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遗传评估性状测定规程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附件一遗传评估性状测定规程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附件一遗传评估性状测定规程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附件一遗传评估性状测定规程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一:遗传评估性状测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参与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以及采用该评估系统进行场内测定的种猪测定站、核心育种场、原种猪场和繁殖场的种猪、后备种猪的性能测定,测定的性状和方法限于与遗传评估有关的部分,不作为全面的种猪测定规程使用。1、测定条件和要求1.1、参与全国性种猪遗传评估的各猪场的种公猪、种母猪和繁殖群公猪、母猪、后备种猪都必须按本规程进行性能测定。1.2、饲养管理条件、测定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同一猪场内测定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测定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指定经过

2、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培训并达到合格条件的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测定和数据记录。、测定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并有具备基本育种知识和饲养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1.3、严格按照有关规程的要求,建立严格的测定制度和完整的记录资料档案。2、测定猪的条件2.1、测定猪的个体号(ID)和父、母亲个体号必须正确无误。2.2、测定猪必须是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缺陷和遗传疾患。2.3、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3、性状测定方法推荐参与全国性种猪遗传评估测定的性状共计15个,其中前3个(3.13.3)是必须测定的基本性状,其余性状可根据各场的实际情况尽量考虑进行测定。3.1、达100kg体重

3、的日龄:控制测定的后备种公、母猪的体重在80105kg的范围,经称重(建议采用电子称),记录日龄,并按如下校正公式转换成达100kg体重的日龄(借用加拿大的校正公式):校正日龄测定日龄(实测体重100)/ CF其中:CF (实测体重 / 测定日龄)×1.826040 (公猪)(实测体重 / 测定日龄)×1.714615 (母猪)3.2、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在测定100kg体重日龄时,同时测定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采用B超扫描测定倒数第34肋间处的背膘厚,以毫米为单位。不具备B超的单位,目前暂时可以采用A超测定胸腰结合部、腰荐结合部沿背中线左侧5厘米处的二点膘厚平均

4、值。最后按如下校正公式转换成达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校正背膘厚 = 实测背膘厚×CF其中:CF = A÷A + B×(实测体重 100)A和B由下表给出:公猪母猪ABAB约克夏12.4020.10653013.7060.119624长白猪12.8260.11437913.9830.126014汉普夏13.1130.11762014.2880.124425杜洛克13.4680.11152815.6540.1566463.3、总产仔数: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伊和畸形猪在内。3.4、达50kg体重的日龄:控制测定的后备种公、母猪的体重在4060kg的

5、范围,经称重(建议采用电子称),记录日龄,并校正成达50kg体重的日龄。目前国内外尚无此校正公式的参考资料,将由遗传评估小组进行试验确定。3.5、产活仔数:出生24小时内同窝存活的仔猪数,包括衰弱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3.6、21天窝重:同窝存活仔猪到21日龄时的全窝重量,包括寄养进来的仔猪在内,但寄出仔猪的体重不计在内。寄养必须在3天内完成,必须注明寄养情况。3.7、产仔间隔:母猪前、后两胎产仔日期间隔的天数。3.8、初产日龄:母猪头胎产仔时的日龄数。3.9、饲料转化率:从30kg100kg期间每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计算公式为:3.10、眼肌面积:在测定活体背膘厚(3.2)的同时,利用B超

6、扫描测定同一部位的眼肌面积,用平方厘米表示。在屠宰测定时,将左侧胴体(以下需屠宰测定的都是指左侧胴体)倒数第34肋间处的眼肌垂直切断,用硫酸纸描绘出横断面的轮廓,用求积仪计算面积。3.11、后腿比例:在屠宰测定时,将后肢向后成行状态下,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的垂直切线切下的后腿重量占整个胴体重的比例,计算公式为:3.12、肌肉pH值:在屠宰后4560分钟内测定。采用pH计,将探头插入倒数第34肋间处的眼肌内,待读数稳定5秒以上,记录pH值。3.13、肉色:肉色是肌肉颜色的简称。在屠宰后4560分钟内测定,以倒数第34肋间处眼肌横切面用五分制目测对比法评定。3.14、滴水损失:在屠宰后4560分钟内取样,切取倒数第34肋间处眼肌,将肉样切成2厘米厚的肉片,修成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条,称重,用细铁丝钩住肉条的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悬挂于塑料袋中(肉样不得与塑料袋壁接触),扎紧袋口后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