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管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方文涛 陈文虎第一节 淋巴结清扫的理论依据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的重要预后标志。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尸解的结果发现, 在进食梗阻等症状出现时 7374.5 %的患者已有淋巴结转移;而临床研究发现, 食管癌术后5年内死亡者80%死于月中瘤复发,其中淋巴结转移占40%以上。因此,即使是没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也并非是癌月中本身的局灶性病变,而更应视作包 括颈部、纵隔及上腹部在内的区域性疾病(Local-regional Disease )。食管的淋巴回流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食管粘膜下层的淋巴管除横向穿透食 管壁引流至附近的淋巴结外,还存在着垂直的纵向交通,淋巴结染色研究发现,这 种纵向的
2、淋巴流量甚至比水平方向的淋巴引流更为丰富。因此食管上皮月中瘤在早期 刚侵及粘膜下层时即可发生广泛乃至跳跃性的淋巴道转移,下段食管的淋巴回流主 要引向腹部的贲门两侧、胃左动脉及腹腔动脉旁淋巴结群,中上段食管则向上引流 至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当上方的淋巴通道因月中瘤转移造成阻塞后亦可逆行转移至 下方的腹部淋巴结。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经验表明,食管癌一旦侵犯至粘膜下层, 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即可达 1833%,而侵犯至外膜层以后淋巴结转移率更可高达 7889 %水平。理论上如果在切除肿瘤病灶的同时能够彻底地清除上述引流区域内的受累淋 巴结,则患者通过外科手术获得治愈的机会将大大增加。问题是传统的食管癌术式
3、 一般仅注重对月中瘤本身进行切除,淋巴结的扫除则往往局限于肉眼明显月中大的食管 旁淋巴结。这一指导思想下的手术径路选择也限制了淋巴结的清扫,如国内较多采 用的左胸径路,由于主动脉弓及左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的遮挡,无法对上段食 管旁及颈胸交界部的淋巴结予以清扫,腹部操作通过打开膈肌进行,扫除腹腔动脉 旁淋巴结时亦有一定难度;上海市胸科医院以往采用的经左颈、右前胸、上腹正中 三切口,具有手术时间短、切除范围广的优点,但由于胸部前外侧切口暴露的局限 性,对食管及区域淋巴结所处的中后纵隔的操作常常需在半直视下进行,亦很难彻 底清除上纵隔及食管左侧的淋巴结。其结果是手术病理分期欠准确性,手术的根治 性
4、也受影响,加之传统的食管癌治疗模式过于依赖单纯的外科切除,缺乏有效的辅 助治疗,术后易出现转移而致治疗失败,尤其是不少病例术后较短时间内即可因上 纵隔或颈部淋巴结转移月中大引起喉返神经麻痹,不仅妨碍了患者的长期生存,在缓 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亦受到影响。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食管癌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手 术范围由中下纵隔及上腹部扩大至上纵隔颈胸交界部(二野清扫术),而后又扩展 至颈部(三野清扫术),期间虽不乏对清扫范围的争论,十余年的经验证实了淋巴 结清扫的优越性,并发展成为全日本70 %以上医院采用的标准术式。欧美国家长期将食管癌视作“全身性疾病” (Systemic
5、Disease )而注重辅助治疗的作用,且 近年来腺癌已取代鳞癌成为大多数西方国家食管癌的主要类型,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有多家著名的临床医疗中心先后加入了淋巴结清扫术的研究行列,并取得了 与日本相似的结果。首先是手术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从临床角度证实区 域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的普遍现象。1991年日本食管疾病研究会对全国 96家医院的调查结果表明,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所得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58.7%,三野清扫术为72.9%,提示扩大清扫范围将使术后病理分期上移;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报 道至今为止唯一的有关三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对照试验证实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 转移率为26%;美国Cornell大
6、学医院的结果表明食管下段鳞癌和腺癌的淋巴结 转移率都可达70%以上,其中颈淋巴结转移率可达 35%水平;且日本和欧美的结 果都表明区域淋巴结转移程度与食管月中瘤的局部浸润程度相关。其二是通过淋巴结 清扫对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方式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胸段食管癌的转移高发淋巴 结组群为颈胸交界部的喉返神经链淋巴结及以隆突下淋巴结为中心的食管旁淋巴 结,向下则主要集中于贲门一胃左动脉一腹腔动脉链淋巴结;早中期月中瘤的颈部淋 巴结转移则以颈部大血管内侧之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较外侧之斜角肌前颈深淋巴结更 为多见,提示上述区域应该成为淋巴结清扫的重点,而气管前方及主动脉弓下淋巴 结转移频率不高,且一旦发生时疾病
7、多已进展至晚期,清扫意义不大。第三是随着 手术根治性的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亦获得改善。虽然不可能对淋巴 结清扫术进行大规模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日本和欧美的文献报道5年生存率均可达到40-50 %水平,明显高于历史或同期病例对照,而传统术式的随访结果 鲜有高于30 %者;对复发方式的研究表明,扩大淋巴结清扫能有效地减少术后的 区域淋巴结复发,其中 Kato等报道三野清扫术后淋巴结复发率由23%下降至11%,但对远处脏器转移的发生率没有影响。国内亦有部分单位尝试通过扩大清扫淋巴结范围来改进对食管癌的治疗效果。上海市胸科医院自1997年1月起在104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中进行了前瞻性的优
8、化治疗临床对照试验,其中 56例按本院传统术式(改良Ivor-Lewis术)行胸 段食管切除,余48例经右胸后外切口行纵隔及上腹部淋巴结清扫,平均扫除的淋 巴结组数由原来的2.2组增加至10.5组,转移淋巴结检出组数由0.6组增加至1.1 组,其中喉返神经旁、隆突下、中下段食管旁、贲门旁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为转移 高发组群,此与日本的淋巴结清扫结果一致(参见表1)。本组资料分析显示,扩大清扫范围使12.5%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由pN0上升至pN1 ,并且因扫除了传统 术式可能残留的转移淋巴结而使25 %的患者手术根治性得以提高。淋巴结清扫组的3年生存率达到49.3%,亦明显高于传统术式病例(37.
9、1 %)。表1.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SCCNCCHp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颈部(总计)24.2714.00.090纵隔(总计)2041.62550.00.532左喉返神经旁36.31020.00.042右喉返神经旁510.4714.00.971上段食管旁48.324.00.319右侧气管旁48.300.00.054主动脉弓下00.0510.00.032隆突卜612.5510.00.943中段食管旁612.5918.00.635下段食管旁510.4714.00.816膈肌旁00.012.00.510腹部(总计)1225.01632.00.587贲门旁510.41428.00.052胃小
10、弯36.348.00.77016.810.00.500胃左动脉旁腹腔动脉旁12.136.00.324SCH:上海市胸科医院;NCCH:日本国立癌中心。第二节手术方法一.麻醉: 淋巴结清扫术的重点在于扫除传统术式难以达到的颈胸交界部、上段 食管左侧以及后纵隔的淋巴组织,故要求麻醉时采用双腔气管插管,使右肺萎陷以 达到良好的暴露,同时减少术中低氧及右肺挤压造成的损伤,必要时可通过细径的 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以保证术中单肺通气得以持续顺利进行。没有条件或缺乏经 验的单位采用持续低流量供氧或间隙单肺通气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术者的需要。食管癌患者术前多有轻度脱水,麻醉诱导及术中应及时补足容量,但补液过多
11、有可能加重患者术后的心脏负担,故麻醉期间补液速度需要均衡,扣除出血量和 尿量后的净入水量以 69ml/kg hr为佳;出血不多的病例不一定需要输血,只要 HCT不低于3035%即可,必要时可适量补充白蛋白或血浆以保证循环稳定。只要手术指征掌握合理,几乎所有病例都应可以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 常规留置气管插管进行辅助呼吸的做法反而会因呼吸管理不当而增加肺部并发症的 发生。拔除气管插管前应注意吸净大气道及口腔内的分泌物,若感觉双腔管吸痰困 难时,可先改为单腔管过渡。二.手术径路: 通过右胸后外侧切口可完成胸段食管的切除和对包括食管左侧在 内的整个纵隔的淋巴结清扫。胸部操作完成后需要将患者翻转为平
12、卧位,通过上腹 正中切口游离近端胃进行消化道重建,并清扫该区域内的淋巴结。若附加颈部清扫 则可与腹部操作同时进行。清扫完成后可通过胸骨后隧道将胃上提至颈部进行吻 合,但作者的体会是胸骨后途径较长,加之胸廓出口处角度的影响,吻合口瘦发生 率较高,加之前纵隔空间狭小,患者进食后易有气促或饱胀感;建议胸部操作结束 时于后纵隔内留置牵引纱带,经食管床将胃上提至颈部进行重建,此时最好将近端 胃制成大弯侧胃管,以免通过食管裂孔时造成网膜上下出血,亦有助于减少吻合口 张力,但月中瘤无法根治性切除需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最好避免后纵隔途径,以免放 疗引起重建脏器损伤。三.胸部淋巴结清扫:切口一般选择在第5肋间,于
13、既棘肌的前方离断第5、6后肋,这样肋间可以很容易地撑大,暴露自胸顶至膈角的整个纵隔;胸上段月中瘤位置 较高,亦可选择离断4、5后肋、于第4肋间进胸。探查确认月中瘤能够根治性切除后由胸下段开始游离食管,先沿右肺门打开纵隔 胸膜,沿心包、下肺静脉及下腔静脉边缘将后纵隔脂肪及其间的淋巴结向食管侧游 离,此间无粗大血管分布,操作可用电刀或剪刀锐性剥离以缩短手术时间;随后打 开食管后方与脊柱之间的纵隔胸膜,以手指将食管掏出向头端牵引,清扫裂孔上方 膈肌旁淋巴结直至露出腹膜脂肪为止。此时于裂孔上方离断食管,月中瘤位于胸下段 贲门处者可于月中块上缘离断,远端缝闭后送入腹腔以方便腹部操作,近端缝闭后保 留缝线
14、以利牵引。将近端食管提起,紧贴降主动脉逐支结扎切断食管固有动脉,将 胸中下段食管旁淋巴结与食管一并作整块切除;此处食管系膜分为主动脉-食管和 心包-食管二层,分开进行操作更便于减少出血,同时注意避免误入左侧胸膜腔。图1.下纵隔及膈肌裂孔旁淋巴结的清扫。图示为食管已于膈上离断,裂孔周 围脂肪组织及淋巴结已清扫完毕。清扫隆突及双侧肺门部位前需先行离断奇静脉弓,右侧的主支气管动脉自肋问 动脉根部发出后与奇静脉伴行至右肺门,应予分别结扎处理;右侧迷走神经干于隆 突下方发出肺支,原则上应予以保留,以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风险,可于其远端 切断右迷走神经。将食管向头端牵引,沿右总支气管内侧壁游离右总支气管旁
15、淋巴 结至隆突下,然后沿左主支气管及内侧壁分离直至左肺门,将隆突下及肺门淋巴结 与心包分离后附于食管上一并去除。隆突下有来自气管前方的支气管动脉分支,故 此处操作宜钳夹结扎或使用血管夹,避免为求速度而一味锐性剥离,该分支一旦损 伤回缩至隆突前上方则止血相当费力。右迷走神经图2.中纵隔淋巴结清扫。清扫重点在于隆突下及双侧肺门处,图示为右迷走神经于发出肺支后离断。清扫上纵隔时先顺右迷走神经干后方纵行切开纵隔胸膜至右锁骨下动脉下缘,自气管右侧将右前纵隔的脂肪组织及上段食管旁淋巴结一起向食管方向游离,直至 暴露左侧气管环膜交界部为止,操作时注意防止误伤气管膜部。右迷走神经于右锁 骨下动脉水平发出右侧喉
16、返神经,向下绕过该血管后转向上行至颈部,其近旁之淋 巴结转移发生率很高,而清扫时又容易误伤,故建议先行分离该神经后予以保护,操作时宜使用尖端较细的无损伤神经银提夹组织;另外此段食管有来自甲状腺下动 脉的细小分支供应,出血时不宜盲目钳夹结扎,可采用纱布压迫止血右喉返神经迷走神经静脉图3.右上纵隔淋巴结清扫。重点在于扫除上段食管旁及右侧喉返神经旁的淋巴结。离断奇静脉时注意其后方的支气管动脉。沿脊柱前缘打开上段食管后方的纵隔胸膜,继续向头端牵拉食管,结扎切断发 自主动脉弓的营养血管,至弓上水平起食管与脊柱之间无血管联系而较疏松,以剪 刀或电刀快速游离至胸顶部,但应避免侵及由主动脉弓右侧跨越脊柱前方至
17、左上纵 隔的胸导管。左上纵隔淋巴结转移主要集中于左喉返神经侧旁,该神经绕过主动脉 弓下方后逶迤向上,与气管左侧缘平行但并不紧贴气管,向右侧牵拉上段食管时可 随纵隔脂肪组织被一并带起而致误伤,故应首先贴近食管肌层游离直至颈部水平, 再将气管牵向右侧清扫左上纵隔内淋巴结,此处同样最好先分离找到左侧喉返神经予以保护,由主动脉弓处起扫除气管左侧的脂肪组织及淋巴结直至甲状腺下极水平,胸部清扫方告完成。图4.左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左喉返神经径路较长,注意避免损伤。4 .上腹部淋巴结清扫:如前所述,食管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贲门两侧及胃左动脉、腹腔动脉处。游离脾胃韧带后将胃牵向右侧,打开小网膜囊,尽可能
18、于靠近肝脏处向上切开腹膜至食管裂孔腹膜返折处,将食管残端拉入腹腔后暴露左 右膈肌脚,首先离断左膈下动脉,将左膈脚前方的后腹膜脂肪及贲门右侧淋巴结一 并扫除,直至左肾上腺近旁,使胃底完全游离。然后将其牵向左侧,于胰腺上缘打 开胰包膜向腹腔动脉根部进行清扫,暴露脾动脉及肝总动脉起始部并摘除其周围脂 肪组织,继而向左侧游离,依次分离冠状静脉和胃左动脉,于其根部分别结扎切 断,将胃左动脉旁淋巴结一并扫除。至此所需清扫的淋巴结已全部附着于近端胃 壁,如拟制作胃管代替食管则于胃左动脉第3支分枝处离断小弯侧血管弓,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制成胃管,同时去除贲门及小弯侧的淋巴结;若拟以全胃进行重建则 在离断小弯血管弓
19、后沿胃壁向贲门方向逐支结扎切断胃左动脉分枝,将附着的淋巴 结去除后再以残端闭合器切除食管远端及贲门部。5 .颈部淋巴结清扫:于胸骨上窝一横指沿颈部皮纹作弧形切口,二侧达胸锁乳突肌外侧缘,向上下游离颈阔肌皮瓣分别至环状软骨和胸骨、锁骨上缘。颈部淋巴 结转移集中于气管食管、锁骨上缘和肩胛舌骨肌内侧的三角形区域内,清扫时可分 四个区进行,即左右颈内血管内侧气管食管沟内的颈段食管旁淋巴结,以及颈内血管外侧斜角肌前方的颈深淋巴结。首先用拉钩将胸锁乳突肌牵向外侧,清扫上至肩 胛舌骨肌、下至锁骨下静脉、内至颈内血管鞘、外至颈外静脉范围内的脂肪组织及 颈深淋巴结,向后方直至斜角肌前面,该区域内除偶有12支发自
20、颈内静脉的细小分支外几无血管,大部分操作可用剪刀或电刀进行,需注意向后方深部游离时勿 伤及横卧于颈深筋膜浅面的颈横动脉,因其后方即有膈神经纵行通过,若操作始终 保持在颈横动脉前方则无误伤该神经之虞。作颈部清扫时还需注意在近静脉角附近 宜多结扎,因此处有胸导管由后方汇入左锁骨下静脉。扫除颈深淋巴结后于锁骨上缘处切断胸骨甲状腺和胸骨舌骨肌止点,清扫锁骨上方气管食管沟内的颈段食管 旁淋巴结,以血管钳于气管和颈总动脉之间钝性分离直至与胸腔内沟通,确认喉返 神经之所在后扫除其侧旁的脂肪及淋巴组织,注意左侧喉返神经在颈部紧贴于气管 食管沟内垂直上行,而右侧喉返神经绕过锁骨下动脉后由右颈总动脉后方斜向内侧
21、的甲状腺下极,熟悉其走向有利于避免误伤。去除喉返神经旁的颈段食管旁淋巴结 后颈部清扫即告完成,于左喉返神经外侧将食管残端拉至颈部,与上提的胃管进行 吻合重建。胸导管图5.颈部淋巴结清扫。划线区域内为清扫范围第三节术后处理要点一 .输液管理:食管癌术后并发症中80%为心肺并发症,最多见的是肺炎、呼吸衰竭及心律 失常,且心肺并发症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长,创伤 较大,因此手术引起的第三间隙失水显著,相应地在术后第2天血管张力恢复后大量水份回流易引起循环不稳定;加之大范围扫除淋巴结后对胸内淋巴回流影响较 大,这一时期容易出现亚临床性肺水月中,并诱发房颤等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22、若 此期处理不当则病情易进展至急性肺水月中、呼吸衰竭。基于上述病理生理变化特点,淋巴结清扫术后当日应充分补足容量(120-160ml/hr),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循环指标,术后第 12日出现轻度气促、心 率加快、偶发房性早搏、氧饱和度下降、单位时间尿量增加(如超过 100m1/3小 时)以及尿液颜色变淡等都是组织间隙水份开始回流的征象,应及时调整输液速 度,以利患者平稳过渡。食管术后输液的另一要求是充足的能量供应。临床上使用静脉营养时最常见 的问题之一是过分专注于氮平衡而忽视热卡的供给。食管术后每日的热卡量至少应 达到17002000kca1 ,否则补入的氨基酸将被用于产热所消耗而无法满足组织
23、修 复及吻合口愈合的需求。二.呼吸管理食管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多见除了容量问题以外,由于淋巴结清扫操作对呼 吸道的机械刺激、气管、支气管血供障碍、呼吸道淋巴回流受阻、以及右肺神经支 配的切断,其术后呼吸功能的改变更甚于一般的食管手术,因此严格的呼吸道管理 对保证组织供氧、减少心肺并发症及吻合口瘦的发生至关重要。上海市胸科医院的经验是术后常规进行细径纤支镜检查是十分有用的方法。除直接吸除气道内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外,还有助于刺激咳嗽反射,帮助患 者有效咳嗽主动排痰,更为重要的是反复纤支镜检有利于观察比较气道分泌物的量 和性状变化,帮助对呼吸循环的判断和管理,如术后第一日气道分泌物往往量不多 但
24、较粘稠,术后第二日起则以白色稀薄的水样痰多见,组织间隙水分回流期内气道 分泌物量多影响呼吸者有时需要一日二次行气管镜吸痰;后期出现粘稠脓性痰者需 警惕继发性呼吸道感染可能,应在吸痰时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 指导临床加强抗炎治疗。三.胃食管返流胃代食管是食管癌术后进行消化道重建最为常见的方法,其缺陷之一是术后易出现胃食管返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食管手术时 贲门切除使食管下括约肌抗返流机制丧失,迷走神经的切断使胃蠕动减退、排空能 力下降,经后纵隔食管床途径重建时胸腔负压的作用更易加重胃内容物潴留,产生 返流。加之重建的吻合口位于颈部,一旦出现返流,患者的自
25、觉症状十分明显,且 易引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如前所述,扩大淋巴结清扫时颈胸交界部双侧喉返神 经链淋巴结是扫除的重点区域, 难免因此处的操作引起喉返神经一过性功能损 伤,所造成的吞咽活动异常及声门关闭障碍极易导致反复的吸入和肺部感染,严重 者甚至于引起窒息。因此当术后一周左右患者开始恢复进食时应注意返流的发生情 况,并嘱其在进食后多取直立位而不宜在短时间内卧床、夜间床头抬高、经右后纵 隔重建者鼓励右侧卧位等预防性措施,进食后胀滞感明显者可辅以吗丁咻或西沙比 利等胃动力药物,以返酸为主者亦可考虑适当予以止酸剂。对于开始进食后出现发 热、咳嗽等症状者,在除外吻合口瘦、胸腔残余积液或切口感染等原因后
26、,应十分 警惕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注意询问返流症状,并复查胸片、血常规等予以确认。进 食稠厚的半流质饮食较之流质可减少误吸的机会。重症者除上述预防措施外有时甚 至于需要暂时予以禁食,并行静脉抗感染治疗。因一侧喉返神经麻痹导致进食后反 复发生误吸者,保守处理无效时可考虑经气管镜于患侧声带内注入胶原行一侧声带 固定术,以帮助声门闭合,效果良好。参考文献:1. Mandard AM, Chasle J, Marney J, et al. Autopsy findings in 111 cases of esophageal cancer. Cancer 1981;48:329-33.2. Isono
27、K, Onoda S, Ishikawa T, et al. Studies on the causes of death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 Cancer 1982;49:2173-9.1. Akiyama H, Tsurumaru M, Ono Y, et al. Lymphatic drainage of the esophagus. In Color Atlas of Surgical Anatomy for Esophageal Cancer. Sato T & Iizuka T (Eds), Springer-Verlag Tokyo, 19
28、92;pp10.2. Isono K, Sato H, Nakayama K. Results of a nationwide study on the three- field lymph node dissec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Oncol 1991;48:411-20.3. Holscher AH, Bollschwieler E, Bumm R, et al. Prognostic factors of resected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Surg 1995;118:845-55.4. Clark GWB
29、, Peters JH, Ireland AP, et al. Nodal metastasis and sites of recurrence after en bloc esophagectomy for adenocarcinoma. Ann Thorac Surg 1994;58:646-54.5. Akiyama H, Tsurumura M, Udagawa H, et al. Radic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cancer of the thoracic esophagus. Ann Surg 1994;220:364-73.6. Kato H,
30、 Watanabe H, Tachimori Y, et al. Evaluation of neck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thoracic esophagealcarcinoma. Ann Thorac Surg1991;51:931-5.7. Altorki NK, Skinner DB. Occult cervical nodal metastasis in esophageal cancer: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ree-field lymphadenectomy.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7;113:540-4.8. Nigro JJ, Hagen JA, DeMeester TR, et al. Prevalence and location of nodal metastasis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纤维加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考核试卷
- 琥珀蜜蜡拍卖考核试卷
- 矿物学及岩石学考核试卷
- 糕点行业产品质量评价与监督考核试卷
- 临清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珠海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题
-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纪录片创作与拍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蒙阴县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试题倒计时模拟卷(2)含解析
-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三)语文试题含解析
-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儿童舞蹈创编(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工程材料基础》课件
-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主题班会
- 车站调度员调车区长车号员
-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 小学科学实验目录1-6年级新教科版
- 搬运机器人介绍
- 食材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银行审查岗工作总结范本
- 中山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表
- IPD项目-TR6-评审要素表
- 四川裕宁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000吨电池级磷酸铁项目环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