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肺结核患病情况及研究进展综述: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 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也可以侵袭淋巴结、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和皮肤等多种器官和组织, 被称为“白色瘟疫”或瘩病。肺结核病患者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而且由于这种病情较难控制和预防,所以对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肺结核病也得到了卫生研究部门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这一慢性疾病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使这一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是仍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3 月 24 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其目的旨在增强全世界各层次人群对结核病的关注,
2、以期消灭结核病。对肺结核患病情况及研究进展的分析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肺结核;患病情况;研究进展1. 结核病概述肺结核是肺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可累及人体除牙齿、头发、指甲以外的所有器官1 。根据 2001 国家结核病分类法,分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将患者登记分类为:新患者、复发、返回、初治失败、其他。将终止治疗的原因分为:治愈、完成疗程、结核死亡、非结核死亡、失败、丢失、不良反应、诊断变更、拒治、转入耐多药治疗。作为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3、结核病己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 。2009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结核病控制年度报告指出, 目前约有1370 万人患有结核病 , 年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是927万和 177万。印度、中国的患病人数是居于前两位的国家。而结核病治疗中耐药性的产生更是棘手的问题, 使得某些药物对结核病失去作用,所以 , 结核病日趋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应当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3 。2. 我国结核病发病情况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印度, 是世界上结核病负最高的国家之一。统计显示2001-2008 年 , 我国共发现并治愈结核病624万人。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 人口众多 , 结核病的发病尤其独特
4、的特点首先, 农村患病人数多, 占全国结核病人的80%,特别是偏远贫穷的农村, 患病农民出现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其次 , 患病人数多, 我国约有5.5 亿人受感染, 其中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 ,10%的受感染者会发展为结核病。再次 , 耐药结核病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我国列为耐药结核病 “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 中国耐多药结核患病率4.5%-10%,高于全球水平3 。目前 , 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是抗结核病化疗所面临的严重问题。3. 结核病防控措施针对当前严重的结核病疫情, 政府部门制定了结核病防治的相关政策, 提出了多项防治结核病手段的措施, 提高了结核
5、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 给结核病的防控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1) 加大对于专业结核病防治机构医疗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医疗人员需要能够很好的和结核病患者沟通 , 建立良好的个人友谊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 , 使结核病的治疗取得好的效果。(2) 加大对于国家对于结核病政策的宣传力度 , 提高全民对于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通过开展结核病政策的宣传, 使患者了解国家对于结核病的重视, 使结核病患者建立治愈结核病的信心, 从而促进结核病政策的实施和结核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同时, 应当开展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特别应针对老年人、女性等特殊群体患者采取
6、通俗易懂的形式, 使结核病患者能够了解结核病相关知识, 主动采取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疾病的康复 4 。 (3) 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 结核病的发病与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有关 , 大多数结核病患者都在农村, 较差的经济条件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 因此 , 国家将结核病纳入到医保的范围, 但是医保的人群覆盖面小和报销比例低仍然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难度, 建议政府应提高医保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促进结核病的治疗。4. 肺结核诊断的研究进展( 1)影像学检查一方面, X 线胸部平片对肺结核的诊断作用,在肺结核的诊断中,X 线胸部平片是一种重要诊断技术,可以确定肺部病
7、变的部位范围、性质与类型,结合临床症状, 可对大多数肺结核做出明确诊断。另一方面,胸部 CT 对肺结核的诊断作用,随着CT 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成熟,CT 扫描具有更高的密度分辨率,减少重叠影像,肺组织结构与病变细节能被更清晰显示。CT 扫描不仅能够检出隐蔽部位和隐藏在病灶中的小空洞,还可清晰显示空洞内部、洞壁和空洞周围的征象。( 2)细菌学检查一方面, 痰涂片法作为实验室最基本的细菌学检查方法,涂片抗酸染色简便、快速和价廉,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对细菌的数量要求较高,而且无法辨别死菌与活菌。另一方面,、细菌培养法该方法的灵敏度高于涂片方法,而且可区别死菌与活菌,常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黄金标准。但
8、由于该方法耗时过长,影响临床及时诊断,而且需要对菌种进行鉴定5 。( 3)免疫学检查一方面,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tuberculin skin test)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做为一种诊断结核感染的非侵入性的免疫诊断工具6 ,是以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生物 ( PPD) 为抗原,经皮下注射后刺激由分枝杆菌致敏宿主免疫系统的记忆性T 细胞而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皮肤硬结。另一方面,结核抗体测定感染结核后,人体内的分枝杆菌在繁殖的同时会产生多种代谢产物,释放入血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抗体,如IgA、 IgE、 IgG 和 IgM 等。结核抗体反应是一种体液免疫,主要表现是B 细胞产生的免
9、疫球蛋白升高,最先是IgM增高,随后是IgG 增加,与疾病变化活动成正比7。5. 干预措施对结核病的影响(1) 结核病知识及政策的宣传通过对结核病知识及政策的宣传, 促进人们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 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有利于结核病的控制, 达到防治结核病的目的。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 年 ) , 提出到 2010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的目标8。国家对于结核病的检查和治疗都有免费政策 , 这一政策的宣传和实施, 有利于解决部分经济条件困难患者就医难的问题, 同时提高结核病政策的普及率。(2) 结核病患者转诊制度卫生部颁布的结核病防治管理
10、办法中明确规定 “肺结核患者归口管理”,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将诊断为动性肺结核患者及可疑肺结核患者报告并转诊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登记、治疗和管理。对于转诊的医疗机构国家给予一定的奖励, 提高医疗工作者的积极性, 对于结核病人的发现和及时治疗有很大的意义。(3) 结核病患者的归口管理转度国家制定结核病患者归口管理转度, 将结核病患者统一集中到专业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治疗和督导管理。归口管理有效的防止了结核病的人群传播, 同时又提高了结核病的就诊率和治愈率, 给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帮助。6. 结核病的防治通过实施DOTSf案,提高了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最大限度的控制其传 染。然而面
11、临耐药结核和糖尿病、HIV等疾病双重感染等新课,单一的生物医学 模式己经无法满足结核病的控制。探讨新的医学模式对结核病控制越来越重要,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 使医治方式由个体治疗向群体综合防治转变。( 1)特异性预防法国微生物学家卡默特和介林经过13年 231 次对牛型结核菌株传代获得了减毒活菌株, 给结核病的预防带来了巨大的贡献。新生儿的卡介苗接种已经是一项常规的疫苗接种, 有效率在85%左右9。( 2)一般性预防一般性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个人卫生, 房间经常通风, 经常晾晒被褥, 餐具和生活用品分开使用, 并定期消毒了解结核病相关知识, 认识结核病的传染性和传播途径定期去医院做
12、体检与患者谈话应保持一定距离, 以防止飞沫传播。( 3)药物治疗结核病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规则、全程、联合、适量”。结核病做到早诊断、规范治疗,95%以上的病人是可以治愈的, 只有3%左右治疗失败, 间断、中断用药、 未完成规定疗程等不规律治疗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10。 不规律治疗容易导致治疗失败率和复发率高, 同时也是结核分支杆菌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 因此规律按疗程治疗是结核病治疗的重要原则。结核病治疗的传统药物有异烟脐、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比啧酞胺等。患病早期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强 , 对于抗结核药物较敏感, 早期及时用药可以发挥最大的杀菌作用, 延缓疾病进展 , 缩短传
13、染期, 控制传染源。规律用药时治疗成功的关键, 否则可能导致耐药。全程则是应按照结核病治疗方案全程用药, 不能间断。适量既是合理的应用每种药物的剂量, 使其既能发挥最大功效, 又能避免毒副作用。联合则是要求多种抗结核病药物联合使用, 达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单一用药可能导致治愈率低, 甚至出现耐药。(4)心理辅导结核病又称“瘩病”。由于肺结核病治疗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等特点 , 容易使患者丧失信心。一旦患病, 周围人就会“敬而远之”, 使患者感觉受到歧视, 产生自卑、恐惧情绪, 影响治疗效果。年轻人尤为明显, 自己一旦患病, 就觉得无法见人 , 甚至为以后的婚姻担心11。所以 , 在治疗中及时了解
14、其心理特征, 把握心理变化 , 对于使其更加配合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大帮助。首先, 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 勇敢面对疾病。医生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让其信任医生, 积极配合治疗 ,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 , 消除自卑、焦躁心理。让患者全面了解结核病知识 , 知道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帮助其消除心理阴影。同时应根据病情及经济条件尽量使用最基本的抗瘩药, 减轻患者的费用, 使患者安心住院, 减轻焦虑、抑郁的心理, 配合治疗 12。最后 , 医生要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配合。让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在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给予帮助, 不要歧视患者。同时让家属了解结核病知识,
15、 做好自身防护。7.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工作是向人们普及卫生知识、改善心理健康状的简便易行的方法,也是沟通医患关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结核病健康教育, 促使人们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 , 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 使人们自觉采纳适合于结核病防治的行为和活方式 , 增强个人和社会参与结核病防治, 达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13 。 1) 生活及饮食指导结核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 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营养的食物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加强锻炼, 增强机体抵抗力保证充足睡眠 , 避免过度劳累。 2) 2) 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应遵照医生医嘱用药, 坚持按疗程服药。因为结核病药物用药时
16、间长 , 且副作用大, 患者需要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 不能自行停药, 需及时找医生处理 14。总之, 随着肺结核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肺结核病的防治问题成为了更多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利益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随着对肺结核病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医学设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诊断肺结核病的新方法不断出现,使肺结核病的诊断水平得到了较为明显地提高。但是至今为止,对那些非典型的肺结核病仍然不能得到有效地诊断。所以说, 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及诊断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仍是目前结核病诊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防治结核病的重要环节。参考文献1WHO.GlobalTuberc
17、ulosisControl-surveillance,planning,financingR,WHO Report,2012.2Gerben Ferwerda, Stephen E.Girardin, Bart-Jan Kullberg, etal. NOD2 and Toll-Like Receptors Are Nonredundant RecognitionSystem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J. PLo S Pathogens, 2005, 1(3): 0279-0285.3Moiler M, Nebel A, Kwiatkowski R Host
18、 susceptibility to tuberculosis CARDl5 polymorphisms in a South African populationJ Mol Cell Probes , 2011, 21(2): 148-151.4Alcais A, Fieschi C, Abel L, et a1. Tuberculosi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 two distinct genetic diseases J J Exp Med, 2013, 202(12): 1617-1621 5Jamieson SE, Miller EN, Black GF, et a1 Evidence for a cluster of genes on chromosome 17q11-q21 controlling susceptibilitytotuberculosis and leprosy in Brazilians J. GenesImmun, 2004, 5(1): 46-57.6 王国杰, 周刚, 刘禧礼 . 成年人肺结核病的非生物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7 张丽洁 . 浅谈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及对策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8 董碧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