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流派(浙菜的形成)_第1页
风味流派(浙菜的形成)_第2页
风味流派(浙菜的形成)_第3页
风味流派(浙菜的形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菜的形成     浙江烹饪,源远流长。它基于“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兼收江南山水之灵秀,受到中原文化之溉泽,得力于历代名厨师承前贤的烹饪技艺和矢志不渝的开拓创新,逐渐形成醇正、鲜嫩、细腻、典雅的菜品格局。浙菜取料广泛,烹饪精巧,尤以清鲜味真见胜,是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中的江南一帜,是中华名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瑰宝。      浙江省简称浙,雄居华夏古陆北缘,濒临万倾东海,全省气候温和,物产富饶,交通方便,文化昌盛。境内北半部处于我国“东南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河汊稠密,盛产稻、麦、粟、豆、果

2、、蔬、水产资源丰富,四季时鲜源源上市;西南部系丘陵地带,林木修竹漫坡,多产山珍野味,农家鸡鸭成群,牛豖肥豕壮,殷实富足;东南沿海地区,海涂广漠,岛屿星罗棋布,有我国最著名的舟山鱼场,出产各种经济鱼类和贝壳水产品500余种,总产值居全国之首。长期以来,从事烹饪的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广泛利用富饶的饮食资源,创造出众多脍炙人口的名馔美点。它意寓着一种文化和艺术,凝聚着广大厨师智慧的结晶,反映人类历史的文明和进步。      浙江烹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曰:“东方之域,天地所始生也,天地所始生

3、也,渔盐之地,海滨滂水,其民食鱼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的记载。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拥有大量的籼稻、谷壳和很多菱角、葫芦、酸枣的核以及猪、鹿、虎、麋(四不像)、犀、雁、鸦、鹰、鱼、龟、鳄等40多种动物的残骸,还发掘出陶制古灶和一批釜、罐、盆、盘、钵等生活用陶器。据科学部门考证,这些文物距今约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是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地层之一。事实表明,早在远古时代浙江劳动人民就开始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简易烹饪饮食生活,开创了长江流域丰富灿烂的原始文化。

4、在春秋末年,越国定都“会稽”(今绍兴市),它地处海滨,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兼有鱼盐之利,在中原各国的经济、文化和生产技术的影响下,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钱塘江流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得到很快的发展。南北朝之后,江南几百年免于战争,隋唐开通京杭大运河,宁波、温州二地海运事业拓展,对外经济贸易交往频繁,尤其是五代(公元907年)吴越钱镠建都杭州,经济文化益显发达,人口剧增,商业繁荣,曾有“骈墙二十里,开肆三万室”之称。所有这些无不影响烹饪事业的崛起和发展,当时宫廷菜肴和民间饮食等烹饪技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北宋时汴梁人称杭州为“地上天宫”。    &#

5、160; 宋室南渡,定都临安(今杭州),在此中华民族第二次大迁移中,北方名流巨族和劳动人民大批南移,卜居浙江,随之带来了京城烹饪文化。在江南大地上经济与都市建设共相并进,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方兴未艾,南北烹饪技艺广泛交流,推动了以杭州为中心的南方菜肴的革新和发展。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卷十六“分查洒点”中记载,当时杭州诸色菜肴有280种之多,各种烹饪技法达15种以上,精巧华贵的酒楼林立,普通食店“遍布街巷,触目皆是”,烹调风味南北皆具,饮食市场一派兴旺景象。自南宋以后几百年来,虽然政治中心在北方,但言物力之富,文化之发达,工商之繁庶,浙江必居其一。    

6、60; 新中国成立以后,浙江饮食业发展迅速,酒楼、饭店错落有致,菜肴珍品琳琅满目,服务门类日趋齐全并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的中高级厨师的骨干队伍,成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重要部门,也是人民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一个行业。在社会物质和文化改善的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吃讲营养、讲卫生、讲究口味多样,成为城乡人民的普遍要求。在生产实践中,广大厨师利用独厚的饮食资源,施展高超精湛的技艺,烹制出雅俗共赏,风味各异的佳肴美点3000余品,为浙江食坛上增添了朵朵奇葩异 。      浙江的名厨和美食家,为发展祖国的烹饪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7、早在宋代,台州人陈仁撰茵谱,德清人赞宁撰笋谱总结了运用本地特产的烹饪经验,南宋两位烹饪女能手,一位是浦江的吴氏,著有中馈录,收集了浙西南地区76种菜点的制作方法,另一位是宋五嫂,其芳名与“宋嫂鱼羹”流传百世。明慈溪名厨潘清梁,写了饕餮谱,详细记载了浙江等地种精美肴馔。至清代,著书立说的更多,特别是绍兴人童岳荐的厨膳秘籍调鼎集,著名文学家袁枚的随园食单,汇集了浙江、江苏一带的众多风味菜,把我国古代的烹饪经验和厨师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加以系统的整理,并上升为理论。这些文献,对后代烹饪界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其中不少菜品在当今浙江各地菜馆酒楼尚可见到。当代广大厨师批判的研究、继承这一文化遗产,推陈出新,

8、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浙菜”的烹饪宝库。年逾古稀的杭州名厨封月笙,50年代曾以烹饪专家身份,应聘由国家派往捷克斯洛伐克传授中国菜肴的烹饪技术,回国后,一直致力于杭菜的研究、创新。浙南烹饪高手金次凡,刻苦学习烹饪理论,注重实践,功底深厚,1983年参加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荣获“全国优秀厨师”称号。杭州天香楼名厨吴国民,曾应邀赴美国费城传授烹饪技术,饮誉大洋彼岸。还有不少名厨里手,各有一手绝技,如蒋水根善烹“西湖醋鱼”,被誉为“当年宋嫂”;丁楣轩精于刀工,制作传统佳肴,别具一格;陈阿达技术全面、娴熟,操作干净利落,菜品色香味形具佳;许祥林擅长食品雕刻和冷荤工艺拼盘,造型别致生动,和谐悦目。&

9、#160;     浙江烹饪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里程,尤其是近代烹饪工作者悉心研究、发掘开拓和提高,使“浙菜”体系日臻完善和统一,它分别由杭州、宁波、绍兴和温州为代表的四个地方流派组成。杭州自南宋以来,是东南经济文化重镇,烹饪技艺前后一脉相承,菜肴制作精细,清鲜爽脆,淡雅细腻是浙菜的主流,如东坡肉、薄片火腿、西湖醋鱼、宋嫂鱼羹、龙井虾仁、叫化童鸡 、油焖春笋、八宝豆腐、西湖莼菜汤等,集中反映了“杭菜”的风味特色。宁波、绍兴濒临东海,兼有渔盐平原之利,菜肴以“鲜咸合一”的独特滋味为多见,菜品翔实,色泽和口味较浓。在取料上,“宁菜”以海鲜居多,如宁波雪菜大汤黄鱼、锅烧鳗、黄鱼羹、三丝拌蛏、奉化摇蚶 。“绍菜”以河鲜家禽见长,富有浓厚的乡村风味,用绍兴酒糟烹制的糟菜、豆腐菜充满田园气息,如干菜焖菜、白鲞扣鸡、糟溜虾仁、 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