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项目防雷工程竣工验收规定_第1页
上海建设项目防雷工程竣工验收规定_第2页
上海建设项目防雷工程竣工验收规定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 2上海市建设工程防雷工程竣工验收规定上海市建设工程防雷工程竣工验收规定第一章 总那么1.0.1 为统一本市的防雷验收要求,制定本规定。1.0.2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的防雷验收。第二章 验收依据和内容2.0.1 验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国务院对确需保存的行政审批工程设定行 政许可的决定? 、?防雷减灾管理方法?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 、 ?上海市雷电防护管理方法? 、?上海市建构筑物防雷工程设计审核、验收实 施方法?及上海市政府相关规定。2. ?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GB5005Q 2021年版,以下简称“ GB50057;3?建筑物电子

2、信息系统防雷技术标准?GB5034J 2021,以下简称“ GB50343;4.?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GB50601-2021,以下简称“ GB50601;5?雷电防护第一局部:总那么?GB/T21714.1,以下简称“ 21714.1;6. ?雷电防护第三局部: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 GB/T21714.3, 以下简称“ 21714.3;7. ?雷电防护第四局部: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GB/T21714.4,以下 简称“ 21714.4;8.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标准? DGJ08-56-2021, 以下简称“ DGJ08-56 ;9. ?上海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防雷技术

3、导那么? 沪气发, 2005? 17号;10. 现行相关行业标准及气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2.0.2 防雷验收内容包括: 相关技术文件、 建筑物防雷分类、 电子信息系统 的雷电防护等级、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 防闪电感应措施、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 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防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措施、屏蔽、布线、电涌保护器 的安装与选型以及其它相关内容。第三章 验收要求第一节 相关技术文件3.1.1 建设单位在申请验收时一般应具备以下技术文件:避雷装置检测报 告、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特定工程 、施工图审核意见已通过审核的 、隐蔽工 程监理意见或报告、电涌保护器测试报告或电涌保护器备案登记表 、雷击冲 击试

4、验报告特定工程 、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防雷工程专业施工人员资 格证、竣工图设计变更意见 。第二节 防雷分类及雷电防护分级321建筑物防雷分类应符合GB50057第三章第条、第条的要 求。施工图图纸审核通过的,应符合图纸中的设计要求。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应按GB50343第 4.2节或第4.3节的规定确定。施工图图纸审核通过的,应符合图纸中的设计要求。第三节 防直击雷措施3.3.1 接闪杆线的保护范围、材料规格、安装方式、施工工艺焊接工 艺、防腐处理等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3.3.2 接闪带网的网格尺寸、材料规格、安装位置、完整程度、高度、 支持卡间距、施工工艺焊接工艺、防腐处理 、

5、敷设方式暗敷、明敷 、沉降 或伸缩 缝处的处理方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3.3.3 引下线的安装位置、材料规格、间距、施工工艺焊接工艺、防腐处 理、测试卡断接卡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3.3.4 接地装置根据施工图审核通过的 、检测报告、施工监理报告、隐 蔽工程监理意见等技术资料进行验收。建筑物屋面接闪器一般情况下应明敷。需要暗敷时应符合GB50057第4.3.5 条第一款、 4.4.5 条第一款的规定。3.3.6 别墅接闪器可按设计要求暗敷,但宜在易受雷击部位安装接闪杆。3.3.7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应装设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 网,当难以装设 独立的外部防雷装置时应符合 GB50057第 条的规定

6、。338接闪器应按GB50057附录B的规定沿建筑物顶部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当建筑物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首先应沿屋顶周边敷设接闪器,接闪器应设在外墙外外表或屋檐边垂直面上,也可设在外墙外外表或屋檐边垂直面外。明敷接闪器固定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下表的规定。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宜小于150mm布置方式扁形导体和绞线固定支架的间距mm单根圆形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mm安装于水平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安装于垂直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安装于从地面至咼 20 m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10001000安装在咼于20 m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5001000建筑物顶部的接闪带网应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通路,任何两点 之间

7、都必须电气贯穿个别特殊构造的局部端点除外。跨越伸缩缝和沉降缝处 接闪带应采取弧型跨接。建筑物以屋顶上永久金属物作为接闪器应符合GB50057中第条及条的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女儿墙上安装旗杆、栏杆等金属管材作为接闪器的,应符合:1截面积不小于50口市2 管材连接局部应满焊作为支撑点的可不满焊;3管材与引下线的焊接必须符合标准要求;4转弯局部要求圆弧型。2如屋面采用夹有非易燃物保温层的双金属板作为接闪器,如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夹层物质必须是非易燃物且选用高级别的阻燃类别,上层金属板的厚度应满足GB50057中第条第二款要求。建筑物玻璃天窗或玻璃屋顶的接闪器应明敷,其网格尺寸不应大于 建筑物相

8、应防雷分类的网格尺寸。如玻璃天窗或玻璃屋顶仅采用接闪杆保护时, 应提供玻璃的雷击冲击试验报告。幕墙金属框架应按100吊划分网格,网格角点与防雷系统连接,形 成电气贯穿,电气连接处的直流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 Q。无金属外壳或保护网罩的用电设备及屋面太阳能集热板、光伏发电 板等设备应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应按施工图设计文件确3315 烟囱的直击雷防护应符合 GB50057第449条的规定。3.3.16 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屋面物体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没有得到接闪器保护的屋顶孤立金属物的尺寸不超过以下数值时,可不要求附加的保护措施:1高出屋顶平面不超过 0.3m。2上层

9、外表总面积不超过 1.0m2。3上层外表的长度不超过 2.0m。2. 不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非导电性屋顶物体, 当突出由接闪器形成的平 面0.5m以上时,应装设接闪器。3.3.17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及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高于滚球半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60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45 m的建筑物,对水平突出外墙的物体,当相 应滚球半径球体从屋顶周边接闪带外向地面垂直下降接触到突出外墙的物体时, 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第二类及第三类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 60m的部位应防侧击雷;防侧击雷应符合 GB50057中第439条第二款以及第 条第二款的规定。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20m时,除满

10、足以上条件的部位防侧击雷之外,120 m以上高度均应防侧击雷。3.3.19 屋顶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或屋顶不锈钢水箱应与屋顶预留等电位端 子进行电气连接;外墙上的金属栏杆、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应与防雷 装置进行电气连接。连接方式、材料规格、施工工艺焊接工艺、防腐处理应 符合 GB50057 GB50601 DGJ08-56的规定。3.3.20 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上人屋面停车场、休闲场所等应处于接闪 器的保护范围内并设置防雷警示标识。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圭寸闭气罐,在其高度小于或等于 60m的、罐顶 壁厚不小于4mm寸,或其高度大于60m的条件下、罐顶壁厚和侧壁壁厚均不小于 4mni时,可不

11、装设接闪器,但应接地,且接地点不应少于 2处,两接地点间距离 不宜大于 30米。3.3.22 防直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出入口或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3m。当引下线与易燃材料间的距离不能保证大于0.1m时,引下线的横截 面不应小于 100mm2。3.3.24 在建筑物引下线附近保护人身平安需采取的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的措施,应符合以下规定:1. 防接触电压应符合以下规定之一: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穿且不少于10 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 筑物内的。2引下线3m范围内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 50kQ m或敷设5cm厚沥青层或 15

12、c m厚砾石层。3外露引下线,其距地面2.7m以下的导体用耐1.2/50卩s冲击电压100kV 的绝缘层隔离,或用至少3mn厚的交联聚乙烯层隔离。4确无条件实现以上三条时可用护栏、警告牌使接触引下线的可能性降至 最低限度。2. 防跨步电压应符合以下规定之一: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穿且不少于10 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 筑物内。2 弓I下线3m范围内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 50kQ m。或敷设5cm厚沥 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3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作均衡电位处理。4 确无条件实现以上三条时可用护栏、警告牌使进入距引下

13、线3m范围内地 面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第四节 防闪电感应的措施3.4.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具有危险爆炸环境的第二类建筑物应采取闪电感应的措施,并应符合 GB50057第 条和第437条规定。3.4.2 建筑物内设有等电位连接的接地干线时, 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 不应少于两处。第五节 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所有进出建筑物的可导电物包括金属管道、 电缆金属外皮、弱电线 缆的金属屏蔽层、光缆的加强筋等均应在 LPZO或LPZO区与LPZ1区界面处做 等电位连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闪电感应 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10

14、0 m以内的管道,宜每隔25m接地一次,其接地 冲击电阻不应大于30QO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设置1.当无法确定建筑物所在位置雷电流强度时可按下表选取放电电流参数In :保护 分 级第一级冲击放电电流或标称放电电流KA第二级 标称放 电电流KA第三级 标称放电 电流KA第四级 标称放电 电流KALPZCA引入LPZQ引入LPZ1引入8/20us10/350us8/20us8/20usA>=12.5>=40>=30>=20>=10>=5B>=12.5>=40>=30>=20>=10C>=10>=30>=20&g

15、t;=10D>=6.5>=30>=20>=102.电压保护水平应Up小于所保护设备的绝缘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 电梯机房以及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配电处应选用电压保护水平不大于1.5kV的电涌保护器。3. 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建筑物的低压配电进线处、屋顶室外用电 设备的分配电处、楼层配电箱、别墅住户配电箱或电表箱、住宅楼单元配电 箱、电梯设备、重要动力设备、医院手术室等重要场所应急照明、电子信息机房 如计算机机房、消监控机房等的分配电处及标准规定的其他场所。4. SPD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线路超过10m时,宜加装SPD5低压配电系统中安装的SPD其后备保护装置宜采用熔丝。天

16、馈线路和信号线路应在LPZQ或LPZC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SPD置于户外的摄像机信号控制线的输出、输入端口均应安装SPD消控室与“ 119报警指挥中心之间联网的进出线路端口应安装SPD光伏发电系统应在并网逆变器的电源端口安装直流电涌保护器。电源电涌保护器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宜按 GB50343中表取值。 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应符合 GB5034沖条第2款的 规定。电涌保护器的其他要求:1. 无明确的产品安装指南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 不宜小于1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当SPD之间的线路长度 分别小于上述的10m或 5m时应加装退

17、耦的电感或电阻元件。生产厂明确在 其产品中已采取能量配合的技术措施时,可不再加装退耦元件。2. SPD5端连线应短且直,总连线长度不宜大于 0.5m,如有实际困难,可按GB5060附录D中图D.0.7 2所示采用V型连接。第六节接地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平安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 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电气和电子系统不应设独立的接地装置。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气和电子系统的线路连通时,应将其接地装置互相连接。第七节等电位连接及屏蔽应在建筑物入户设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在建筑物电气竖井、电子信息机房、设洗浴设备的卫生间、游泳池及冲淋房等潮湿

18、场所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 端子。3.7.2 穿过各个防雷区界面的所有导电物、 电气和电子系统的线路均应在界 面处做等电位连接。 各种屏蔽结构或设备外壳等其他局部金属物也连到总体或者 局部等电位连接带。3.7.3 各类防雷建筑物应设内部防雷装置,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 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面层处,以下物体应与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1建筑物金属体。 2金属装置。3 建筑物内系统。 4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3.7.4 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件都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 并 应与防雷装置相连。但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接闪器及其接地装置除外。3.7.5 总等电位接地端子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应不少于 2 处。3.7.6 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应与所在楼层的结构主钢筋进行电气连接。强弱电竖井内的接地干线PE或PEN线应与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 进行电气连接。3.7.8 电子系统设备机房的等电位连接应根据电子系统的工作频率分别采用星形结构S型或网形结构M型。工作频率小于300kHz的模拟线路,可 采用星形结构等电位连接网络;频率为兆赫 MHZ级的数字线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