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机组技术规格书_第1页
冷水机组技术规格书_第2页
冷水机组技术规格书_第3页
冷水机组技术规格书_第4页
冷水机组技术规格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冷水机组1.1. 一般要求a) 制冷机组需使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标准,且设备的预期正常的使用寿命应不少于 二十五年。b) 制冷机的性能系数CoP及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公共建筑节能规范(GB 50189-2005).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标准(90. 1-2004)和LEED认证的要 求。制冷机的制冷功能应按照以下标准:> 美国制冷协会(ARl) 575> 美国制冷协会(ARl)550zz590> 公共建筑节能规范GB50189-2005> 国内有关部门所颁布的法例和条例1.2. 技术要求机组需有最低的安全保护装备:> 没有任何或减少冷却水供应

2、> 没有任何或减少冷冻水> 冷冻水髙温> 冷冻水低温> 髙油温> 低油压> 髙低电压,相路调转及供电受干扰a) 类型> 坚固耐用的半封闭无需轴封型或开放式,在驱动轴上配有旋动轴封,有效地防 止冷媒或滑润剂泄漏。> 可依负荷量节能运行。b) 构造> 叶轮:轻质髙强力铸铝合金或其它具相等质量之有色金属制成。> 外壳:可拆卸、垂直环形接合、精密铸铁或其它具认可相等质量之金属制成。> 强制循环滑润系统:由主汕泵以电动机或以压缩机经齿轮带动,以保持停电后 叶轮轴承之油压直到叶轮自转静止转动。滑油系统应包括下列全部由厂方安装 及试验的装备:

3、(视需要而立)油压安全阀:贮油槽:供油循环管道:油加热器: 油泵;汕冷却器(利用冷媒或冷水作冷却):> 油过滤器主轴承由径向轴承和轴向轴承构成,采用锻造合金钢制造。> 导流片:入口导流叶片可将机组设计负荷从100%调到10%。导流叶片的动作是由 一个外部的导流叶片电气执行器完成。该执行器自动地控制导流叶片的位置来 维持冷水机组的冻水出水温度在某一恒左值。这一钢铸出的机翼形导流叶片通 过一个刚性连杆与电气执行器相连,从而精确地控制导流叶片的位置。机组没 有不稳沱状态,此乃基于在全负荷之恒量水流下调节压缩机处理之气体体积之 方法而收效。> 开式传动的离心压缩机的轴封包括一个由弹性

4、承载,加工精密的碳制垫圈,高 温合成橡胶环型静态密封和精密的搭接垫圈C在任何时候密封均有油覆盖,当 离心压缩机运行时则用压力润滑。> 为压缩机外壳提供吊环。C)所有轴承在圧缩机停止前如有电动加油系统故障时必须有后备加油安排。d)机汕的冷却必须依靠冷媒与冷却水或冷冻水热交换器来进行,并应根据温度来控 制。e)如机油会接触到冷媒的情况下,温度控制机油发热器必须要保证避免被冷媒吸收, 同时压缩机在停I匕时发热器也应保持运作。f)压缩机应有自动冷冻量控制,无论冷冻量在最髙及最低的情况下均不应岀现不寻 常的反冲现彖,同时供电需求也应相应降低,但同时维持冷冻水出水温度在一个穏左的水平。g)压缩机一小

5、时内自动激活限泄最多三次。a)类型> 采用单级螺旋双螺杆压缩机。> 可依负荷疑分阶段操作。> 压缩机应该能卸载启动。b)构造> 转子:压缩机包括两个互相啮合的阴、阳螺旋转子,位于泄子壳体内的吸气口 和排气口。转子组件包括经热处理过的合金钢驱动和带有优质髙强度铸铝制的 全封式叶轮的从动轴。叶轮设计考虑了推力平衡、转子组件经过动平衡和超速 试验以保证运转平稳、无振动。转子制件须在百分之二十五之超速运行下通过 静力与动力的平衡试验,并有足够之刚度以防正常转速(低于第一临界速度)运行时产生之振动。>压缩机通过调节滑阀和电子膨胀阀来调Yj供冷量,或通过电磁阀控制的卸载阀 系

6、统来调节供冷量,阀的动作控制可以是由油压、气压,也可以是电磁驱动。> 外壳:可拆卸、垂直环形接合、精密铸铁或英它具认可相等质量之金属制成。> 主轴承由径向轴承和轴向轴承构成,采用锻造合金钢制适。> 强制循环滑润系统:由主油泵以电动机或以压缩机经齿轮带动,以保持停电后 叶轮轴承之油压直到叶轮自转静止转动。滑油系统应包括下列全部由厂方安装 及试验的装备:(视需要而立)油压安全阀;贮油槽:供油循环管道:油加热器; 油泵;汕冷却器(利用冷媒或冷水作冷却):> 油过滤器为压缩机外壳提供吊环。C)所有轴承在压缩机停止前如有电动加油系统故障时必须有后备加油安排。d)机汕的冷却必须依靠

7、冷媒与冷却水或冷冻水热交换器来进行,并应根据温度来控 制。e)如机油会接触到冷媒的情况下,温度控制机油发热器必须要保证避免被冷媒吸收, 同时压缩机在停止时发热器也应保持运作。f)圧缩机应有自动冷冻量控制,无论冷冻量在最髙及最低的情况下均不应岀现不寻 常的反冲现象,同时供电需求也应相应降低,但同时维持冷冻水岀水温度在一个穏左的水平。g)压缩机一小时内自动激活限定最多三次。a)类型:二回程管壳式b)外壳:轧制碳素钢板以熔焊缝合C)水管:>管壁厚度不小于0. 635亳米铜管上嵌以钢制导热肋片。> 管子以机械胀管法固建在钢板上的预制孔内。> 管子可以单独拆卸而不影响笛板或导致相邻管子

8、泄漏。> 所有管子应安全固泄于中间之承管钢板。d)承管板:> 由可抵受系统工作压力之碳素钢制成。> 焊接于蒸发器外壳之内壁。e)水室:> 以髙碳钢或相当强度之材料制造且可承受系统之工作压力及试验压力。> 附有吊环螺栓的可分拆盖板。>排气及排水接头。>接于外壳两头以防止筒体与水接触。>法兰水管接头以接连管道。> 各种感应及调温仪器安装用之插座。> 水管接驳应便于维修,每根管子能单独地被淸洁或更换,而无需拆去任何管道。f)导流板:> 用以防止液态冷媒直接与铜管发生冲击。>将液体冷媒平均分布。g)挡液板:>采用非铁质金属材

9、料。> 装于压缩机入口处以防液体冷媒入侵。h)安全阀:> 可接泄压管之防爆阀或防爆膜。> 若用防爆膜,出口应以柔性接头连接。> 安全措施应遵守有关政府部门所颁令的要求及ANSI/B 9. 1之机械制冷安全守则。i)视察镜:以示液体冷媒之液位水平。j)水速:铜管水流速度不能髙于每秒2. 5米。k)污垢系数:O. 01761m2o CkW0> 蒸发器表而应设传热系数低于O. 04Wma C的保温持料,厚度不少于19亳米。In)蒸发器的水管接口,须采取适当保护措施,以防异物进入。n)最低蒸发器温度不能低于1.0° C,蒸发器应有长期滴漏收集器。a)型式及构造与

10、蒸发器相同。b)水速:管内水流速度不能髙于每秒2. 5米。C)污垢系数:0.044m2° CkW0d)冷凝器的水管接口,须采取适当保护措施,以防异物进入。a)冷媒系统在岀厂时经过200磅/平方英寸的压力试验。b)每个冷媒系统应该包含以下主要部分:> 液压管线切断阀> 过滤器干燥器> 液位观察窗和湿度指示器>满足最大工作压力的固立或可变孔板> 加注阀>排放阀和汕路截止阀>压缩机排放阀> 高压侧压力释放阀> 带有排气、吸气和汕压压力表维护阀,或者带有压力变换器,能在位于冷冻机 控制柜上的LCD显示屏上显示。> 为每个冷媒系统配备

11、油分离器。a)冷媒系统在岀厂时经过200磅/平方英寸的压力试验。b)每个冷媒系统应该包含以下主要部分:> 液压管线切断阀> 过滤器干燥器> 液位观察窗和湿度指示器>满足最大工作压力的电子膨胀阀> 加注阀>排放阀和汕路截止阀>压缩机排放阀> 高压侧压力释放阀> 带有排气、吸气和油压压力表维护阀,或者带有压力变换器,能在位于冷冻机 控制柜上的LCD显示屏上显示。> 为每个冷媒系统配备油分离器。为冷冻水和冷却水分别提供满足NEMAl的速度型或压差型水流开关。a)压缩机的电动机是鼠笼感应式电动机,全封闭冷媒式或开式,并有IP54之保护壳。b)

12、开式电动机通过一个铸铁D型法兰与压缩机连接。C)对于半封闭式电动机应采用制冷剂冷却。对于开式应配备散热风扇或水冷设备。d)电动机电流限制器应可在40%至100$内调节。e)电动机驱动轴通过一个柔性联轴器直接与压缩机轴相联。该联轴器为全金属联轴器。f)圧缩机制造厂家要保证电动机的框架结构需特别加重足以承托叶轮承座。g)电动机绝缘为BS2757之F级,可抵受四周温度80°Coh)制造厂保i正电动机和离心式压缩机能任最大制动马力下连续荷载运行。i)对低压马达,电缆端子箱应适合于使用铠装铜芯电缆,且应提供防水电缆密封套 和护套。电缆端子箱应设计成能承受不小于IomVA,持续3秒钟的故障等级。

13、j)设计滞后功率因数不少于0.85且效率大于93觥如未能达到上述要求,应提供功率 因数补偿电容器。电容器应连接在启动器的引出接头上。但是,启动器的短路保护应包括电 容器回路。k)轴承应是强制供油润滑型的或由制造商推荐的相当的轴承,轴承应设讣为BlO类且 寿命最小为20万小时并要有双层防尘板。在适当的位置安装温度探测器,通过触发二级警报 或跳闸控制器保护每个轴承。l)安装抗冷凝加热器以保护马达,加热器安装在制造商建议的关键位置,确保充足 和适当地加热覆盖马达绕组。当机器运行时,制冷机控制系统自动关掉马达加热器,当机器 停止运行时,自动开启加热器。应安装可靠的监测装置,监测加热器是否正确地运作,加

14、热 器应可以方便地在装置中更换。In)安装嵌入式温度探测器以防止马达过热,温度探测器应安装在关键位置,每项左 子绕组至少要设二个探测器,确保最早探测到马达绕组中产生的异常温度。温度探测器应是 电阻型的,用钳制成或苴它许可的惰性金属。过热保护警报或跳闸信号是可调Yj的。马达绕 组的温度应显示在装有选择器的控制盘上。a)电动机启动开关柜的产地须与制冷机产地相同。b)型式:应为星三角型或自耦式或软启动式。启动器带有微处理机型保护装置,具有手动复位功能,必须包括,但不限I匕于下列 各点:>过载保护> 欠相保护> 三相不平衡> 反相位>供电系统故障> 星角启动转换时间

15、> 启动时间过长> 短路保护C)模制外壳断路器(MeCB)须为固立式并符合并按IEC947-2之规定进行左型试验。d)四状态电流表连切换开关和电流互感器,可以读出每一相的电流值,电压表等安 装于启动器的外壳上。e)压缩机能在20分钟的时间间隔间歇性地启动而控制器不受损坏。f)设有生产厂家的名牌,包括编号、型号、电压、相、最大功率时的电流值。g)包括3kVA变压器供给控制用之动力。h)达到本技术规格说明书“电气装置” 一节的有关要求。a)每台制冷机须包括一个以微型电脑及显示幕为主体,能达到下列基本要求之控制 屏。b)控制中心是在工厂组装好,完成接线并经过测试出厂。电子控制盘能自动地控

16、制 机组运行,既满足系统冷却的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机组的能视,冷水机组的运行参数 是采用热敏电阻感温组件或传感器来感受,并显示在盘上(采用公制单位来显示)。控制中 心通过一个l2kVA的从压器从压缩机的电动机启动器来供电。C)可测得的运行参数有:>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 冷却水供/回水温度> 蒸发器/冷凝器内制冷剂压力、油压差> 电动机电流值的百分率> 蒸发器/冷凝器的饱和温度> 油温>压缩机运行小时数>压缩机启动次数>压缩机排气温度d)所有制冷机组的操作参数应按ASHRAE/Guidel ine3的要求提供并须以字母数字显 示在每台制

17、冷机组的控制显示屏上。e)仪表显示:> 蒸发器和冷凝器制冷剂饱和温度和压力> 油温和供油压力> 电机绕组温度> 冷冻水岀、入温度> 冷却水岀、入温度> 冷冻水设立温度> 电机额左负载电流> 冷却水设定温度f)水流量温度应以摄氏° C显示而压力应为绝对压力及以kPa显示。所有感应器须由 原厂进行调较及测试。g)容许自动或手动之转换开关的部件(视冷媒情况而定)> 滑油泵及净化泵> 净化滑汕分离器包括操作显示灯h)负荷控制基于下列因素以电脑经传感器操纵:> 冷冻水岀/入温度> 冷却水出/入温度> 蒸发器/冷却器之

18、冷媒压力及饱和温度> 润滑油压力及温度> 电动机之电流百分率>压缩机之冷媒排放温度> 净化系统压力(视冷媒情况而左)i)汁时器以确保压缩机顺利开动后三十分钟内不再度关启。若有不正常之频密关启, 控制系统即于以制止并于显示幕中显示情况。j)控制系统在下列各种情况下保护制冷机使不致受损,并将情况资料显示幕上:> 冷媒低压> 冷冻水温过低> 冷媒高压> 润滑油髙温> 润滑油高压> 润滑油低压> 冷冻水流量过少> 冷却水流疑过少> 压缩机电动机之电流超过限量> 启动器失灵> 任何可能损害机器之输入k)容量控制:&

19、gt; 全自动之关启> 全自动以调控导流片调整容量于10%至100弔之间。l)超载保护:在下列情况之下应将制冷机于十分之一秒内关闭:> 启动电流超过锁左转子电流之三分一> 运行电流在全载电流之105%以上> 电源切断超过1/2周期以上> 电压过低或过髙> 控制电路之电压过低>控制电路故障In)在电流中断时:> 电力恢复后自动重开制冷机> 控制中心内部只经简单改动即可废除自动重开之特点。> 后备电池以保存各给肚点之记忆。n)具有与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沟通之能力,提供以下信号的干接触点至调度箱供BAS 系统接收:1:制冷机运行状态:>

20、冷冻水供/回水温度> 冷却水供/回水温度> 蒸发器/冷凝器内制冷剂压力、油压差> 电动机电流值的百分率> 蒸发器/冷凝器的饱和温度> 油温及油压>压缩机运行小时数>压缩机启动次数>压缩机排气温度2:制冷机故障报警:> 冷媒低压> 冷冻水温过低> 冷媒高压> 润滑油髙温> 润滑油高压> 润滑油低压> 冷冻水流疑过少> 冷却水流量过少> 压缩机电动机之电流超过限量> 启动器失灵> 马达线圈髙温a)所有运行资料及设宦资料均可网路接口接到楼宇自控系统(BMS)作资料记录、 监察及控制。b)

21、在控制中心,任何时候只要按一下“打印”键可得到完整的资料,或者可过预先 编制的程序进行记录打印。C)打印机也可记录安全保护或停机的时间和原因,以及停机前四小时的工作情况。d)屋宇中央监控系统联网控制中心可与大楼自动控制系统相兼容,标准设讣是允许遥控启动与停机。> 冷冻水岀水温度再设定> 无负荷启动> 启动准备> 安全保护> 停机状态显示>通过其它屋宇中央监控系统可远距离控制,实行整个屋宇中央监控系统远距离 控制。提供一带锁的金属工具箱及一套完整的工具,用于操作和维修用。工具箱应有明确 标志。提供制冷系统所需的全部冷媒及5$作备用。提供冷媒储存/回收系统,包括

22、:制冷剂压缩机、储液器、水冷冷凝器、燥过滤器, 必要的阀和软管、用于排出、更换和提供冷媒。1. 3.资料送审a)系统保护设计b)电压降C)功率因子校正设备d)启动时间e)自耦变压器的抽头选左f)短路容量1.4.检验和测试a)承包单位应按下述及本技术规格说明书的有关章节的要求派出技术人员对在本合 约范用内的工程配合进行检验和测试的工作。b)承包单位的调试支持人员必须富有经验及曾受过专门训练。调试工程师的资历需 送交业主代表审左。C)有关设备检验和测试交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设备需要进行的检验测试基本阶 段要求应按设备表要求确左)> 立型测试(TyPe TeStS)O> 工厂验收测试

23、(FAT)。在设备交付运送前进行。> 工地测试和试运行。> 安装验收测试(SAT)。在设备和系统运输、安装和工地测试和试运行后进行。d)本工程的设备检验和测试采用的基本阶段类型要求应详见设备材料表的要求。e)检验和测试所需的设施、劳务、消耗性物件和配备等的全部费用应包括在议标价 格内。f)业主代表有权退回检查后发现损坏或不满意的或不按标书要求的所有材料、器具 及设备及要求分包单位去修理、娇正、修改及更换有关的损坏部份。若业主代表认为损坏件 不适合修理还好,该物件应予以另一全新物件取替,一切费用由承包单位负责。g)有关设备或安装工作虽经业主代表验收合格并不表示可解除承包单位在合同上对

24、 应完成的工作所负的责任,亦没有解除承包单位在承包合同中应承担的任何责任。h)全部测试要严格地以书而形式,按业主代表同意的格式记录下来。一俟完成测试 工作,测试证据将一式三份提交给业主代表。i)验收合格后,业主代表于正式接受每一系统前,承包单位需先取得所有有关政府 部门签发的批文和证书,证明有关部门对系统满意和接受。a)承包单位提供的所有设备装置均须在业主代表监督下进行定型测试。但如果有关设备装置经已进行测试而承包单位又能出具足够的证明文件及合格的证明书,则可豁免。b)有关设备主要部件或子组件的测试范囤应根据相关标准的测试程式、本技术规格 说明书的要求或由承包单位提供并经业主代表认可的测试程式

25、而制立。C)不论任何情况,如业主代表认为确实有需要或发觉测试结果不满意时,有权要求 增加额外的测试,直至符合要求为止,而有关的费用由承包单位承担。a)承包单位需呈交一份明细的讣划表,详列所有需进行的测试项目、每项测试预计 所需的时间、测试内容和测试的进行方式。承包单位必须完成以证明整个系统能完满运作所 需的一切测试。未得业主代表同意,不允许有任何变改。b)承包单位应于工厂验收测试开始的八个星期前,把详细的测试程序和最后的测试 计划呈送业主代表审批。C)承包单位应将所有业主代表拟岀席或参与的测试集中安排以减少旅费开支。d)工厂验收测试应在承包单位雇用的认可业主代表指导下进行。e)承包单位应承担进

26、行测试的责任并记录有关测试结果。在完成测试后十四天内, 应向业主代表呈交四份以打字或列印形式编制的正式测试证书以供审批。如测试进行时业主 代表未岀席或参与,承包单位必须将在测试时所作的原记录手抄稿复印件尽早提交给业主代 表。当业主代表收到测试结果并经审核满意后,将以书而通知承包单位将有关设备装运。f)如果某一测试发现有问题,承包单位需向业主代表详细解释该问题的性质和发生 的原因。在有关问题娇正后,业主代表将决左需进行重试部位。g)承包单位须负担因重做测试而引致业主代表或其它单位代表的额外开支,有关费 用将在合同价内扣除。h)如业主代表判断某设备不符合本合同要求时,有权拒绝接受,并会在合理时间内 以书而知会承包单位有关拒绝接受的原因。a)当所有设备和附件正确地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测试,以证明设备正确地安装、联接 和调校。如施工情况许可,测试可按施工阶段进行,但设备仍需按全而正常运行来进行测试, 以确保各阶段的测试并未对先前所完成的测试的工作做成影响。如果设备的任何部分在这些 测试中不合格,需在娇正错误后再进行不少于两次连续性和两次间断性的测试直至再无同样 或其他问题出现为止。因重新测试而增加业主代表或其它单位代表的旅费开支将在合同价中 扣除。b)用于进行测试和校正错误所需的仪器、设备应由承包单位提供,所有费用应包括 在议标价格内。所有这些仪器须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