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_第1页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_第2页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水针 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是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内科疾病,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已受到国内外呼吸病专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规范治疗哮喘主要是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但因价格昂贵和认识不足等原因使多数患者难以坚持,控制不理想,病情越来越重,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我院根据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采取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150例,并与针刺

2、治疗79例、药物吸入治疗10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及纳入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1(GINA)中的诊断标准。治疗前轻、中度持续以上者加茶碱缓释片100 mg,日2次口服,全身使用激素者1周内减量停用;重度持续者先给全身用药,症状控制到中度持续以下后方可纳入观察病例。西医诊断:糖尿病(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甘舒霖30 R(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70笔芯),16单位早餐前30 min皮下注射;14单位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

3、L,每日1次静脉滴注。同时给予益气养血通脉活络方:生黄芪30 g,太子参20 g,生地黄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药10 g,红花6 g,鸡血藤10 g,桃仁10 g,川牛膝10 g,桂枝10 g,水蛭3 g。温开水冲服,早晚分服。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7.07.8 mmol/L,餐后2 h血糖8.99.0 mmol/L,乏力消失,体质量稍增加,四肢麻木、发凉、疼痛感缓解,继续治疗2周,上述症状消失。痊愈出院。随访2年未复发。1.2  一般资料  全部329例均为2005-012006-12我院哮喘专科患者,门诊249例,住院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0

4、例,男94例,女56例;平均年龄(42.1±12.3)岁。药物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9.8±13.5)岁。针刺组79例,男45例,女34例;平均年龄(40.7±11.8)岁。3组治疗前病情分级比较见表1。3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表1  3组治疗前病情分级比较(略)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除症状外,患者每日早、中、晚3次测最大峰流速(PEF)。

5、1.5  疗效标准  参照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1制定。完全缓解:连续6个月无症状,PEF占个人预计值的80%以上;明显好转:每周症状1次,PEF占个人预计值的60%80%;好转:每周有症状,PEF占个人预计值的60%以下;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入选后不能停用全身激素者。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3组疗效比较见表2。表2  3组疗效比较(略)与药物组比较,P0.05;与针刺组比较,P0.01  由表2可见,治疗组与药物组总有

6、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在我国发病率为2%4%,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2。自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1开展以来,哮喘控制取得很大成绩,副作用也明显降低,但基层劳动人民和广大农村患者因经济等原因难以普及,人们仍以不规范全身使用激素、抗生素控制哮喘为主,造成很多严重副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发病的基础,因气道高反应的存在,在接触过敏源、感染、气候变化等诱因时引起哮喘发作3。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也能使哮喘得到很好控制,但不能改善全身免疫异常

7、状态,停药后易复发,且由于对激素的惧怕心理和经济原因使其难以普及。基于此,我们认为防治哮喘的关键不是阻挡过敏源进入体内,而是通过纠正过敏体质、调节自身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抵抗力的方法解决问题。自血穴位疗法也叫蛋白质刺激疗法,自体血清有刺激机体免疫的作用,过敏体质的人注射后能降低机体敏感性,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另据实验研究,针刺肺俞穴可增强呼吸功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明显减小气道阻力4;定喘穴为经外奇穴,主治咳嗽、气喘;曲池为大肠经合穴,足三里为胃经穴, 二穴对胃肠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5,而胃肠的蠕动可助肺的肃降,并起到肃肺平喘作用。还可根据脾肾不足酌加脾俞、肾俞以补益肺肾之虚,起到健脾化痰、益肾纳气定喘之功。自血在特定穴位持久刺激,通过经络系统或穴位内多种感受器引起机体兴奋性提高,从而有效控制哮喘。更因其经济、无副作用、避免和减少激素使用、疗效好而易于被接受,也为控制哮喘提供了另一条途径。【参考文献】  1 洪建国 .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6):1278-1280.2 陈兴无.哮喘控制状况改善与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9):1550-1152.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4 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