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民情日记随记走访_第1页
双联民情日记随记走访_第2页
双联民情日记随记走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年双联民情日记走访双联民情日记走访【篇一】2014年9月17日天气:晴自开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市委办公厅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多次进村入户,并派遣领导干部轮 流驻村,积极与帮扶对象对接、沟通,并为联系户谋划发展思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政策的宣传,使他们 对省委作出的这项惠民之举、利民之策大加赞许,同时对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也充满了信心。这当然也是我们 作为帮扶者感到兴的事情。今天早上,我们一行 6人迎着朝霞,踏着晨露前往办公厅帮扶点之一的火家台村开展驻村帮扶活动。在赶往 联系点的路上,领导向大家明确了本次行动的主要任务:搞调研、岀主意、进村入户宣传政策、鼓励群众参与 自来水管道

2、铺设等惠民工程。并对提岀了具体的要求: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宣传双联”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参与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争取把工作做到实处。很快,我们就来到了武胜驿镇火家台村委会的驻村点上,短期的休整之后我们就来到村上原先最贫困的人 家进行入户。由于村中道路已经铺设整改完毕,并不难走,不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困难户”李师傅家门口。一进大门就发现院中一座新盖的房屋展现在眼前,窗明几净,院落宽敞,原先的两间土房子变成了水泥浇筑的敞亮 新房了。主人热情的一边领我们进屋,一边诉说的自己惊天的变化,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双联活动带给群众的实 惠。让我对通过双联”活动使群众富起来的信心更强了几分。我们走访第二家是一个留

3、守老人,家中的儿子外岀打工,自己一个人带着孙子,虽然政府帮忙翻修了新房, 并在生活上给予一些补助,但是因为缺少劳力的情况下,老人的日子依然过的很辛苦。通过对几个富起来的贫困户走访,我了解到双联活动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扶贫是个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就双联前景来说,还有很多已知或未知的 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如火家台村民用水问题。一直以来火家台村民生活用水是个 大问题,村上几年前铺设的自来水管道因各种因素已近无法使用,村名习惯了饮用河沟里的水,用饮用水存在 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改变这一现状,单位筹集款项,组织施工队进行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但因工程量大,所 需资金部分

4、需由村民自筹,多数村民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并缴纳工程款,但是仍有部分村民对铺设自来水管道 的热情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拒不缴纳自来水入户款。晚饭过后,我们一行人在社长的带领下对个别钉子户入户,讲解安全、卫生用水的好处,了解到安全用水的重要性,使得大家对安全用水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 并承诺按时缴纳自来水入户费用。通过这次进村入户,我了解到双联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但是双联仍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双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工 作人员都得兢兢业业,坚持不懈。双联民情日记走访【篇二】3月8日星期四天气:雪全市 “联村联户

5、、为民富民 ”行动动员会议刚刚结束,在办公室的我有点坐不住了,双联行动方案虽然已经 出台,但具体工作从何着手,一定要再入户看看,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实际情况,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 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环境恶劣有些问题才能显露出来,叫上张组长,马上出发。我们驱车径直来到土门镇永东村北城组的一户人家,几间 80 年代的土坯房里住着一家四口,户主叫朱光林, 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妻子郁海棠身体不好,只能做做家务,照顾照顾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劳动力, 家庭收入也基本来自 10 亩地的几千元种植收入,由于供养负担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看着这位比我 年长不了几岁,但被生活的担子压得显得有

6、点苍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离开了朱光林家,我们又来到永东村车院组的一户农家,穿过泥泞的小院,来到了堂屋,大炕上躺着一位 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儿子王奋仁夫妇照顾,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正在镇上的小学上课,一家五口 人住在几间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里,每年来自 10 亩地的一点收入,除了家庭正常开支、给母亲看病、 供孩子上学外所剩无几,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强维持生计。又走访了郭林等几户人家,情况基本大同小异,带着纷繁的思绪回到办公室已是下午六点多了,一天的摸 底走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省委开展 “联村联户、为 民富民 ”行动的重

7、大意义,作为一名联村联户的干部,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全市地税系统 “双联富民 ”领导小组的组长,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出路、想出对策,早日 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最终奔向美好的小康生活。双联民情日记走访【篇三】今天上午我和驻村干部一起来到了州交通运输局 “三万 ”活动及精准扶贫驻点村建始县三里乡香树湾村 4组, 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 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 鱼塘关不住水了,有的提出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

8、行困难,有的认为村支两委干部履职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 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该村住宿的日子以来,与村民们交往谈心,了解到许多在单位所得不道到东西, 深深地感动不开展 “三万 ”活动怎么会有这样的收获。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抹下面子,与村民朋友面对面、 手拉手、心连心的交朋友,才能密切干群关系。走访至老党员向承鼎家中,全家 4 口人,小儿子智力残疾,祖孙三代同堂,居住在一栋较旧的平房内,由于 地基深陷,房屋已成危房,但无钱修缮。家中只有1 亩薄田,仅能作为饲料地。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儿子外出做工的收入,自己也在外做临时工挣点小钱补贴一下家用。老人今年已经 70 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时常要打针

9、 吃药,因为没住院,药费不能报销,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尽管生活艰辛,老人还是比较乐观豁达,他要求儿 子不管生活多艰难,一定要走正路,也尽量不要给政府和集体找麻烦。问到老人的愿望时,老人说,孙子就要 成家了,但是房子成问题,要是有钱能把房子翻修下就好了。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香树湾村无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来源为村民外出务工收入。一是农民自身投 入不够。随着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惠农补贴越来越多,部分农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性不高,等、靠、 要思想严重,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传统逐步缺失,自我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村建设发展。 二是因学因病返贫,贫困程度加深。部分农户因子女入学、遭受自然灾害、家庭成员生病入院、致残等情况, 原本脆弱的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医疗费而返贫,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是增收渠道单一,产业效益低 下。农业生产受地形及水源影响,主要发展玉米、红薯、土豆等几种传统农作物种植和鸡、鸭、猪、羊等庭院 式小规模禽畜养殖,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型,且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投入不足,形不成规模和经济效益。此次走访活动,加深了我们对基层群众的了解,感受到了群众的疾苦冷暖,是我们三万”活动为群众办好实事的基础和前提。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