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处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处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处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处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处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南石油上当系用公木当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题目: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处理研究学生姓名:衽学号: 0915010139专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指导教师:赵建华职 称: 助教2012年3月6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天然气是一种洁净、方便、高效的燃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从井场出 来的天然气多数含有H2S,为了达到管输标准必须对它进行处理。用于天然气脱除酸性组分的方法有很多,大体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干法 脱硫现在工业上已很少应用,湿法脱硫以醇胺法应用最广。近年在川东北发现了开 发前景巨大的天然气气藏,但该区气田高含硫化氢。高含硫天然气的净化问题,国 内尚无成熟的技术可借鉴。

2、天然气净化工艺中脱硫剂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净化气 能不能达到净化指标。为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适合高含硫天然气净化的高效新型 脱硫剂。本论文针对高含硫天然气研制了多种脱硫配方溶液,选取MDEA为基本溶剂, 添加能够改善溶剂性能的多种活性组分,复配了一系列的溶剂。通过静态脱硫试验, 筛选出效果好的AY-2,并确定了最佳加入量为5%。再对筛选出来的溶液做起泡趋 势的测定实验,确定消泡剂的最佳用量为13. 5mg/L。然后对配方溶液作具体的评价。 考察其在不同吸收温度、不同H2s浓度、不同溶液浓度、不同气体流速、不同吸收 溶液体积等主要因素对配方溶液脱硫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在常压、20c左右的最佳 操作

3、条件:气体流速90nli/min; H2s浓度为10% (v)左右;溶液浓度为40% (w); 吸收液体积为120ml,吸收时间20min时该配方溶液的脱硫效果较好。论文还考察 了配方溶液对钢材的腐蚀性,通过实验发现脱硫溶液对钢材的腐蚀性是较低的。毕业设计(论 文)开题报告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化学吸收法这类方法是以可逆的化学反应为基础,以碱性溶剂为吸收剂的脱硫方法。溶剂与 原料气中的酸性组分反应而生成某种化合物;吸收了酸气的富液在升温降压的条件 下乂能放出酸气。这类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碱性盐溶液法和醇胺法。前者在工业上 常用的有本菲尔德法、卡塔卡勃法和氨基酸

4、盐法等等。他们虽然也能脱除H2S,但是 主要用于脱除C02,在天然气工业中应用不多口。醇胺法是天然气脱硫最常用的方法。以它们处理含酸性组分的天然气,再后继以 克劳斯法装置从再生酸气中回收元素硫,是天然气脱硫工业上最基本的技术路线。常用有机醇胺类溶剂主要有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甲基二乙醇胺 (MDEA)、其中以MDEA应用最为广泛。甲基二乙醇胺(MDEA)是一种叔醇胺,虽然它和H2s的反应能力稍差,但在H2s和C02共存时,对H2s的选择性优于其 它醇胺类,同时焰变和饱和蒸气压也较MEA和DEA低。因而自80年代以来得到广泛应 用,成为最受重视的一种液相脱硫剂25 o目前,醇胺

5、吸收一Claus硫磺回收组合工艺在高含硫天然气预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2008 Library of Petroleum University西南石油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2应用。该工艺较少依赖组分分压,对燃类溶解度很小,烧损失低;可根据气体组成 灵活地调节配方。另外,可控制H2S、C02的反应速度与程度,以同时脱除COS等有 机硫。但该技术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同时胺液脱硫处理过程本身存在腐蚀、溶液 降解及发泡等操作困难因素,处理后尾气中H2s和S02浓度仍然偏高。因此,几乎 不用于低含硫天然气及偏远气田高含硫天然气处理过程。物理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包括冷聚乙二醇二甲醛法、冷甲醇法

6、、-中基此咯烷酮法、碳酸丙烯酯法(Fluor Solvent法)、。甲基。-己内酰胺法(NMC法)等。聚乙二醇二甲醛法6:用聚乙二醇二甲醛作溶剂,旨在脱除气体中的C02和H2S,这种溶剂对H2s的溶解度远远大于C02,由于聚乙二醇二甲醛具有 吸水性能,因而该法还能同时产生一定的脱水效果,该法在工业上的应用至今仍限于 相对低的H2s负荷气(2.29g/m3)。其优点是溶剂无腐蚀,损耗小,存在缺点是溶剂 还能吸收重燃。冷中醇法7、8:自20世纪50年代由德国林德公司和鲁奇公司开发使用以来, 以其优越的性能,在化肥工业、石油工业、城市煤气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低 温甲醇洗因用途的不同而采用的再

7、生解析过程流程有所不同。低温甲醇洗法用于天然 气净化过程具有以下特点:溶解度高,甲醇在低温高压下,对C02、H2S、COS和H20有较大的溶解度,是热钾碱溶液的10倍。而且不用化学法再生时的大量热能,大 大降低了净化成本,减少了设备投资;选择性强,甲醇对C02、H2S、COS和H20的溶 解度大,但对其它组分的溶解度小,这样就可以同时将有害物质吸收分离掉;化学稳 定性和热稳定性好,在吸收过程中不起泡,有利于稳定生产;在低温下甲醇粘度小, 具有良好的传热、传质性能;腐蚀性小,不需要特殊的防腐材料,节省设备投资;甲 醇价廉易得。缺点是中醇有毒,需要冷源。甲基毗咯烷酮法9、10:采用物理溶剂N-甲基

8、毗咯烷酮,用于对酸性气体进行粗脱。这种溶剂的沸点很高,处理后的H2s含量可降至符合管输标准。H2S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较C02高,即使在H2s与C02的比例相对小的情况下,也可 用来选择性地除去H2s溶剂可溶解低级硫醇、H2S、C0S和C02,酸性气体不会使©2008 Library of t Petroleum University适合于高含硫天然气净化的新型脱硫剂研究3溶剂降解。该法用于碳钢设备中,无明显腐蚀。碳酸丙烯酯法(Fluor Solvent法)11、12:美国Fluor公司首先研究开发了碳 酸丙烯酯法,主要用于从高酸气分压气体中脱除C02和H2S,也可以脱除有机硫化物,吸

9、 收在低温下进行,有时需用制冷设备冷却贫液,它与聚乙二醇二甲暇法相比,它对C02和H2s的溶解能力不如后者,此外碳酸丙烯酯法H2s对C02相对溶解度的比值小 于聚乙二醇二甲醛法。可见聚乙二醉二甲醛法较碳酸丙烯酯法更适合用于脱除H2s特别 是选择脱除H2s的情况。X-甲基£-己内酰胺法(NMC法)13:适合于脱除气体中的有机硫化物,特别是 硫醇,此外,对H2s的选择性要强于C02,故亦可用于脱除H2S。NMC法目前尚缺乏 实用数据,其工业脱硫应用尚不成熟。物理化学吸收法物理化学吸收法是指以物理溶剂与化学溶剂(胺类)组成的溶液(一般还含有少量的水)脱除气体中酸性组分的方法。最早使用的是醇

10、胺一甘醇,采用这一体系是 为了解决天然气的同时脱硫脱水问题,后来因此体系的醇胺变质及系统腐蚀都比较严 重等问题而逐步停止使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是飒胺法。飒胺法净化天然气的工艺流程与醇胺法相同,差别仅仅是使用的吸收溶液不同,飒胺法采用的溶液包含有物理吸收溶剂和 化学吸收溶剂,物理吸收溶剂是环丁碉,化学吸收溶剂可以用任何一种醇胺化合物, 但常用的是二异丙醇胺(DIPA)和甲基二乙醇胺(MDEA)。碉胺法溶液的酸气负荷儿 乎正比于气相中酸气分压,因此,处理高酸气分压的气体时,飒胺法比化学吸收法有 较高的酸气负荷,因为飒胺溶液中含有醇胺类化合物,因此净化气中酸气含量低,较 易达到管输要求的气

11、质标准。由于碉胺法兼有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二者的优点。 此外,良好的脱有机硫能力则是其重要特点。因而自1964年工业化以来发展很快, 现在已成为天然气脱硫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该方法不能深度脱硫,常用于硫的粗脱。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1叶敬东,王国兴,黄新伟,孔渝华.干法脱硫化氢技术进展J湖北化工,1995, (02). 王国兴,胡典明,魏华,王贤超,张传学,王先厚,孔渝华.EF-2型特种氧化铁精脱硫 剂的特性及工业应用J湖北化工,1999, (02).3叶盛芳,张鸿林,吴永国,孙中耀.NHD法脱酸性气体的工业应用J化肥设计, 2001,(01).4林民鸿,樊玲.NHD净化工艺应用

12、领域J化肥设计,2002, (05).5王世娟,王军民.石油气净化脱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化工进展,2002,(02).6姚雄生,金雯.N-甲酰吗咻脱硫新工艺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2, (05).7马肖卫,李国建.生物法净化H_2s气体的研究J环境工程,1994,(02).8邵立明,何品晶,傅钟,李国建.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含H_2S气体的试验研究J环 境科学,1999,(01).9徐心茹,杨敬一,李少萍,张一安.高效选择性脱硫剂的消泡性能研究J华东理工 大学学报,1999,(05).10翟军.液化气脱硫工艺现状浅析J黑龙江石油化工,1998,(02).II汤渭龙,徐金火,沈复.硫化氢二氧化碳与二

13、异丙醇胺水溶液的汽液平衡计算模 型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88, (02).12朱世勇.NHD气体净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J化肥工业,1994, (06).13陈康良.炼厂气CT配方型脱硫溶剂的开发与应用J炼油设计,2000, (11).14李正西.NHD脱硫脱碳技术应用J煤化工,2004, (03).15黄彦君,浦跃武,叶代启,梁世中.生物脱硫的研究新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3, (02) .16冯续,崔芳.T305型脱硫剂在高浓度CO_2天然气中的应用J大氮肥,2002, (03).17梁卫,覃建雄,川东石炭系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气源探讨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 (02) .18安作相.川东石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