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1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3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所写的历史事件是_,诗中的“周郎”是指_。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3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不少于两个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_4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个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_2. 古诗阅读。乡村四月子  _,子规声里雨如烟。_,才了蚕桑又插田。1补全古诗。2这首诗描绘的是_(季节)的景象。3诗的前两句写了绿原、_、_、_等景物;后两句着重写了“_”的劳动画面。4“才”和“又”写出了乡村四月

2、_的氛围。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之情。3. 读古诗,再做习题。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的是_ 。这首词中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是“_ ,_”,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是“_ ,_” 。(2) 这首词下阕写的是_ 。大儿子在_ ,二儿子在_  ,小儿子在 _ 。一个“_  ”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4. 阅读下面苏轼的词作,完成练

3、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注释)羽扇纶(un)巾: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樯橹(qián l):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酹(lèi):古人将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1这首词中讲到的人物是_,从“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他在这首词中的形象是_。2这首词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4、_。3词中的这一人物是古典名著_中的重要形象,他的身份是_。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解释古诗中重点字的字义。暝:_。   歇:_。2按要求作答。(1)用自己的话描述下列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2)这两句诗运用了(_)的写法。A动态描写   B静态描写   C动静结合(3)用此写法简单描写一个有太阳、草地、牛羊的画面:_3下列对“空山”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山很大,很空旷,所以山间非常寂静。B.跟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

5、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有声衬无声。C.山林树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D.“空山”是为了衬托诗人的空虚寂寞。6. 古诗鉴赏。秋登宣城谢胱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谢胱(tio)北楼:即谢雕楼,为南宋诗人谢挑任宣州太守时所建。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宜城。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双桥:指风凰桥和济川桥。1本诗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联开门见山,把登览时所见景色总括出来,统摄全篇,吸引读者。B.领联以静写动,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江城美景。C.尾联写出了李

6、白对谢公的怀念之情,与题目遥相呼应。3“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是一个_ (修辞方法)句。4颔联一个“ _”字写出二溪河流绕城的情景;一个“_”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7. 结合注释,读古诗,做练习。 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注释)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惊风:突然被风吹动。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这里指箭。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石棱:石头的边角。1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诗中的“惊”字说明将军听到风吹草动的声音非常害怕。(

7、_)(2)“引弓”描写的是将军的动作。(_)(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领的赞颂之情。(_)2朗读“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正确的节奏是()A.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B.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川:_   子规:_   才了:_3诗的前两句从_、_的角度出发描写了乡村四月的秀丽风光。4诗的后两句突出了乡村农人_

8、的特点。5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的意思。_9. 阅读理解。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   的青山,   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2)“暖风”“游人”在诗中有怎样的含义?(3)诗人用“   ”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0. 课内阅读。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

9、兰终不还!1第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戌边生活的_。2本诗最后一句用典,作者借汉喻唐表达了_3本诗第三句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请简要概括。_11. 古诗阅读。_,_。家家乞巧望秋月,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题目是_,作者是_代诗人_。3“今宵”的意思是_,“碧霄”的意思是_。4七夕指的是农历_,是传说中_ 鹊桥相会的日子。5叙述牛郎织女民间故事的诗句是“_,_。”6读了古诗,我知道了“乞巧”就是_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 _,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12. 阅读与理解。江畔独步寻花唐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

10、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 蹊:小路。 留连:同“流连”,舍不得离去。1诗人赏花的地点是_。2诗中侧面表现花朵繁盛的句子是:_,_。3诗中最能表现花朵繁盛的两个字是(  )A.满 蹊 B.千  万 C.满  低 D.压  低4诗中静态描写是(_),动态描写是(_)。A一、二句   B三、四句   C一、三句 D二、四句5我还知道带有动态描写的诗句:_,_。13. 课内阅读。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_,_。1将古诗内容补充完整。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元:_ 九州:_3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爱国诗人_,这首诗是他在临终前写给_的,交代的事情是_,表达作者_的感情。4写出两句爱国的诗句。_,_。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_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