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翠谷中的“红顶、黄墙……”——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山地校园规划设计.doc_第1页
青山翠谷中的“红顶、黄墙……”——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山地校园规划设计.doc_第2页
青山翠谷中的“红顶、黄墙……”——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山地校园规划设计.doc_第3页
青山翠谷中的“红顶、黄墙……”——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山地校园规划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山翠谷中的 红顶、黄墙一”一一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山地校园规划设计 摘要:通过对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新校区山地地形分析,阐 述了崂山校区山地校园规划设计手法:依山就势,错落 有致,同时建筑传承学校历史文脉-红顶、黄墙”从而规划设计出富有特色的山地校园。关键词:崂山校区;山地校园;规划设计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opographic factors on the new campus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in Laoshan mountain, the planning scheme is discussed. T

2、he style of the new campus is a typical mountain campus of originality. On one hand, the buildings ar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which based on the feature of the mountains, and distributed in groups,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w campus has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ld campus: red roof and

3、yellow wall.Key Words: Laoshan mountain,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3-0008-04随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进入了一个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致使高校教学资源出现超负荷运转,高校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来适应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趋势。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环境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以培养人才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这些新理念影响着校园建设与规划,高校也为建设特色大学、品牌大学寻求新途径。位于青岛市的中

4、国海洋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和青岛市政府的支持,在崂山区征地1800亩建设崂山新校区,以满足学校的教育规划。崂山新校区选址位于崂山区松岭路以东的山地丘陵地带,山地约占80%以上,有6个丘陵山头分布期间,较为平坦的地面以地势较低的地形为主,基地最tWj处标tWj118m,最底处标tWj 47m,地形最大局差 70多m,另有水面约2900m2,基地地形复杂,零碎多变,形成中间高,四周低而整体又是北高南低的地形走势, 为典型的山地校园。1历史、环境与建筑风格1.1 尊重环境一自然生长中的组团自然环境是规划设计的构思依据。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复杂的地形,竖向设计则 顺应地势,使建筑群顺山势布局,形成良

5、好的山地建筑特色。设计以尽量利用自然地势为原则,依山就势,合理利用错层、架空、下沉地坪、标高错落等布置手法,使建成后的校园参 差有序,高低错落,层次丰富。但变化太大的高差不利于校园区的建设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经过对用地平衡的研究,确定海拔70m标高为建筑的布置线,校园的建筑布局基本沿着这条水平线展开,对场地作一定的改造、平整,将其分为若干台地,使土石方能实现自我平衡。这样既避免了对地形的过多改造,减少土方量,利于节约投资,缩短工期,而且又保证了所 有建筑量的要求,从而达到其经济合理性。受地形的制约,建筑群很难布置在同一高程上,体量过大会很难与山地自然生态景观相协调,因此,对建筑物体量进行了控制

6、。校园规划以中低层建筑为主,平均层高为五层,组织了一系列形状、大小、 标高不同,功能合理、尺度宜人,较好体现场所性院落组团,有文、理科院系区组团、学生宿舍组团、教学区组团、体育运动区组团等。建筑群以组团式为基本构架,使建筑顺应地势,集中布置,彼此呼应,形成结构紧凑的簇群建筑围合空间。“组团式 ”布局还有利于节约用地和节能,有利于形成校园整体空间的格局和肌理,有利于形成集中、自然流畅的校园环境,产生校园空间凝聚力。校园大环境则营造开敞、简洁的校园大山水、 大树林的空间形态,组团式建筑群体隐于校园大山水大树林之中,拉近了建筑与自然的距离,形成“收放 ”结合的空间形态。(见图3)校园大山水、大树林的

7、空间形态,“组团式 ”布局的建筑群体隐于校园大山水大树林之中,形成 “收放 ”结合的空间形态。1.2 尊重传统青山翠谷中的红顶、黄墙青岛以 “黄墙、红瓦、碧海、蓝天”的城市性格闻名中外,中国海洋大学老校区特色明显的传统建筑,见证了八十年的大学成长历史。青山翠谷中掩映红顶、黄墙,精巧宜人的细部比例,粗犷的石材恰到好处地点缀对于有着八十年历史的海洋大学来说,那些历经风雨保存下来的建筑,代表着的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符号,还有历代“海大 ”人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寄托蕴涵其中。尊重崂山校区山地地貌,尊重海洋大学历史,继承和吸取海大不同阶段建筑精华,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引入一定现代化建筑元素、构图手法、建筑材料。

8、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传统中求现代。建筑立面设计再现青岛地区及海大老校区的欧式建筑风格,从而创造既传统,又温馨,富有朝气的建筑群。(见图4)2 交通组织崂山校区交通便捷,与城市联系紧密,校园与城市的联系纽带有城市三条道路,考虑与城市交通干扰问题,校园主入口设置在26m 宽的规划路,而不是交通流量大的40m 宽的松岭路干道上。校内交通受地理地形的限制,在道路规划上尽量因山就势,根据地形的肌理去勾勒路网。区内依附两个主要山头相同等高线形成校园主干环道,主干道把校园各功能区进行分隔,各功能区相对独立。主干道又是联系校园各功能区“命脉 ”,功能区之间既安全又通达性好,交通便捷。 (见图 5)传统的大学校园

9、中车行交通流量有限,人车混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校与社会联系密切程度提高,校园中机动车的数量正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增加,交通状况变得相对复杂。设计以 “人车分流”式, 可同时满足车行便捷和人行安全两方面的要求。规划设计的主干路红线宽23m,其中车行道16m宽,为双向四车道,两侧 3.5m宽的人行道;次干道规划设计12m 宽,其中车行道8m 宽,为双向两车道,路两侧为2m 宽的人行道。此外,高校校内交通具有明显的时间波段,校内交通流量集中在上下课时间段,容易造成交通拥挤现象。如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学生集中地段禁止机动车通行,以步行疏散人流,体现“以人为本”“ 步行优先 ”的特点。步行交通由于安全

10、、便捷,且在行进中便于师生间的相互交谈,形成和谐、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特点,成为校园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崂山校区的静态交通在校园出入口、环形干道旁、建筑物附近、步行区入口都有所考虑。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临近校区入口设置大型集中停车场,各组团设置若干分散式停车场,且利用地势设计了地下、半地下停车场,如海洋环境学院、信息学院、行政办公楼半地下停车场,体育馆规划地下停车场等。地下、 半地下停车场设计不仅提高了学校土地利用率,而且保持了地面上宽敞,优美的环境。3 院系区组团与教学区组团高等教育是多学科教育结构体系,相关院系联系密切,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在规划布局上,在保持各院系管理的相对独

11、立前提下,成团成簇设计为理科院系组团、文科院系组团。组团内院系相距较近,便于学院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因形就势,各院系院落式围合。空间组织上注意了主次变化,以化学化工学院与材料学院围合而成的广场为核心,由西部山体向东部山谷缓坡伸展布置,楼体层数也由低渐高,注意了由山谷向上观看的视线通道。建筑内广场尽量围绕高差做文章,形成山地特色的风格。结合地形,利用冲沟,设置海洋环境学院半地下停车场和信息学院地下停车场。(见图 6、图 7)建筑布局以垂直等高线设计为主,底层顺应地势做减层处理,局部空间采用架空设计,随着地势的变化设置不同标高的入口,不同层面的交通廊道的连接、建筑内部空间的逐级跌落等处理手法,各单体

12、建筑形体变化富有层次,不求巨大宏伟,重在协调宜人。在细部刻画上,着意突出用材的地域性特征,底层和窗套采用本地石材,以形成厚重的学院建筑气质。教学区是校园松岭路入口的对景组团,并位于五子山西坡。风格上延续了“青山、碧海、红顶、黄墙”特色。设计基本保持山体的原形。设计了教学区入口门廊,建筑顺地势在门廊两侧作对称分布,从而打通了校园入口与崂山的关系,形成积极的视线走廊。建筑与山形有机融合,错落有致,山景成为景观元素引入庭院和建筑中,形成“山中见校,校中见山”的校园景观。顺应地势,建筑采用“鱼骨式 ”布局方式,强调建筑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冬季可作为暖廊,节约能源的散失。(见图8

13、、 9)4 学生宿舍组团学生宿舍区位于校园最北端山头的南坡,北临城市道路李沙路,便于实施宿舍社会化管理。基地南北高差约为17m,东西高差约为 12m,建筑布局以平行等高线设计为主,基本保持原始地貌,合理利用高差,形成山地建筑高低错落风格。建筑南向,使宿舍楼有较好的日照、采光、通风。生活区路网结构以山地地形为构架依托,在生活区的外围设环形机动车道,内部为以非机动车为主的步行系统。静态交通设计利用地形高差,在部分楼座一层设集中半地下自行车停车库。 (见图 10)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考虑既方便学生,又尊重地形,在宿舍区外围设置一系列体育活动场地。活动场地充分考虑地形地势,对场地

14、作一定的改造、平整,将其分为若干台地,在标高73m 处设立田径场、在标高6065m 设若干篮球场、排球场,为生活区组团学生就近参加运动提供极大方便。5 生态景观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特有的地理条件下,校园绿化体系以山地为依托,将基地五个小山丘视为绿化“小岛 ”, “小岛 ”由内向外将绿色渗透出去,每一个“小岛 ”作为绿色中心被建筑组团环抱,形成组团细胞体。从校园南、西、北三个入口向中央山体发展形成三条景观轴线, 成为人文景观向自然环境过渡转化的发展轴,并贯穿了校园主要的景观节点。(见图 11)6 结语21 世纪被誉为生态主题文明世纪,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规划设计中影响也日益加深。 “设计结合自然”成为校园设计的指导思想之一。大自然已经为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园的人工环境织就了一幅美丽的衬景。校园规划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泼墨 ”, 在基本不破坏基地自然地貌的情况下,将建筑单体和建筑组群以适度的体量,与山势协调的造型,依山就势(见图12) 形成山地特色的建筑风格。建筑延续了传统风貌,带给人的视觉感受是:“青山、碧海、红顶、黄墙”的古典风格建筑组群;高低错落,尺度宜人,所有这一切都掩映在蔚蓝的天空,成团成簇的绿野以及平静清澈的人工湖中,从而织就了一幅有着80 年历史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