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 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总结三、重视方法,考查能力。重视实验设计的原理、思路和方法,加大对考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如 23 题“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长度(圈数)的关系” ,实际考查的知识点是“弹簧的串联和并联” ,健身用的弹簧拉力器就是相同弹簧的并联,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 考生需要从情境中逐步获取信息构建物理模型, 具备模型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才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梯度适当,区分合理。试题重视分层选拔的功能,不仅客观题难度系数有梯度,而且主观题更是通过分层梯度式的设问方式,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考查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各大题入题容易,但随着设问的深入
2、,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对今后备考的启示一、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首先是重视课本,课本不但涵盖考试的全部内容,也包含着知识的结构关系,将书本知识吃透、灵活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 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储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二、 转变学习方式。 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减少, 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且题型和考点也越来越灵活,如果靠 “死记硬背” 、 “题海战术” 的方式学习很难得到高分,应更加注重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加强 “学以致用” 的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和实验操作能
3、力。三、重视方法,考查能力。重视实验设计的原理、思路和方法,加大对考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如 23 题“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长度(圈数)的关系” ,实际考查的知识点是“弹簧的串联和并联” ,健身用的弹簧拉力器就是相同弹簧的并联,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 考生需要从情境中逐步获取信息构建物理模型, 具备模型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才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梯度适当,区分合理。试题重视分层选拔的功能,不仅客观题难度系数有梯度,而且主观题更是通过分层梯度式的设问方式,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考查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各大题入题容易,但随着设问的深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提高了
4、试题的区分度。对今后备考的启示一、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首先是重视课本,课本不但涵盖考试的全部内容,也包含着知识的结构关系,将书本知识吃透、灵活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 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储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二、 转变学习方式。 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减少, 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且题型和考点也越来越灵活,如果靠 “死记硬背” 、 “题海战术” 的方式学习很难得到高分,应更加注重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加强 “学以致用” 的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理综物I
5、I物理试题与教材(人教版)对比分析云南昭通市盐津县第三中学蒋显翠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理综物 II物理试题延续了近几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卷的稳定性。命题特色仍是“稳中有新,稳中有进”,贴近学生实际,较好体现了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想。平均难度比2013年略有提升,对实际问题的考查上更深入了,考查重点依然是高中物理的主 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较大的变化是将电磁感应部分放在了计算题中,电场部分在选择题中出现,选择题中没有考查物理学史,而在选修3-5部分的第一题考查了密立根、贝克勒尔、居里夫妇、卢瑟福、汤姆逊等五人在物理学上的贡献。
6、从今年的变化可以看出,高考的重心仍 然在向着对实际问题的考查上偏移,而且题型和考点也相对越来越灵活化,这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将会逐渐变得更高,更重视立足教材,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定的物理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对比2014年高考新课标2物理试卷与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不难发现,试卷中大部分试题是从教材中挖掘、改造、整合出来的,没有偏题、怪 题,这对2015年高考物理的备考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源于教材的“问题与练习”的改编在t=0到t=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t例1 (第14题)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汽
7、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二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分析:本题源于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1第1章第5节“问题与练习”的第3题的改编。熟练掌握运动物体的位移时间 -图像与速度-时间图像是解题的关键, 也是分析物理的图 像问题的基本方法。此题考查的是V-t图像的应用,只要掌握V-t图像包含的信息一一某一 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 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图线与t轴的夹角代表加速度a的大小,图线与两轴所围的面积代表物体的位移,以及掌握平均速度的概念。但此题没有考查传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而是考查了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甲是加速度减小的加
8、速运动,乙是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解答: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 v-t图像中,图形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根据图像可知道,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由于时间相同,所以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C错误;由于乙车做变减速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所以B错误;因为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大小都是逐渐减小,所以D错误。则本题选Ao例2 (第21题)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i、n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 R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假设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用交流电压表测得
9、a、b端和c、d端的电压分另I为Ub和UCd,则(A.Ukb:UCd=ni : n2B.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电流表的读数变小C.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d间的电压UCd越大D.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分析:本题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选修3-2第5章第4节“问题与练习”第5题的改编,是对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理解二极管单向导电性,Ukb : Ud=ni: n2;原副线圈的功率相等知识点的考查。解答:若没有二极管,根据理想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即有:而因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导致副线圈的电压有效值低于原来值。所以A错误;由题意可知, 当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 R
10、,因电压不变,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则电流表的读数变小,所以B正确;即使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d间的电压 5仍不会变化,所以 C错误;口根据原副线圈的功率相等, 当将二极管短路,副线圈的消耗功率是原来的 2倍,则电流表的读数加倍,所以D正确。例3(第21题)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约为200a ,电压表的内阻约为a)或图(b)所2kQ ,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Q,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示,结果由公式RX=U/I计算得出,式中 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a)和图(b)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极为Ri和RL,则(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 电阻的真实值,且
11、测量值 Ri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 R2 (填 “大于”、“”、“等于”或“乐于”)真实值。0B(b)分析:本题源于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2章第4节的“问题与练习”第2题的改编,关键是明确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方法:当满足(Rv/Rx) > (Rx/Ra)时,电流表应用外接法,根据串并联规律写出真实值表达式,比较可知,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当满足(Rv/Rx) < (Rx/R a)时,电流表应用内接法。 根据串并联规律写出真实值表达式,比较可知,测量值大于真实值。解答:由于待测电阻满足(Rv/R x)=(2000/200)V(Rx/Ra)=(200/10)
12、,所以电流表应用内接法,即Ri更接近真实值;根据串并联规律可知,采用内接法时真实值应为:R真=(U-Ua)/I vU/I=R测即测量值大于真实值;采用外接法时,真实值应为:R真=U/ (I-I v > U/I=R测即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所以答案为:Ri;大于;小于。例4 (第35题)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 a)中,气垫导轨 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 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 相连;滑块 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 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 A质量m=0.310kg,滑块B的质
13、量n=0.108kg, 遮光片的宽度 d=1. 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 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 tB=3. 5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 差绝对值|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碰前总动量| X 100%)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 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图(a) (cm ) * « * * ' k+4*+-4«L91 L 犯 193 13工 234 00:4021丁国图<b>分析:本题源于人教
14、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6章第1节“问题与练习”第2题的改编,根据图示纸带求出滑块的速度,然后求出碰撞前后的动量,根据题目要求判断动量是否守恒。解答: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t=1/f=1/50=0. 02s由图(b)所示纸带可知,碰撞前A的速度:Va=XaA =0. 0400/0 . 02=2m/s ;碰撞后 A 的速度 Va' =0. 0194/0 . 02=0. 97m/s;碰撞后 B 的速度:vb' =dAt b=0. 0100/3 . 5X10?3=2. 86m/s;碰撞前后系统总动量分别为:p=mvA=0. 31X2=0. 62kg?m/s ,p' =mvA
15、' +mvB' =0. 31 X 0. 97+0. 108X 2. 86=0. 61kg?m/s,绝对误差:|( p?p' )/p| X100%=1. 7%<5%由此可知,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二、源于教材的“正文”的提炼例5 (第18题)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 极的大小为g。,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引力常量为 G地球的密度为()3开曲-g 乐阮3丁371口2-2T P 7一A.or & B, G/g。- g C. GT2 D. GT S分析:本题源于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 2第6章第4节“正文”
16、的提炼,根据若不考 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则可列 出物体在两极的表达式, 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万有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列式综 合可求得地球的质量,最后由密度公式,即可求解。解答:在两极,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有mg=GmM/R在赤道处,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GmM/Rmg=(m4Tt 2)R/T2,再代入密度公式 P=m/v可得正确答 案是Bo例6 (第19题)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
17、电势能逐渐降低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分析:本题源于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选修3-1第1章第3、4、5节的概念,电场强度与电势没有直接关系;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本题的解答要抓住判定电场强度看电场线的疏密,判断电势看电场线的方向,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解答: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 而电场强度的方向为电场线的方向,所以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等势面垂直,所以A正确;电场强度与电势没有直接关系,电场强度为零时,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所以B错误;根据电势能 Ep=q(f)可知,电势能与
18、电场强度无直接关系,所以 C错误;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由匀强电场U=Ed可知,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所以D正确。则本题选 A、Do例7 (第35题)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针( R)和镭(R)两种新元素D.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E.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 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分析:本题
19、的内容出自于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关于密立根、贝克勒尔、居里夫妇、卢瑟福、汤姆逊等人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解答: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e-1. 6X1019C,所以A正确;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证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是“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中存在原子核,所以 B错误;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针(P0)和镭(R)两种新元素,故C正确;卢瑟福通过 a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而不能说明原子核内存在质子,所以D错误;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该粒子的比荷,所以E正确。则本题选
20、A、C、E。三、源于教材的“实验”的引申例8 (第23题)某实验小组探究弓t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弓t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R、Pi、B、P3、P4、R、R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挂有质量为0. 100kg的祛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 9. 80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 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 为 11. 88cmiP1P2P
21、3P4P5P6X0(cm)2.044.066.068.0510. 0812 . 01X(cm)2.645.267.81103012 . 9315 . 41n102030405060kN N/m)16356043633. 828 . 8l/k(m/N)0.00610.01790.02290. 02960. 0347(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一(2)以n为横坐标,l/k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l/k-n 图像。(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 k= 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
22、长度l o (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 k=_N/m。O*(m/N)+051-1VO03021020 30 40 5060 70图(b)分析:本题是由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1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引申变形而来。弹簧的圈数相同的情况下,劲度系数是相同的,根据P2的示数,利用胡克定律即可以求得此时的劲度系数的大小。解答:(1)根据P2的示数可知,P2部分的原长为4. 06cm,拉伸后白长度为 5. 26cm, 根据胡克定律可得: k=F/ x= (0. 1X9. 8) /(5 . 26 ?4, 06) x10?2N/m=81. 7N/m, 其倒数为0. 0122。(2)根据表中
23、的数据画出图像,如图所示:(3)根据得到的图像可知:(1/k)/n=0. 03/50得k=1 . 67 x 103/n ,从题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劲度系数与自由长度的乘积近似相等,即kl 1=3 . 47,所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 i (单位为nj)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3 . 47/l o四、源于教材“例题”的变异例9(第20题)如图所示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 正电子和质子。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A.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B.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
24、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C.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D.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已微条径进撞冽器分析:本题源于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选修 3-1第3章第6节例题,是这个例题的变异。 例题是关于质谱仪, 题目中给出了磁场方向, 而本题是关于磁谱仪, 但题目中没有给出具体 磁场方向,根据左手定则 A、C选项,粒子的半径公式判断 B、D选项。解答:由于电子与正电子的电性相反, 所以它们以相同的方向进入磁场时, 受到的洛伦 兹力的方向相反,偏转的方向相反,所以 A正确;根据带电粒子的半径公式: r=mv/qB ,电 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是否相同,与它们的
25、速度有关, 所以B错误;质子与正电子的电性相同,所以它们以相同的方向进入磁场时, 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方向相同, 偏转的 方向相同,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所以C正确;根据带电粒子的半径公式:坳 Bq ,粒子的半径与粒子的动量成正比,而不是与粒子的动能成正比,所以 D错误。所以本题选 A Co高考物理试题逐渐朝着紧扣教材、考查能力的方向发展, 而能力的考查又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高考无论考查什么题,其知识点都是在教材内,体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教材中、题在教材外”的理念,对各种能力的考查离不开教材知识,所以,高考物理复习应
26、回归教材巩固根本,注重复习教材上的基本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物理研究方法和物理思维;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训练;更加注重对概念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加强“学以致用”的能力。2014 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总结张国光又一年高考结束了,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高考的得失。 首先我要感谢去年一年和我在一起的全体教师对我的信任和帮助, 接着我要感谢赵老师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指导。今天我所讲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2014 年高考试题分析,第二部分是去年复习策略总结。一、 2014 年高考试题分析2014 年高考全国课标理综物 II 物理试题延续了近几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卷的稳定性。命题特色仍
27、是“稳中有新,稳中有进”,贴近学生实际,较好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的思想。平均难度比 2013 年略有提升,对实际问题的考查上更深入了,考查重点依然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较大的变化是将电磁感应部分放在了计算题中, 电场部分在选择题中出现,选择题中没有考查物理学史,而在选修3-5 部分的第一题考查了密立根、贝克勒尔、居里夫妇、卢瑟福、汤姆逊等五人在物理学上的贡献。今年试题的特点如下:1、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没有偏题、怪题和难题。例如: 14 题考查的是v-t 图象的应用,这个知识点一直高考考查的重点
28、,年年都考,但年年有变化; 19 题考查的是对电场基本概念的理解, 虽然考纲中是II 类要求, 但题目比较简单。 实验题的 22 题考查的是伏安法测电阻内外接电路和误差分析问题。2、 注重考查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考查。例如: 15 题、 16 题、 17 题均考查的是力、运动及能量相结合的综合应用问题,只不过侧重各有不同。 15 题考查的是平抛运动规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相结合的综合应用; 16 题考查的受力分析、运动学规律与做功相结合的应用;17题考查的是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相结合的综合应用能力。3、今年的命题仍然在向着对实际问题的考查上偏移,在情景设计上力求新颖,与生产、生活、社会
29、、科技尽可能的相结合。例如: 20 题考查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分析及规律的应用,但设计的背景确是磁谱仪;实验题 23 题是一个力学实验题,本题是由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引申变形而来。计算题 24 题考查的是运动学规律( v-t 图像)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但命题背景却是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 ?鲍姆加特纳的高空跳伞。 再有选考题的 33 题( 1 ) 中选项的设置更是体现了这个特点。4、今年的考题相较于往年更重视立足教材,很多试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例如:选择题的 14 题, 源于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1 第 1 章第 5 节 “问题与练习” 的第
30、3 题的改编;第 21 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第 2 章第 4 节的“问题与练习”第2 题的改编; 18 题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 第 6 章第 4 节“正文”的提炼; 20 题源于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选修3-1 第 3 章第 6 节例题,是这个例题的变异。例题是关于质谱仪,题目中给出了磁场方向,而本题是关于磁谱仪,但题目中没有给出具体磁场方向。今年高考的选择题多数都是II类要求,I类要求的只有第19题,剩下的7道题都是较高要求的;另外今年的实验题与去年的设置不同,去年的两个实验题是7 、 8 设置,也就是地位相当, 而今年的两个实验题又回归到一小一大的情况, 分值为 6 分和 9 分。
31、 从今年的变化可以看出, 高考的重心仍然在向着对实际问题的考查上偏移, 而且题型和考点也相对越来越灵活化, 这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将会逐渐变得更高, 更重视立足教材, 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二、对今后备考的启示1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第一是重视课本,课本不但涵盖考试的全部内容,也包含着知识的结构关系,将书本知识吃透、灵活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 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储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第二是重视考纲,现在的高考不会出现超纲的情况,要注意考纲的变化,例如今年的
32、 21题去年的考纲变压器为I类要求,今年改为n类要求,在今年的高考中就出现了变压器与二极管相结合的题,充分体现了考纲的变化。2 、 转变学习方式。 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减少, 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且题型和考点也越来越灵活,如果靠 “死记硬背” 、 “题海战术” 的方式学习很难得到高分,应更加注重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加强 “学以致用” 的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3 、 重视解题思路方法, 从情境中获取信息构建物理模型, 具备模型化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重视实验设计的原理、 思路和方法, 加大对考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如 2
33、3 题“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长度(圈数)的关系” ,实际考查的知识点是“弹簧的串联和并联” ,健身用的弹簧拉力器就是相同弹簧的并联,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 考生需要从情境中逐步获取信息构建物理模型, 具备模型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才得出正确的结论。三、高考复习策略的总结1 、时间安排高三物理复习从今年的 8 月份开始到次年的 6 月份结束,共10 个月的复习时间,大概40周的时间,根据复习的指导思想已经学生的现状,特将高三物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章、 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 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本学期期末考试前, 即2013 年 8 月到 2014 年 2 月末,约 7
34、 个月的时间,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 归纳、 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7月 15 日 9 月 15 日 必修 1 第一章第三章第一章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研究( 8 课时)第二章相互作用及物体的平衡(12 课时)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0 课时)9月 16 日 10 月 16 日 必修 2 第四章第五章第四章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10 课时)第五章 功和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课时)10 月 17 日 12 月 17 日 选修31 第六
35、章第八章第六章 静电场( 12 课时)第七章恒定电流(10 课时)第八章电磁感应(12 课时)12 月 18 日 2014 年 1 月 18 日 选修32第九章第十章第九章电磁感应(10 课时)第十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8 课时)2014 年 1 月 15 日假期补课结束 选考内容选修34 结束 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8 课时) 第十三章 光 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 10 课时)第二阶段(二轮专题):按知识块 ( 力学、电磁学、物理实验、选考部分) 进行小综合专题练习,时间上2014年 3 月到 4 月, 大约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 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进行专题复习, 复习
36、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 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 因此, 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专题划分如下:专题一:力与运动专题二:功与能量专题三:电场与磁场专题四:电路与电磁感应专题五:选考专题专题六:物理实验第三阶段:物理单科综合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 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第四阶段: 理综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考试解析与展望试题及答案
- 国际美术设计师行业动态与试题及答案
-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行业专业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干部廉洁自律试题及答案
- 当前市场下的纺织品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技术标准改革对纺织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商标法的试题及答案
- 公务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 提升审美能力2024年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X线腰椎临床意义
- 零星工程框架协议书范本
- 绽放的梨花(2024年山东滨州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试题)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B 1a - 1d 教案
- 中国银行课件模板7
- 2025年桉树种植与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建设合作合同2篇
- DB3301T 1118-2023 秀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 美容院会员卡使用合约
- 中国邮政广西分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膏方课件培训
-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适应性联考 政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