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检测题_第1页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检测题_第2页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检测题_第3页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检测题_第4页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检测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单元评估作业时限:60分钟作业满分:10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CDCCBDAAA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活环境是()A. 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和血液 D.血浆1.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 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统称为血细胞,是血液中的细胞 成分,它们在血浆这个液体环境中进行各自的生理活动,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直接 生活的环境。2. 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A. 供给全面营养B

2、.供能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供给水2. C 09%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血细胞在此溶液中大 小、形状不变,故称为生理盐水。3. 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3.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内环境稳态 遭破坏时,细胞代谢要紊乱,酶促反应无法正常进行并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稳 态失衡,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而发生疾病,但疾病不一定都是因稳态破坏引起的, 如遗传病、传染病等。4. 抽取血液进行化

3、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A. 血液中含有多种血细胞,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液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与蛋白质无关C. 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D. 若血浆中检验出乙肝抗体,说明该患者曾被H5N1感染4. C血液不是细胞外液,因其含有血细胞;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体内出现乙肝抗体说明患者曾被乙肝病毒感染或注射过 乙肝疫苗。5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 血浆中的HCo亍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 血浆

4、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5. C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细胞失水。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 在细胞质基质中。血浆中的H2CO3NHHCO3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的稳定。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蛋白质、无机盐的含量有关。6.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 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 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6. B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 浆和淋巴等,它们组成了人体内环境;消化道腔中的葡萄糖进入内环境主要靠小 肠的主动运输

5、方式;人体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不会随环境气温的变化而发生明 显变化;人体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且保持相对稳定,这主要靠 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dHCO3, NaH2PO4ZNa2HPO4等)的调节。通过分析 发现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7. 下列有关机体稳态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环境B.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的紊乱C.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 内环境的稳态是稳定不变的7. D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 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根据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可知D选项错误。

6、新陈代谢中许多复杂的酶促反应要求的条件是严格的,即温度、酸碱度和某些离 子的浓度必须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动,如果超出正常范围,使稳态破坏,就会引起 人体代谢紊乱。8. 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贝!)()9A. 乙的成分可能有抗体、神经递质和氨基酸B. 甲中含有血红蛋白、02和葡萄糖等成分C. 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 进行肌肉注射后,药物流经人体的途径是:淋巴甲乙8. A题图中的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血浆中有无机盐、血浆蛋白,各种 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抗体等,组织液 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7、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 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注意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进行肌肉注射后,药物首 先进入组织液,然后随体液而作用于病变部位。此外,突触间隙中液体就是组织 液,突触小体释放的神经递质首先要进入组织液。9.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呼吸酶和激素等B. 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 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乳酸,并未使血液中的PH明显下降,其原 因之一是血液中的碳酸氢钠中和了乳酸D.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9. A本题考査内环境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小。呼吸酶是细胞内的成分,A错。淋巴细胞也可以随着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1

8、0. 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 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 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C. 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10. A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丙酮酸氧化分 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上进行的;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 葡萄糖是在消化道中进行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也发生在此环境中;血清与纤维蛋白原构成血浆,血浆属于内环境。11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并排出CO2B. 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

9、C. 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D. 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11B当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大量的乳酸,但乳酸可与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而碳酸可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 过呼吸排出体外,从而维持PH的稳定。12.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 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12. D 考査内环境稳态。内环境及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蛋白 质消化成氨基酸的过程可以发生在消化道,而消

10、化液不是内环境的成分;神经递 质是在神经细胞内合成的;激素是在内分泌细胞内合成的;丙酮酸的氧化发生在 线粒体中。13. 右图表示细胞和人体生存的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B. 人体生存的内部环境是图中的内环境C. 大气、气温属于图中的外界环境D. 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都可以直接进入细胞13. D从细胞的角度看,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即相对人 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外界环境中的物质不能直接进入组织 细胞,必须经过内环境。14.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 氧

11、气可以存在于中C. 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中14. A首先根据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出是淋巴,再根据组织液、淋巴、血 浆三者的转化关系可以判断出和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最后确定为细胞内 液。判断出各是什么,再作答。15.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理解正确的是()A. 只有血糖含量稳定,葡萄糖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B. 只有内环境中的含氧量保持稳定,葡萄糖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C. 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成为影响稳态的因素D. PH主要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15. C温度和PH是影响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因素,主要都是通过影响酶的 活性而影响内环境稳态。在血糖含量较高或较低时,也可

12、通过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在细胞暂时缺氧的条件下,葡萄糖可通过无氧呼吸被分解而释放能量。16. 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 人体血浆的PH通常是7.357.45C.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C左右D.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16. D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中蛋白质渗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 升高、血浆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含量增加,引起组织水肿。故D项错误。17. 下列叙述与内环境稳态的实现,关系最不密切的是()A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B. 细胞不断地进

13、行有氧呼吸C. 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的PHD. 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水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17.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从而维持了内环 境的稳态;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调节血浆的PH实现了 PH的稳态;肝脏中的肝糖 原水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去,维持了血糖的平衡;细胞不断进行有氧呼吸与 内环境稳态的实现关系不大。18. 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 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 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C. 因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而导致内环境的

14、成分存在着差异D. 化验结果会有误差,应当把误差考虑在内18. D 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 一个变化范围,即说明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的,是相对的稳定, 但也因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而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着差异。19.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 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 体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 图中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 图中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19. C根据题干及图可以判断岀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

15、细胞生存 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 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 都是单向的。20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将会发生的变化及原因是()A. PH略有下降,原因: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B. PH不变,原因: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进入血浆C. PH会升高,原因: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结合形 成乳酸钠,乳酸钠是碱性的D. PH略有下降,原因:无氧呼吸中间产物丙酮酸进入血浆后造成的 20A细胞产生的乳酸可以进入血浆,由于血浆中存在着一些缓冲物质,所以,乳

16、酸对血浆PH的影响很小。丙酮酸是代谢中间产物,一般不会进入内环 境。21.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 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一淋巴一血浆D. 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21. D 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它们在 物质组成上相似,都含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以及激素等。因此选 项A、B正确。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中,血浆和组织液间是双向的, 组织液和淋巴间以及淋巴和血浆间的交换是单向的,因此选项C正

17、确。体内的细 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 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直接吸收,故选项D错误。22.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内环境是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B.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直接可相互转化,成分相同C. 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D.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有效配合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22D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A项错误;血浆和组织液可直接相互转化,淋巴通过淋巴回流返回血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B项错误;内环境处于稳态时,

18、其渗 透压、温度和PH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C项错误;稳态是指正常机 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 态,所以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有效配合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D项正确。23. 如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每个细胞的内环境都是相同的B. 如果细胞表示甲状腺细胞,处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处的C. 如果细胞表示胰岛细胞,正常情况下,处的。2浓度较高D. 如果细胞表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处的23. B图中每个细胞的内环境不一定都是相同的,如血细胞与组织细胞

19、的内环境就不同,A错误;若细胞表示甲状腺细胞,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 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由血流方向可知,处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处,B 正确;Ch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如果细胞表示胰岛细胞,正常情况 下处的02浓度较低,C错误;如果细胞表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肝细胞 可以合成肝糖原消耗葡萄糖,故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处,D错误。24.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IlA. 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 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

20、盐等D. 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 相对稳定24. C图中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 境,A正确;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通过毛细 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B正确;血浆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 蛋白、抗体、水、无机盐等,但不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存在于组织液中,C 错误;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 对稳定,D正确。25.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淋巴、组织液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 量较多B.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21、大于无机盐的含量,故蛋白质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 更大C.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酶促反应速率加快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5. D如果仅从蛋白质的含量角度看,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要多于淋巴和 组织液,故A错误;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中蛋白质的质量比无机盐大,但分子数目要少,故B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 破坏后,酶促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故C错误;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 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 (7分)下表为某人的尿液、原尿和血浆经化验后得到的主要数据。A液/%B液/%C液

22、/%蛋白质微量80葡萄糖0.10.10无机盐0.750.721.25尿素0.030.031.8尿酸0.0040.0040.05表中_C请据此表回答:液为尿液,依据是 该液无葡萄糖和蛋白质(该液中尿素、尿酸、无机盐浓度比A液、B液高)_o(2)如果C液中出现了蛋白质,表明肾脏的肾小球(或肾小体L部位可能发 生病变;C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通过肾小管重吸收 回血液O(3)尿素是由氨基酸经_脱氨基作用产生的_含氮_部分参与形成的。解析:血浆流经肾小球时,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小分子物质均被滤出, 据此可确定B液为血浆。原尿中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后,全部被重吸收,因此 尿液中无葡萄

23、糖;另外,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因而尿液中无机盐、尿素及尿酸的浓度将比原尿高。根据以上两点,可判定C液为尿液。如果C液中出现了蛋白质,表明肾脏的肾小球部位可能发生病变。尿液中的尿素 成分是由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产生的含氮部分参与形成的。27. (7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o (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 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6_层膜才能被组织 细胞利用。(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

24、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 和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多,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解析: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其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 液。(2)红细胞中的氧气进入线粒体的路径:Chf从红细胞出来(一层膜)-穿过毛 细血管壁(二层膜)进入组织细胞(一层膜)f进入线粒体(两层膜),共6层。(3) 血浆与组织液的最大区别是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因为血浆蛋白很难透过 毛细血管壁。2& (12分)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内环境其中A代表_血浆B代表_组

25、织 液C代表淋巴(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消化系统_; E_泌尿系统_。(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十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消化系统_、循环系统。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循环系统_、 泌尿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循环系统_、呼吸_系统。解析:因为BfCfA是单向的,可确定C为淋巴,A为血浆,B为组织液, 三者共同构成了内环境。D系统吸收营养物质是消化系统,E系统排出尿素、尿 酸等是泌尿系统。29. (10分)一名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炼,从他的大腿的肌细胞中检测到了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下图:(1) 在02、CO2、乳酸三种化学物质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乳酸、CO2、 Cho(2) 般情况下,乳酸进入血液后,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为什么?血液中存在H2C3Ns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