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0 四边形(含解析)_第1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0 四边形(含解析)_第2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0 四边形(含解析)_第3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0 四边形(含解析)_第4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0 四边形(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10:四边形一、选择题1.(2017北京第6题)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50°,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A 6 B 12 C. 16 D1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n-2)×180°=n×150°,解得:n=12.故选B.考点: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2. (2017河南第7题)如图,在中,对角线,相交于点,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是菱形的只有( )A B C. D【答案】C.考点:菱形的判定.3. (2017湖南长沙第10题)如图,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 )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

2、分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知OA=3,OB=4,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5,所以菱形的周长为4×5=20.故选:D考点:菱形的性质4. (2017湖南长沙第12题)如图,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与边上的一点重合(不与端点重合),折痕交于点,交于点,边折叠后与边交于点,设正方形的周长为,的周长为,则的值为( )A B C D随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正方形的周长为m=8a,设CM=x,DE=y,则DM=2a-x,EM=2a-y,EMG=90°,DME+CMG=90°DME+DEM=90°,DEM=CMG

3、,又D=C=90°DEMCMG,,即CG= CMG的周长为CM+CG+MG= 在RtDEM中,DM2+DE2=EM2即(2a-x)2+y2=(2a-y)2整理得4ax-x2=4ayCM+MG+CG=n所以故选:B考点:1、正方形,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勾股定理5. (2017山东临沂第7题)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这个多边形是(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八边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可知其内角和为720°,因此可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720°,解得n

4、=6,故是六边形.故选:C考点:多边形的内外角和6. (2017山东临沂第12题)在中,点是边上的点(与、两点不重合),过点作,分别交,于、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四边形是矩形B若垂直平分,则四边形是矩形C若,则四边形是菱形D若平分,则四边形是菱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可得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若ADBC,则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选项A错误;若AD垂直平分BC,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不一定是矩形;选项B错误;若BD=CD,则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选项C错误;若AD平分BAC,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正确故选:D考

5、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7. (2017山东青岛第7题)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EBC,垂足为E,AC2,BD4,则AE的长为( )A B C D【答案】D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勾股定理,3、面积法求线段长度8. (2017四川泸州第11题)如图,在矩形中,点是边的中点,,垂足为,则的值是 ( )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ADBC可得ADFEB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因点是边的中点且AD=BC,所以=2,设EF=x,可得AF=2x,在RtABE中,由射影定理可得BF= ,再由=2可得DF=2,在RtDEF中,= ,故选A.9

6、. (2017江苏苏州第10题)如图,在菱形中,是的中点过点作,垂足为将沿点到点的方向平移,得到设、分别是、的中点,当点与点重合时,四边形的面积为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作 在菱形中,,是的中点 是的中点, 故答案选A.考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函数.10.(2017江苏苏州第7题)如图,在正五边形中,连接,则的度数为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故答案选B.考点:多边形的外角,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11.(2017浙江台州第10题) 如图,矩形的四个顶点分别在菱形的四条边上,将分别沿折叠,当重叠部分为菱形且面积是菱形面积的时,则为 ( )A B2

7、C. D4【答案】A考点:1、菱形的性质,2、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二、填空题1.(2017天津第17题)如图,正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3和1,点分别在边上,为的中点,连接,则的长为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连结AC,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E、C三点共线,连结FG交AC于点M,因正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3和1,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EC=FG=,AC=3,即可得AE=2,因为的中点,可得PE=AP=,再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GM=EM= ,FG垂直于AC,在RtPGM中,PM= ,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PG=.2.(2017福建第15题)两个完全相同的正五边形都有一边在直线上,且有一个公共顶点,

8、其摆放方式如图所示,则等于 度【答案】108【解析】五边形是正五边形,每一个内角都是108°,OCD=ODC=180°-108°=72°,COD=36°,AOB=360°-108°-108°-36°=108°.3.(2017广东广州第16题)如图9,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原点,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点把线段三等分,延长分别交于点,连接,则下列结论:是的中点;与相似;四边形的面积是;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分别过点A、B作 于点N, 轴于点M在 中,

9、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 是OA的中点,故正确. 不是菱形. 故 和 不相似.则错误;由得,点G是AB的中点, 是 的中位线 是OB的三等分点, 解得: 四边形 是梯形 则正确 ,故错误.综上:正确.考点: 平行四边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综合运用4.(2017广东广州第11题)如图6,四边形中,则_.【答案】70°【解析】试题分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180°-110°7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5.(2017山东临沂第18题)在中,对角线,相交于点.若,则的面积是 【答案】24【解析】试题分析:作OECD于E,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OA=OC,OB=O

10、D=BD=5,CD=AB=4,由sinBDC=,证出ACCD,OC=3,AC=2OC=6,得出ABCD的面积=CDAC=24故答案为:24.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三角函数,3、勾股定理6.(2017山东青岛第13题)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CADC90°,E为对角线AC的中点,连接BE、ED、BD,若BAD58°,则EBD的度数为_度【答案】32【解析】试题分析:如下图由ABCADC90°,E为对角线AC的中点,可知A,B,C,D四点共圆,圆心是E,直径AC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由BAD58°,得到BED116°,然后根据等腰三

11、角形的性质可求得EBD=32°.故答案为:32.考点:1、圆周角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性质7.(2017山东滨州第16题)如图,将矩形ABCD沿GH对折,点C落在Q处,点D落在AB边上的E处,EQ与BC相交于点F若AD8,AB6,AE4,则EBF周长的大小为_【答案】8.【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H=EH,设AH=x,则DH=EH=8-x,在RtAEH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解得x=3,即可得AH=3,EH=5;根据已知条件易证AEHBF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即,解得BF= ,EF= ,所以EBF的周长为2+=8. 8.(2017江苏宿迁第15题)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点

12、在边上,且若点在对角线上移动,则的最小值是 【答案】.9.(2017辽宁沈阳第16题)如图,在矩形中,,将矩形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矩形,点落在矩形的边上,连接,则的长是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过点C作MNBG,分别交BG、EF于点M、N,根据旋转的旋转可得AB=BG=EF=CD=5,AD=GF=3,在RtBCG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CG=4,再由,即可求得CM= ,在RtBCM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M=,根据已知条件和辅助线作法易知四边形BENMW为矩形,根据矩形的旋转可得BE=MN=3,BM=EN=,所以CN=MN-CM=3-=,在RtECN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EC=.考点:

13、四边形与旋转的综合题.10(2017江苏苏州第18题)如图,在矩形中,将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对应边交边于点连接、,若,则 (结果保留根号)【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连接AG,设DG=x,则 在 中, ,则 考点:旋转的性质 ,勾股定理 .11. (2017山东菏泽第11题)菱形中,其周长为,则菱形的面积为_.【答案】18.【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连接BD,作DEAB,已知菱形的周长为,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B=6;再由,即可判定ABD是等边三角形;求得DE=,所以菱形的面积为:6×=18.12. (2017浙江湖州第13题)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则这个多边形

14、的边数是 【答案】5考点:多边形的外角和三、解答题1. (2017北京第20题) 数学家吴文俊院士非常重视古代数学家贾宪提出的“从长方形对角线上任一点作两条分别平行于两邻边的直线,则所容两长方形面积相等(如图所示)”这一推论,他从这一推论出发,利用“出入相补”原理复原了海岛算经九题古证.,(以上材料来源于古证复原的原理、吴文俊与中国数学和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请根据上图完成这个推论的证明过程证明:,(_+_)易知,_=_,_=_可得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由矩形的对角线的性质,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计算即可.本题解析:由矩形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可得: ,

15、, .考点:矩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计算.2. (2017北京第22题)如图,在四边形中,为一条对角线,为的中点,连接.(1)求证:四边形为菱形;(2)连接,若平分,求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先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其为菱形;(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即可求解.本题解析:(1)证明:E为AD中点,AD=2BC,BC=ED,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2BE, ABD=90°,AE=DEBE=ED, 四边形ABCD是菱形.(2)ADBC,AC平分BAD BAC=DAC=BCA,BA=BC=1, AD=2BC=

16、2,sinADB=,ADB=30°, DAC=30°, ADC=60°.在RTACD中,AD=2,CD=1,AC= .考点:平行线性质,菱形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3. (2017天津第24题)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点,点.是边上的一点(点不与点重合),沿着折叠该纸片,得点的对应点.(1)如图,当点在第一象限,且满足时,求点的坐标;(2)如图,当为中点时,求的长;(3)当时,求点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1)点A的坐标为(,1);(2)1;(3)或 .【解析】试题分析:(1)因点,点,可得OA= ,OB=1,根据折叠的性

17、质可得AOPAOP,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A=OA=,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的长,即可求得点A的坐标;(2)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2,再证BOP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OPA =120°.在判定四边形OPAB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的长;试题解析:(1)因点,点,OA= ,OB=1.根据题意,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OPAOP.OA=OA=,由,得ABO=90°.在RtAOB中,,点A的坐标为(,1).(2) 在RtAOB中,OA= ,OB=1,当为中点,AP=BP=1,OP=AB=1.OP=OB=BP,BOP是等边三角形BOP=BPO=6

18、0°,OPA=180°-BPO=120°.由(1)知,AOPAOP,OPA=OPA=120°,PA=PA=1,又OB=PA=1,四边形OPAB是平行四边形.AB=OP=1.(3)或 .4. (2017福建第24题)如图,矩形中,分别是线段AC、BC上的点,且四边形为矩形()若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的长;()若,求的长【答案】()AP的长为4或5或;()CF=【解析】试题分析:()分情况CP=CD、PD=PC、DP=DC讨论即可得;()连结PF、DE,记PF与DE的交点为O,连结OC,通过证明ADPCDF,从而得 ,由AP= ,从而可得CF= .试题解析:()

19、在矩形ABCD中,AB=6,AD=8,ADC=90°,DC=AB=6, AC= =10;要使PCD是等腰三角形,有如下三种情况:(1)当CP=CD时,CP=6,AP=AC-CP=4 ;(2)当PD=PC时,PDC=PCD,PCD+PAD=PDC+PDA=90°,PAD=PDA,PD=PA,PA=PC,AP= ,即AP=5;(3)当DP=DC时,过D作DQAC于Q,则PQ=CQ,SADC= AD·DC= AC·DQ,DQ= ,CQ= ,PC=2CQ = ,AP=AC-PC= .综上所述,若PCD是等腰三角形,AP的长为4或5或;()连结PF、DE,记PF与

20、DE的交点为O,连结OC,四边形ABCD和PEFD都是矩形,ADC=PDF=90°,即ADP+PDC=PDC+CDF,ADP=CDF,BCD=90°,OE=OD,OC= ED,在矩形PEFD中,PF=DE,OC=PF,OP=OF= PF,OC=OP=OF,OCF=OFC,OCP=OPC,又OPC+OFC+PCF=180°,2OCP+2OCF=180°,PCF=90°,即PCD+FCD=90°,在RtADC中,PCD+PAD=90°,PAD=FCD,ADPCDF, ,AP= ,CF= .5. (2017广东广州第24题)如图1

21、3,矩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关于的对称图形为(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2)连接,若,求的值;若点为线段上一动点(不与点重合),连接,一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线段匀速运动到点,再以的速度沿线段匀速运动到点,到达点后停止运动当点沿上述路线运动到点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时,求的长和点走完全程所需的时间【答案】(1)详见解析;(2) 和 走完全程所需时间为 【解析】(2)连接 ,直线 分别交 于点 ,交 于点 关于 的对称图形为 在矩形 中, 为 的中点,且O为AC的中点 为 的中位线 同理可得: 为 的中点, 过点P作 交 于点 由 运动到 所需的时间为3s 由可得, 点O以 的速度从P到A所需的时间

22、等于以 从M运动到A即: 由O运动到P所需的时间就是OP+MA和最小. 如下图,当P运动到 ,即 时,所用时间最短. 在 中,设 解得: 和 走完全程所需时间为 考点:菱形的判定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求三角函数值;确定极值时动点的特殊位置6. (2017山东青岛第24题)(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RtEFP和矩形ABCD如图摆放(点P与点B重合),点F,B(P),C在同一条直线上,ABEF6cm,BCFP8cm,EFP90°。如图,EFP从图的位置出发,沿B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EP与AB交于点G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过Q作QMBD,

23、垂足为H,交AD于M,连接AF,PQ,当点Q停止运动时,EFP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0t6),解答下列问题:(1)当 t 为何值时,PQBD?(2)设五边形 AFPQM 的面积为 y(cm2),求 y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使?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使点M在PG的垂直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t= ;(2) (3)t=2,9:8(4)t=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CPQCBD,列比例式求出t的值;(2)利用MDQCBD,得MD

24、=(6-t),再利用,可求得函数的解析式;(3)利用=9:8得方程求解;(4)利用PBGPEF,得AG、AM,作MNBC,构造矩形MNCD,则MN=6,PN=(8-t)-(6-t)=,然后根据AG2+AN2=PN2+MN2可列方程求解.试题解析:(1)若PQBD,则CPQCBD,可得,即,解得t=;(2)由MQD+CDB=CBD+CDB=90°,可得MQD=CBD,又MDQ=C=90°,MDQCBD , 即 解得MD=(6-t),所以= = 即(3)假使存在t,使则,即整理得,解得答:当t=2, (4)易证PBGPEF,即,则作MNBC于N点,则四边形MNCD为矩形所以MN

25、=CD=6,CN=,故:PN=若M在PG的垂直平分线上,则GM=PM,所以,所以即:整理得:,解得。考点:1、矩形,2、相似三角形,3、二次函数,4、运动型7. (2017山东青岛第21题)(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O,F 分别是边AB,AC,AD的中点,连接CE、CF、OF(1)求证: BCEDCF;(2)当AB与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OF正方形?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SAS证明 BCEDCF;(2)先证明AEOF为菱形,当BCAB,得BAD90°,再利用知识点:有一个角是90

26、°的菱形是正方形。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为菱形AB=BC=CD=DA,B=D又E、F分别是AB、AD中点,BE=DFABECDF(SAS)考点:1、菱形,2、全等三角形,3、正方形8. (2017山东滨州第22题)(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ABCD中,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AD于点F;再分别以点B、F为圆心,大于BF的相同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E,连接EF,则所得四边形ABEF是菱形 (1)根据以上尺规作图的过程,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菱形ABEF的周长为16,AE4,求C的大小【答案】(1)详见解析;(2)60°

27、;.【解析】试题分析:(1)由作图过程可知,ABAF,AE平分BAD,即可得BAEEAF再由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可得BCA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EBEAF,所以BAEAE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BE,即可得BEAF,所以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根据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判定四边形ABEF为菱形;(2)连接BF,已知四边形ABEF为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BF与AE互相垂直平分,BAEFAE,OAAE再由菱形ABEF的周长为16,可得AF4所以cosOAF即可得OAF30°,所以BAF6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CBAD60°试题

28、解析:(1)由作图过程可知,ABAF,AE平分BADBAEEAF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CADAEBEAFBAEAEB,ABBEBEAF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EF为菱形(2)连接BF,四边形ABEF为菱形,BF与AE互相垂直平分,BAEFAEOAAE菱形ABEF的周长为16,AF4cosOAFOAF30°,BAF60°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CBAD60°9. (2017山东日照第18题)如图,已知BA=AE=DC,AD=EC,CEAE,垂足为E(1)求证:DCAEAC;(2)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 ,可使四边形ABCD为矩形请加以证明【答案

29、】(1)详见解析;(2)AD=BC(答案不唯一)试题分析:(1)由SSS证明DCAEAC即可;(2)先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90°,即可得出结论试题解析:(1)证明:在DCA和EAC中,DCAEAC(SSS);(2)添加AD=BC,可使四边形ABCD为矩形;理由如下:AB=D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EAE,E=90°,由(1)得:DCAEAC,D=E=90°,四边形ABCD为矩形;考点:矩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0. (2017辽宁沈阳第18题)如图,在菱形中,过点做于点,做于点,连接,求证:(

30、1);(2)【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D=CD,再由,可得,根据AAS即可判定;(2)已知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B=CB,再由,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F,所以BE=B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试题解析:(1) 菱形,AD=CD,(2) 菱形,AB=CBAE=CFBE=B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菱形的性质.11. (2017辽宁沈阳第24题)四边形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点在边所在的直线上,连接,以为边,作正方形(点,点在直线的同侧),连接(1)如图1,当点与点重合时,请直接写出的长;(2)如图2,当点在线段上时,求点到的距离求的长(3

31、)若,请直接写出此时的长. 【答案】(1)BF=4;(2)点到的距离为3;BF=;(3)AE=2+或AE=1.【解析】试题分析:(1)过点F作FMBA, 交BA的延长线于点M,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又因点与点重合,可得AF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F=,再由勾股定理求得AM=FM=4,在RtBFM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F=4;(2)过点F作FH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H,根据已知条件易证,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FH=ED,又因AD=4,AE=1,所以ED=AD-AE=4-1=3,即可求得FH=3,即点到的距离为3;延长FH交BC的延长线于点K,求得FK和BK的长,在RtBFK中,根据勾股定理即

32、可求得BF的长;(3)分点E在线段AD的延长线上和点E在线段DA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BF=4;(2) 如图,过点F作FH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H,四边形CEFG是正方形EC=EF,FEC=90°DEC+FEH=90°,又因四边形是正方形ADC=90°DEC+ECD=90°,ECD=FEH又EDC=FHE=90°,FH=EDAD=4,AE=1,ED=AD-AE=4-1=3,FH=3,即点到的距离为3.延长FH交BC的延长线于点K,DHK=HDC=DCK =90°,四边形CDHK为矩形,HK=CD=4,FK=FH+

33、HK=3+4=7EH=CD=AD=4AE=DH=CK=1BK=BC+CK=4+1=5,在RtBFK中,BF=(3)AE=2+或AE=1.考点:四边形综合题.12. (2017江苏宿迁第26题)(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矩形纸片中,已知,点在边上移动,连接,将多边形沿直线折叠,得到多边形,点、的对应点分别为点、(1)当恰好经过点时(如图1),求线段的长;(2)若分别交边、于点、,且(如图2),求的面积;(3)在点从点移动到点的过程中,求点运动的路径长【答案】(1) ;(2);(3).【解析】试题解析:(1)如图1,由折叠得,,由勾股定理得,,所以,因为,所以 ,又因,所以又,所以所以,即,所以

34、(2)如图2-1,连接AC,因为BAC=,所以BAC=60°,故DAC=30°,又,所以,由折叠得,,所以,所以,即,因为,所以;(3) 如图2-2,连接A,则,所以点的运动路径是以点A为圆心,以AC为半径的圆弧;当点E运动到点D时,点恰好在CD的延长线上,此时,所以点的运动路径长是.13. (2017山东菏泽第23题)正方形的边长为,点分别是线段上的动点,连接并延长,交边于,过作,垂足为,交边于点.(1)如图1,若点与点重合,求证:;(2)如图2,若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运动,同时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运动,运动时间为.设,求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当时,连接,求的长

35、.【答案】(1)详见解析;(2);5.【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易证ABFNA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2)先证ABFN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得;(3)利用ABFNAD,求得t=2,根据(2)的函数解析式求得BF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即可得FN的长.试题解析:【解】(1)正方形AD=AB,DAN=FBA=90°NAH+ANH=90°NDA+ANH=90°NAH=NDAABFNAD(2)正方形ADBFADE=FBEAED=BEFEBFEAD正方形AD=DC=CB=6BD=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运动,运动时间为.BE=,DE=当时,连接,求的长.

36、正方形MAN=FBA=90°NAH+ANH=90°NMA+ANH=90°NAH=NMAABFNAD,AB=6AN=2,BN=4t=2把t=2代入,得y=3,即BF=3,在RTBFN中,BF=3,BN=4,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FN=5.14. (2017山东菏泽第17题)如图,是的边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若,求的长.【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试题解析:先证明AEFDE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F=,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得AB=CD=6,根据=AF+AB即可求得BF的长.【解】AFDCF=DCF是的边的中点AE=DEAEF=DECAEFDECAF

37、=AB=CD=6即=AF+AB=12.15. (2017浙江舟山第23题)如图是的中线,是线段上一点(不与点重合),交于点,连结.(1)如图1,当点与重合时,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当点不与重合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如图3,延长交于点,若,且.当,时,求的长.【答案】(1)详见解析;(2)结论成立,理由详见解析;(3)DH=1+.【解析】试题分析:(1)由DE/AB,可得同位角相等:EDC=ABM,由CE/AM,可得同位角相等ECD=ADB,又由BD=DC,则ABDEDC,得到AB=ED,根据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可得四边形ABDE为平行四边形.(2)过点M作MG/DE交EC于点G,则可得四边形DMGE为平行四边形,且ED=GM且ED/GM,由(1)可得AB=GM且AB/GM,即可证得;(3)在已知条件中没有已知角的度数时,则在求角度时往特殊角30°,60°,45°的方向考虑,则要求这样的特殊角,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