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某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汽网 TiO,/WQ, 爆小险 光电横A.硅太阳能电池供电原理与该电池相同B.光照时,H+由a极区经质子交换膜向 b极区迁移C.光照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VO2+-e -+H2O=VO+2H+D.夜间无光照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V3+e =+【答案】C【解析】A、硅太阳能电池是用半导体原理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是物理变化,而该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两者原理不同,选项 A错误;日光照时,b根vO+-e-+为O VQ+2H+,产生氢离子,而氢离子由 b极室透过质子膜进入 a极室,选项B错误;C光 照时,b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vO+-e-+H2O=VO+2H+,选项C 正确;口夜间无光照时,相当于蓄电池放电,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U+-e- V3,发 生氧化反应,是负极,选项 D错误;答案选 Co点晴: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侧重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考查,注意把握电极反应的判 断,把握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答题时注意灵活应用。2 .某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Li 1 xCoO+ Li xC F* LiCoOz + 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
3、电子从 b极经用电器流向a极B.放电时,若转移1mol e ,碳材料将增重 7 gC.充电时,锂离子通过隔膜进入右室D.充电时,a 极反应:LiCoO2xe = Li i-xCoO+ xLi【答案】B【解析】电池反应为:Li.xCoO+ Li xCLiCoO2+Q 放电时,a极反应:Li 1-xCoO+ xLi +xe = LiCoO2,故为原电池的正极,b极为负极,电极反应:Li xC xe = xLi+C,A.放电时,电子从负极b极经用电器流向正极 a极,选项A正确;B.根据电极反应:Li xC xe = xLi +C,放电时,若转移 1mole,碳材料将增重 12g,选项B不正确;C.x
4、充电时,锂离子通过隔膜向阴极室进入右室,选项C正确;D.充电时,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LiCoO2-xe = Li i-xCoO+xLi+,选项D正确。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电池,侧重于对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电池总反应判断正负极材料及电极反应。给电池充电时,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 极相连,正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电池反应为: LiixCoO+ Li xCF LiCoO2+C。 放电时,a极反应:Li i-xCoO+xLi+xe = LiCoOz,故为原电池的正极,b极为负极,电 极反应:Li xC xe = xLi +C,据此分析解答。3 .新型液态金属
5、 Li-Sb电池具有优良的动力传输特性,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的 两极及电解液被分成 3层(熔融Li和Sb可互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放电时Li为正极B.将Li换成Na会提高该电池的比能量C.该电池充电时阳极金属的总质量不变D.在Sb电极中常掺入Pb,目的是降低该电池工作温度【答案】D【解析】电池放电时 Li为负极,A项错误;比能量是指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 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将Li换成Na会降低该电池的比能量,B项错误;当电池放电时,上层的锂金属失去电子,成为锂离子,移到中层的盐层,而盐层中的锂离子,则会 吸收电子,渐渐跑到铅睇混合物所在的最下层,若开始充电,最底层的锂金属会
6、往上熔 回盐层的过程中,熔融Li和Sb可互溶,故该电池充电时阳极金属的总质量发生改变,C项错误;将正极金属 Sb和低熔点金属进行合金化来降低熔点,从而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D项正确。4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净化废水 (主要去除Cr2O72-)的同时能获得能源或得到有价值的化学产品。如图为其工作原理,如图为废水中C2。2-离子浓度与去除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为电池正极,CHCOO版还原B.外电路转移4mol电子时,M极产生22.4LCO2(忽略CO溶解)C.反应一段时间后,N极附近pH下降D. Cr2O72-离子浓度较大时,可能会造成还原菌失活【答案】D【解析】A.由图中信息可知,电子由
7、 M极流向N极,则M为电池负极,CH3COO眼氧化,选项 A错误观点;B.根据负极电极反应式 CHCOOH-8e+2HO=2COT +8H+可知,外电路转移4mol电子时, 标准状况下 M极产生22.4LCO2(忽略CO溶解),但题干中没有说明标准状况,选项 B错误;C.根据图中信息可知,N极消耗氢离子,反应一段时间后,氢离子浓度降低,N极附近pH增大,选项C错误;D.强氧化剂能使蛋白质变性,故Cr2O72-离子浓度较大时,可能会造成还原菌失活,选项 D错误。答案选 Do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答题时注意把握题给信息, 结合氢离子的定向移动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注意
8、有机物中C元素化合价的判断,由电解池装置图可知 H+向右移动,则b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r2O72-得电子生成Cr3+, a极发生氧化反应,CRCOOH氧化生成CO,为原电池的负极,以此解答该题。5.利用如下实验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氧腐蚀。law优器一七宴豌媚修pl)1.0 tnol/L NHCl50. 5 tnd/L5L0 nwVL NKl70.5 eM/L XHi * 匕7触I9I-必MLCINd SO.NuCI州Ms。60 120 S0 240 300时间,im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正极反应均为 Q+4e-+2HO=4OHB.在不同溶液中,Cl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9、C.向实验中加入少量(NH)2SO固体,吸氧腐蚀速率加快D.在300 min内,铁钉的平均吸氧腐蚀速率酸性溶液大于中性溶液【答案】B【解析】A.铁钉发生电化学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为Q+4e-+2H2O=4OH故A正确;B.通过右侧图像中曲线对比可以看出,NH的存在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氯离子对吸氧腐蚀速率影响不大,故 B错误;C.根据图像,NH+存在会加快吸氧腐蚀速率,所 以向实验中加入少量(NH4)2SC固体,吸氧腐蚀速率加快,故 C正确;D. NH+水解溶液 显酸性,结合图像可知酸性溶液中铁钉的平均吸氧腐蚀速率大于中性溶液,故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吸氧腐蚀,对图像的解读非常重
10、要,从图像中不同溶液氧气浓反映了学生解读信息的能SC(A、B为惰性电极)。度的变化可以得出吸氧腐蚀的速率,氧气消耗越快速率越快,力。6. SC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可用如下装置吸收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J_l立S2 4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1-1二二二 IT 二二二二二 二二二二二I 二二二 I 二 L 二-I 二一二二二二二二I 二二二一二-高中离子交换膜A.电子流动方向为:B-b-a一AB. a、A极上均发生氧化反应C.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2-+D.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SO+2e 一 +2H2O=SO +4H【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SOfH2SC4,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11、发生氧化反应,所以 B为电解池的阳极,A为电解池的阴极,a为电源的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因此电子流动方向为a-A- B- b, A错误;a为电源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该电解池中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SC32-+2e- + 4H + =S 2C42- +2H 2C,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SC2-2e -+2H 2C =4H +SC42-,反应需要氢离子,因此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C正确;B为电解池的阳极,失电子:SC2-2e -+2H 2。=4H +SC42- , D错误;正确选项 Co7 .最近科学家利用下图装置成功地实现了CC2和H2O合成CH4,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实现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8 .铜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C2+8e - +8H=CH4+2H2CC.电池内H+透过质子交换膜从右向左移动D.为提高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工作效率,可向装置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答案】C【解析】A、由电池装置图可知电池工作时,实现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 A正确; B、电子流入的极是正极,所以 Cu是正极,Cu上二氧化碳得电子生成甲烷,即 CO2+8e-+8H+=CH4+2H2O,故B正确;C、电池内H+透过质子交换膜向正极移动,电子 流入的极是正极, 所以Cu是正极,即电池内H+透过质子交换膜从左向右移动,故C错误;D、向装置中加入少量强
13、电解质溶液稀硫酸可以增强导电能力,提高该人工光合系 统的工作效率,故 D正确;故选Co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是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 B, 要注意观察图示,从中找到解题的信息。8.重铭酸钾(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广泛应用于制革、印染、 电镀等工业。以铭酸钾(K2CQ4)和氢氧化钾为原料,用电化学法制备重铭酸钾的实验装 置如图所示。已知水溶液中存在平衡:2CrO42-+2H+= Cr2O72-+H2。下列说法中正确I明虏干交换膜t只允讲解南子通过)A.气体甲和乙分别为 02和H28 .该装置中阴极区的 pH减小C. Fe 电极反应式
14、40H -4e=0 2 T +2H0吧| 61D.当铭酸钾的转化率达到 80%时,右池中 标 =【答案】D【解析】根据原理和装置图可知,图中右池中产生H + ,所以推断出C电极为阳极,阳 极电极反应式为如由-= 0 +4H+ ;氏电极为阴极,阴极电极反应式 为2H?0 +疝-=IL t +201r。A项,气体甲和乙应分别为 力和02,故A项错误;B 项,阴极区产生°目一,则1汨增大,故B项错误;C项,枭电极反应式为:皿。+ 2d 氏t +2。1,故c项错误。d项,设开始时K2CrO4的物质的量是amol ,超始物J近的量1皿1) 转化物期的量(皿口 平衡物质的量,加川)a0仇金fXD
15、.8aG, Ra多 XE82 M1时一0.8(1)十 2 元> 0.8 mol1则阳极区钾元素物质的量:2,铭元素物质的量:任皿1,u(K)2 x (曲一+ 2 x 0方门x 亿昌6耳心)a故D项正确;答案为Do 点睛:C为易错项,Fe为阴极不参与反应,而是发生9 .铁铭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低成本的储能电池,电池结构如图一所示,工作原理At-为Fe3+Cr2i充电Fe2+Cr3+。图二为利用 H2s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的质 子膜燃料电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图一电池放电时,C1-从负极穿过选择性透过膜移向正极B.图一电池放电时,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Fe3+浓度降低
16、0.1mol/LC.用图二电池给图一装置充电时,图二中电极 a接图一的正极D.用图二电池给图一装置充电时,每生成1molS2(s),图一装置中就有 4molCr3+被还原【答案】D【解析】A、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内电路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A错误;B、电池放电时,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Fe3+的物质的量减小 0.1mol,但其浓度降低多 少由体积决定,所以 B错误;C、图二中在电极 a上,H2s失去电子生成S2,所以电极 a为负极,因此应连接图一的负极上,故 C错误;D、在图二中每生成1molS2(s)转移电 子4mol,则图一中就有 4molCr3+被Fe2+还原为Cr2+,所以
17、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 D。 10.工业上常用隔膜电解法将乙醛转化为乙醇和乙酸来处理高浓度乙醛废水。探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一定浓度的乙醛-NazSQ溶液,模拟乙醛废水的处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B.阳极的电极反应为:CH3CHO-2e-+H2O=CHCOOH+2H+C.电解过程中,阴极区的 pH逐渐减小D.理论上阳极区处理废水的能力是阴极区的两倍【答案】B【解析】根据氢离子向右移动,所以b是直流电源的负极,故 A错误;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电极反应为 :CH 3CHO-2e -+H2O=CH 3COOH+2H +,故B正确;电解过程中,阴极反应式是C
18、H 3 CHO+2e -+2H += CH3CH2OH, pH逐渐增大,故C 错误;根据电极反应式,转移相同电子,消耗乙醛一样多,所以阳极区处理废水的能力与阴极区相同,故 D错误。点睛:电解池中阳极与电源的正极连接,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电源的负极 连接,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11 . SO和NO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防止空气污染,保卫“兰州蓝”是兰州市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可以吸收SO还可以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极a应连接电源的正极B.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HSO+2e +2=&。2 +2HOC.反应过程中,从
19、a极室流向b极室2-D.每吸收标况下 22.4LSO2,在b极室生成2N个 险。【答案】D【解析】A项,由图可得,该装置为电解池,a极:SC2发生氧化反应, SO2+2H2O-2e-=4H+SC42-,所以电极a应连接电源的正极,故 A正确;B项,由上述分析 可推出b为阴极,HSC3-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3d2-,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并结合电 解质溶液酸碱性,电极反应式为2HSQ-+2e-+2H+=&O42-+2H2O,故B正确;C项,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又因为阳离子交换膜把a极室与b极室隔开,所以反应过程中,H+从a极室(阳极室)流向b极室(阴极室),故C正确;D项,阳极反应为
20、: SO2+2H2O-2e=4H+SQ2-,阴极反应为:2HSO-+2e+2H+=&O42-+2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每吸收标况下22.4LSQ(即1molS6),在b极室生成1mol(即Na个)S2O42-,故D错误。点睛:本题以处理大气污染物SO2和NOx的方法为切入点,考查电解池原理,分析利用题干信息(包括图示信息),掌握电解池原理应用和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是解答的关键, 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以通过分 析相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确定两极反应情况。12.工业上电解 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图中电极均为石墨电极)。下
21、 列说法错误的是N%N为稀两就A. a极连接电源的负极B.阳极反应为 NO+5e-+6H+=NH4+H2O潮胆C.总反应方程式为 8NO+7H 2。:3NH 4NO 3+2HNO 3D.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 NH4NO3,需补充物质 A, A是NH3【答案】B【解析】A、a极NONHJ, N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根据电解原理,a极应为阴极,即接电源的负极,故A说法正确;B、根据选项A的分析,电极b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NO - 3e + 2H 2O=NO 3 + 4H ,故B说法错误;C、阴极反应式为_1 «. + 1 , _、, 一、,、,_ 通电NO + 5e + 6H =N
22、H 4+ H2O ,总反应万程式为 8NO+7H 2。-3NH4NO3+2HNO3,故C说法正确;D、根据总反应方程式,生成 HNO3,为使电解产物 全部转化为NH4NO3,因此需要补充 NH3,故D说法正确。AlLi+C x(PF6)安也13 .铝石墨双离子电池是一种全新低成本、高教电池。原理为:Al+xC+Li +PFF-电池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is石墨电板锦馆由源A.放电时外电路中电子向铝锂电极移动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G(PF6)+e = xC+ PF 6-C.充电时.应将铝石墨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D.充电时,若电路中转移l mol电子,阴极质量增加 9g【答案】B【解析】A
23、.放电时铝锂电极中锂失电子作为负极,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铝锂电极向正极铝石墨移动,选项 A错误;B.放电时正极铝石墨电极 G(PF6)得电子产生PR-,电极反应为CX(PF6)+e-= xC+ PF J,选项B正确;C.充电时,应将铝石墨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选项C错误;D.充电时,根据电极反应Li + Al +e = AlLi可知,若电路中转移 lmol电子,阴极质量增加 36g,选项D错误。答案选 B。14 .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TiO2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充电时Na2S4还原为Na2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塞群A.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B.放
24、电时,a极为负极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l3D. M是阴离子交换膜【答案】D【解析】A.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故A正确;B.放电时,a极为负极,Na2s失电子氧化为Na2&,故B正确;C.充电时,阳极失电子被氧化,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l3-,故C正确;D. M是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会相互反应,故 D错误,故选 d15.如图所示,装置I为新型电池,放电时 B电极的反应式为 NaBn+2Na+2e =3NaBr,装置n为铅蓄电池。首先闭合 Ki和当铅蓄电池充电结束后,断开 Ki, 闭合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口耳M黑常设久由曲
25、支置.二:林耕解:A.闭合K1、K2时,每有0.1 mol Na +通过离子交换膜,装置II溶液中有0.1mol电子转移B.装置I放电时的 A电极反应式为 2Na2&-2e =Na2s4+2Na+C.断开Ki、闭合&时,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PbO2+2e +SC42-+ 4H + =PbSQ +2H2OD.断开Ki、闭合K2时,装置n中SC42响a电极迁移【答案】B【解析】闭合Ki、K2时,有0.1 mol Na卡通过离子交换膜,说明有0.1mol电子电子转移,闭合Ki、K2时,灯泡和铅蓄电池并联,装置n溶液中电子转移小于 0.1mol ,A错误;装置I为新型电池,放电日的A
26、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 电极反应式为:2Na2s2-2e=Na2s4+ 2Na+, B正确;断开Ki、闭合内时,装置n为原电池反应,b电极为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2e +SC42"=PbSQ, C错误;断开 Ki、闭合 8时,装置n为原电池,b为负极,溶液中中SC42-向负极电极迁移,移向 b电极,D错误;正确选项 Bo点睛: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 向正极,电子不能从电解质中通过。16. 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唐纳德撒多维教授领导的小组研制出一种镁一睇液态金属储能电池。该电池工作温度为700摄氏度,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电
27、子源向 该电池所用液体密度不同,在重力作用下分为三层,充放电时中间层熔融盐的组成及浓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Mg2+-2e -=MgB.该电池放电时,Mg(液)层生成MgC2,质量变大C.该电池充电时,Mg-Sb(液)层中Mg发生氧化反应D.该电池充电时,熔融盐中的 Cl 进入Mg-Sb(液)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中电子的流向可知,Mg为负极。因为是储能电池,所以该电池可以放电也可以由此充电。放电时镁被氧化为镁离子,所以充电时,镁离子被还原为镁。A.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Mg2+2e=Mg, A不正确;B.该电池放电时,Mg(液) 层生成 Mg2+
28、进入熔融盐中,质量变小,B不正确;C.该电池充电时,Mg-Sb(液)层中Mg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D.该电池充电时,熔融盐中的Cl不进入Mg-Sb(液)层,而 是Mg2+进入熔融盐中,D不正确。本题选 Co17.硼酸(HBO3)为一元弱酸,H3BO3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羽像案产勘富 以升室 同潢室A. a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O2f +4HhC. B(OH)4-穿过阴膜进入产品室,Na+穿过阳膜进入阴极室D.当电路中通过 3mol电子时,可得到 1molH3BO3【
29、答案】D【解析】A.与a极相连的石墨所处的区域为阳极室,则 a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故 A 正确;B.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水失去电子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f +4H T ,故B正确;C.在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运动,阳离子向阴极 运动,因此B(OH)4-穿过阴膜进入产品室,Na+穿过阳膜进入阴极室,故 C正确;D.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 T +44,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水得到电子生成 氢气,2H2O+2e- = H2T + 2OH,B(OH)打穿过阴膜进入产品室,与氢离子反应生成 H3BO3, B(OH)4-+ H+= H3BO3+ H2O
30、,当电路中通过 3mol电子时,生成 3mol氢离子,可 得到3mol H3BO3,故D错误;故选D。18.氨硼烷(NH3 BH)电池可在常温下工作, 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 NH3 - BH+3H2Q=NHBO+4H2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溶液的 pH减小B.电池工作时,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负极移动C.消耗3.1g氨硼烷,理论上通过内电路的电子为0.6mlD.负极电极反应为:NH - BH+2H2O-6e-= NH+BO-+6H+【答案】D【解析】H2O2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3H2O2+6H +6e - 6HO正极消耗氢离子,正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31、,故A错误;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正极移动,故B错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BH3+2H 2O-6e -=NH 4BO2+6H +,则消耗 3. lg 即 0.1mol 氨硼烷,理论上通过外电路的电子为0.6ml ,故 C错误; 根据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NH3?BH3+3H 2O2 NHBO2+4H 2。可知,左侧NH3?BH 3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NH 3 BH 3+2H 2 O-6e -= NH 4+BO2-+6H+,故 D正确。点睛:原电池中,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内电路中离子移动形成电流,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19.全
32、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 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 &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G=8Li 2$ (2W xW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时,负极可发生反应:2Li 2s6+2Li+2e-=3Li 2s4B.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 2s2量越多C.电解质中加入硫酸能增强导电性D.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 0.14 g【答案】D【解析】A、由装置图可知,电池工作时Li+向a极移动,则a极为正极,b极为负极,结合电池反应为 16Li+xS8=8Li2Sx (28 ,负极Li的反应式为Li-e-=Li+,所以A
33、错 误;B、由总反应可知正极依次发生S8-Li 2s8- Li 2s6-Li 2$一Li 2s2的还原反应,当充电时,将进行逆向转化,所以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 2s2量越少,故B错误;C、加入硫酸,将与负极材料 Li作用,从而减弱电路的导电性,故C错误;D、该电池的负极反应Li-e =Li+,所以当电路中流过 0.02 mol电子,负极消耗Li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 其质量为0.14 g,所以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o点睛:从答题的角度分析,正确选项D还是很好确定的;要真正理解各个选项,就要认真分析总反应式和装置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了,特别是B选项,由于正极反应可以写多个,且随着时间
34、的延长,依次发生 与-Li 2s8- Li 2s6-Li 2s4-Li 2s2的转化,所以充电时 将逆向转化,因此充电时间超长,电池中Li 2s2量越少。20 .以惰性电极电解 CusQ和NaCl的混合溶液,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定) 体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中CusQ和NaCl物质的量之比为 1:1B. a表示阴极上产生的气体,前产生的为Cl2C.若t1时溶液的体积为1L,此时溶液的pH为13D.若原溶液体积为1L,则原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2 mol/L【答案】A【解析】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 4和NaCl的混合溶液,阳极依次发生2CI2e=
35、Cl2 、4OH 4e= 2H2O+O2;阴极依次发生 Cu2+十2e-= Cu2H + + 2e=H2。根据图像可知,生成的氯气是112 ml,物质的量是0.0 05 mol,转移电子是0.0 1 mol。则氯化钠是 0.0 1mol ; t2时铜离子恰好放电完毕,此时生成氧气是168ml 112ml =56 ml,物质的量是 0.00 25 mol,则转移电子是 0.01mol ,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析出铜是0.0 1 mol。因此硫酸铜是 0.0 1mol ;根据以上分析,原溶液中 CuSO 4和NaCl物质的量之比为 0.01mol: 0.01mol=1:1 ,故A正确;a表示阳
36、极上产生的气体,前产生的为 Cl 2,故B错误;Ot1时刻,阳极生成氯 气、阴极生成铜单质,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硫酸铜,此时溶液的呈酸性,故C错误;若原溶液体积为1L ,则原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1L=0.01mol/L,故 D错误。点睛:氧化性:Cu2 +H+,所以在阴极放电的顺序依次是Cu21H+;还原性Cl">OH 一,所以在阳极放电的顺序依次是Cl - OH 一。21 .锂一铜空气燃料电池(如图)容量高、成本低,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 2Li+ + 2OH-,下列说法错误
37、的品打1 巾,加.仁福册旧声,,点 电之阳“唯加文1.纪,A.整个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为O2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2O+H2O+ 2e=2Cu+ 2OH-C.放电时,当电路中通过 0.1 mol电子的电量时, 有0.1 mol 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 Cu极 移动,有标准状况下 1.12 L氧气参与反应D.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答案】C【解析】A,根据题意,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放电过程中消耗Cu2O,由此可见通入空气 Cu腐蚀生成 Cu2O,由放电反应推知 Cu极电极反应式为 Cu2O+2e+H2O=2Cu+2OH-, CO又被还原成 Cu,整
38、个过程中 Cu相当于催化剂,氧化剂 为O2, A项正确;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2e-+H2O=2Cu+2OH, B项正确;C,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电路中通过 0.1mol电子生成0.1molLi+, 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反应中消耗。2物质的量为. mo =0.025mol,在标准状况下 402的体积为0.025mol x22.4L/mol=0.56L , C项错误;D,放电过程中消耗 C叱O,由此可见通入空气Cu腐蚀生成CU2O, D项正确;答案选 C22. 一种钉(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电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图所示。下
39、列说法正确的是()诔工于 ,芬, 遽现导赶遍现魅舍物的TiO1A.镀钳导电玻璃的作用是传递IB.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变为电能,X为电池的正极C.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2Ru3+3I-=2Ru2+l3-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 和I3-的浓度均不断减小【答案】C【解析】由图中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电极X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Ru2+-2e 2Ri3+, Y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电解质为I3-和I-的混合物,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l3+2e-=3I-。A、电池工作时,丫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则镀钳导电玻璃的作用是作正极材料,故 A错误;B、由图中电子的移动
40、 方向可知,电极 X为原电池的负极,故 B错误;C、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 2Ru2+-2e- 2Ri3+,正极反应为l3-+2e-=3I-,又Ru2+和Ru3+, I3-和相互转化,所以电解 质溶液中发生2Ru3+3I- 2R12+ + I3-,故C正确;D、由电池中发生的反应可知,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为 3I-,后又被氧化为I3-, I3和相互转化,反应的实质是光敏有机物 在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所有化学物质都没有被损耗,故 D错误;故选Co23.用电解法可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 Fe+2H2O+ 2NaOH; Na2FeQ+3H2T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装置通电后,铁
41、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的FeOH,2-,馍电极有气泡产生。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子交换膜N&OH液溶液图1c(N«Otv/nioL LA. a是电源的正极B.电解一段时间后,c(OH-)降低的区域在阴极室C.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的电极方程式为Fe+8OH-6e=FeQ2-+4H2。D.如图2, N点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答案】B【解析】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的FeOH 42-,说明铁发生氧化反应,铁是阳极,a是电源的正极,故A正确;阴极反应是2H2O+2e=Hz+2OH -,阴极室c(OH-)增
42、大,故B错误;电解过程中,阳极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阳极电极反应式为Fe+8OH -6e - =FeO 42-+4H 2。,故C正确;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所以N点c(Na 2FeO4)低于最高彳1,故 D正确。24.馍钻镒三元材料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类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成本适中等重要优点。馍钻镒三元材料中Ni为主要活泼元素,通常可以表示为:LiNiaCobMnQ2,其中a+b+c=1,可简写为LiAO2。放电时总反应为 LiAO2 + nC = Li-xAO2+ LixCn (0<X<1),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则以下说法
43、错误的是()A.放电时Ni元素最先失去电子B.放电时电子从a电极由导线移向b电极C.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式为 LiAO2 - xe-= Lii-xAO2 + xLi+D.充电时转移imol电子,理论上阴极材料质量增加7g【答案】C【解析】根据Li+的移动方向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A.馍钻镒三元材料中 Ni为主 要活泼元素,放电时 Ni元素最先失去电子,故 A正确;B.放电时电子从负极,即 a电 极由导线移向正极,即b电极,故B正确;C.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式是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的逆反应,LixCn - xe-= nC+xL+,故C错误;D.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 Li1-xAO2+ xLi+ +xe
44、-= LiAQ,转移imol电子,理论上阴极材料质量增加imol锂离子,质量为7g,故D正确;故选Co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根据总反应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放电是原电池,充电是电解池,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式是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的逆反应。25 .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水溶液锂电池,采用复合膜包裹的金属锂作负极,镒酸锂(LiMn 2。4)作正极,以0.5 mol/Li 2SO4水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池充、放电时,LiMn 2O4与Li2Mn2O4可以相互转化。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放电时,溶液中的SO42-向电极b移动B.该电池负极的
45、电极反应式为:2Li+2H 2O=2LiOH+H 2TC.电池充电时,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极a相连D.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2Mn2O4-e-=LiMn 2O4 +Li +【答案】D【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电极a为金属Li作负极,电极b为正极,所以电池放电时, 溶液中的SO42-向电负极a移动,即A错误;B、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故B错误;C、在给电池充电时,遵循正接正、负接负的原则,所以外加直流电源的正 极与该电池的正极 b相连,故C错误;D、根据放电、充电时电子转移的规律可知,充 电时的阳极反应式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反应,即Li2Mn2O4-e=LiMn 2O4 +Li+,即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26 .电-Fenton法是用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高级氧化技术,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产生的 H2O2与Fe2+发生Fenton反应生成的羟基自由基(OH)能氧化降解有机 污染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的X极为正极B.与电源Y相连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O+e-=H+ OHC. Fenton 反应:H 2O2+Fe2+=Fe(OH) 2+ OHD.每消耗22.4L O2 (标准犬况),整个电解池中理论上可产生2mol OH【答案】C【解析】左侧电极附近Fe3+-Fe2+,发生了还原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容器在电动车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远洋货物运输的全球化视角考核试卷
- 起重设备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挑战考核试卷
- 自行车文化博物馆考核试卷
- 电机控制系统考核试卷
- 录放设备在智能零售顾客偏好分析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车内空气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无线广播电视传输中的信号同步技术考核试卷
- 幼儿园组织管理结构
- 国际化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合同
- 乙状结肠癌相关知识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大会比赛》精美课件
- 小学生趣味中医课件
- 粮油仓储管理员(三级)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投壶课件教学课件
- 【MOOC】中国税法:案例·原理·方法-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专题04全等模型-半角模型(原卷版+解析)2
- 村民活动中心组织设计方案
- 2024年保密工作培训
- 品类创新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IP电话系统建设方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