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之病位与病机分析_第1页
血管性痴呆之病位与病机分析_第2页
血管性痴呆之病位与病机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管性痴呆之病位与病机分析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获得性智能损伤综合征 中风痴呆症        血管性痴呆(VaD)系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伤综合征的总称,是祖国医学的新名词,199005,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和内科学会制定的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讨论稿)中正式将其纳入老年呆病范畴。而祖国医学对其症状

2、、病因、病机的描述很早就散见于中医文献中。如早在灵枢·海论中就有“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的记载;调经论有“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的记述;汉华佗神医秘传首次提出“痴呆”的病名;资生经名曰“痴证”;虞抟医学正传称“愚痴”;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以“呆痴”命名。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提出了“中风后善忘”的观点,明确指出了中风与痴呆的关系;临证指南医案也有“中风初期神呆,遗尿”的叙述。可见VaD属于祖国医学的“善忘”“痴证”“愚痴”“痴呆”“呆病”“文痴”等范畴,主要为“中风痴呆症”。1  脑主神明,智能出焉  &

3、#160; 脑主神明、诸窍、百骸。早在春秋纬元命苞中就有“脑之为合在也,人精在脑”、“头者神所居”的记载;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表明头与精神活动关系密切;张仲景金匮要略也有类似的论述:“头者,人之元首,人神所注”黄帝内经·太素同样提出“头者心神所居”;本草纲目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脑统诸窍、百骸是基于其主神明的功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这里的上窍和空窍,不仅指头面显露于外的七

4、窍,而且更重要的是指颅内诸窍,如脑窍。说明脑具有主特殊感觉的功能,而感觉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言行的依托。诚如脾胃论所述:“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而温暖,此内受天之气而外利九窍者也。”而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是脑与外界联系的通道,脑不仅通过经络得到气血津液的濡养,而且将五脏、四肢百骸连为一体,行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正如锦囊秘彔所说:“脑为元神之府,主持五神,以调节脏腑阴阳,四肢百骸之用”;灵枢·海论谓:“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自过其度。”就是对脑主四肢百骸、运动的概括。王清任对脑主运动的解剖结构和机理早有认识:“人左半身经络上头面而从右行,右半身经络上头面而从左行,有左右交叉之义。”并

5、认为“脑病时,气亏则半身不遂”。    脑主神明,与记忆密切相关。在明代,汪昂本草备要就提出记忆与脑相关:“吾乡金正希先生,偿语余曰人之记忆皆在脑中,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对脑主记忆功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灵机记性皆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目脑髓。盛脑髓者,名曰髓海。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看小儿初生,脑未全,囟门软,目不灵动,耳不知听,鼻之知闻,舌不言。至周岁,脑渐生,囟门渐长,耳稍知听,

6、目稍有灵动,鼻微知香臭,舌能言一二字。至三四岁,脑筋渐满,囟门长全,耳能听,目有灵动,鼻知香臭,言语成句。所以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小儿周岁脑渐生,舌即能言一二字。”将记忆、视觉、听觉、嗅觉、语言功能皆归于脑,精辟地分析了认识、记忆与各种特殊感觉的关系。2  髓空脑萎,智痴神呆    脑主神智、诸窍、百骸,且与精神活动、记忆及各种感觉相关,决定了脑病必将引起精神、智能、记忆、感觉及运动等多种机体功能障碍。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医参云:“脑髓纯则灵,杂则钝,耳目皆从属令

7、,故令聪明矣。”提示脑髓喜盈满而恶亏,脑窍贵通灵而厌扰,至清至纯,无杂无邪,方能发挥其正常功能。如正气不足,气血津液不能充养于脑,或邪实,瘀血痰浊阻闭脑窍,或虚实夹杂,均可使元神失去依托,神机失常,运转失灵,而出现神志呆顿、健忘、行为失常等神志和精神症状。3  痰滞淤结,窍闭神痴    瘀血可致痰,痰浊也可以致淤,两者常互为因果,错杂为病。丹溪心法曰:“汁沫与血相搏,则合并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故痰滞碍血可致血淤,血瘀湿滞可致痰凝,必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且水病则累血,痰病亦可化为淤”。高度概括了痰、淤关系,为后世痰淤互结致病理论奠

8、定了基础。痰、淤互为因果的关系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一方面瘀血阻络,津液循行不畅,停而为痰,即“血不利则化为水”,“血淤即久,亦能化为痰水”,出现痰淤交阻于局部或全身;另一方面,血瘀气滞,津液失于输布,聚而为痰,即赤水玄珠所谓:“津液者,血之余,行于脉外,流遍一身,若天之清雾,若血浊气滞,则凝聚为痰,痰乃津中之变,无处不到。”同样,痰也可通过局部阻塞脉络和影响全身气机而致瘀,如同证治准绳云:“痰积既久,如沟渠壅遏淹久,则倒流逆上,瘀浊臭秽无所不有,如不疏决沟而欲澄治已壅之水,而使之清,是无理也。”既指明了痰浊致淤,又提出了其治疗大法。痰浊淤血既成,或阻塞脑络,元神失养;或蒙闭脑窍,浊而不纯,均可致愚致呆。有研究者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前额叶中部背侧及基底部皮层、颞叶皮层及皮层下灰质(丘脑尾核及壳核/苍白球复合体)的局部脑血流量均有明显下降;重证抑郁病人的前额皮质,前扣带回皮质和尾状核的脑血流及糖代谢降低。脑为清灵之府,阳气之所聚,最忌浊邪壅塞。如痰浊等病理产物蕴积于脑则成为诱发脑病的重要因素,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均与痰淤阻痹脑络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