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无砟道岔精调作业指导书20101121(最终稿)._第1页
京沪高速铁路无砟道岔精调作业指导书20101121(最终稿).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京沪高速铁路正线板式无砟道岔精调作业指导书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二年十一月刖言京沪高速铁路正线高速道岔 212212 组,其中 1818 号道岔 190190 组,4242 号道岔 2222 组,由 CNTTCNTT 设计制造。道岔基础采用轨道板,桥上铺设时,轨道板下充填水泥 乳化沥青砂浆;路基上铺设时,轨道板下充填自密实混凝土。20102010 年 3 3 月在枣庄西站开始施工 1818 号道岔底座板,5 5 月铺设完成;7 7 月在崔 马庄铺设完成4242 号道岔,并通过部工管中心组织的评估验收;1111 月先导段开始实 车试验,徐州东、宿州东正线道岔直向精调完成。CNTTCNTT 道岔

2、具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转辙器的轨距加宽、下拉装置、跟端及辙 叉结构等都带来精调上的困难。为指导全线道岔精调,推广应用前期几个车站道岔 精调取得的经验,公司组织编写了本作业指导书。请各标段在精调过程中,不断积 累经验,及时反馈意见,使作业指导书更加完善。编制单位:京沪高速公司 中铁十六局中水集团中铁十四局编制人:赵健廖 利谷永磊审核人:赵国堂目录1 1 适用范围.4 4 2 2 编制依据.4 4 3 3作业准备. 5 53.13.1 技术准备5 513133.23.2 现场准备.7 7 主要技术要求.7 7 施工工艺流程.8 8 施工要求.9 96.16.1 施工准备.9 96.1.16.1.1

3、 检查清理现场 .9 96.1.26.1.2 调整件准备.10106.26.2 施工原则.10106.36.3 粗调.11116.3.16.3.1 道岔转辙器及辙叉调整 .12126.3.26.3.2 FAKOPFAKOP 调整.12126.46.4 工务精调6.3.36.3.3 密贴调整.6.46.4 工务精调641641 作业前的准备.6.4.26.4.2 测量数据采集 .6.4.36.4.3 测量数据分析处理.6.4.46.4.4 调整量计算.6.4.56.4.5 现场调整.6.56.5 工电联调.6.5.16.5.1 安装调试需要工具.6.5.26.5.2 转辙器区 HRSHRS 锁闭

4、装置调试.6.5.36.5.3 辙叉区域 HRSHRS 锁闭装置调整 .6.5.46.5.4 液压下拉装置驱动器 NH145-WSNH145-WS 的现场安装调试.151516161616181820202020222223232323262627276.46.4 工务精调7 7 人力及机具配置.29297.17.1 人员配置29297.27.2 机具配置.2929 8 8 质量控制及检验 .3030.9 9安全环保要求.31319.19.1 安全要求.31319.29.2 环保要求.31311 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正线1818 号和 4242 号板式无砟道岔精调作业。2

5、 2 编制依据(1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TB10621-2009)(2 2)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铁建设 20096742009674 号)(3 3)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道岔首组铺设质量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工管工201030201030 号)(4 4)京沪高速铁路正线轨道精调作业标准研讨会会议纪要(20102010第 3030 期)(5 5)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7.17.1 人员配置200785200785 号(6 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TB10601-2009(7 7)

6、 京沪高速铁路枣庄西站高速道岔铺设现场总结会相关材料(京沪总指工 201013201013 号(8 8)关于转发京沪高速铁路 1818 号、4242 号高速道岔各检测项点的设计值 的通知(京沪高速工201094201094 号)(9 9)关于转发新铁德奥辊轮安装及调整的说明的通知 (京沪高速工20102252010225 号(1010) 客运专线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86200886 号)(1111) 京沪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图纸、道岔设计文件、技术交底等3 3 作业准备3.13.1 技术准备三掌握一考核:技术人员已认真学习道岔设计图纸等设计文件,充分理解掌握板式道岔结

7、构特 点和关键技术,掌握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掌握调整方法和规律;所有施工 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五个关键点:(1 1)道岔平面线形(1818 号道岔 R=1100mR=1100m 圆曲线、4242 号道岔缓和曲线R=10119mR=10119m 加圆曲线 R=4100mR=4100m 加缓和曲线 R*R*);(2 2)尖轨及心轨前端藏尖(0 04.5mm4.5mm );(3 3)FAKOPFAKOP 区轨距加宽(1818 号道岔 3 33939 号、4242 号道岔 2 27474 号承轨台直 基本轨外侧刻槽 0 015mm15mm );(4(4)翼轨加高(181

8、8 号道岔 94949898 号、4242 号道岔 195195204204 号承轨台翼轨加高 0 0 2.3mm2.3mm );(5 5)道岔前后设计情况690001818 号道岔平面线形6057396627763531369264242 号道岔平面线形96627605737635320:60573*r-1olit136926A*5ttiL-37.7J5ffi道岔尖轨及心轨藏尖FAKOPFAKOP 区加宽及翼轨加高3.23.2 现场准备三完成二到位一合格9 9三完成:道岔铺设、焊接(含自由及锁定焊接)及焊缝精磨已完成,道岔前后 200m200m 范围轨道铺设及放散锁定已完成,道岔区 CPCP

9、 川复测已完成。二到位:钢轨件已清理到位,精调工具、人员及调整件已到位。一合格:精调仪器已到场且检校合格。4 4 主要技术要求道岔精调后满足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道岔首组铺设质量评估实施细 则(试行)的通知(工管工201030201030 号)中的相关要求。其中轨道几何尺寸指标如下表:序号指标允许偏差检测方法备注 1 1 轨距mmmm道尺,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2 2 轨距变化率 3 3 水平mmmm道尺,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4 4 水平变化率 扭曲 2mm/30m2mm/30m 弦(5m5m 校核)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5 5 轨向(短波)2mm/10m2mm/10m 弦弦线6 6轨向(长波)10

10、mm/300m10mm/300m 弦(150m150m 校核)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7 7 高低(短波)弦(5m5m 校核)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8 8 高低(短波)弦弦线高低(长波)10mm/300m10mm/300m 弦(150m150m 校核)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5 5 施工工艺流程道岔精调分为四阶段、1111 流程。序 5指标允许偏差枪测方法1轨距1 tmn道尺,轨道儿何状态测仪2轨业变化率1/15003水平道尺,轨逍儿何状态测量仪4水平变化率2nnn/3ni5轨向(短波2mm/3ftm 弦(5血校核轨逍儿何状念测誠仪2mm/10m 弦弦线6轨向(民波)10iiuii/300in 弦(150

11、m 校核)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7高低(短波)2nuii/3 Oin 弦(5m 校核 轨道几何状态测最仪6 6 施工要求6.16.1 施工准备6.1.16.1.1 检查清理现场采集轨道几何数据前,必须清除轨道表面杂质与灰尘,逐枕对扣件组装质量进 行检查与扭矩复拧,对每处钢轨焊缝平直度进行检查与处理,保证测量数值真实有 效。(1)提前清理道岔板接缝,梁缝、伸缩缝,临平交道口以及侧向挡块等处钢 轨件、转辙机杆件、辊轮的灰尘和各种污物。(2)检查尖轨、心轨、顶铁的密贴(塞尺检查不超过0.5mm0.5mm ),对不达标处 进行调整。方法一:把弹条,基板螺栓全部松开,用铜锤敲至密贴,安装适合的调整锥。方法二

12、:对于共用基板,在必要时使用轨距调整片进行调整。(3 3)检查扣件系统状态,确保安装正确,扭力达标,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钢轨间隙控制在 0.10.5mm0.10.5mm 以内;基板螺栓扭矩不小于 300N.m300N.m。(4)检查焊接接头的平顺性。顶面 0 0+0.2mm+0.2mm,工作边 0 0-0.2mm-0.2mm,圆弧面 0 0 0.2mm0.2mm。(5)检查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铁座是否密贴。(6)确认辊轮部分轨底在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情况下与滑板缝隙小于0.5mm0.5mm。 不合格的用辊轮调整片或者 upfupf x-3(x=2x-3(x=2、3 3、6 6 调高垫片进行调整。(7)

13、复核转辙机支架是否水平安装,支撑螺栓是否到位。(8 8)检查轨下胶 垫是否安装正确。(9)(9)确认要用到的道岔调整件已到位,包括:各种型号调高垫片、调整锥、轨距调整片、辊轮调整片等。(10)(10) 检查单元内道岔区、过渡段钢轨及扣件、岔板、预埋螺栓(套筒)等是 否存在缺陷。(11)(11) 检查岔区内弹性基板是否按照安装手册安装到位(从岔前往岔后摆放共 用基板时,带“L L 标记在左侧,带“ R R”记在右侧)。(12)(12) 检查限位器的位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13)(13)道岔测量需打开尖轨、心轨处的钩锁器,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有效。(14)(14)检验道岔配件是否齐全、按要求紧固到位

14、。(15(15 )严禁随意加工更换道岔配件。6.1.26.1.2 调整件准备根据轨道几何尺寸测量结果及调整量计算表,准备好相应的调整件平面调整用偏心锥高程调整用调高垫片 6.26.2 施工原则 施工组织原则:(1 1) 推行专业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标准化作业;(2 2) 精调施工作业区段测量、计算及作业人员和检测仪器配置采用相对固定 的原则;(3 3) 无砟道岔精调范围应包括道岔及前后各 200m200m 的过渡段;(4 4) 相对测量+ +绝对测量+ +人工”相结合的测量方式;(5 5) 工电联合调整。调整原则:(1 1) 先整体,后局部;先直股,后曲股;先高低,后方向;转辙区和辙叉区 少动

15、;两端线路顺接;(2 2) 建立道岔单元进行调整,原则上岔与岔之间距离小于200m200m 应单元调 整;(3 3) 道岔调整时(方向和高低)应有基准线,平面和高程需要调准到基准线 附近;(4 4) 对道岔影响最大的是方向和水平,需注意轨枕间平面、高程变化率;(5 5) 遵循重检慎调”的原则:重视轨道检查,保证测量精度,加强数据分 析,制定合理方案;(6 6) 现场调整时采用弦线复核小车数据,调整方案与现场符合后方可调整;(7 7)单元固定、人员固定、工具固定,减少系统误差;(8 8)严格执行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9 9)建立轨道几何状态的统一数据库,并加强管理,确保资料的可追溯性。6.36

16、.3 粗调根据道岔铺装图纸铺设完成后,对道岔转辙器及辙叉部分、FAKOPFAKOP、密贴、滚轮等重点部位进行粗调。6.3.16.3.1 道岔转辙器及辙叉调整(1 1) 通过道岔放样确定直基本轨的位置及方向;(2 2) 通过控制尖轨第一牵引点处样冲点偏差 吃 mmmm 保证直曲基本轨的相对位 置;(3 3) 通过控制尖轨跟端样冲点偏差 2mm2mm 保证基本轨和尖轨的相对位置;(4 4) 调整尖轨跟端限位器居中,偏差小于等于 0.5mm0.5mm ; (5 5)辙叉的粗调定位与转辙器定位类似6.3.26.3.2 FAKOPFAKOP 调整在 1818 号道岔 3 3 号承轨台、3939 号承轨台

17、以后,4242 号 2 2 号承轨台以前、7474 号承轨 台以后直基本轨外侧选择合适两个点(该点数据出现频率较高,两点相差).3mm.3mm以内;轨距接近设计值,控制在 0.3mm0.3mm 以内),距直基本轨边 100mm100mm 处用专用弦 线架拉弦线,逐承轨台测量轨顶面下 16mm16mm 处弦线与直基本轨非工作边的距离, 根据允许偏差进行调整。FiHOP上基卓壮卜期柠筈I边6.3.36.3.3 密贴调整 重点控制九密贴”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短心轨与岔跟尖轨;尖轨与顶铁、心轨与顶铁、岔跟尖轨与顶铁;尖轨轨底与滑床台板、心轨与滑床台板;弹 条中舌等密贴。FAKXFAK0P-弦堆

18、X100 2、星拿勒前嫡宝躍播、L 100 2mmmm直基本轨外刘控制边钢轨件间密贴、100土2|mm钢轨件与顶铁密贴垦本软前期*起妙0可动部件与滑床台板密贴(1)轨底与滑床台板密贴:按照设计要求,当尖轨打开时,轨底与滑床台板间隙约 0.7mm0.7mm ;当尖轨闭合时,轨底与滑床台板应密贴,间隙小于1mm1mm,且不得连续出现。若不满足上述要求,可通过辊轮调整垫片进行调整。具体步骤及注意事 项如下:1检验辊轮是否准确就位,以及靠近基本轨侧的第一个辊轮是否能自由滚动。2调整辊轮不要在转辙器闭合状态下进行,要将基、尖轨适当分离,用0.5mm0.5mm 塞尺检查尖轨轨底与每一块滑床板的间隙。如果间

19、隙小于 0.3mm0.3mm 可加装辊 轮调整片,但调整片最多只能加四片。如果间隙大于 1mm1mm 可将尖轨辊轮供货时带 有的 3mm3mm 厚调整垫片移除,以降低尖轨辊轮的高度。3在辊轮高度调整工作完成后,将 CZr2e-11-00CZr2e-11-00 和 CZr3e-11-00CZr3e-11-00 在尖轨轨脚处 剩下的自由螺纹孔螺栓卸掉。尖轨轨底与辊轮滑床台板密贴调整(2 2)顶铁密贴:用塞尺逐一检查直尖轨与顶铁、心轨与顶铁的密贴,对间隙超过 0.7mm0.7mm 时要予以调整,调整方法参照现场情况进行处理。严禁现场对道岔顶铁进行不可逆处理。6.46.4 工务精调精调基准:高程以基本

20、轨(外轨)为基准轨、平面以尖轨(内轨)为基准轨。精调方法:精调小车辅助人工调整(1 1)转辙器区:先用轨检小车将尖轨前端(1818 号岔 3 3 号、4242 号岔 2 2 号承轨 台)及跟端(1818 号岔 4040 号、4242 号岔 7575 号承轨台)处平面、高程及轨距调整到位,然后利用弦线调整 FAKOPFAKOP 区直基本轨平面位置、利用轨距调整直尖轨平面位 置,再开通曲股检查曲尖轨与直基本轨的密贴,控制尖轨前端与基本间隙 0.5mm0.5mm、其余部分 1mm1mm 以内。同时,用轨检小车调整高程。(2 2) 辙叉区:利用轨检小车调整平面及高程,注意1818 号岔 9494 号承

21、轨台、4242 号岔 195195 号承轨台处轨距加宽(心轨藏尖)。(3 3)连接部分:利用轨检小车先调整直股的平面及高程,再调整曲股的平面 及高程(也可利用支距与轨距调整曲股的平面)。精调流程:如下图。641641 作业前的准备一解除二完成七检查:一解除:解除所有道岔钩锁器。二完成:测量仪器设备配置齐全,状态良好,校定完成;CPCP 川控制网已复测评估完成。七检查:检查道岔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基本轨之间密贴间隙是否小于0.5mm0.5mm、其余部分与基本轨之间密贴间隙是否小于 1mm1mm :检查可动心轨与翼轨 间密贴间隙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包括直股和曲股,可用撬棍协助尖轨密贴,待反 弹后看是

22、否达到密贴);检查钢轨轨底是否存在吊板现象,特别是带辊轮的位 置;检查尖轨与滑床台板、可动心轨与滑床台板密贴是否小于1mm1mm (包括直股和曲股);检查弹条中舌与钢轨间隙是否满足0.10.11mm1mm ;检查钢轨轨底与弹性基板外侧挡肩是否密贴;检查扣件安装是否正确。642642 测量数据采集(1)(1) 具备 CPCP 川控制网坐标数据和线路设计数据,线路设计数据包括平曲 线、竖曲线、超高、道岔关键点里程及坐标,收集道岔类型、曲股线型等设计数据。特别注意 尖轨尖端藏尖、心轨尖端藏尖、翼轨加高”道岔 测量特殊点。(2)(2) 将 CPCP 川坐标数据导入全站仪,道岔相关线性要素输入轨检小车。

23、(3)(3) 道岔测量必须严格控制测量精度。经常对全站仪进行校准测量,每次设站前做好全站仪正反侧检查。每次设站精度严格控制在容许范围以内,后方交汇后 视 8 8 个 C CP P川点,保证测站中误差限差满足以下标准:X X : 0.7mm0.7mm Y Y: 0.7mm0.7mm H H:0.7mm0.7mm 方向:T T(4)(4) 测量时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按照全站仪的使用要求进行测量。考 虑天气、太阳直射、雾气、雨后大气湍流等因素,选择最佳的测量时间。在阳光下 测量时一定要使用遮阳伞。(5)(5)测量时将全站仪架设在轨道中心,以减小测距误差对轨道横向偏移的影 响,且在测量过程中,全站

24、仪不受干扰。(6)(6) 全站仪设站好后,应由设站人员看护,注意水准气泡是否居中。(7)(7) 数据采集时保证每站最远 555560m60m,每个承轨台逐个采集。(8)(8) 道岔直向轨道线型测量。将道岔尖轨、心轨转至直向位置并锁闭,使用 轨检小车完成道岔直向线型测量。(9)(9)道岔曲向轨道线型测量。将道岔尖轨、心轨转至侧向位置并锁闭,使用 轨检小车完成道岔曲向线型测量。(1010) 正线道岔单独测量时,用轨检小车与两端线路搭接长度不少于70m70m 的 轨道线型进行测量,保证道岔与轨道的顺接。(1111) 道岔前后 200m200m 正线轨道范围应纳入道岔区一起测量, 以控制道岔整体 平顺

25、性。测量误差控制措施:(1 1)设站误差控制措施1全站仪设站的位置应靠近线路中心,而不是在两侧控制点的外侧。每个测量区间全站仪自由设站时需要 8 8 个控制点。3与轨道几何状态检查仪同向的控制点自由设站计算时弃用要谨慎。4全站仪测量之前要首先适应环境温度。(2 2)测量误差控制措施1选用高精度全站仪,并定期检定。2测量时棱镜要对准全站仪。3采集数据时小车要停稳,全站仪建议采用精确模式。4测量时尽量保证工作的连续性。5恶劣天气条件下禁止作业,一般中午 1111 点到下午 3 3 点之间也要避免测量作 业。6全站仪测量斜距控制在 50m50m 以内,天气状况的不好时候应再放短距离。7测量过程中要注

26、意检核全站仪设站。(3 3)小车内部误差控制措施1定期进行几何尺寸校准2长时间颠簸运输或发生碰撞后及时进行校准。3每次测量之前要对超高传感器进行校准。643643 测量数据分析处理(1 1)道岔精调数据分析要根据采集的道岔前、后段正线数据一起分析。(2 2)道岔数据分析可利用精调软件分析,模拟出道岔调整量;可通过报表生成 CSVCSV 文件导入 ExcelExcel 进行分析和调整;可直接通过生成 PDFPDF 文 件,根据 PDPDF F报表进行计算分析。(3 3)数据分析原理是先分析基准轨、再分析非基准轨,先整体后局部。整体分析根据 300300m m 长波分析, 局部根据 3030m m

27、 短波分析。 平面位置基准轨根据 3030m m 短 波控制在 1.4m1.4mm m以下,非基准轨通过轨距控制,相邻两承轨台轨距变化控制在 0.6mm0.6mm 以下。高程分析是先分析高程基准轨, 保证 30m30m 短波控制在 1.4mm1.4mm 以下;非基准轨通过超高来控制, 超高控制在 1m1mm m以内,并确保两侧钢轨正反超高不交 替出现。(4 4)道岔结构特殊位置, 其轨道轨距、 方向应以优先直向兼顾曲向的原则单 独评估。(5 5)轨检小车数据说明(以 AMBERGAMBERG 小车为例)1 1 2 2 3 3 4 4 5 5 678678轨检小车数据报表主要有 1818 项,具

28、体说明如下:1轨枕号:岔枕编号。2里程:测量对应的线路里程,是查找动态数据缺陷的依据。绝对精度(竖曲线):表示直基本轨的高低状态。正值表示钢轨实测高程比设计高程低;负 值表示钢轨实测高程比设计高程高。4绝对精度(平曲线):表示直尖轨的平顺度。从小里程往大里程方向,正值 表示钢轨向左偏,负值表示钢轨向右偏。5相对精度(超高):表示直尖轨相对于直基本轨的高低状态。正值表示直尖轨比直基本轨低,负值表示直尖轨比直基本轨高。6相对精度(轨距):正值表示实测轨距比设计轨距小,负值表示实测轨距比 设计轨距大。7相对精度(竖曲线):是通过绝对精度(竖曲线)一栏中 30m30m 弦 5m5m 间距 测点的计算差

29、值。它是反映竖曲线是否超标的依据。8相对精度(平曲线):是通过绝对精度(平曲线)一栏中 30m30m 弦 5m5m 间距 测点的计算差值。它是反应平曲线是否超标的依据。644644 调整量计算道岔轨道线型良好,超差点少,可凭经验直接判定道岔的线型调整量。除此之 外,应使用专门的软件底轨道线型进行调整。调整量计算应遵循保证直股,兼顾曲股;转辙器及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 ”的原则。道岔轨道线型超差调整量计 算,应将平面、轨距、方向和高程、水平、高低分开计算。6.4.56.4.5 现场调整平面及轨距采用偏心锥套调整,预装偏心锥为 0 0 号,调整型号有 2 2、4 4、6 6、8 8、1010、1

30、2mm12mm 六种,2mm2mm 一级,调整范围为-12-12+12mm+12mm,一般使用 2 2、4 4、6mm6mm 较多。高程采用 UPFUPF 调高垫片调整,预装垫片为 6mm6mm,调整型号有 2 2、3 3、4.754.75、6 6、10mm10mm 五种,1mm1mm 一级,调整范围为-4-426mm26mm,般使用 2 2、3mm3mm 较多。(1) 高程调整高程调整时,先基准轨、再非基准轨。根据调整方案,在需要调整的承轨台位置先用电子道尺测量轨距并标记在相应 承轨台上,用电动扳手松开 M27M27 螺杆,用起道机抬起钢轨,根据调整数据更换调 高垫片;松开压机,调整钢轨平面

31、位置使调整后的轨距与松开前测量的轨距保持一 致;电动扳手紧固 M27M27 螺杆使其扭矩达到 300N300N m m;做好现场调整记录。在基准轨调整完成后,采用电子道尺测量水平进行非基准轨调整。如果某一区段只需调整高程而不需调整平面位置时,在高程调整到位后一定要通过电子道尺 测量轨距,使平面恢复至调整前的位置再紧固 M27M27 螺杆。关键点:在更换调高垫片调整高程时,应严格控制平面位置。(2) 平面及轨距调整1转辙器区转辙器区平面调整时,先直基本轨,再曲基本轨。直基本轨调整:沿道岔直基本轨外侧在转辙器范围拉30m30m 弦线,使用钢板尺测量承轨台处弦线距 FAKOPFAKOP 区刻槽的距离

32、,并标记在相应承轨台上,对偏差大于 1mm1mm 的点,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偏心锥调整。电动扳手紧固M27M27 螺杆使其扭矩达到 300N.m300N.m ;做好现场调整记录。关键点:BWG42BWG42 号道岔由于 FAKOPFAKOP 区较长,悬线控制效果不好,宜通过计算 加宽区中心线线形并输入轨检小车,利用轨检小车数据进行分析调整。曲基本轨调整:直基本轨调整到位后,用支矩尺检查曲基本轨与直基本轨框架尺寸,对偏差超过mmmm 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进行调整。或采用电子道尺测量直向轨距,对偏差超过 mmmm 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进行 调整。2辙叉区辙叉区岔心原则上不作调整,利用轨距调整岔心两侧钢

33、轨平面。连接区调整直导轨采用 30m30m 弦线向岔后方向平移,两次张线时搭接区不应小于 10m10m,用 钢板尺测量每个承轨台相应弦线距导轨外侧的距离,对偏差大于 1mm1mm 的点通过更 换偏心锥予以调整。通过控制直向轨距调整直尖轨后导轨平面。通过控制支距调整曲导轨平面。通过控制曲向轨距调整曲基本轨后导轨平面。(3 3)其它1直向调整时,同时完成道岔前后线路方向的调整。2直向调整完成后,通过轨距检查核对轨道线型质量。3调整完成后,用轨检小车复测道岔轨道线型数据,并评估和计算新的线型调 整量。道岔调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道岔调整时,扣件不宜连续松开 1010 个;2牵引点处及 FAKOPFA

34、KOP 区前后轨距宁大勿小,以确保密贴及轨距均匀变化;5道岔调整时,严禁同时松开两股钢轨扣件。平面调整时,宜从调整区中间向两侧调整,以消除累计误差;在同一区段平面和高程都需要调整时,高程和平面应同时调整,以减少扣件拆除次数。6.56.5 工电联调道岔工电联调应在道岔线形调整达标之后进行。流程如下:D06.5.16.5.1 安装调试需要工具现场安装调试所需要工具主要有:铜锤、棘轮扳手、偏口钳、十字形螺丝刀、小型液压千斤顶、L L 型内六角扳手、开口扳手 3939 AFAF、开口扳手 3636 AFAF、开口扳手 24AF24AF、梅花扳手 3636 AFAF、扭矩扳手、小型安装手柄、塞尺、1 1

35、 型锁闭行程量规、 千分表、4mm4mm 测试样板。6.5.26.5.2 转辙器区 HRSHRS 锁闭装置调试(1 1)首先用水平尺检查转辙机支撑托架是否将电转机水平固定,然后将道岔 转辙器摇至一侧锁闭状态,用钢板尺测量各牵引点处的开口值并记录。(2 2)用锁闭行程量规测量转辙器两侧各牵引点锁闭行程并记录。(3 3)根据上述记录的数值,按设计要求调整转辙器的开口值、锁闭行程及基 尖轨密贴。具体步骤如下:1把跟部支撑块 Klg60/0Klg60/0 推往里面;2把连杆推入到末端位置;3通过转动偏心螺栓 Ebo2Ebo2 来调整弹性辊轮从而使得辊轮和跟部支撑块之间有 一个0.3mm0.3mm 的间

36、隙。通过安装紧固板 Sb3Sb3 和开口销 803803,来固定偏心螺栓 Ebo2Ebo2 避免它转动;4通过转动偏心螺栓 Ebo1Ebo1 来调整跟部支撑块从而能够在尖轨和基本轨之间能 过夹紧0.3mm0.3mm 塞尺;5用一个磁性表座把千分表固定到锁闭件上。把测量探头放到跟部支撑块上并 设为零。在移除塞尺后,把在尖轨尖端附近锁闭装置的跟部支撑块往外推出2mm2mm,在中间附近的锁闭装置的跟部支撑块往外推出1.5mm1.5mm,用千分表来检查此距离。然后通过安装紧固板Sb3Sb3 和开口销 8 8 x x 6363来固定偏心螺栓 Ebo1Ebo1 避免它转动;6调整转辙机动作杆,检验绝缘部件

37、是否完好,并将拆下的各种销涂润滑油。 调整后要能在动作杆上的控制孔内看到螺纹部件;7调整转辙器系统和密贴检查装置上的检查杆。要确保连接单元上的控制孔看到检查杆上的螺纹,(连接单元转动一周能够改变3mm3mm 的检查杆长度)并保证当 检查杆被连接到闭合尖轨上时,此开口必须在驱动器控制点的正上方。密贴检查装置检查杆的正确设置及转辙接点的位置必须按照生产商的说明来完成。调整方法与 转辙器调整方法大致相当。调整顺序是先调长检测杆再调短检测杆;(4 4)将三处牵引点两侧开口及动程调整完毕后,进行4mm4mm 不锁闭测试。1牵引点处测试:将一 4mm4mm 测试样板放在锁闭装置处基、尖轨贴合面,通电 逐点

38、检测三个牵引点;2牵引点间区域测试:将测试样板放在离锁闭装置最近的顶铁上。测试此点时 一定要注意安全;3直向与曲向均要完成以上测试。在第一次测试后,可能会有个别牵引点锁闭,用塞尺测量尖轨底部和连杆销接 支架下侧的顶部之间的间距, 可根据测得的间距来增加调节垫圈和碟形弹簧垫圈,其数量详见下表:间距 mmmm碟形弹簧垫圈数量调节垫圈的数量 0 0 至 0.30.30.30.3 至 0.80.80.80.8 至 1.31.31.31.3 至 1.81.81.81.8 至 2.12.12.12.1 至 2.42.4 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连杆销接支架Bkl80Bkl80 与尖轨轨底连接处的偏心绝缘套

39、。拆解过程:改变转辙器锁闭状态,让其处于未锁闭状态,第一、二 处牵引点可把夹紧螺栓拆下(摇至一定位置,用撬棍撬住尖轨即可拆下连杆销接支 架 BkI80BkI80)。第三牵引点更换偏心套时必须拆下连杆上一侧的三根螺栓,同时拆下 拉杆与连杆的销轴。拆解完毕后,根据上述情况进行调整。再组装时对需涂油的部 件必须涂油后安装,HRSHRS 锁闭装置还必须重新进行调整。完成上述调整后,4mm4mm 测试锁闭装置依然闭合,说明此锁闭装置不能与当前 的跟部支撑块配套,需用较大的跟部支撑块(如 +4+4)来更换(出厂安装的跟部支 撑块为 0 0);如果驱动无法通过连杆来拉动并紧固锁闭装置,则用较小的跟部支撑 块

40、(如-4 4)来更换。4mm4mm 测试完成后,检查所有螺栓是否正确紧固,开口销是否 正确安装。6.5.36.5.3 辙叉区域 HRSHRS 锁闭装置调整(1 1 )首先用水平尺检查可动心轨转辙机及下拉装置控制箱支撑托架是否将电 转机及控制箱水平固定,将可动心轨摇至一侧锁闭状态。用钢板尺测量各牵引点处 的开口值并记录。(2) 用锁闭行程量规测量可动心轨两侧各牵引点的锁闭行程并记录。(3) 根据上述记录的数值,按设计要求调整可动心轨的开口值、锁闭行程以 及心轨密贴。具体步骤如下:1把跟部支撑块 KlgKlg 推往里面。2把连杆推入到最终位置。3通过转动偏心螺栓 Ebo2Ebo2 来调整弹性辊轮,

41、从而使得辊轮和跟部支撑块KlgKlg之间有一个 0.3mm0.3mm 的间隙。然后安装紧固板 Sb3Sb3。4通过转动偏心螺栓 Ebo1Ebo1 来调整跟部支撑块从而能够在可动心轨轨尖和翼轨 之间能够夹紧 0.3mm0.3mm 塞尺。5用一个磁性的固定器把千分表固定到锁闭件上。把它放到跟部支撑块上并设为零。在移除塞尺后,把跟部支撑块往外再推出1.5mm1.5mm。用千分表来检验移动的距离。然后安装紧固板。6使用锁闭行程量规来检验锁闭行程。确保在两个最终位置的锁闭行程部分必须一致,以防止锁闭装置的阻塞。锁闭行程的最大差异不得超过6mm6mm,对所有的锁闭装置,较大的锁闭行程接都必须在同一侧。7如

42、果锁闭装置在 4mm4mm 测试时闭合,通过转动偏心螺栓来调整跟部支撑块。当偏心螺栓调到最大极限时,可通过更换锁闭件钢轨UIC60UIC60 处调整锥套来实现。在通过更换调整锥套对可动心轨进行横向调节后,支撑轨也应相应进行调整。8辊轮和跟部支撑块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过小,也可影响4mm4mm 测试。这时可对支撑轨下的衬垫高度进行调整。过大降低衬垫高度,这可能造成支撑座上的螺栓紧固不到位,可在锁紧垫圈上加入两个垫圈。9调整转辙机动作杆,检验绝缘部件是否完好,并将拆下的各种销涂润滑油。 调整后要能在动作杆上的控制孔内看到螺纹部件。当转辙机的检查杆被连接到闭合 心轨上时,这个开口必须在驱动器的控制点的正

43、上方。6.5.46.5.4 液压下拉装置驱动器 NH145-WSNH145-WS 的现场安装调试(1 1)用厂内组装的 4 4 根六角螺栓将连接横梁和连接块连接紧固到位。检验下 拉装置翼缘与连接横梁之间的间距(为 6mm6mm )。如果组装后的间距不相同,必须 拆卸下拉夹具,用UUI13-3UUI13-3 或 13-513-5 的衬垫来更换 UUI13-4UUI13-4。然后再次紧固下拉夹 具并检验 6mm6mm 的间距,如果正确装配后,拉紧螺栓和下拉夹具的翼缘之间的间距 约为 3mm3mm,并检验这个 3mm3mm 的间距。(2 2) 调整偏心螺栓 Ebo5Ebo5 使连接杆和弹性辊轮之间的

44、间距也大约保持3mm3mm(d0.5d0.5)o(3 3)检验液压传动装置的油位,检验液压系统是否有漏油。如有漏油现象必 须将其清理干净,更换坏损部件,加满液压油。(液压油必须使用RenRen olioli nMR250TTnMR250TT 矿物液压油)。(4 4)接通电源(380V380V 三相电)(5 5) 轻轻开动液压下拉装置驱动器来检验哪个旋转方向是正确”。(6 6)将下拉装置驱动器连接到下拉装置上。(7 7)给下拉装置排气:把通风软管连接到下拉装置的排气设备上,转动下拉 装置驱动器上的手动曲柄直到排气软管内所有的空气已排尽并有油流出。再次松开 排气软管,移除手动曲柄。(用适当的容器来

45、承接流出的油,排出的油还可返回油箱内使用)现场如遇空气不能完全排出情况 时,用六角扳手逆时针转动方向控制阀一圈再回四分之一圈,摇动手动曲柄可排出 空气。在电控操作的状态下,液压下拉装置未将心轨顶起,可通过调节止回阀。如 提升速度慢,可调节低压阀。(8 8)检验油位,如有必要,再次加满油。(9 9)检验所有连接关节和工具器械的密封性。完成上述工作后,下拉装置驱动器就可以使用。液压下拉装置驱动器装配有一个紧手动操作”,在维护工作或紧急情况下可以操作。具体步骤如下:1打开液压下拉装置驱动器前端的盖子。2用手动曲柄开动电开关,解除电动机转动轴的锁闭。3把截留阀(VAVA )上的转换手柄设定到“ZU/C

46、LOSEDZU/CLOSED 位置。把手动曲柄 插入到现在能够到达的电动机传动轴上。用力地把手动曲柄向右旋转,然后下拉装置就可启动了。6把液压下拉装置驱动器放在手动状态,然后用电动测试,如心轨不动即为正板式高速无砟道岔下拉装置结构示意图1 1 连接杆,2 2 连接元件,4 4 基板 UUIUUI 1313 -4-4 或基板 UUIUUI 1313 或基板 UUIUUI 1313 临,5 5 六角螺栓M24M24 x x 8585 -10.9-10.9 tZnotZno,6 6 锁紧垫圈 M24M24 NordlockNordlock,7 7 夹持装置,8 8 六角螺栓 M27M27 x x 6

47、060 -8.8-8.8 tZnotZno,9 9 螺帽 UMsUMs 1 1,1111 偏心螺栓 EboEbo 5 5,1212 弹性辊轮 EIREIR 1 1,1313 M20M20 - nutnut (自紧的,1515 弹性橡胶环,1717 锁紧垫圈 M20M20 NordlockNordlock通过更换调整片及调节螺栓(六角螺栓 M24M24 x x 8585-0.90.9 tZnotZno)使下拉装置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偏心螺栓 Ebo5Ebo5 与连接杆距离 3 3).5mm.5mm、液压缸体与 连接杆距离为 6mm6mm。7 7 人力及机具配置7.17.1 人员配置道岔精调需要较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