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_第1页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_第2页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_第3页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认识论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也就是认识中的主体和客体。主、客体之间既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又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2、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3、一切真知,归根到底,都在实践中产生 直接经验:亲身实践的产物 间接经验:从别人、书本学来 “源”与“流”的关系(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不断发展的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和新的经验材料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功能日益进步的认识工具、认识手段(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

2、的、基本的观点。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论路线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路线:物感觉和思想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路线:感觉和思想物反映论:认识的本质就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在意识之外存在着并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世界,是认识内容的唯一来源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先验论:人的认识先于实践而存在,或者是先天就有的。“先验”指“先于经验”,这里的“经验”指观察、实验、调查等各种实践活动。先验就是先于实践。(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是直观、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印迹”、“白板”原因:离开实践 离开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

3、识论: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原因:以实践为基础 引入辩证法“能动”的含义:自觉积极主动 是一个充满曲折、飞跃的 无限发展过程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方面,摹写性另一方面,创造性,是能动性的基本标志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过程并非直观的,而是包含着飞跃。(一)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从实践上升到认识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1、感性认识:在实践中,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的外在形象、表面现象。感觉: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引起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低一级的感性认识形式,是整个认识的起点。“认识开始于感觉”符合唯物主义。知觉:把感觉加以综合,整体

4、上反映事物的全部表面现象。表象:对于过去已经得到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或再现。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和形象性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初级形式),只能把握表面现象,有待于上升到高级阶段。2、理性认识概念:对事物共同属性的抽象。判断:对于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肯定或否定。推理:由已知判断推出未知判断。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理性认识的最终结果就是理论。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特点:间接性,抽象性把握现象后面的本质或事物发展的规律。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区别:二者有质的不同。特点特点内容感性认识直接性形象性表面现象理性认识间接性抽象性本质、规律联系:1、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

5、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在认识论中坚持了唯物主义。客观实际感性认识理性认识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3、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就是理性认识(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原因:1、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修正。(三)认识运动的无限反复和无限发展为什么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1、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本身演化过程的限制,或受到其本质表现程度的限制。 a、客观事物有一个产生、演化的过程,其本质有一个逐步暴露的过程。 b、客观事物往往是多层

6、次的、多方面的2、人的认识水平受到实践发展水平的制约为什么人类总体的认识过程是无限发展的?1、客观世界的范围是无限的,内容是无限深远的,其运动变化的过程也是无限的2、人类总体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人类总体的认识过程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模式循环上升,无限发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四、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注意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右的错误:保守,思想落后于实际 “左”的错误:冒进五、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7、设计师格罗培斯在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过程中,当主体工程完成后,暂停修建乐园里的道路

7、,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来不少小路。格罗培斯据此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这说明A 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B 要尊重群众的实践需求C 不要对自然事物作任何改变D 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实反映。(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真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2、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是客观的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

8、的活动。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那是唯心主义。例: 实用主义真理观:“有用就是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客观性 (唯物论) 认识能够正确反映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真实面貌的进一步接近。(可知论)真理的绝对性体现人类认识能力的至上性。相对性:有限性。历史局限性。任何时代的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或一定程度上对于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真理的相对性体现人类认识的非至上性。绝对性又称“绝对真理”。相对性又称“相对真理”。注意: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指两个真理或两种真理,而是指一

9、个真理同时并存的两个属性。二者联系: “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也包含着相对真理。一方面,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1、相互渗透,相互包含。2、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无限转化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过程中,这是真理的发展规律。绝对真理是由无数相对真理构成的。人类每取得的一个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无限转化的一个环节。认识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是在真理观上贯彻了辩证法。将二者割裂形成两类错误:绝对主义错误:否认相对性,夸大绝对性。否认真理需要发展,导致思想僵化。相对主义错误:否认绝对性,夸大相对性。否

10、认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是主观随意的。(三)真理与谬误1、二者是对立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2、相互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相互转化 真理都是具体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 谬误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真理。谬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方法论: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允许犯错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基本特征决定的。(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确定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最终一定能够鉴别认识的真理性。非确定性:实践总有历史局限性,对于真理的检验也总是具有历史局限性

11、。 联系: 不断地相互转化。“不确定性确定性新的不确定性新的确定性”(三)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也是一种探索真理、论证真理的手段。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是相辅相成的。逻辑证明不能代替实践检验,逻辑证明得到的结论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真理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价值:主体、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关系。价值就是意义。价值的特性:1、客观性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客体的属性是客观的满足主体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客观的2、主体性主体需要是价值关系中的主导因素主体创造出价值3、社会历史性价值是实践创

12、造出来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因而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1、什么是价值评价?2、两类认识有何区别? 价值评价的特点:一、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三、评价性认识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四)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既遵循真理尺度,又要符合价值尺度。既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又要“满足人的需要”。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价值的实现有赖于

13、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发展的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相互引导: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相互促进: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着真理的发展。科学精神:理性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追求真实,反对虚假;清醒严谨、合乎逻辑。人文精神:把增进人类的福祉、保障人的权益、维护人的尊严和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把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愿望作为追求的目标。尊重和满足人的各方面需要,让人获得全面发展。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改造我们主观精神之外的世界,即: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