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检测考试题卷_第1页
防雷装置检测考试题卷_第2页
防雷装置检测考试题卷_第3页
防雷装置检测考试题卷_第4页
防雷装置检测考试题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防雷 装置检 测能力 考试题姓名得分一、填空1、 安装雷电防御装置的单位应当对雷电防御装置进行经常性的(维护)、 (保养),并委托雷电防御装置检测机构实施定期安全检测。2、接闪带应(平正顺直),固定点支持件均匀、固定可靠,支持件间距 符合水平直线距离为(或 Im的要求,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大(49N的 垂直拉力。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o4、建筑物遇雷电流侵袭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或电气线路会构成(反击)。5、 钢质接地装置

2、宜采用(焊接)连接,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 倍)、且不少于(三面)施焊。6、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并宜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 连接),并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7、用毫欧表检查屏蔽网格、金属管、(槽)防静电地板支撑金属网格、 大尺寸金属件、房间屋顶金属龙骨、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金属 门窗、金属格栅和电缆屏蔽层的电气连接,过渡电阻值不宜大于()o8、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减少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其它金属导体之间的(电位差)。9、若电源系统为TN系统,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供电系统形式应采用 (TN-S) 系统。10、对SPD的基本要求:(能承受预期通过电流);(通过电流时的 最大箝压

3、)和有能力熄灭在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11、网络入口处通信系统的 SPD尚应满足系统传输特性,如比特差 错率(BER、(带宽)、(频率)、允许的最大衰减和(阻抗)等。12、对SPD进行外观检查:(SPD的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 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SPD的标志应完整和清晰。13、 现场环境条件应能保证正常检测, 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检 测(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14、检测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时 , 严禁带火种、无线电通讯 设各;严禁吸烟,不应穿(化纤服装),禁止穿钉子鞋 , 现场不准随意敲 打金属物 , 以免产生火星 , 造成重大事故。应使用(防爆)型检测仪表

4、和不 易产生火花的工具。15、首次检测单位,应先通过查阅防雷工程(技术资料和图纸), 了解并记录受检单位的防雷装置的(基本情况),在与受检单位协商制定 检测方案后进行(现场检测)。16、对易燃易爆场所和一、 二类防火单位的外部和内部防雷装置必须 每年检测( 2 次);一般建(构)筑物每年必须检测( 1 次)。17、防雷减灾工作, 实行(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的原则18、描述雷电流波形基本参数为 (雷电流幅值) 、(波头时间) 和(波 长时间)。19、GB50057-2010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的防雷设计)。2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次 /a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

5、民用建筑物 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2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 在电源引入的总配电 箱处应装设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无法确定时,冲击电流应取 等于或大于()。22、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也可采用由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 闪器。接闪网、接闪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 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5m*25m的网格。23、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并宜敷设在(当 地冻土层)以下,其

6、距墙或基础不宜小于(m。接地体宜远离由于烧窑、 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24、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总配电箱起供电给本建筑物内 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 TN-S 系统。25、一个电子系统的各种(箱体、壳体、机架 等金属组件与建筑物 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做功能性等电位连接应采用( S 型星形结构 或( M 型网形结构。2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遭受雷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击雷, 又有从电源线路、信号线路等侵入的(闪电电涌侵入 ,还有在建筑物附 近落雷形成的(闪电感应),以及接闪器接闪后由接地装置引起的(地电 位反击)。27、接地体采用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Iom

7、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 其厚度不应小(4mm ;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 ;钢管壁厚不应小于()。28、按防雷装置拦截效率 E的计算式(E=I-NC/N)确定其雷电防护 等级;当()时,定为 A级;当(V E)时,定为B级;当(V E) 时,定为C级;当(E),定为D级。29、 移动通讯基站的冲击接地电阻应该为 (4) , A类计算机机房冲 击接地电阻的要求为(1) ,程控交换机冲击接地电阻的要求为 (5) , CCTV电视有线监控系统的冲击接地电阻的要求为( 4)°30、 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 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

8、作电压、接口型式、特性阻抗等 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31、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 (等电位连结) 与(接地保护) 措施。32、浪涌保护器的主要元器件有 (压敏电阻) ,(气体放电管) ,(暂 态抑制二极管)等等。33、在独立接闪杆、 架空接闪线、 架空接闪网的支柱上, 严禁悬挂(电 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34、当设置人工接地体时, 人工接地体宜在建筑物四周散水坡外大于(Im)处埋设成环形接地体,并可作为(总等电位连接带)使用。35、单根引下线时,分流系数应为( 1);两根引下线及接闪器不成 闭合环的多根引下线时,分流系数可为(

9、),当接闪器成闭合环或网状的 多根引下线时,分流系数可为()。36、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Io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 5m时,在两级浪涌 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37、 机房采用 S 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宜使用截面积不小于(5omm2 的铜排作为单点连接的接地基准点(ERP。机房采用M型等电位连接网 络,宜使用截面积不小于( 5omm2 的铜带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下构成铜带 接地网络。38、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 应串接连接于天馈线路与被保护设 备之间,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mm2的铜芯导线就近连接到 LPZO区与 第一防护区SPZ1

10、交界处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接地线应(平直)。39、接地线、信号线缆敷设若需转弯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 1o 倍。目的是(防止破坏线缆的绝缘层和外护层 。40、电源线路的各级浪涌保护器(SPD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 电源的前段 ,浪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 连接。各级浪涌保护器 (平直 连接导线应平直, 其长度不宜超过 ( 。二、选择题1、为了保证网络系统工作,为系统所选配安装的SPD勺动作响应时间应( B 。A、动作时间要小于10ps; B、动作时间要小于10ns;C 动作时间要接近10 sD、动作时间要达到10/350 S2、在停电作业中,不论是全部停电还

11、是部分停电,都应采取( ACD等步 骤,以保证人身安全。A停电B、验电C分流接地D悬挂标示牌3、 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B)装设断接卡。A地面以下至地面以上之间B、至之间C地面Im以上D高度处。4、若为坡度大于 1 10且小于 12 的屋面设计避雷带, 避雷带的安 放位置选择在( A)。A屋角、屋脊、檐角、屋檐;B、屋角、屋脊、檐角;C女儿墙;D、女儿墙、屋檐、檐角5、 在电气系统中,用不同的颜色线来标识取不同作用的线,PE线采 用的颜色为( C)。A红色B、黄色C 绿/黄双色 D、蓝色6、 人工接地体的敷设中,垂直接地体的长度(D),垂直接地体的间 距(F),在土壤中的埋

12、设深度为大于等于( A)OA、 3mF、 5m7、 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应采取的基本措施是(AD)OA建筑物或房间的外部屏蔽措施 B、设备屏蔽C静电屏蔽D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8、施工质量验收, 浪涌保护器验收项目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 (ABCD)A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连接方法和连接导线规格B、浪涌保护器接地线的导线长度、截面C电源线路各级浪涌保护器的参数选择及能量配合D浪涌保护器各级之间的距离9、 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应采取的基本措施是(AD)A建筑物或房间的外部屏蔽措施 B、设备屏蔽C静电屏蔽D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10、在电气系统中,用不同的颜色线来标识起不

13、同作用的线,等电位 连接线采用的颜色为( C)。A红色B、黄色C绿黄双色D蓝色11、当采用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除等电位连接点外,应与共用接地系统的各组件有大于(A)的绝缘。A、10KV、 50usB、 20KV、 50usC、 10KV、 8/20usD、 20KV、 8/20us12、 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 SPD寸,电压开关型SPD与无 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D),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 不宜小于( B)。A、3m;B、 5m;C、 6m;D、 1 0m;E、 15m; F、 20m;13、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等电位连接带验收项目应符合下

14、列规定:( ABCD) A等电位连接带的安装位置、材料规格和连接方法B、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安装位置、材料规格和连接方法C电子信息系统的导电物体、各种线路、金属管道以及信息设备的等电 位连接D绝缘导线和绝缘层14、当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应采取的基本措施是( AD)。A建筑物或房间的外部屏蔽措施 B、设备屏蔽C静电屏蔽D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15、LPZI 含义是(B)OA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本区电磁场得到衰减B、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本区电磁可得到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C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本区电磁场可能得到衰减16、TT系统中的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负荷侧时,应装( B) 只SPD

15、其最大持续运行电压 UC应不小于Uo的(E)倍。A、2B、 3C、 4D、17、防接触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ABCD)A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 10 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 四周和建筑物内的。B、弓I下线3m范围内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 50k m,或敷设5cm厚沥青层 或15c m厚砾石层。C外露引下线,其距地面以下的导体用耐 50 S冲击电压IOOkV的绝缘 层隔离,或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隔离。D用护栏、警告牌使接触引下线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18、人工钢质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C)。其间距以及人工水平

16、接地体的间距均宜为(A),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A、 5mB、 10mC、19、一般情况下,在线路多处安装 SPD时,电压开头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B),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A)。A、 5mB、 10mC、15mD、 20m20、使用与地中的材料有:( ABC)A铜B、热镀锌钢C、不锈钢D、铝E、铅三、名词解释1 、雷电波侵入: 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室内,危 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2、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可能持续加于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方均根电压或直流电压,等于电涌保 护器的额定电压。3、防雷装置检测:按照建筑

17、物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 测 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4、防雷等电位连接: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5、电磁兼容性: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的其他设备和系统构成 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6、冲击接地电阻: 当冲击电流或雷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散流时,接地体对地冲击电压的幅值与 冲击电流幅值之比。四、简答题1、什么是滚球法?滚球法是以 hr 为半径的一个球体, 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 当球 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利用作为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 地面(包括与

18、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 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2、在建筑物引下线附近保护人身安全需采取的防跨步电压的措施主 要有哪些?答:1 )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 10 根柱子 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2)引下线3m范围内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 50k m。或敷设5cm厚沥青层或15cm 厚砾石层。3)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作均衡电位处理。4)用护栏、警告牌使进入距引下线 3 m范围内地面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3、试述防雷检测工作中有哪些需注意的事项?答 : ( 1) 、注意高空危险。为了检测数据的准确,对有些工厂航车、烟囱、水塔、高层建筑物顶,除了器测 外还要进行实地检查。进行高空作业,在实测时必须切记注意安全,要配备必要的保 护工具。发现严重锈蚀的,不要轻易上去。作业时要保护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 作业前应有充足的睡眠。(2) 、注意防火、防爆。 避雷检测的重点之一是仓库,多易燃易爆物品。因此在检测时,不要带火种、吸 烟,穿化纤服装、钉子鞋 , 不要在库内随意碰撞、敲打 ,以免产生火星 , 造成重大事故。(3) 、注意防毒。在一些汽油仓库、化学、农药仓库,进库前先用气体浓度分析仪测量,看是否已 达到爆炸或超过卫生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