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长治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1页
毕业论文论文长治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2页
毕业论文论文长治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3页
毕业论文论文长治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4页
毕业论文论文长治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学号:941132521013长治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Current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Potato in Changzhi City学生姓名:田 萍指导教师:所学专业:农学研究方向:农学19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哈尔滨2011年6月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题目长治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1 选题结合实际,应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符合专业方向,结论与建议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 查阅国内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比较全面的综述,能基本反映出该研究

2、领域的研究现状;中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3 论文格式符合“东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基本规范”。 主要参考资料:1王树安主编。作物栽陪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2黑龙江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主编。中国马铃薯栽培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3屈冬玉等。中国马铃薯产业现状、问题和趋势。马铃薯产业与西部开发 2001 4西北农学院作物栽陪教研组。作物栽陪学 19845杨守仁等。作物栽培学概论。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6马莺、顾瑞霞编著。马铃薯深加工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7孙慧生   马铃薯育种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3、; 20038王炳君。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程天庆。马铃薯栽培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110陈伊里,屈冬玉。马铃薯种植与加工进展。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8 学 生 (签名) 年 月 日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学士学位论文 长治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摘要 阐述了长治市生产马铃薯的生产现状,当前国内外马铃薯生产、加工及市场利用情况,和我市目前现采用的马铃薯生产技术,根据马铃薯生长规律及长治市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条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当前长治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科学规划,加大科技投入,运用先进的马铃薯栽培技术,

4、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挖掘发展潜力,建立纽带、统一管理,加大科技示范园(基地)建设力度,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马铃薯产业。【关键词】: 长治市 马铃薯 生产现状 发展趋势AbstractChangzhi City, which descri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tato production, the current domestic potato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market utilization, and the city is currently used in potato production technol

5、ogy, law and based on potato growth in Changzhi C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ditions, in-depth detailed analysi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potato industry in Changzhi City of thought: scientific planning, increa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put,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chno

6、logies of potato cultivation, promotion of quality high-yielding varieties, and tap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ink, unified management, and increa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monstration Park (base) construction, cultivation processing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7、 potato industry.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 - 查看字典详细内容 key words Changzhi City Potato Current Produc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II 目 录摘要.英文摘要.前言.11、研究目的、意义22、当前马铃薯生产现状分析.22.1长治市马铃薯生产发展现状.22.1.1自然条件与马铃薯生产.22.1.2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趋势.42.2国内外生产、加工及市场需求现状.42.2.1国内外马铃薯生产及利用现状.42.2.2国内外马铃薯加工业情况.52.2.3国内外对马铃薯的需求状况.82.3目前我市现

8、采用的生产技术.92.3.1种植技术.92.3.1.1盖膜种植.92.3.1.2马铃薯的间套种植102.3.1.3马铃薯埯田种植102.3.2加工技术.113、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123.1 科学规划、推广先进的马铃薯栽培技术.123.2挖掘发展潜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123.3加大脱毒种薯推广力度,提高脱毒种薯使用率.123.4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市场竞争力.133.5建立纽带、统一管理133.6培育加工龙头企业,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133.7加大科技示范园(基地)建设力度.13参考文献.14致谢.15学士学位论文 长治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前 言马铃薯兼具粮

9、食和蔬菜的双重特点,具有高产、适应性强、分布广、营养成果全和耐贮藏等特点,是重要的宜粮、宜菜、宜饲和宜做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这种优点在为数众多的农产品中是不可多得的。它的营养成份全面,不仅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还含有蛋白质、磷、铁、无机盐类,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等营养成份,块茎中淀粉含12%22%,块茎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提供的食物热量高于所有的禾谷类作物,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和维生素的含量上马铃薯是一种营养丰富而全面的农作物,均显著高于小麦、水稻和玉米。马铃薯可以制作淀粉、糊精、葡萄糖、酒精等数十种工业产品,还可以加工成薯片、薯条、全粉等。马铃薯还是多种家畜和家禽的优质饲料。综上所述,马铃

10、薯不愧为人们所给予它的评价地下宝藏,马铃薯的食用价值应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马铃薯多分布于无霜期短、土壤瘠薄的干旱山区,耕作栽培采用同作套种、轮作方法较粗放,单产增加的幅度远低于种植面积增加的幅度。针对这一现状,依据马铃薯生长规律及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条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当前长治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大体思路:科学规划,加大科技投入,运用先进的马铃薯栽培技术,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挖掘发展潜力,建立纽带、统一管理,加大科技示范园(基地)建设力度,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马铃薯产业。1、研究目的、意义本研究从国际马铃薯发展现状和我国马铃薯发展现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

11、长治市生产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马铃薯生产发展趋势,对今后一定时期促进长治市马铃薯产业形成,发展产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促进长治市马铃薯资源节约和安全生产体系的建立,实现优质、高效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2、当前马铃薯生产现状分析2.1长治市马铃薯生产发展现状2.1.1自然条件与马铃薯生产地理位置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5°50'-37°08',东经113°01'-113°40'。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

12、界。长治市为太行山,太岳山所环绕,构成高原地形,通称“沁潞高原”,又称“上党盆地”。境内山地、丘陵、盆地纵横交错,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间,最高的太岳山北台顶,海拔2453米。自然灾害主要为干旱、冰雹、洪涝。2007年的自然灾害给13个县(市、区)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受灾人口达到113.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17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9.4万亩,倒塌住房2729间。气候与灌溉长治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在8.6-10.5摄氐度之间,气候条件与避暑山庄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气温为-6.7摄氐度;7月份最热,平均最高气温为

13、22.6摄氐度。号称“无扇之城”。年日照时数2418-2616小时,一般年降水量在537.4-656.7毫米,年平均无霜期在156.8-181.9天,年平均风速为1.5-3.0米/秒之间。水利资源长治是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清漳河、卫河,以及黄河流域的沁河、汾河支流。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2.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为19.86亿立方米,地下水量为10.83亿立方米,重复水量为7.73亿立方米。全市现在漳泽、后湾、关河3座蓄水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和105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10亿立方米。土地资源1979年,全市共有耕地314041公顷,耕地中99.96%是旱地,水

14、田只占耕地的0.04%,19791997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到了1997年,耕地面积减少到300220公顷,19年间共减少13821公顷,平均每年减少727.42公顷,尤其是1985年,耕地锐减5735公顷(1985年、1984年耕地面积分别为307000公顷和312735公顷),占19年总减少面积的41.5%。1998年全市重新核实土地面积,再加上几年来的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耕地面积核定为368180公顷,比1997年增加67960公顷。19982005年,由于城乡建设占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耕地面积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33713公顷,199820

15、05年,8年间耕地面积共减少34467公顷,平均每年减少4308.38公顷,分别是19791997年19年间总减少面积和年平均减少面积的2.49倍和5.92倍,下降速度加快,尤其是20022004年,三年间共减少32060公顷,占减少面积34467公顷的93%。1979年,全市旱地中共有水浇地60372公顷,占旱地的19.23%,耕地的19.22%。19791987年,由于联产承包、集体经济的削弱,许多水利设施损坏,水浇地面积逐年减少,9年间,水浇地面积共减少21652公顷,年平均减少2405.8公顷。1988年,随着国家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水浇地面积逐年增加,仅1

16、988年一年就增加5593公顷,由1987年的38720公顷增加到1988年的44313公顷,彻底扭转了水浇地面积下滑趋势,到了1997年,水浇地面积达到顶峰,面积62550公顷,占当年耕地面积300090公顷的20.84%。1998年土地重新核实,水浇地面积核定为54600公顷,比1997年减少7950公顷。19982005年,水浇地面积呈波浪式上升态势,2005年末,水浇地面积为59039公顷,占当年耕地面积的17.69%。马铃薯生长季节长治的自然条件适宜马铃薯同作套种和轮作。月上旬至中旬是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时期。月下旬至月上旬收获。马铃薯从播种到收获约天左右。在马铃薯生长季节内,春季干早和

17、倒春寒及后期冰暴是主要灾害。2.1.2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趋势2006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14130公顷,总产57784吨,亩产达到4089公斤。2007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13880公顷,总产52673吨,亩产达到3795公斤。2008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12650公顷,总产46741吨,亩产达到3695公斤。2009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12419公顷,总产41739吨,亩产达到3361公斤。2010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11313.7公顷,总产45667.6吨,亩产达到3361公斤。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加之我市旱地马铃薯种植比例大,近几年气候不稳定,尤其是2009年和20

18、10年,我市遭遇严重的春旱、夏旱和晚疫病,总产量降低幅度较大,估计减产在20-30%之间。2.2国内外生产、加工及市场需求现状2.2.1国内外马铃薯生产及利用现状马铃薯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广泛用于食品工业、淀粉工业、饲料工业和医药工业等。按其市场需求可分为鲜食型、加工型、饲用型;其中,鲜食型又分为超早熟型、超高产型、超新型(如彩色薯肉品种)、超微型。国内外对马铃薯的利用主要包括鲜薯食用、加工鲜薯、冷冻(藏)薯、脱水薯、制罐、快餐食品、方便食品、马铃薯全粉、变性淀粉、种薯、饲用等。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01年中国马铃薯总产量为640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总产量的2

19、1%。但是单产水平却排在了全世界的第92位,亩产960公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原因就是缺乏脱毒良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统计,目前全国脱毒种薯的推广面积仅为种植面积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多在90%以上。在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中仅有14%用于粗淀粉和粉条加工,其余都只作为鲜食和饲用,直到最近几年才有少数小型食品加工厂生产马铃薯炸片,马铃薯加工转化率较低。而欧美发达国家生产的马铃薯约有80%用于加工。2.2.2国内外马铃薯加工业情况马铃薯加工产品主要分为四大类:马铃薯食品(马铃薯片、条、泥、丁、膨化食品),马铃薯粉条、粉丝和马铃薯淀粉(包括变性淀粉和马铃薯全粉)。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总体水平比

20、较落后,在马铃薯生产总量中约有50%用作鲜食、饲用和留种,而加工淀粉、粉丝粉条、全粉、薯条、薯片等约占总产量的14%,出口约占5%,还有30%鲜薯有待利用。在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加工数量约占马铃薯总产量的70%80%。如2001年荷兰马铃薯总产量为770万吨,加工总量为693万吨,占马铃薯总产量的90%;美国马铃薯总产量为2017万吨,加工总量为1452万吨,占马铃薯总产量的72%;日本马铃薯总产量为290万吨,加工总量为250吨,加工量占马铃薯总产量的86%,用于加工食品和淀粉的马铃薯占总产量的73%。从总体看,2001年全世界平均约40%50%的马铃薯被加工升值。 第一、加工用马铃薯品质的

21、要求对马铃薯产品的品质要求根据其不同的需求而异。主要包括对薯块大小、外观缺陷、颜色(包括薯皮和薯肉)、质地、耗油量、烹调温度等的要求。 一是外部质量。为了尽量减少去皮、修整损失和获得优质的成品,加工所用马铃薯必须有良好的外部质量。即所用块茎以长椭圆形为好,且必须大小均等;中等大小的块茎淀粉含量较多,大块茎和小块茎一般淀粉含量较少。加工薯片所用马铃薯大小为4060毫米,炸薯条用的要大于50毫米,加工小粒和小片用的要大于40毫米,且形状规则整齐一致,内部和外部的缺陷、病害和损伤要尽可能少。 二是干物质含量。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加工制品的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干物质含量高,其油炸食品

22、含油量就较低,因此油炸食品加工厂愿意购买干物质含量高的原料薯;但干物质含量过高的马铃薯加工出来的食品口感稍差而不受消费者欢迎。干制品则需要干物质较高的原料薯,但干物质太高后制成的干制品吸水能力低,影响后续产品质量。所以马铃薯油炸品和干制品的干物质含量以22%25%为宜,煎炸食品以20%24%为宜。 三是含糖量。含糖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质量。马铃薯制品加工厂要求含糖量尽量低,一般不超过0.4%,干制品可略高一些。油炸薯片将含糖量列为主要检测指标之一。 第二、发达国家马铃薯加工业的特征一是产业化特征。大部分国家普遍实行了马铃薯加工产业化,在产业链条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在做法上实行资金、技术、人

23、才等要素的集约经营,形成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格局。一个高质量、经济效益好的马铃薯加工企业与其产业化经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而产业化成为发达国家马铃薯加工企业的有效模式和成功经验。 二是技术创新特征。发达国家马铃薯加工业的高速发展,主要是技术创新在其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美国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过程是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通过科学创新技术,然后运用到生产,被人称为是一种“科学技术生产”的自主创新模式;而日本更注重购买和引进别国技术,然后再针对生产过程进行改进、消化吸收和不断创新,是一种典型的“生产技术科学”的模仿创新模式。此外,一些马铃薯加工企业因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需要

24、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联合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这种做法被称作“产学研”的合作创新模式。 三是国际化特征。大多数发达国家不再局限于在本国发展马铃薯加工业,而是把发展种薯、技术装备、加工制品以及管理经验等作为重要的出口物资,形成综合优势多元化、合作领域全球化的发展格局,跨国界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近年来,跨国马铃薯加工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导向性和垄断性的角色。 第三、国外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一是品种专用化。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世界各国重点把选育不同加工需要的品种确定为优先发展目标,将马铃薯品种分为食品专用型、淀粉专用型、油炸专用型、全粉专用型等。如在荷兰,列入马铃薯专用品种名录上

25、的种类有余种。美国的大西洋、考外特、斯诺顿和加拿大的夏波蒂等品种,均为世界著名的油炸型马铃薯专用品种。 二是生产规模化。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规模化的大型企业,以获得规模效益。如荷兰的20多家马铃薯加工企业中, 5家大型企业的生产能力就占了全国加工总产量的50%以上。荷兰的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尽管只有几个,其产量却占据了全球马铃薯淀粉市场的主要份额。 三是技术高新化。当今,国外马铃薯加工业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高新技术在关键问题与关键环节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的广泛采用,使马铃薯加工业向节水、节能、高效率、高质量、高利用率、高提取率等方面发展。四是质量控制全程化。在发达

26、国家,马铃薯食品加工业大都采用了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产品质量和食物安全。当前普遍采用的是GMP(良好的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等。第四、国内在马铃薯加工业上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是专用品种有所突破。到2001年,我国已培植、引种和选育出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四大系列约20余个专用品种,主要包括高产型、早熟型、油炸型和高淀粉型品种。一批适合淀粉、全粉、油炸食品加工需要的新品种正在按专用化要求陆续进入市场。 二是生产加工逐步向规模化发展。我国的马铃薯薯条加工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6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百吨级发展为现在的千吨级。符合国家

27、一级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由过去的几家发展至30多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千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到2002年底,全国已投产的马铃薯全粉加工企业达12家,投资在4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有7家。三是产业化模式取得进展。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带动优势的马铃薯产区,均不同程度地按产业化模式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在宁夏、甘肃、内蒙古、云南等马铃薯产区初步形成了一定特色的产业化体系,大多以龙头企业带动,采用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化运作和管理。据统计,全国具有产业化特色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近百家。 四是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由于技术装备的大量引进、消化和吸收,从而带动了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整体

28、技术水平的提高。如部份淀粉企业采用了刨丝机和全旋流分离装置,使淀粉游离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淀粉提取率由原来的不足80%提高到84%86%,个别企业达到87%88%。蒸汽去皮、水力切条和低剪切制薯泥等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薯条、薯片和全粉的加工质量。第五、我国马铃薯加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专用品种少、品质差。适合加工的专用品种的数量仍然有限,远不能适应马铃薯加工业的需求;比较畅销的加工型品种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品种病害传播和退化速度快,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和不同上土壤种植的品质差距很大,品质低,不易贮存。 二是贮藏技术落后。缺乏理想的贮藏技术手段,设施简陋,贮藏

29、量小,技术水平低,损耗量大,不能适应现代化加工业的生产要求。三是技术标准、质量安全与时代要求不配套。无标生产和低标生产仍较严重,现有的部分标准已多年未经修改,指标控制不严或指标明显过时,特别是缺乏质量保证规范。 四是技术水平低。一是装备技术水平低,性能不稳,可靠性差,能耗高,加工质量粗糙;二是生产技术水平低,能耗和物耗高,生产效率低,加工质量差,加工成本高;三是管理水平低,现代化管理开发应用层次浅,规模化生产组织发育不健全,难以达到规模经济的专业化生产要求。 五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经营者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二是创新设施和服务支撑体系比较薄弱,中介服务和技术市场不

30、健全;三是创新人才匮乏,难以形成创新能力;四是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弱,开发投入不足,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主体地位难以确立;五是科研链条短,科研设施陈旧,科技支撑体系薄弱。 2.2.3国内外对马铃薯的需求状况 第一、各国对马铃薯及其制品的消费情况美国出售马铃薯食品品种近百种,全国约有300多个企业生产油炸马铃薯片,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30公斤。西德每年进口200多万吨马铃薯食品,主要是干马铃薯块、丝和膨化薯块等,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19公斤。英国每周消费38000吨薯片,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近100公斤,全国每年用于食品生产的马铃薯450万吨,其中冷冻马铃薯制品最多。第二、全球马铃薯贸易

31、趋势19951997年,全世界马铃薯及其种子的出口量平均为750万吨,约占同期全球马铃薯生产量的2.4%。1995年全球马铃薯出口的产品(包括加工产品在内)占马铃薯生产量的4%,而同期全球水稻的出口仅占其年产量的3%左右。19951997年,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食用和种用马铃薯平均120万吨,约占其总产量的1%,其进口也处于同一水平。这个贸易额和30多年前相比已翻了三番。19951997年期间,主要的出口国是埃及(32.1万吨)、土耳其(19.1万吨)、印度尼西亚(9.1万吨)、摩洛哥(7.9万吨)和地中海国家,这些国家的出口主要供应欧盟国家的年初或冬季市场。而这些国家中又有很多从欧洲进口种薯。埃

32、及每年的马铃薯出口创汇2.5亿美元,而且政策改革又促进当地进行更大规模的生产以供应本地市场和出口。在过去30年中,由于西欧的马铃薯种植面积稳步下降,荷兰将其1/4的种薯运往非洲国家(主要是北非)种植。美国家马铃薯进出口皆比其它国家增长更快。第三、对马铃薯及其加工制品需求新趋势一是彩色薯肉品种 这类品种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颜色诱人,薯肉中含各种色素,如黄色的类胡萝卜素,红色和紫色的花青素,不少消费者对其色泽、质地、风味情有独钟。二是吸油少的品种或不用油加工的薯片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在选择马铃薯加工产品上趋向于选择含油量少的产品。有的薯片加工厂现采用不用油的新工艺直接制作薯

33、片。在品种的选用上,厂家则尽量选用耗油量少的品种。三是少用或不用农药的马铃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农产品的农残应符合规定的标准,少用农药的无公害农产品或或不施农药的绿色食品日益受到青睐。2.3目前我市现采用的生产技术2.3.1种植技术2.3.1.1盖膜种植我市近郊一带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种植马铃薯,不仅可以使马铃薯提前成熟早上市,增加效益,还能增加产量,提高大薯率,一般可增产2070,大薯率提高25左右。马铃薯盖膜种植,比较费事,适合在土地少劳力多,种植面积又不是太大的地方推行。2.3.1.2马铃薯的间套种植我市长治县、襄垣、潞城、长子等地利用马铃薯有棵矮

34、、早熟、喜冷凉、在地下生长和它是须根系等特点,因而广泛的采用与玉米间作,它可与高棵作物搭配,用光互补;还可与地上结实作物搭配,不同它争营养面积和空间等。我县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这一规律,在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复种面积,提高产量和产值,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我市长治县、襄垣、潞城、长子等地,大多数的做法是将马铃薯和玉米以2:2间作。马铃薯、玉米同时在4月下旬播种。马铃薯选择早熟品种。在前期,玉米和马铃薯生长高度差不多,接受光线互不影响后期玉米长高了,而马铃薯正需要温差大的生长条件。当马铃薯收获后,又为玉米提供了通风透光的良好空间一般是1.8米宽一带。两行玉米之间的距离为50厘米,两行马铃

35、薯之间的距离为60厘米,马铃薯和玉米之间的距离为35厘米。玉米的株距为24厘米,每亩种植3000棵,马铃薯的株距为22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种植3370棵。我市长治县、襄垣、潞城、长子等地,少数人的做法是大带距间种;以马铃薯为主的大带距间种,在北方一季作区应用较多。马铃薯4垄、玉米2垄,行比是4:2,一带总宽3米。马铃薯、玉米所有行距均为50厘米,4行马铃薯占2米,2行玉米占l米。马铃薯株距24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种3700棵;玉米株距20厘米,每亩种2200棵。马铃薯与玉米同时播种。2.3.1.3马铃薯埯田种植在我市其它零星地块,劳力充足,土地较少,马铃薯种植面积不太大的地方,

36、常采取埯田种植的方式,有的地方叫坑种。这种方法由于要挖种植埯,所挖局部土壤疏松,保墒蓄水,播种较深,培土较厚;施肥集中,营养面大;空间合理,改善了小环境,因而非常有利于马铃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同时,由于用小整薯播种,因而不仅能抗早保苗,而且其顶端优势可使苗子长势强,植株繁茂,每埯可长出34个茎,各埯组合,形成丰产的群体。单产量可达l1.5千克。同时大薯串高,商品性好。具体种植方法是:第一、深翻整地,拖耪保墒 秋季及时深翻,深度要在25厘米以上,并且要拖耢保墒。第二、把握实际,密度适宜 要根据土地肥瘦情况和选用品种的丰产性,成熟期等,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掌握的原则是:“壮地晚热种稀种,薄地早熟

37、种密种”。挖埯时,邻垄的埯要插空错开,形成锅撑腿状,以利于透光,便于取土。一般行距60厘米左右,埯距5055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挖20002200埯。第三、选种促芽,健薯下地 确定品种后,要按小种薯的规格选块,每块重量为50lOO克(12两),并且要符合本品种的特征。然后,按催芽方法进行催芽,淘汰病块,使播下的种薯都是健薯。这样,既能保证出苗率,又可使植株生长健壮。第四、挖埯施肥,精细播种 按预定的行距和埯距挖埯,埯深2528厘米,直径为30厘米。埯挖好后,把事先备好的农家肥和化肥施入底部,与土混合均匀。把催好芽的小种薯播入埯中,播深为10厘米,上边覆上15厘米,使表面成小土堆状,并用

38、锨轻轻拍实。第五、加强管理,分次培土 苗高10厘米左右时,结合灭草,浅培土1次。培土厚度为3厘米左右。苗高20厘米左右现蕾时,进行第二次培土,厚度为7l0厘米,使芽块距茎基部25厘米左右,培土堆要宽要大。花期可喷磷酸二氢钾及防治晚疫病和虫害的农药。2.3.2加工技术在加工方面,我市马铃薯加工属于刚起步阶段,只有不到5%的马铃薯用于食品加工,其中主要是淀粉,约占90%以上,其余为薯条、薯片和全粉等。在马铃薯淀粉加工方面,加工的规模分为中、小规模加工和大型加工两大类,加工规模、加工的方式、采用的工艺技术和淀粉质量有明显的关系。中、小规模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淀粉质量较差,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和杂质含

39、量等较高,导致总体质量下降,不能适应淀粉深加工和工业化大量的需要。大型设备大多采用引进国外的设备进行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备投资很大,鲜薯的上市加工期短,不能周年加工,同时,废渣、废水的问题比较突出,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另外,马铃薯淀粉以前主要用于生产中、低档粉丝,质量不稳定,挡次较低,存在着滥用化学添加剂,不耐冲泡,吸水过快、容易浑汤,入口筋性较差的缺点,急待加以改进,也一直没有找到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多少年来,由于上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的发展。3.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总体思路是,加强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应市

40、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效益为核心,以质量求发展以规模占领市场,合理调整品种结构,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积极发展“绿色”马铃薯,大力发展加工业。通过引进与选育马铃薯新品种,不断建立和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与质量监督体系、加工和营销体系、多元投资体系,全面推进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 3.1科学规划、推广先进的地的得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马铃薯栽培技术。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和品质马铃薯适应性强,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在种植面积受条件限制的地的得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情况下,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和品质,是增加经济效益,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地的得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最佳途径.因此,要在

41、全市马铃薯种植区推广种薯脱毒化,栽培大垄化,种植机械化,测土配方化,浇水微喷化,病虫害防治综合化,贮藏规模化等先进的地的得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加工企业附近,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专用品种生产基地。长治市农委要按照市场需求,合理确定食用、菜用、加工用马铃薯的种植比例指导意见,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调整区域布局,形成早中晚熟、多种用途品种合理搭配的结构,进行科学种植,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3.2挖掘发展潜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引进有的地的得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马铃薯储备品种中薯17、中薯15、同薯22等优质高产品种.另外,马铃薯科研单位积极从国内外引进有发展潜力的地的得贵州省马铃

42、薯研究所【】马铃薯优新品种,扩大马铃薯品种储备量,寻找适宜我市种植的地的得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3.3加大脱毒种薯推广力度,提高脱毒种薯使用率。内容来自(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贵州省版权所有。脱毒种薯后代植株叶肉细胞小,细胞数量多,叶绿体数目多,叶绿素含量高,光合强度,光饱和点高,呼吸强度低,水分代谢协调,抗旱能力强.另外,植株吸收氮磷钾能力强,产量高.脱毒种薯比一般种薯每667时增产30%一100%,每提高一个种薯级别每667耐可增产25kg.所以要加强对广大农民种植户进行种植脱毒种薯的地的得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宣传,加强推广力度。在长治市马铃薯生产重点县区,如长子、潞

43、城、长治县、襄垣等地设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示范点。3.4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市场竞争力。内容来自(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贵州省版权所有。以龙头企业建设科研开发中心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实验设备,检测设备更新上予以重点扶持,将一批农业院校毕业的地的得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热爱农业生产和科研的地的得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新人充实到农业科研队伍中去,特别是增加专门从事马铃薯产业的地的得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技术人员,并通过多渠道对现有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技术培训,迅速提高其业务水平,把长治市的地的得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马铃薯脱毒研究工作搞上去.3.5建立纽带,统一管理。通过"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把全市马铃薯产业统一管理起来,充分发挥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的连接纽带作用内容来自(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贵州省版权所有。,把全市松散的合作社地的得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合作社合作社合,经济人,中介组织等统一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