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复习提纲_第1页
音韵学复习提纲_第2页
音韵学复习提纲_第3页
音韵学复习提纲_第4页
音韵学复习提纲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音韵学复习提纲1 .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的分支?音韵学(historical phonology),又叫声韵学,或者历史语音学。 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 音系统及其演变的学科。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古代是“小学”的一 个门类,是“经学”的附庸。音韵学可以分为四个门类: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篇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这里的“今”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古音)古音学:是相对“今音学”来说的,以诗经的用韵和谐声字篇主要材料,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上古音)等韵学:得名于等韵图。用字母、等、呼等概念分析反切原理和发音方法,并以韵图的 形式分析汉语的音节结构。

2、北音学:对象是近代反映北方语音的韵书、韵图。(近代音)2 .关于声母的概念(1)声母磬母(initial consonant)是指音第10(的It音。 在音没有It音的情况下,也可以言忍篇存在一彳固“零磬母”。而除上普通言舌中真正的零磬母是非常少的。除彝音中往往带有 一个喉塞音或同部位的半元音。磬母由It音情成,但是It音不一定是磬母。It音逮可以充尾。(-m, -n, -?, -p, -t, -k, -l,-?)。有些It音(一般是甫音)逮可以自成音第:喝 m (北京),五?、唔m (廉州)。甚 至跟磬母相拚成一个音第:浸 th?,金同k?,郎n?,桑s?(厦咒)。(2)声类反切上字的分类,

3、由反切上字系联、归纳而来。广韵中452个反切上字,最多可以分析为52声类。(3)字母在音韵学上,古代学者称呼声母的别名,指字音的开头部分。字母的崖生典佛教的僖 播有信队在翻群佛的谩程中,人凭接斶到一槿跟漠音吾、漠字完全不同的言吾言和文字,即梵 言吾文。梵文是一槿拚音文字,以It音字母篇中心,元音用附加符号表示。受梵文的敬樊,中 K的音阜家禽立了字母。最早创制字母的人一般言忍焉是唐末的和尚守温。他的字母有三十偃I, J!於敦煌彝琨的守温残卷。现在音韵学上流传的三十六字母是经后人曾补过的,它大致代表了唐、宋间 汉语语音系统的三十六个声母。(4)五音音韵学家根据声母发音部位的不同,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喉

4、音、牙音、舌音、齿音、唇 音五类,即所谓“五音”。玉篇卷末所附的五音声论以及广韵卷末附的辩字五音法都是这种分法。前者自内向外,分为喉、舌、齿、唇、牙;后者自外向内,分为唇、 舌、齿、牙、喉。(5)七音在“五音”的基础上把“来”母别立出来称为“半舌音”,“日”母别立出来称为“半齿音”,是为“七音”。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张麟之改编的韵镜和郑樵的通志七音略 .(6)九音在切韵指掌图中有“九音”说:把“半舌”与“半齿”并称为“舌齿音”,把“唇音”分为“重唇”与“轻唇”,“舌音”分为“舌头”与“舌上”,“齿音”分为“齿头”与“正 齿”。(7)清浊“清”、“浊”的区别在于声带的作用。“清音”是指不带音(发音时

5、声带不振动)的辅音,“浊音”是指带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8)全次“全清”是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次清”是指送气而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全浊”是指带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次浊”是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3 .关于韵母的概念(1)韵母it母是一彳固音第中磬母之彳爱的音成分。it母可以迤一步分析篇“iBT(介音)、“it腹”(主要元音)和尾”三部分。“韵母”不需区别声调。漠音吾普通言舌中,it母的结横较磬母OL磬母由一彳固音素横成,it母即不一定由一彳固音素横成。母it不一定全部由元音横成。普通音舌中iBt、 it腹两部分一般都是由元音充富,it尾即可以由It音充富

6、。此外,有些It音(一般是甫音)逮可以自成音第,在有些方言中甚至 可以跟其它It音拚合篇一彳固音第。(2)韵即“押韵”的“韵”。从韵腹算起,不管韵腹之前有没有介音,或韵腹之前的介音是否 相同。韵书里的“韵”有声调的区别。(3)韵类反切下字的分类。韵头、韵腹、韵尾、声调都要做区别。(4)韵部比“韵”和“韵母”含义要广,它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不管韵头和声调是否相同。(5)韵摄等mi的概念。等mi把尾相同、it腹相近的to帚伊在一起,称篇一 “搦”。it搦是按照音近原n嘘帚伊it得出的大I®。盘帚伊的原即是:不言辑露)1、不言十|熊|、it腹相近、it尾相 同(或相近)。广韵中公有16个

7、韵摄。(6)阴、阳、入根据韵尾的不同,音韵学家把古韵分为三大类: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阳声韵:以鼻音收尾;入声韵:以清塞音收尾。(7)舒促阴声韵和阳声韵只有平、上、去三个声调,入声韵只有入声调。所以音韵学上把前二 者称为“舒声”,把入声韵称为“促声”。4 .关于声调的概念(1)声调磬是一槿超(非)音K音位。音位是具ft语言中最小的有显别言司的音吾音形式作用的 言吾音单位。非音K成分也可以作别意羲的手段。漠言吾的磬的特黑占:一个音第之内的音高建化,音高的建化是建U的。(2)四声传统音韵学对声调的分析法,分为“平、上、去、入”四类,也叫“四声”。用这四个字代表四声是举例性的。 开始提倡“四声

8、”大约是在齐梁之间,首先发现其存在并对其进行 分析研究的,是六朝的文人周ih沈余勺等,他们受佛教徒“转读”佛经的影响而开始研究。“四声”只说明声调的四种类别,具体调值不明。(3)调值直是除的高低昇降的音值。(4)调类是的别,的名耦是按照它同古澳言吾四磬的系碓定的。值和是 两回事,是相封固定的,相同的在不同方言中的直郤不一定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5)平仄平仄的不同就是平声和上去入的区别。也就是说,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是诗词格 律上很重要的概念。诗歌讲究平仄,就是为了构成声音的回环和抑扬,为了声音美。5 .反切用两个汉字来拼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的注音方法叫反切。前一个字称为反切上字, 后一个字

9、称为反切下字,拼出的另一个字被称为被切字。产生的时代大约在东汉后期。反切的方法是把一个单字的音分析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用两个方块字作代表。第一个字只取其声母,第二个字只取其韵母与声调,合起来成为所要拼出的字音。反切的优点在于:(1)避免了用生僻字给常用字注音(2)可以给所有漠字注音反切的缺点在于:(1)部分反切不能切出现代音(2)反切上下字含有多余成分(3)切语用字纷繁(4)简单的字有时用复杂的字作切语(5)唇音字不分开合6 .广韵的由来和体例广韵这部韵书是陈彭年、邱雍等人奉皇帝命令修订的,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即公元1008年,正式的名称是大宋重修广韵。它是根据陆法言的切韵以及唐代许多

10、 切韵增订本(王仁峋刊谬补缺切韵、孙恤唐韵、李舟切韵等)编成的。广韵一开始并不是这部韵书的专称,因为唐宋韵书多沿用切韵这个名称,有的称为广 切韵,有的又简称为广韵。体例: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共二。六韵,所收字 26194个。先按磬分大 (卷):平声分“上”与“下”,所以分为五卷。同一3H内分it (it目):平声分五十七韵,上声分五十五韵,去声分六十韵,入声 分三十四韵。同一it内按同音字分小it (M):每一纽字数多少不一。每一纽的第一个字的下面用 小体字加以注释之后, 又用反切注音而且表明本纽所辖的字数。反切所注的音是指这一纽所有的字音而说的,至于某一个字有另一个读法,又音在字下用反切或

11、直音注音。7 .陈澧系联法我国第一个根据广韵 里的反切来研究广韵 声韵系统的人是清代的音韵学家陈澧。他采用的方法叫“系联法”,步骤是:找出101所有的反切上字,查出每彳固反切上字的反切,比较反切上字的反切上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基本条例:凡反切上字同用、互用、递用的,必属于同一声类。(2)分析条例:凡两个反切下字同一韵类的,那么上字不必同声类。(3)补充条例:有些不能直接系联的切语,可以从“又音”和“互见”的反切来加以考证。陈澧根据上述条例系联出四十个声类。他把“照、穿、床、审、喻”母各分为两类,又 将“明、微”两母合为一类。陈澧的系联法有一定科学性,但在实践中没有完全遵守他所定 的条例

12、,所以其分析出的四十类不够准确。8 .等韵的基本概念(1)等韵图根据介音或主要元音的细微差别把韵母分为四等。从一个韵来说,“等”的区别只是说明介音的有无或不同, 并不涉及到主要元音的问题。 但在一个韵摄之内, 等于等的差别 就不仅是介音的有无或不同, 而是包含了主要元音的细微差别。 简言之,韵等区别韵母开口 度的大小:一等最大,二等次大,三等次小,四等最小(三、四等都有 i介音)。(2)呼中古的韵母有开口呼和合口呼的区别。开口呼是指不圆唇的韵母,合口呼是指圆唇的 韵母,即韵头带u或w,或主要元音是u的。“四呼”这个术语在清代由音韵学家潘耒正式提出。按普通话的情况,凡是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

13、u、y的韵母叫开口呼;以i作韵头或韵腹的叫齐齿呼;以 u做韵头或 韵腹的叫合口呼;以y作韵头或韵腹的叫撮口呼。(3)转按四等与四声的关系,并合若干个韵为一 “转”。“转”是受佛经“转倡”的影响而得名的,意思是说,声母和韵母辗转相拼而成各个字音。“转”跟“第一图”、“第二图”意思相近。(4)摄“摄”和“转”的含义基本上相同,也是把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的若干个韵拼合在一 起,称为一摄。不过,“韵摄”比“转”所包括的范围要宽,它是在四十三转的基础上把相 近的几个转进一步加以合并,成为十六韵摄。9 .比较广韵三十七声母和宋人三十六字母的异同。(1)三十七声母中,重唇音还没有分化;三十六字母中“帮、滂、明

14、”分化为“帮、滂、明”和“非、敷、奉、微” ;(2)正齿音还没有合并为一组;三十六字母中,“庄、初、崇、生”和“章、昌、船、书、禅”合并为“照、穿、床、审、禅” ;(3)匣母逮没有分化, 喻母逮没有形成;三十六字母中,匣母一二四等成为匣母, 三等(即 云母)归入喻母,以母归入喻母。10 .十六摄中哪些韵摄四等俱全? 蟹摄、咸摄、山摄11 .广韵中有哪些四等韵(只列平声和入声韵目即可)?平声:齐、先、萧、青、添入声: 屑、 锡、帖12 .广韵三十七声母中哪些只与三等韵相拼?哪些不与三等韵相拼?(1)云、日、牙B、群(2)匣13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舌面音声母t?、t? '、?来源于

15、广韵音系的哪些声母?(1) t?母的来源是:精母(如,绩、迹)、从母仄声(如,寂、净)、见母(如,家、力口) 群母仄声(如,巨、局);(2) t?'母的来源是:清母(取、趣)、从母平声(情、晴)、邪母平声尤韵(囚、泅)、 溪母(去、曲)、群母平声(穷、琼);(3) ?母的来源是:心母(小、笑)、邪母(序、馀)、晓母(吓、虾)、匣母(杏、形)14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卷舌音声母t?、t? '、?、?来源于广韵音系的哪些声母?(1) t ?母的来源是:知母(忠、竹)、澄母仄声(轴、重)、庄母(争、责)、崇母仄声(乍、 助)、章母(种、钟)、禅母入声职韵(植、殖);(2) t

16、?'母的来源是:彻母(逞、宠)、澄母平声(呈、虫)、初母(创、窗)、崇母平声 (床、崇)、昌母(尺、冲)、船母平声(船、乘)、禅母平声(成、城);(3) ?母的来源是:崇母仄声止韵、志韵(士、仕、柿、事) 、生母(色、生)、船母古 平声麻韵、真韵和古仄声 、书母(叔、束)、禅母古平声麻、虞、脂、之、宵,古仄声除 职韵以外的其他各韵 > (尚、勺)(4) ?母的来源是:日母(惹、如)15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零声母来源于广韵音系的哪些声母?微母(无、巫)、疑母(开:呆、合:我、撮:乐) 、影母(开:哀、齐:益、合:沃、 撮:冤)、云母(齐:尤、合:卫、撮:于) 、以母(齐:用

17、、合:悦)、日母止摄开口。16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f声母来源于广韵音系的哪些声母?非母(夫、肤)、敷母(峰、蜂)、奉母(符、冯)17 .找出广韵三十七声母中的全浊声母,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普通话中的演变规律。母:古平声,今读p '(袍、傍);古仄声,今读p(抱、办)奉母:今读f(芬、费)定母:古平声,今读t '(团,条);古仄声,今读t(邓、动)从母:在洪音韵母前 古平声,今读ts '(才,层);古仄声,今读ts(自,罪) 在细音韵母前 古平声,今读t ?'(钱、秦);古仄声,今读t ?(静,匠)澄母:古平声,今读t ?(肠、传);古仄声,今读t ?'

18、;(仗、赵),少数字读ts(泽、 择)崇母:古平声,今读t ?'(愁、馋),少数字读ts '(岑、涔)古仄声,“止”韵“志”韵今读? (土、事);其他各韵今读t ?(状、助);少数字 读ts(骤)船母:古平声,“仙、谆”二韵今读t ?'(船,唇);“麻、真”二韵今读?(蛇,神);“蒸” 韵今读t ?'(乘)或?(绳)古仄声,今读?(舌、实)群母:在洪音韵母前 古平声,今读k '(葵、狂);古仄声,今读k(跪、共) 在细音韵母前 古平声,今读t ?'(旗、权);古仄声,今读t ?(具,件)邪母:在洪音韵母前 古平声,“之”韵今读t ?'(词

19、、辞),其他各韵今读s(松、随);古仄声,今读s(穗、颂)在细音韵母前 古平声,“尤”韵今读t ?'(囚、泅),其他各韵今读?(徐、寻)古仄声,今读t ?(谢、像)俟母:古平声,今读不详;古仄声,今读 s(俟)禅母:古平声,“麻、脂、之、宵"四韵今读 ?(谁、时),“虞”韵今读t ?(铢)或?(殊),其他各韵今读t ?'(仇、纯)古仄声,今读?(社、石),“职”韵今读t ?(植)或?(富)匣母:在洪音韵母前 今读X(华、户)在细音韵母前今读?(学、咸)18 .举例说明中古四声到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1)古平声 清音声母演变为今阴平 如,今天飞机攀登浊音声母演变为今阳

20、平 如,然而流行盘旋(2)古上声 清音声母、次浊声母演变为今上声如,鼓舞子女好友全浊声母演变为今去声 如,件舅是坐淡抱(3)古去声 今普通话中一律读去声(4)古入声 清音声母演变为今阴、阳、上、去如,一七八、菊福竹、笔百匹、毕的祝次浊声母演变为今去声 如,岳入六纳物药 全浊声母演变为今阳平 如,食杂独白俗服19 .普通话中不送气塞音、塞擦音在与阳声韵相拼时没有读阳平的,为什么?(不会)20 .效、果、假三个韵摄各有几个韵母?演变为普通话中的哪几个韵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1)效摄 四个韵母:豪韵,演变为au韵;肴韵,演变为iau和au韵;宵韵,演变为au和iau韵;萧韵,演变为iau韵(2)果

21、摄 两个韵母:歌韵,演变为uo、丫、a韵;开口三等戈韵,演变为 ie;合 口一等戈韵,演变为o、uo、丫 韵;合口三等戈韵,演变为 ye韵(3)假摄 一个韵母:开口二等麻韵,演变为a、ia韵;开口三等麻韵,演变为丫ie, 合口二等麻韵,演变为ua韵。21 .普通话中哪几个阴声韵韵母没有入声的来源?uai 、uei、?、2 ?22 .普通话的?韵母的来源是什么? 止摄三等开口日母23 .普通话的韵母的来源是什么?止摄开口三等支韵、脂韵、之韵。24 .举例说明普通话葡母来源于中古哪些韵摄?止摄、蟹摄、深摄入声、臻摄入声、曾摄入声、梗摄入声六韵的知、庄、章三组。25 .举例说明普通话中?n韵来源于中古哪些韵摄?深摄开口三等庄组、知组、章组、日母,臻摄开口一等见系,三等庄组、知组、章组、 日母;合口一三等帮系。26 .举例说明普通话中 an韵来源于中古哪些韵摄?咸摄开口一等、二等、三等知系;合口三等。山摄开口一等、二等帮系、泥组、知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