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非营养物质代谢总结第十四章:非营养物质代谢第一部分:血液生化第一节:血浆蛋白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1 .分类(1)依据电泳结果分类:清蛋白 > 球蛋白 > 球 蛋白 > 球蛋白 > 球蛋白(2)依据生理功能分类:载体蛋白,免疫防御系统蛋,酶,激素等2 .性质: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合成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一般位于膜结合的多核糖体上除清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许多血浆蛋白呈现多态性在循环过程中,每种血浆蛋白均有自己特异的半衰期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类型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某些血浆蛋白的水平会增 高,它们被称为急性时相蛋白质(APH二.血浆蛋白的功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维
2、持血浆正常的 pH;运输作用;免疫作用;催化作用; 营养作用;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 第二节:血红素的生物合成,憎宠仪I. & 71 rip电敌! 油庾ME酬If淄川INADPHH一.红细胞的代谢特点1 .糖代谢(1)糖酵解和 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旁路(2)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功能是产生(3)红细胞内糖代谢的生理意义ATP的功能:a.维持红细胞膜上钠泵(Na+-K+-ATPase)的正常运转b.维持红细胞膜上钙泵(Ca2+-ATPase)的正常运转c.维持红细胞膜上脂质与血 浆脂蛋白中的脂质进行交换d.少量ATP用于谷胱甘肽、NAD勺生物合成e.ATP用于葡萄糖的活化,
3、启动糖酵解过程2,3-BPG的功能:是调节血红蛋白(Hb)运 氧的重要因素,可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3 -14.非营养物质代谢,共 6面NAD丽NADPH勺功能:为对抗氧化剂。保 护细胞膜蛋白、血红蛋白和酶蛋白的琉基等不被 氧化,从而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功能2.脂代谢成熟红细胞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通过主动 参入和被动交换不断的与血浆进行脂质交换,维 持其正常的脂类组成、结构和功能二.血红蛋白的合成与调节血红蛋白的组成:珠蛋白+血红素血红蛋白的合成:血红素的合成;珠蛋白 的合成;血红蛋白的合成1.血红素的生物合成(1)定位:在骨髓的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中 合成(线粒体+胞液)(2)合成原料:甘氨酸、
4、琥珀酰 CoA Fe2+(3)合成过程:ALA的生成:由ALA合酶(血红素合成的关键酶)催化线粒体中:琥珀酰CoA+t氨酸一 ALA,脱CoA 脱CO,辅酶为磷酸叱哆醛胆色素原的生成:胞液中:2ALAC胆色素原,ALA脱水酶,辅酶为琉基尿吓啾原与粪吓咻原的生成:胞液中:4胆色素原一线状四口比咯(尿吓咻原I同合酶)一尿吓咻原田(尿吓咻原田同合酶) 一粪吓啾原田(尿叶啾原III脱竣酶)血红素的生成线粒体中:粪叶琳原田一原叶琳原IX (粪叶琳 原III氧化脱竣酶)-原吓啾X (原叶啾原X氧化 酶)一血红素(亚铁螯合酶,Fe2+)(4)合成的特点: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 肝脏,但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合成
5、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Fe2+等小分子物质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 程在线粒体,中间过程在胞液(5)合成的调节ALA合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受血红素反馈抑制;高铁血红素强烈抑制某些固醇类激素,需在肝中生物转化的药物等可诱导其生成ALA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可被血红素、 重金属等抑制亚铁螯合酶还需要还原剂(如:谷胱甘肽)促红细胞生成素t无懵怪 <、,打情忤ATP MM* I _,2,.0F-J _ fIF I有祜性厂7、工无法用(EPO:在肾合成,与膜受 体结合,加速有核红细胞的 成熟以及血红素和Hb的合 成,促使原始红细胞的繁殖 和分化。2.血红蛋白的合成血红素合成后与珠蛋白结
6、合成血红蛋白。 珠 蛋白的合成同一般蛋白质的合成,其合成受血红 素调控二.白细胞代谢1 .糖代谢:以糖酵解为主,提供能量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K氧化酶递电 子体系使Q还原产生超氧阴离子、H2Q、OH?等自 由基,起杀菌作用2 .脂代谢: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可将花生四烯酸转变成血栓烷、前列腺素、-5 -14.非营养物质代谢,共 6面白三烯等活性物。3 .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组胺第二部分:肝胆生化第一节:生物转化作用一.生物转化的概念1 .生物转化的定义:一些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 代谢转变过程称为生物转化2 .生物转化的对象:非营养物质:内源性:如 激素、胺类等外源性:如 药物、毒物等3 .生物转
7、化的主要场所:肝是主要器官,但在 肺、肾、胃肠道和皮肤也有一定生物转化功能4 .生物转化的意义: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 行转化,使其灭活,或解毒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肝的生物转化作用w解毒作用二.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概述: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7 -14.非营养物质代谢,共 6面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亲水性增强,即可 顺利排出体外。有些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 后,极性改变仍不大,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 质结合,即第二相反应,才最终排出1 .氧化反应(最多见的生物转化反应)(1)单加氧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微粒体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单加氧酶存在部
8、位:微粒体内(滑面内质网)组成:Cyt P450, NADPHHNADPH-CyP450 还原酶催化的基本反应:R田 O + NADPH*H->ROH- NADa HO基本特点:能直接激活氧分子,其中一个 氧原子加入底物分子中,另一氧原子被还原为 水,故又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产物:羟化物或环氧化物(2)线粒体单胺氧化酶系:单胺氧化酶(MAO存在部位:线粒体内催化的反应:催化胺类氧化脱氨基生成相 应的醛RCHNH+Q+HQ 告 RCHO+ NH+ HO(3)醇脱氢酶及醛脱氢酶系存在部位:胞液中催化的反应:醇脱氢酶(ADH:催化醇类 氧化成醛醛脱氢酶(ALDH:催化醛类 生成酸举例:乙醇经AD
9、H MEOSt粒体乙醇氧化 系统),生成乙醛,经ALDHR化,生成乙酸 2.还原反应:硝基还原酶类、偶氮还原酶类还原产物:相应胺类3 .水解反应:多种水解酶类,酯酶、酰胺酶和 糖甘酶,水解脂类、酰胺类等4 .结合反应:结合对象:凡含有羟基、竣基或 氨基的药物、毒物或激素均可发生结合反应结合剂:葡萄糖醛酸、硫酸、谷 胱甘肽、甘氨酸、乙酰基、甲基等(1)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一一最多见的结合反 应葡萄糖醛酸基的直接供体:UDPG A尿昔二 磷酸葡萄糖醛酸)催化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举例:苯酚+ UDPGQ苯B葡糖醛酸甘+ UDP(2)硫酸结合反应硫酸供体:PAPS (3' 磷酸腺昔5,
10、 磷酸 硫酸)催化酶:硫酸转移酶(3)(4)(5)(6)举例:雌酮+ PAPS-雌酮硫酸酯+ PAP 酰基化反应:供体:乙酰辅酶 A谷胱甘肽结合反应:供体:谷胱甘肽甘氨酸结合反应:供体:甘氨酸甲基化反应:甲基的供体:S-腺甘甲硫氨酸(SAM 三.生物转化反应的特点1 .连续性:生物转化的第一相与第二相反应往 往是连续进行的2 .多样性:非营养物质可经多种反应实现生物 转化3 .双重性:生物转化反应具有解毒与致毒的双 重性 四.生物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调节和影响1.许多生物转化的酶类是诱导酶一一许多异源 物可以诱导一些生物转化酶的生物合成来加速 其自身的代谢,或影响其他异源物的生物转化 2.遗传
11、因素可显著影响生物转化酶的活性3.年龄、营养、疾病等均可对生物转化作用产 生影响第二节: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1 .胆汁肝分泌(肝胆汁)胆道系统一胆囊浓缩(胆 囊胆汁)主要有机成分:胆汁酸盐(含量最高)、多种酶 类等2 .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是存在于胆汁中一大类胆烷酸的总 称,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即胆汁酸盐,简 称胆盐1 .胆汁酸的分类(1)按结构分:游离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 酸、脱氧胆酸、石胆酸(少量)结合胆汁酸:牛磺胆酸、甘氨 胆酸、甘氨鹅脱氧度氨酸、牛磺鹅脱氧胆酸(2)按来源分:初级胆汁酸: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及相应结合型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在肠道
12、细菌作用下初级胆汁酸7 a -羟基脱氧后生成的胆汁酸包括:包括脱氧胆酸及石胆酸2 .胆汁酸的代谢(1)初级胆汁酸的生成部位:肝细胞的胞液和微粒体中原料:胆固醇限速酶:胆固醇7a-羟化酶过程:胆固醇- 7a-羟化胆固醇(7a-羟 化酶)-一初级胆汁酸一结合型初级胆汁酸酶糖皮质激素、汁固甲状腺素酸醇7a-羟化酶HMG-Co,A /-13 -14.非营养物质代谢,共 6面调还原酶 节:(2)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与肠肝循环部位:小肠下段和大肠过程:初级胆汁酸一肠菌作用下水解脱羟一次级胆汁酸胆汁酸“肠肝循环”: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又回到肝, 在肝内转 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
13、腔的过程生理意义:人体每天进行612次肠肝循环, 弥补合成胆汁酸的不足,有限的胆汁酸反复利 用,满足对胆汁酸的生理需要3.胆汁酸的功能:促进脂类的消化与吸收;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第三节: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胆色素:是体内铁吓咻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 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 一.胆红素的生成与转运1.胆红素的来源:体内的铁叶琳化合物血-13 -14.非营养物质代谢,共 6面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 氧化物酶。约80%来自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 的分解2 .生成过程(1)部位:肝、脾、骨髓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 细胞微粒体与胞液中(2)过程:血红蛋白一血红素+珠蛋白J
14、 J胆红素氨基酸(3)胆红素的性质:亲脂疏水;对大脑具有毒 性作用(4)胆红素的生成过程:血红素一胆绿素(血 红素加氧酶)一胆红素(胆绿素还原酶)(5)血红素加氧酶的调节:氧化应激、缺血、内毒素等fCO的生成,发挥 信息分子的作用一胆绿素、胆红素的产生T3 .胆红素的转运(1)运输形式: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2)意义:增加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度,限制胆红素自由通过生物膜产生毒性作用(3)竞争结合剂:如磺胺药,水杨酸镇痛药,抗炎药,胆汁酸等4 .胆红素的作用:是内源性强抗氧化剂,能清除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自由基二.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1 .摄取:胆红素可以自由双向通透肝血窦肝细 胞膜表面进入肝细胞2
15、.运输:在胞浆与配体蛋白结合一滑面内质网3 .转化:部位:滑面内质网反应:结合反应(主要结合物为 UDP葡萄 糖醛酸,UDPGA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诱导酶:苯巴 比妥)产物:主要为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另有 少量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硫酸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4 .排泄:结合胆红素水溶性强,从肝细胞毛细 胆管排泄入胆汁中(主动转运),再随胆汁排入 肠道三.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和胆色素的肠肝循 环1 .过程:结合胆红素一游离胆红素(肠菌作用 下)一胆素原(无色)一胆素(黄色)2 .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 可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 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生理意义:无四.血清胆红素与黄疸1 .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4/5为游离胆红素,1/5为结合胆红素2 .两种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称为结合胆红素,又称直接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 素称为游离胆红素,又称间接胆红素水中 溶解 度经肾随 尿排出通透细胞膜对 脑的毒性作用游离胆 红素小不能大结合胆 红素大能小五.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 红素浓度升高所致1.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过多,超过肝细胞的摄取转化和排泄能力,造成血清游 离胆红素浓度过高所致2 .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破坏,其摄取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技术服务劳动协议年
- 项目管理中的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
- 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发展试题及答案
- 网络游戏开发测试与上线合同
- 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方法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
-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总结计划
- 通过社交反馈增强品牌价值计划
- 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核心能力试题及答案
- 工程经济学的应用实例分析试题与答案
-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教职工招聘真题2024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巩固】含答案详解
- 品质组长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语文大题突破训练:微写作(北京专用)解析版
- 中药学三基题库
- 关键设备管理与维护策略
- 设备合同三方付款协议
- 临床类面试真题及答案
- 夫妻间借款协议合同
- 【8地一模 初二会考】2025年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中考一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 ktv服务员合同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