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过程中的烟气脱硝_第1页
燃烧过程中的烟气脱硝_第2页
燃烧过程中的烟气脱硝_第3页
燃烧过程中的烟气脱硝_第4页
燃烧过程中的烟气脱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燃烧过程中的烟气脱硝陈坤(长沙理工大学集控1102班)摘 要: 火电厂燃煤中排放的氮氧化物( NOx ) 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 如何经济有效地控制燃煤中SO2 和NOx 的排放量是我国乃至世界节能减排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火电厂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着重介绍了世界上主要脱硝技术的分类、技术特点和应用, 包括联合脱硫脱硝、同时脱硫脱硝在内的脱硫脱硝一体化原理、特点和应用前景, 对火电厂脱硝和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 节能减排; 燃煤火力发电厂; 氮氧化物( NOx ) ; 脱硝( 脱氮) ; 低NOx 燃烧;

2、 烟气脱硝; 脱硫脱硝一体化;联合脱硫脱硝; 同时脱硫脱硝1. 引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当今世界上电力产量的60%是利用煤炭资源生产的。中国又是一个燃煤大国, 一次能源能源76%是煤炭, 到2005 年我国煤年产量达20 亿t, 其中一半用于燃煤电厂,燃煤发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0% 左右。煤燃烧排放烟气中含有硫氧化物SOX ( 主要包括: SO2、SO3 ) 和氮氧化物NOx ( 主要包括: NO、NO2、N2O3、N2O4、N2O5 ) , 其中SO2、NO 和NO2 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 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脱硫( Desulfurizat ion ) 、脱硝( Deni

3、t rif ication) ( 亦称脱硫脱氮) 是除去或减少燃煤过程中的SO2和NOx , 如何经济有效地控制燃煤中SOX和NOx 的排放量是我国乃至世界节能减排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阐述火电厂脱硝技术和脱硫脱硝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有助于推动我国火电厂脱硝和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以减少燃煤电厂氮氧化物NOx 的排放。氮氧化物排放量NOx 排放量近70% 来自于煤炭的直接燃烧, 火力发电厂是NOx 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中染大气的主要是N O 和N O2。降低N Ox 的污染主要有二种措施: 一是控制燃烧过程中NOx 的生成, 即低NOx 燃烧技术, 亦称一级脱氮技术; 二

4、是对生成的NOx 进行处理, 即烟气脱硝技术,亦称二级脱氮技术。目前低NOx 燃烧技术主要有二段燃烧法、炉内脱氮( 三段燃烧) 、烟气循环法和低NOx 燃烧器等, 而烟气脱硝是近期内NOx 控制中最重要的方法, 目前脱氮效率最高、最为成熟的技术是选择性了一个新兴的节能产业, 出现了专业的节能企业,产业的疆域在不断延伸, 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尽管尚缺乏权威的统计数据, 但可从美、加节能市场的情况窥其一斑: 美国有专业节能企业2 100 多家, 仅纽约州的营业额就达85. 5 亿美元; 加拿大的节能服务市场则达200 多亿加元。2. 国内外NOx排放标准自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和美国率先实施控制SO

5、2排放战略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严格的SO2排放标准(表1-5)和中长期控制战略,加速了控制SO2的步伐,大大促进了有关控制技术的发展,使SO2排放在短短的十多年问,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与SO2排放控制战略相比,NOx排放控制相对较晚,但到90年代初,发达国家均制定出严格的NOx排放标准,如表1-6所示。3.常见的脱硝技术对于燃煤NOx的控制主要有燃料脱氮(即燃烧前脱氮)、改进燃烧方式和生产工艺(即燃烧中脱氮)和烟气脱硝(即燃烧后脱氮)三种方法。前两种方法是减少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量,第三种方法则是对燃烧后烟气中的NQ进行治理。 燃烧前脱氮主要将燃料转化为低氮燃料,成本太贵,工程应用较少。

6、燃烧中脱氮是根据N(一的形成机理而产生的,主要有低氧燃烧法、二段燃烧法、烟气再循环法等,这种技术费用较低,脱硝率不高,而且一些低Nq燃烧技术和设备有时会降低燃烧效率,造成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设备规模随之增大。燃烧后脱氮主要指烟气脱硝技术,脱硝率较高,是近10年内N(L控制措施中最重要的方法。按脱硝剂及脱硝产物在反应过程中的干湿状态可分为干法、湿法、和干一湿结合法三大类;干法可分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吸附法、高能电子活化法;湿法可分为水吸收法、络合吸收法、稀硝酸吸收法、氨吸收法、亚硫酸铵法、弱酸眭尿素吸收法等;干一湿结合法是催化氧化和相应的湿法结合而成的一种脱硝方法。 按烟气脱

7、硝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气相反应法、液相吸收法、吸附法、液膜法和微生物法等几类。气相反应法又包括三类:一是电子束法和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二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和炽热碳还原法;三是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分解法等。第一类是利用高能电子产生的自由基将NO氧化为N02,再与H2O和NH3作用生成NH4NO3并加以回收利用,可同时脱硫脱硝;第二类是在催化或非催化条件下,用NH3、C等还原剂将N晚还原为无害N2的方法;第三类则是利用超高压窄脉冲电晕放电产生的高能活性粒子撞击NOx分子,使其化学键断裂分解为O2和N2的方法。以上方法中,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和分解法处于试验阶段。表1-1为各种烟气脱硝工艺

8、的比较。3.1湿法烟气脱硝技术 液体吸收法烟气脱硝又可称为湿法烟气脱硝,主要包括水吸收法、酸性吸收法、碱中和吸收法、氧化吸收法、液相还原吸收法等。液体吸收法烟气脱硝工艺技术要点如表12所示,这些脱硝方法消耗大量吸收剂,吸收产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我国化工行业废气处理常采用这些方法,对NO中以NO为主的燃煤烟气不太适合。 从表1-2中也可以看出,湿法脱除NOx的困难在于NO的惰性,NOx脱除的立足点是强化NO的吸收。络合吸收法就是一种强化吸收NO的方法。3.2干法烟气脱硝技术 1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ction)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是向烟气中

9、喷氨或尿素等含有NH。基的还原剂,在8501100范围内没有催化剂还原Nq的方法。还原剂迅速热分解和烟气中的Nq反应,迅速生成N2和H2o。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氨为还原剂: 4NH3+6NO一5N2+6H20 (1一1) 该反应主要发生在950的温度范围内,这是一个可逆的反应,当温度更高,超过反应温度时,氨就会被氧化成Nq。 尿素为还原剂: 4NH3+5024No+6H20 (12) (NH4)2Co一2NH2+CO (13) NH2+NoN2+H20 (14) No+CoN2+C02 (15) 在SNCR还原NOx的过程中,由于烟气中的02浓度一般比Nq浓度高许多,要耗去大量的还原性气

10、体;由于采用不同燃料气作为还原剂,其起燃温度不同,要求的预热温度也不同;实际运行时脱氮效率也较低,通常当NH3NO3摩尔比为1215时,脱硝效率只有3545。 SNCR在国外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方法以炉膛为反应器,可通过对锅炉的改造加以实现。sNcR技术的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SNCR工艺中氨的利用率不高,为了还原NO3必然使用过量的氨,容易形成过量的氨逃逸,氨逃逸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并形成铵盐,可能堵塞和腐蚀下游设备;形成温室气体NzO,研究表明用尿素作还原剂要比用氨作还原剂产生更多的N:o;如果运行控制不适当,用尿素作还原剂时可能造成较多的CO排放,这是因为低温尿素溶液喷人炉膛内的高温气流引起

11、淬冷效应,造成燃烧中断,导致CO排放的增加;在锅炉过热器前大于800的炉膛位置喷人低温尿素溶液,必然影响炽热煤炭的继续燃烧,引发飞灰含碳量提高的问题。 2碳盾固体还原法碳质固体还原法利用碳为还原剂还原烟气中的NO3,属于无催化剂非选择性还原法。当气源中02含量较高时,虽然碳消耗量很大,但02和Nq与碳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消耗定量的碳所放出的热量与普通燃烧过程基本相同,这部分反应热量可以回收利用。当烟气中存在O2时,02与碳反应生成CO,CO也能还原NOx。4. 烟气脱硝技术烟气脱硝技术也有湿法脱硝和干法脱硝之分, 主要有气相反应法、液体吸收法、吸附法、液膜法、微生物法等几类。4.1 气相反应法

12、包括3 类: 电子束照射法和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 是利用高能电子产生自由基将NO 氧化为NO2 , 再与H2O 和NH3 作用生成NH4N O3化肥并加以回收的方法。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性还原法和炽热碳还原法, 是在催化或非催化条件下, 用NH3、C 等还原剂将NOx 还原为无害N2 的方法。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分解法, 利用超高压窄脉冲电晕放电产生的高能活性粒子撞击N Ox 分子, 使其化学链断裂分解为O2 和N2的方法。4.2 液体吸收NOx 的方法较多, 应用较为广泛。NOx 可以用水、碱溶液、稀硝酸、浓硫酸等吸收。但是, 由于NOx 及难溶于水或碱溶液, 因而湿法脱硝效率一般

13、比较低。4.3 吸附法脱除NOx 。常用的吸附剂有分子筛、活性炭、天然沸石、硅胶及泥煤等, 其中有些吸收剂如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 兼有催化的性能,能将废气中的NO 催化氧化成NO2 , 然后可用水或碱吸收而得以回收。吸附法脱硝效率高, 能吸收NOx , 但是因吸附量小, 吸附剂用量多, 设备庞大, 再生频繁等原因, 应用不广泛。4.4 液膜法净化烟气是美国能源部能源技术中心开发的一种脱硝技术。国外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对液膜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液膜为含水液体, 原则上对NOx 有吸附作用的液体都可以作为液膜。4.5 微生物法烟气脱硝原理。其原理是适宜的脱氮菌在有外加碳源的情况下, 利用N

14、Ox 作为氮源, 将NOx 还原成最基本的无害的N2 , 而脱氮菌本身获得生长繁殖。其中NO2 先溶于水中形成NO3 及NO2 再被生物还原为N2 , 而NO 则是被吸附在微生物表面后直接被微生物还原为N2 。目前较为成熟的气相烟气脱硝技术有: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SCR) 技术、电子束照射法和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液膜法和微生物法尚处于发展阶段, 还不成熟。参考文献:1 钟秦编著,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工程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04月第1版2 周菊华主编,火电厂燃煤机组脱硫脱硝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093 望亭发电厂编,脱硫脱硝分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094 赵毅,

15、刘凤,郭天祥,等 液相同时脱硫脱硝实验及反应特性J中国科学E 辑: 技术科学, 2009,39( 3) : 431 4375 钟秦 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工程实例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Tokunagae,Suzuki N Radiation chemical reaction in NOX and SOX removalfrom flue gas M,Radiat PhysChen,1984,24: 145 1657 刘涛,曾令可,锐安泽,等 烟气脱硫脱销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J 工业炉,2007,7( 4) : 12 158 McCrea D H,Forney A J,Myers L G Recovery of sulfur from fluegasusing a copper oxide absorbentJ Air pollut Control Assoc,1970,20( 12) : 918 8249 邱鸿恩,吴丹,王睿 烟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