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鼓》与90年代文化_第1页
《阿姐鼓》与90年代文化_第2页
《阿姐鼓》与90年代文化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阿姐鼓与90 年代文化导读 :本文阿姐鼓与 90 年代文化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内容提要:本文以歌曲阿姐鼓为对象,剖析90 年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深入全面的社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化的可能和困惑。主题词:阿姐鼓流行歌曲中国文化90 年代由何训田作曲,朱哲琴主唱的阿姐鼓唱片,被称为 在世界范围内真正有影响的一张中国唱片 。它在世界流行乐坛产生的出人意料的卖座,不仅为进入 90 年代以后,日益落寞的中国流行歌曲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而且为始终困斗于内陆的中国流行歌曲 走向世界 架设了一条高空索道。无疑,阿姐鼓已经成为 90 年代中国文化的一个

2、重要现象,从这个现象,可以透视出 20 世纪末期中国文化的可能与困惑。我们以这张唱片中的首领(主打)歌曲阿姐鼓为主要分析对象,以下除特别说明外,称阿姐鼓 ,即单指歌曲阿姐鼓。一、从记忆到寻找阿姐鼓,是从 我 关于 阿姐 的记忆开始的: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在我记事的那年离开了家因为 阿姐从小不会说话 ,而且 在我记事那年离开了家 , 我对 阿姐 的记忆就近似于无记忆。 换言之,不会说话 和离开了家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作为 我关于阿姐的记忆的全部原始材料,构成了对这个记忆本身的两个基本的否定性前提。在这两个前提下, 我 对阿姐的记忆是一个被原始性地禁锢的人生奇点: 一个没有语言而且一

3、开始就终结了的生命。阿姐鼓是 90 年代文化的一个隐喻。这个隐喻暗示了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记忆是从无记忆开始的,记忆就是记忆的丧失。在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从 80 年代进入 90 年代,是一个长期封闭的社会从初步进行改革开放走向改革开放的深化的进程。虽然, 改革 仍然是一个远未完成的社会计划, 并且每一次具体措施都面临着重重阻碍,但它向各层次各角度的加速延伸, 已经构成了一个基本的社会动力,同时,也就构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心理动机。企业生产,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个体劳动,由 大锅饭 中的 铁饭碗 改变为市场经济中的 合同工 ,而且,这不仅是经济生产行业改革的措施,而是全社会体制改革的总趋向在

4、今天, 下岗 ,已经开始触击到每个在岗公民的神经。也就是说,改革的深化,打破了已经根深蒂固的个体对集体或国家的稳定的依赖感,取而代之的是必须自足自力的 个人 观念。另一方面,面向世界的开放,把一个无限的世界天地推到人们的面前,面对这个无限的天地, 个人所获得的自由和他所面临的失落,是等值的。改革逼使个体确立 个人化 的自我意识,开放把 个人 投入大世界的无限性中。正是个体被带入这种个人化存在的无限性,使他的自我记忆失去了根基,从而原始性地成为无意义,无内容,即自我丧失的精神癔症情结。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我关于阿姐的记忆,因为无内容,是一个不能展开的情结,它必然发展为同样无意义、 无

5、内容的思念。 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想啊,阿姐,呀 ,这种空洞的思念,只能是自我无限欲望的冥顽的表达。因此,所谓 一直想到阿姐那样大,我突然间懂得了她 ,是我 布下的一个自我掩饰的虚假的叙事策略。 因为,从无内容的记忆衍生出来的思念,是不可能达到对阿姐的理解的阿姐是永远的记忆之谜。所以,在这个叙事策略中,自我掩饰是双重的:一方面,掩饰了我的欲望,另一方面,又掩饰了 我 的欲望本身的空洞。这个双重掩饰,使 我 对阿姐的记忆和思念,成为对阿姐的再度魅化,是为 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找啊 铺路的。它使 我 的寻找有一个似乎是合情合理的根据,或来源。无内容的记忆必然成为无边的思念, 成为无可终止的寻找。 在这

6、个意义上,阿姐鼓的记忆的主题,直接产生了寻找的动机。从记忆到寻找的转化,是 80 年代文化给予 90 年代文化的一个重要遗产。在多重意义上,我们都可以认定 80 年代是思想解放的时代。思想解放,以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对于社会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消除沉重的历史记忆。 90 年代文化与80 年代文化相比,是轻松、平和的,究其根源,就是历史记忆的淡化,甚至泯灭。因为缺少历史记忆,更准确地讲,原始性地丧失了历史和记忆,寻找必然成为 90 年代文化的基本主题。寻找的动机来自于从历史联系中解放出来的无限增殖着的欲望。 欲望之海,在静谧的午夜仍然是万流涌动的。 我们所看到的轻

7、松与平和不过是失去历史关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联,也就是无记忆的寻找先天性地失重之后的悬浮形态: 没有深度的平滑和没有触击的碰撞。二、时间:碎片的循环在阿姐鼓中,记忆、思念和寻找,很自然地被编织在有序的时间链条上,先后展开。记忆产生于阿姐离家前,思念开始于阿姐离家后,寻找则是 我 长到阿姐那样大之后。这个顺序,不仅展现了三者之间先后承续关系,而且展现它们的因果关系。但是,因为前提的虚无,即 我 对阿姐的记忆就是无记忆,是记忆的丧失,这个线性的时间关系缺少内在联系, 而必然破裂,并且无结果。因此,阿姐鼓的时间展现了一种异变的时间逻辑: 记忆的丧失和无边的思念, 意味着时间的断裂; 冥顽的

8、寻找则把破碎的时间纳入无意义的循环。 这种时间逻辑,是由多次变调和转调中被加长的过渡来表现的。 也就是说,由于过度的曲调切换, 音乐与叙事的统一体被解除了, 音乐不再是对叙事的表现或补充,而是对叙事的割裂:可以无限循环的割裂。反之,也可以说,无历史联系性的叙事本身只能是相互无关联的片断, 同样无关联的音乐片断则是胶合它们的粘剂。90 年代文化的时间性,正表现出这种无整体性关联的片断化和片断的无意义重复。因为,失去了记忆,也就是说,从历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寻找被赋予无限性而绝对化了。寻找的绝对化表现为,不仅寻找原则上解除了先在的制约(原则上一切都是可以的) ,而且寻找在根本上不再有任何既定的方向。 在这种绝对化中, 寻找成为真正的个人行为,而且是面对世界无限性的个人行为。在80 年代的潮流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涌动之中,追随或者反对,人们总是围绕某个或某类主题而动; 因此,80年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时代。转进90 年代之后,整个文化失去了基本主题, 仿佛是一次盛大的夜宴之后,满街散游着兴尽寻归的醉客。多元主义,这个后现代理论祭起的口号,成为醉客们随遇而安的自慰的托辞。时间,就在这里消逝了,或者,被打散为相互无联系的片断。每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