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_第1页
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_第2页
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_第3页
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_第4页
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 明 书 摘 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层,以及穿孔管、溢流井和防水土工布或防渗膜,所述穿孔管埋设于所述砾石层中、且一端向上弯曲进入所述砂层并与所述溢流井的中部连通,所述溢流井的底部伸入所述砾石层、并与市政雨水管道连通、顶端高出所述覆盖层,所述防水土工布或防渗膜将所述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层与外界土壤隔离开来。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良高粘性土壤的渗透性与通透性,采用出水管上弯等措施,具有强化脱氮、防止雨水短流、方便与下游埋深较浅雨水排放设施的竖向连接的等功能,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地区的应用。注:1

2、、将图按我的样子转变为黑白图;2、所有技术参数你再考虑一下;3、到时一起提供一份专利申请书。0摘 要 附 图权 利 要 求 书1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覆盖层(1)、种植土壤层(2)、砂层(3)、砾石层(4),以及穿孔管(5)、溢流井(7)和防水土工布或防渗膜(6),所述穿孔管(5)埋设于所述砾石层(4)中、且一端向上弯曲进入所述砂层(3)并与所述溢流井(7)的中部连通,所述溢流井(7)的底部伸入所述砾石层(4)、并与市政雨水管道(8)连通、顶端高出所述覆盖层(1),所述防水土工布或防渗膜(6)将所述覆盖层(1)、种植土壤层(2)、砂层

3、(3)、砾石层(4)与外界土壤隔离开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1)由细石铺设而成,厚度为510cm,所述细石的粒径为0.51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壤层(2)包括改良的高粘性土壤以及种植于所述改良的高粘性土壤中植被,所述种植土壤层(2)的厚度为3060cm,所述改良的高粘性土壤为在原生态高粘性土壤中掺加通沟砂和有机质废弃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质废弃物包括木屑、秸秆、谷壳、树叶、豆渣、厨余垃圾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管(5)上设有若干通流孔,所述通流孔的孔径为12cm,所述穿孔管(5)的管径为1020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井(7)的顶端高出所述覆盖层515cm、管径为5080cm。说 明 书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背景技术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大中城市人口的持续聚集,城市面积越来越大,人口密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城市中的河道面

5、积大幅减小,而且原有的大量绿地与农业用地被钢筋混凝土房屋、柏油马路等城市建筑所取代,从而严重影响了水体渗透。同时,我国的排水标准比较低,排水系统够不完善,从而容易造成雨天时的地表径流污染、地面严重积水等现象。相对于投资大、成本高的传统市政排水设施改造与建设,运用雨水花园来处理降雨径流和径流污染,是更加经济的方案,而且还能美化城市、净化空气。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具体来说就是一套雨水净化系统,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利用雨水花园,可以重新恢复地上地下的水循环系统,改善城市环境、改善城市水资源调配。目前,国内大部分雨水花园适合在北

6、方砂性土壤条件下使用,并未考虑在高粘性土壤区域实施时原始土壤可能存在渗透速率不足的问题,或者即使考虑也未给出足够详细的填料组成比例,或者填料组成未充分考量应用的经济性问题(譬如大量使用石英砂);另一方面,特别考虑脱氮功能的雨水花园非常少见,即使考虑到脱氮,也存在雨水短流的风险。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能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地区应用,而且具有脱氮功能的雨水花园。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通过改良高粘性土壤的渗透性与通透性,采用出水管上弯等措施,具有强化脱氮、防止雨水短流、方便与下游埋深较浅雨水排放设施的竖向连接等的功能,适合高

7、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地区的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层,以及穿孔管、溢流井和防水土工布,所述穿孔管埋设于所述砾石层中、且一端向上弯曲进入所述砂层并与所述溢流井的中部连通,所述溢流井的底部伸入所述砾石层、并与市政雨水管道连通、顶端高出所述覆盖层,所述防水土工布或防渗膜将所述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层与外界土壤隔离开来。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覆盖层由细石铺设而成,厚度为510cm,所述细石的粒径为0.51cm。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种植土壤层包括改良的高粘性土壤以及种植于所述

8、改良的高粘性土壤中植被,所述种植土壤层的厚度为3060cm,所述改良的高粘性土壤为在原生态高粘性土壤中掺加通沟砂和有机质废弃物。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有机质废弃物包括木屑、秸秆、谷壳、树叶、豆渣、厨余垃圾等。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穿孔管上设有若干通流孔,所述通流孔的孔径为12cm,所述穿孔管的管径为1020cm。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溢流井的顶端高出所述覆盖层515cm、管径为5080cm。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砂层的厚度为1015cm,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3050c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通沟砂和木屑、秸秆、谷壳等有机质废弃物掺加到高粘性土壤中,不仅改良了原生态高粘性土壤的渗透性和通

9、透性,也为反硝化反应提供了丰富优质可利用的碳源,能促进反硝化反应(脱氮)快速稳定地发生;2)本实用新型的穿孔管(即出水管)进行上弯出水,为反硝化反应提供较好的缺氧环境,这不仅避免了直接抬高出水管造成的雨水短流风险,而且也更方便雨水花园出水通过重力排放至下游的埋深较浅(高地下水位区域设计时经常如此考虑)的市政雨水管网;3)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通沟砂、秸秆、谷壳等废弃物的变废为宝,提升了雨水花园实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覆盖层;2、种植土壤层;3、砂层;4、砾石层;5、穿孔管;6、防水土工布或防渗膜;7、溢流井;8、市政雨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覆盖层1、种植土壤层2、砂层3、砾石层4,以及穿孔管5、溢流井7和防水土工布或防渗膜6,所述穿孔管5埋设于所述砾石层4中、且一端向上弯曲进入所述砂层3并与所述溢流井7的中部连通,所述溢流井7的底部伸入所述砾石层4、并与市政雨水管道8连通、顶端高出所述覆盖层1,所述防水土工布或防渗膜6将所述覆盖层1、种植土壤层2、砂层3、砾石层4与外界土壤隔离开来。进一步地,所述覆盖层1由细石铺设而成;所述种植土壤层2包括改良的高粘性土壤以及种植于所述改良的高粘性土壤中植被,所述改良的高粘性土壤为在

11、原生态高粘性土壤中掺加通沟砂和有机质废弃物木屑、秸秆、谷壳;所述穿孔管5上设有若干通流孔。优选地,所述覆盖层1的厚度为510cm,所述细石的粒径为0.51cm;所述种植土壤层2的厚度为3060cm;所述穿孔管5的管径为1020cm,所述通流孔的孔径为12cm;所述溢流井7的顶端高出所述覆盖层1 515cm、管径为5080cm;所述砂层3的厚度为1015cm;所述砾石层4的厚度为3050cm。所述有机质废弃物还可以是树叶、豆渣、厨余垃圾等其他有机废物。所述溢流井7的顶端高出所述覆盖层,可以确保初期雨水能完整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层物料,起到去除污染物的作用。而当雨量过大,大于渗流速度时,会导致本实用

12、新型的表层雨水越积越多,一旦超过所述溢流井7的顶端时,便能直接从所述溢流井7导入所述市政管道8,从而不至于使雨水积累太多,甚至影响地面径流,形成地面积水。这样的设计既使污染物较多的初期雨水得到了有效处理,又不至于在雨量过大时使地面形成积水,一举两得。雨水花园通常为凹陷式设计,比周围地面低2030cm,需要汇集比其自身面积大1020倍的区域雨水,为满足其雨水处理能力,减少溢流量,种植层需要满足一定的渗滤速度。这在国内高粘性土壤区域(譬如长三角区域)直接使用土壤作为填料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土壤改良,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技术经济性较好的改造方案。我国是全球三大氮沉降集中区,雨水径流中的氮浓度较高,

13、譬如道路径流总氮浓度有时高达2030mg/L,而传统雨水花园对总氮(TN)的去除效果较差,有时甚至因为填料中氮元素的释放反而出现氮浓度提升的情况。在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普遍要求改造提标至一级标准(对应的TN排放标准为1520mg/L)的大形势下,提高雨水花园的脱氮能力很有意义。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新型强化脱氮模式。考虑到植物种植、过滤和渗透排水等功能要求,雨水花园的深度一般超过80cm。但在高水位地区(雨季时地下水埋深可能少于50cm),传统雨水地下收集传输设施(譬如雨水口和小区内雨水管道)均在满足覆土深度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埋深以减少造价和降低地下水入渗的风险。对于已建区域的海绵城市改造工程,为减少施工难度和成本,雨水花园设施出水应尽可能就近依重力排入已有雨水收集设施;在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