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导学案_第1页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_第2页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 二)必修教案0113 19:52: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二)一、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 (1057) 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

2、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二、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在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苏轼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出狱后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谴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日他都到那里去读书,与朋友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赤鼻矶 ( 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 ) 、岐亭等地。苏轼游赤鼻矶,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这一年 (1082)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

3、已 45 岁,故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苏轼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三、词句分析念奴娇 . 赤壁怀古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宽广的背景和阔大的气势沉郁苍凉的情调。羡慕古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流露出他被贬黄州的失意心情。)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火烧赤壁时代、地点、事件、人物。“人道是”苏知赤壁之战的“赤壁”不在黄州,他真正用意不是考证“赤壁”本身,只是“借地抒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描写环境,气势雄浑的赤

4、壁山水图。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承上启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年少有为,美女衬英雄,潇洒风度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火。 ( 从容指挥,辉煌战果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转写诗人自己的感慨,年近半百,功业全未建立,缅怀、寄托于古人。饱含词人宦途失意的无限感慨,隐含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定风波分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竹杖芒鞋轻胜马

5、,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芒鞋:草鞋。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属于闲人。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 好似在招手欢迎我。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四、课文思考题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一 ) 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

6、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二) 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答案: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映衬是烘托的一种,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 ( 赤壁的险要形势 ) 和虚景 ( 火烧曹营 ) 的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早生华发”的映衬。定风波(一)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二)在表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答案: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不避崎岖,走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四)“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披着蓑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