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docx_第1页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docx_第2页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docx_第3页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docx_第4页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 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 括和总结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3、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B、

2、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 识和利用规律4、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社会变革的先导A、B、 C、 D、5、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A、闻鸡起舞B 、张三早上5点起床C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6、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 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A、阶级性 B 、反思性 C 、实践性 D 、科学性7、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B、千虑一

3、得C、百感交集 D 、三人成虎8、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知是行之始A、B、 C、D、9、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 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10、有人说:“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B 、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C、支配事物

4、发展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道”、“理”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11、2020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注重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永恒变化发展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 D、民族构成世界,世界离不开民族 12、有人大代表将城市和农村比喻为人的两条腿。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就要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B 、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3、“花开花落各有时”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达

5、到“花开花落随人意,春 去秋来不相关。”表明A、矛盾具有特殊性B 、外因对事物变化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C、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 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14、“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 有远大的发展前途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15、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观赏京剧可以根据脸谱区分不同的角色,根据不同 的唱腔辨别不同的流派。这表明A、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 始终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

6、流 D 、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 物的根据16、2020年奥运会奖牌在传统的金属牌上镶嵌了中华美玉,“金镶玉”这一创造性的做法启示我们在处理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上,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我 为主。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A、B、C、D、17、“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其中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B 、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要经历艰难 曲折的过程设才能取得成功18、“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 年有所亏。”这主要告诉我们要A、坚持适度的原则B、不失时

7、机地促成飞跃 C、重视量的积累D、充分重 视内因1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C、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新事物的产生并 战胜旧事物的过程2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它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21、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当前,这种价值 取向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它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能指导人的行为方式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标准A、 B、

8、C、 D、22、在人口问题上,过去一些地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陷入恶性循环。而 计划生育搞得好的地方,则出现了 “少生快富奔小康”的良性循环。这体现的哲理 是A、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着事物发展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23、有一 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这告诉我们A、理论对社会和个人的进步起推动作用B 、实现人身价值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C、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D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2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从哲学角度,这要求我们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B 、认真学好书本知识C、把矛盾

9、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 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5、“忠孝”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要义之一。在封建的等级社会,“忠孝”往往意味着效忠皇上或儿子无条件服从父亲。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孝”也不是“愚孝”,而是地位平等下的法律和道德义务。“忠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表明A、经济利益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因 人而异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没 有统一的标准26、2020年7月27日人民网载文指出,新农村建设既要防止一哄而起的短期 行为,又要避免急躁、简单的方式,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一哄而起的短期

10、 行为和急躁、简单的方式违背了A、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C、形而上学的一点论D、形而上学的均衡论27、光明网载文强调,在入党的结构和比例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实事 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因为A、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B、从实际出发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C、事物之间毫无共性可言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 键28、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 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A、实践能决定认识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11、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D 、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29、之所以说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A、B、C、D、30、辩证的否定事物的自我否定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绝对的否定A、B、 C、 D、二、非选择题(40分)31、甲认为:“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第一性的东西。”乙认为:“世界是物质 的,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请问:(1)甲、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派别? (4分)(2)这两种哲学派别的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4分)(3)这两种哲学派别的分歧是什么?

12、 ( 2分)32、辨析题:辩证否定就是肯定旧事物中的矛盾主要方面,否定次要方面。(14分)33、材料一: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每年毁掉大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 o材料二: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 ,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 的9亿多亩森林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4、95亿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森林面积1、3亿亩。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

1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8分)(2)为了很好地发挥森林“总调度室”的作用,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 说明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依据。(8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ACBBC CBDCD BBDBD DCCCA ABBDC BDCDA二、非选择题31答:(1)甲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4分)(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4分)(3)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2分)32答:(1)唯物辩证法的

14、辩证否定观,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 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 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4分)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的力量不平衡,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 方面,而被支配的一方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分)(3)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或消极因素在不同的情况 下,都可能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或次要方面。所以,不能简单把积极因素理解为矛 盾的主要方面,也不能把消极因素理解为矛盾的次要方面。(4分)(4)上述观点对辩证否定观的认识是不科学的。(2分)33答:(1)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否则整 个生态环境会遭到破坏;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利用自然,又要保护 自然;坚持适度原则,自然资源的利用总是有限度的,过度砍伐会走向反面。(2)我们应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