小。但实际上由于载荷计算误差、结构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