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_第1页
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_第2页
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_第3页
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_第4页
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第一课、走进中学第一课时校园风景线 导入: 教师利用投影或黑板写出几个大字: 亲爱的 同学们,欢迎你们 ! 对学生来说, 9 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我 们应该给它起一个名字开学节。 每个中学大致都 在每年的这一时 刻重复着辞旧迎新的程式,一批一批的 初一、高一的新同学步入了更 高一级的学习殿堂。提议:教师准备若干张本校的校园风景照片或明信 片,通过投 影或在班内传阅展示给同学们看。1. 校园风景线(板书) 漫步校园,我们会发现,这里的风景独好, 并且比 小学大得多,有很多场地和部门,有很多场馆和社团组 织, 下面我们来一一来辨识一下。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 学生的积

2、极性。 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第一层次校园剪影活动 1:学校平面图活动方式 :( 1)教师在黑板上 画出学校平 面图 (或挂出事先准备好的学校画图) ,平面 图上要画出校长办公 室、团委办公室、 班主任办公室、 任课教师办公室、 校医室、 图书馆、 餐厅等与学生的学 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 ( 2)教师讲解这些 部门的责 任和职能。 ( 3)教师鼓励学生上台,试着在图上标出部门的位置和负责人的名字,并要讲台下的学生指出其中 的错误之处。在这里,每一个同学都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那么,你希望发展哪方面的能 力呢?活动 2:学校社团组织活动方式 :( 1)填写:你所

3、 知道的学校社 团组织你想参加的社团活动你还想让学校 组织的校园活动 (2)学生课堂发言与交流。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感受,一定会发 现它的可爱之处。学校在你 心中是什么样子?活动 3:“话说”我们的学校活动方式: (1)用大 致 5 分钟时 间让学生描述或描绘自己的学校,着重突出 学校的特色。 (2) 通过上 台展示,或小组同学互换的方 式,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3) 小组推荐、挑选 出优秀作品展示并张贴于班级的板报栏中。 ( 通过 师生互 动,来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丰富 学生的生活,更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喜爱。通过“师 生”活动,

4、让学生 更快地熟悉学校的环境,通过学生自 己参与的形式,自发地对学校的 一切产生浓厚的兴趣。 ) 第二层次校史寻踪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 校史记录着学校诞生和 发展的历程, 见证了学校历史发生的大事件,留下了师 生共同前进的足迹。活动 4:校史寻踪活动方式 :( 1)教师讲述学校的 重要发展历 程,尤其是学校的成绩。(2)学生一边听讲解一边记录,填写到教科书第 5 页的横线上。(3)学生独立思考“校史”带给自己的启示, 并把思考的火花记 录到教科书第 5 页的方框内。 (了解学校的过去,形成对 学校的整体印象。)第三层次校训感悟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校风而定的,是要求全体 师生共同遵 守的行

5、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校训集中反映了 一所学校的教育宗旨、历 史传统和办学特色,体现了学 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面貌。活动 5:校训感悟 (1)教师把校训写到黑板上。 (2) 针对 本校的校训引发讨论:我们的校训代表什么含义? 你有什么感悟? (3) 如果我们学校还没有校训,你的提 议是什么?(从不同侧面了 解学校。了解学校的历史、今 天,展望学校的未来。)总结 无论是自己感受到的学校,还是从老师和同学 口中得知的 学校,你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 问句式结尾, 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思 考问题。 第二课时跨越陌生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新学期初始,我们熟 悉了校园, 你们对新学校有什么感受和体验,喜欢新学

6、校吗?” (学生自由回 答。)教师:“那么,你思考一下,学校对你的学习起重 要作用的是 什么?”思考后若答不上来,再问:“是人 还是物?” (学生肯定 回答是“人! ”)教师:“那么,在开学后的这些日子里,你接触了 多少人呢? 与周围的同学、授课老师之间还存有陌生感 吗?”(学生回答。一问 一答。活跃课堂,调动课堂气 氛。)活动一:自我介绍具体活动如下:(1)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上台自我推荐,让别人更快地认识自己。 (2)学生走上讲台作自我介绍,提醒每一 位同学要突出自己的 性格、爱好特长及个性中的特别之 处,比如常用动作与语言。( 3)最后,大家一起鼓掌以 示对勇敢自荐者的鼓励。被人记住名字是被

7、尊重和被接纳的体现,记住他人 的名字,是 良好友谊的开端。 能很快地记住身边同学的 名字是一件很开心也很有 学问的事。现在,让我们从彼 此的名字开始,再次认识,再次了解!本活动及下面的两个活动设计是递进的,从相互认 识到重点认 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好朋 友”。本活动的目标 是相互认识。活动二:印象中的“第一”人(1)请同学们记录进入校门之后,给“我”第一印象最深刻的各种人。记录在教科书第 8 页。(2)在记录 的过程中,如果你还不知要记录的他(她) 叫什么名字, 可以走到他(她)面前去诚恳地问。 ?活动三:设计自己的名片 (1)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稍硬、漂亮 的纸张,用于设 计自己的名

8、片。 (2) 名片设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富有 自己的特色。 (3)名片填写内容可参照教科书第 8 页, 教师 规定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可设计若干张。 (4)名 片设计完后,每位同学当面双手送给自己最想结识的那 些同学。 ?活动四:我们的老师 教师:初入中学,有的同学可能会像大海中罗盘失 灵的航船,不知所措。老师将会帮助我们找到航向,确 航线。面对新老师,我们应该尽快认识和了解他们, 同时,也让老师 认识和了解我们。那么,课下请把我们 做好的“名片”也送给老师一 张吧!其实,所有的老师 都喜欢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向他提问题, 都喜欢他的 学生课下主动与他讨论问题、交流观点,所以,让我们 大胆地

9、走近我们的老师吧!具体活动如下: ( 1)学生填写教科书第 9 页的表格 内容。(2)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3)在讲述中,重点介绍老师的姓名、所授课程、 讲课特点,你的个人点评。 尽快地 与老师熟悉, 把自己 制作的“名片”送给老师也许是认识老师的一条 捷径! 活动五:我理想中的班集体 教师:几十个同学,十多个老师, 相聚在一起,我 们又组成了新的大家庭我们的班集体。如果把老师同学比作鸟儿,那么,班级就是我们快 乐的大森林。 在这个集体中,我们将朝夕相处,度过三 年的美好时光,我们将在这 里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为 了快乐地成长,为了幸福的回忆,让我们 从现在开始, 以

10、主人的身份,融入我们的班级,规划我们的前景,一 起创造一个值得记忆的“家”。具体活动如下: ( 1) 用 5 分钟时间把自己理想中的 班集体 的特征列举出来,填写在教科书第 11 页的空白处(2)填写完毕,请同学们走上讲台,进行“我理想中的班集体”演讲。( 3) 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所提到的理想班集体的主要特征罗列在黑板上。4)教师和学生共同在众多的特征中挑选出 10 条,课下整理出来,作为建 立优秀班集 体的目标。 使学生逐步树立班级的“主人翁” 意识,形成对“家” 的归属感。活动六:我为班级作创意 如果要建立理想中的班集 体,我们必 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激励自己,比如定班训、 设班

11、徽等。具体活动如下 :( 1)学生分组活动。 (2)每组讨 论和创作一个作品,作品题目有:设计班训、设计班级 座右铭、设计 班徽、制定班级公约、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3)讨论结束后,班级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4 )把小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以时时鞭策和警示班级成 员。 ?总结 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通过今天一系列的活动, 我们跨越了陌生,我希望 大家能像兄弟姐妹般相亲相爱,融入我们班 集体这个大 家庭,让欢声笑语、友爱互助荡漾在我们中间。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师生间相互认同,相互接纳。 第二课、昨天与今天 第一课时适应学习导入 教师: 从昨天的小学, 到今天的中学, 有许许 多多的变化

12、。 老师、父母、学校、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和 要求变高了,我们对自己的 要求也变高了。正是这种种 变化,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步伐,经历成 长,走向成熟。 对我们来讲,一个最重要的身份就是学生,所以,我们 理所当然的任 务就是学习。那我们就先从中小学学习上 的变化谈起吧! 承上启下。活动一:适应学习 教师:进入中学,课程的门类一 下子多了起 来,而且课程的内容也逐渐加深和系统化了, 因此,我们中学的学习 任务变重了,难度也加大了,这 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加 认真、更加努力。 找到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的地方,这是解 决问 题的前提。(1) 案例展示:林琳的故事 ( 见教科书第 14 页

13、)(2) 结合案例,设计问题,加以讨论。问题如下:林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与林琳的问题一样吗? 刚进入中 学,在学习上还有哪些问题困扰着我?(3) 教师总结。 活动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二:中小学学生的不同 教师:初中教师的授课 方式也不同于小学教师。例如,初中教师会更多地指导 和启发我们自 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因 此,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学 习方法,逐步培养自主学习 的能力。那么,中小学到底存在着哪些学习上的不同呢?(1) 用大约 10 分钟时间找出中小学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同 小学与中学的区别有:课本有方面 课 的内容方面 老师的讲课特点方面

14、 _ 学习方法方面 学习 方式方面作业方面 _ 班主任和我们 _活动三:学习适应教师:中学的学习与小学相比确 实存在很大 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我们该如何应对?我 们先看几个案例。案例一:独生子小舟家庭经济富裕,家长非常重视 对小舟的培 养和教育, 期望他早日成材。 小舟在小学时 有爷爷的辅导, 表现不错。 自升入初中后,因为爷爷没 有能力辅导他了,所以他很快出现了情绪 低落,而且对 学习焦急忧虑,有时甚至神志恍惚,坐立不安。为何会 出现这种情况呢?案例二:小萌上小学的时候有个习惯,每次做完家 庭作业都要 妈妈检查,妈妈每天晚上还要帮助小萌复习 当天的课程、预习第二天 的新课。因此,小萌在小学的

15、 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上初中后,妈妈要 求小萌自己完成 这些事情,可是小萌从来没有主动复习和预习过,写 完 作业也不检查。没有了妈妈的帮助,她感到不知所措。 小萌该怎 么做?学生讨论分析两个案例中的主人公存在的问题,并 想办法帮助 他们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自己和同学们身上存在的学习适应问题, 并寻找解决 的办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阅读下面附的资 料,帮助学 生学习适应。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和 自己身上存在的学习适应 不良问题,并尝试改正问题, 提高学习能力。附:初中生学习生活适应不良解决方法1 转变角色,改变看法。自己已经从一个小学生转 变为中学生 了,要认识这一点,承认这一个变

16、化。接受 这一点也就是要努力使自 己去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 的差异,努力使自己去适应这些变化, 改变自己的看法, 应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2 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进入中学以后,会接触到 许多新的同 学和老师,尽可能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融 入新的班集体。平时,可 多与同桌、同班同学交往,广 交新朋友,为班级多做好事,使自己产 生对新集体的归 属感;可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交流,建立良好的师 生 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新的伙伴、新的友情的建 立和加深, 会逐步淡化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之情, 中 学生的角色观念也就会不 断加强,从而尽快适应新环境。3 培养学习能力,改变学习方法。由于中小学课程 内

17、容与要 求的不同和老师教学方式的差别,自己的学习 方法要做些调整和改 变,并不断培养、提高自己的学习 能力。在小学学习方法的基础上, 要逐步学会自我检查、 自我分析、自我评定、自我管理,不仅要做到 自觉完成 作业,而且要学会整理笔记,学会预习、复习,不仅善 记 忆,还要善思考,这样才能理解老师和教科书的要求, 找出自己的问 题,并能自己纠正、补救,努力做到自主 学习。第二课时新的规则引入 用一个小游戏作引子。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 并讲明游戏 的规则。比如: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画圆形、 方形,一个带着画图工 具,一个不带任何画图工具。教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我们 刚才的游戏 也不能

18、称之为游戏,这是用活动让大家理解 游戏不能没有规则。学校也一样,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它约 束和规范着 每一个师生员工的行为和习惯,指引着学校 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用 一个小游戏过渡更加自然, 并且 容易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校规校纪” 的存在。活动一:哈佛的校规 ( 1)介绍“哈佛的校规”案例。 (见教 科书第 15 页)2)学生讨论:哈佛学院应不应该开除那位同学? 为什么?注意: 为了活跃教学气氛, 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 “同意开除” 和“不同意开除”两个组各自发表自己的 意见、态度和原因。 由哈 佛的校规自然引出本校的校规, 借鉴名校的做法,这样说服力更强。活动二:寻找校规 教师:哈佛

19、的校规给了我们深刻 的启发:没 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组织、任何团体, 都必须有其必要的规矩, 用以约束其成员的行为。我们 学校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目的 就在于实现学校 的教育教学目标,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让我们师生 懂 规矩、守纪律。( 1)学生课前通过采访、调查、实地寻找等方法,寻找学校现在和过去的校纪校规,抄录或者拍摄下来。 可以采访有关的领导,寻 找校规校纪制定的背景和意图。 如:在什么情况下制定了这个校规校纪,执行后有什么 效果,现在看来这个校规校纪是否合理( 2)学生交流课前活动的结果。将自己或者小组寻找到的校纪校规展示出来,将访问的结果进行交流。( 3)同学讨论如何自觉地遵

20、守新的校规校纪。可以讨论如下几个问题: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有什么好处?遵 守校规校纪是否需要条 件?有些校规校纪是否可以不遵 守(像哈佛的那位学生)?等等。教师总结:校规校纪是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 序而定的, 是我们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里正常地学习 和生活的保证。作为中学 生,我们更要自觉地理解和遵 守校规校纪,逐步学会自我约束、自我 管理。通过寻找 本校的规则,引导学生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学生行为 规 范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遵守规则的情感。第三课时承担新角色导入 教师:幼年的我们被呵护,童年的我们盼望快 快长大,少年的我们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在我们还没 来得及知道什 么是真正的“中学生”时,我

21、们的父母、 老师已经对我们有了更高的 要求。接下来让我们静静地 思考一下,到底“中学生”和“小学生” 有什么不同呢。活动一:中学生与小学生的角色变化(1) 学生用大约 5 分钟时间填写表格(见教科书第16 页),尤其是认真思考表格的第二部分:我心目中的中学生。 (2) 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 多从正面引 导,加以补充。教师:小学阶段,当遇到问题时,我们马上就想到 了老师和家 长。现在是中学生了,我们却觉得不想再让 老师和父母管那么多了, 想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那么, 在目前的生活中, 哪些事要自己解决, 哪些事是可以请 教家长和老师的呢?活动二: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 (1)让学

22、生一一讨论 下列问题:哪些是自己的分内事?怎样解决自己的分内 事?什么样的事可以请教家长和老师?(2) 讨论结束后,学生自由发言。 (3) 教师点评。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活 动中体验成 长,体验自己“今天与昨天”的不同。活动三:做合格的中学生教师:进入中学,我们的 角色发生了 变化,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那么什 么样的中学生才是合格的 中学生呢? 1、学生分组讨论: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2、小组代表发言,上台交流。在学生发言时,教师把学生发言的关键词写到黑板上。3、师生共同总结,制定一个大家都赞同的“合格中学生的 标准”。 4、 把制作好的“标准”作为班级公约来遵守, 指导青少年成长。将

23、教育 目标最终落实到行为养成上。总结 教师:成为中学生,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 角色、新的 任务。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规范自 己的言行举止,争做一名 合格的中学生。第三课、新的 起点第一课时放飞理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导入 新的学习,新的规则,新的角色,我们又站在 一个全新的起点上,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新的努力。 但是,我们必须先确立新 的目标,制定新的计划,才能 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活动一:“我的理想”演讲赛 教师:在大海中的船只上,远航 的水手一定有明确 的目标、正确的航向,否则他们不会到达目的地。 现在, 我们就是正准备扬帆起航的“水手”,那么你的“彼岸” 在 哪里呢?进入少年期,我

24、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和理想,尽管它 不成熟、不明朗,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大 致的方向,清楚自己该向哪个 方向去努力。1 、教师讲述古今中外的英雄、伟人关于理想的言论。2 、学生准备“我的理想”讲稿,约 15 分钟,不少 于 200 字。3 、开展“我的理想”演讲比赛。 用一个比喻引导 到对“理想” 的思考。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活动二:制定计划 教师:我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奋 斗的目标, 但是“一口吃不成胖子”“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理想的实现是一步步完成的。下面我给大家 讲个故事。(教师讲故事)第六张饼有个人饿了,买了一摞饼,一口气吃到第 六张饼才算 饱。他摸摸肚子, 沉思半晌,

25、若有所悟, 十 分感慨,自言自语道: “早 知道吃下第六张饼就饱了, 何不一开始就吃这第六张饼呢?我还能省 下那五张饼的 钱呢!”周围的人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你知道他们 为什么笑吗?教师简单小结,由故事转向学习:“我们在学习上的进步也是这样一步一步完成的,同学们都是先完成了 小学的学业, 才进入初中,先学会了自然数,才学小数、 分数,先学会了拼音,才 会念长长的课文,先学会了字 母,然后才开始学单词、句子、语法、 课文。假如我们 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就讲代数,行不行呢? 为 什么? (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教师:我们中学三年的学业,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 的,那么我 们必须为自己理

26、想的实现找到一条捷径,那 就是制定自己的学习计 划。(1) 教师讲述如何“制定计划”及注意事项。参见 教科书第19 页。 ( 2)学生制定本学期计划,一式两份。(3) 学生将制定的计划一份贴在自己的书上,作为自己 行动的指 导书,一份交给老师。教师将学生的计划装订 成册,学期中检查验收 “计划”的实施情况。规划自己 的学业与生活,教师起指导与监督作 用。总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制定计划的过程 中,要善于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认真听取他人的意 见。所以,我 们的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知识的 积累,阅历的丰富并通过借 鉴他人的经验,我们要不断 地修整、完善它。第二课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7、 导入:解释名言 教师: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有一句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有谁能够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就像大树是由小树长成 的、高台是由一锨一锨的土垒成的、一步一步才能走完 千里的路程。说得多有道理。那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 启发呢? 学生交流“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给自己的启发和 自己的感想。进一步引申问题。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 的类似“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的名言、警句、成语等, 进一步深化理解。由名言引出活动意图,对学生具有鼓励的作用。 活动一:没有赚到的钱 (1) 学

28、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故事“没有赚到的钱”。(2) 结合案例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请学生分析并回答。埃米为什么没有赚到她本来想赚的钱?你是否也有埃米这样的习惯?教师: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比喻说:“现实是此岸, 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 的桥梁。”没 有行动的理想、目标和计划只能是空中楼 阁或海市蜃楼。上面的例子 也说明了这个道理。请打开教科书第 22 页,这个小故事从某一个侧面很好地解释了 克雷洛夫的比喻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22 页的故事。问:那么,当前你 应该怎么 做呢? (学生自由回答。告诫学生:实现理想仅 有计划是不够的, 还要从点滴做起,将计划付诸行动。)活动二:千里之

29、行,始于足下 1. 学生交流自己和同 学中间存 在的好高骛远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平时不愿意 刻苦学习,看到别人取 得好成绩就心里不是滋味;有的 学生总是“三天热头”,总是在制定 计划,可实行不了 几天,遇到问题就放弃;有的学生目标过于远大, 难以 采取具体的行动实现,等等。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 论,引 发思考。2. 学生交流如下问题 (1) 小明小学时学习成绩不好, 进中学后,他想把学习赶上去。该怎么办?(2)小超在小学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上课时总是“走神”, 进入中学后, 这种总是课上不听课, 课下再补课的学习 方法不能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了。他该怎么改进?3. 学生据自己的情况,制定

30、“足下”计划。自己从 现在起,做 哪些事情?附录:循序渐进学习方法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知识体 系和自身的 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 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 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 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 由易到难,三要量而行。第四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课、走进中学第一课时校园风景线 导入: 教师利用投影或黑板写出几个大字: 亲爱的 同学们,欢迎你们 ! 对学生来说, 9 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我 们应该给它起一个名字开学节。 每个中学大致都 在每年的这一时 刻重复着辞旧迎新的程式,一批一批的 初一、高一的新同学步入了更 高一级的学习殿堂。提议:教师准备若干张本

31、校的校园风景照片或明信 片,通过投 影或在班内传阅展示给同学们看。1. 校园风景线(板书) 漫步校园,我们会发现,这里的风景独好, 并且比 小学大得多,有很多场地和部门,有很多场馆和社团组 织, 下面我们来一一来辨识一下。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第一层次校园剪影活动 1:学校平面图活动方式 :( 1)教师在黑板上 画出学校平 面图 (或挂出事先准备好的学校画图) ,平面 图上要画出校长办公 室、团委办公室、 班主任办公室、 任课教师办公室、 校医室、 图书馆、 餐厅等与学生的学 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 ( 2)教师讲解这些 部门的责 任和职能。 (

32、 3)教师鼓励学生上台,试着在图上标出部 门的 位置和负责人的名字,并要讲台下的学生指出其中 的错误之处。在这里,每一个同学都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展示自己的 特长和才能。那么,你希望发展哪方面的能 力呢?活动 2:学校社团组织活动方式 :( 1)填写:你所 知道的学校社 团组织你想参加的社团活动你还想让学校 组织的校园活动(2)学生课堂发言与交流。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 风格和特 色,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感受,一定会发 现它的可爱之处。学校 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活动 3:“话说”我们的学校活动方式: (1)用大 致 5 分钟时间让学生描述或描绘自己的学校,着重突出 学校的特色。 (2)

33、通过上 台展示,或小组同学互换的方 式,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3) 小组推荐、挑选 出优秀作品展示并张贴于班级的板报栏中。 ( 通过 师生互 动,来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丰富 学生的生活,更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喜爱。通过“师 生”活动,让学生 更快地熟悉学校的环境,通过学生自 己参与的形式,自发地对学校的 一切产生浓厚的兴趣。 ) 第二层次校史寻踪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 校史记录着学校诞生和 发展的历程, 见证了学校历史发生的大事件,留下了师 生共同前进的足迹。活动 4:校史寻踪活动方式 :( 1)教师讲述学校的 重要发展历 程,尤其是学校的成绩。(2)学生一边听

34、讲解一边记录,填写到教科书第 5 页的横线上。(3)学生独立思考“校史”带给自己的启示, 并把思考的火花记 录到教科书第 5 页的方框内。 (了解学校的过去,形成对 学校的整体印象。) 第三层次校训感悟 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校风而定的,是要求全体 师生共同遵 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校训集中反映了 一所学校的教育宗旨、历 史传统和办学特色,体现了学 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面貌。活动 5:校训感悟 (1)教师把校训写到黑板上。 (2) 针对 本校的校训引发讨论:我们的校训代表什么含义? 你有什么感悟?(3)如果我们学校还没有校训,你的提 议是什么?(从不同侧面了 解学校。了解学校的历史、今 天,展

35、望学校的未来。)总结 无论是自己感受到的学校,还是从老师和同学 口中得知的 学校,你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 问句式结尾, 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思 考问题。 第二课时跨越陌生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新学期初始,我们熟 悉了校园, 你们对新学校有什么感受和体验,喜欢新学 校吗?” (学生自由回 答。)教师:“那么,你思考一下,学校对你的学习起重 要作用的是 什么?”思考后若答不上来,再问:“是人 还是物?” (学生肯定 回答是“人! ”)教师:“那么,在开学后的这些日子里,你接触了 多少人呢? 与周围的同学、授课老师之间还存有陌生感 吗?”(学生回答。一问 一答。活跃课堂,调动课堂气 氛。)活动一:自

36、我介绍具体活动如下:(1)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上台自我推荐,让别人更快地认识自己。 (2)学生走上讲台作自我介绍,提醒每一 位同学要突出自己的 性格、爱好特长及个性中的特别之 处,比如常用动作与语言。( 3)最后,大家一起鼓掌以 示对勇敢自荐者的鼓励。被人记住名字是被尊重和被接纳的体现,记住他人 的名字,是 良好友谊的开端。 能很快地记住身边同学的 名字是一件很开心也很有 学问的事。现在,让我们从彼 此的名字开始,再次认识,再次了解!本活动及下面的两个活动设计是递进的,从相互认 识到重点认 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好朋 友”。本活动的目标 是相互认识。活动二:印象中的“第一”人(1)请同学

37、们记录进入校门之后,给“我”第一印象最深刻的各种人。记录在教科书第 8 页。(2)在记录 的过程中,如果你还不知要记录的他(她) 叫什么名字, 可以走到他(她)面前去诚恳地问。 ?活动三:设计自己的名片 (1)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稍硬、漂亮 的纸张,用于设 计自己的名片。 (2) 名片设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富有 自己的特色。 (3)名片填写内容可参照教科书第 8 页, 教师 规定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可设计若干张。 (4)名 片设计完后,每位同学当面双手送给自己最想结识的那 些同学。 ?活动四:我们的老师 教师:初入中学,有的同学可能会像大海 中罗盘失 灵的航船,不知所措。老师将会帮助我们找到航向

38、,确 定 航线。面对新老师,我们应该尽快认识和了解他们, 同时,也让老师 认识和了解我们。那么,课下请把我们 做好的“名片”也送给老师一 张吧!其实,所有的老师 都喜欢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向他提问题, 都喜欢他的 学生课下主动与他讨论问题、交流观点,所以,让我们 大胆地走近我们的老师吧!具体活动如下: ( 1)学生填写教科书第 9 页的表格 内容。(2)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3)在讲述中,重点介绍老师的姓名、所授课程、 讲课特点,你的个人点评。 尽快地 与老师熟悉, 把自己 制作的“名片”送给老师也许是认识老师的一条 捷径! 活动五:我理想中的班集体 教师:几十个同学

39、,十多个老师, 相聚在一起,我 们又组成了新的大家庭我们的班集体。如果把老师同学比作鸟儿,那么,班级就是我们快 乐的大森林。 在这个集体中,我们将朝夕相处,度过三 年的美好时光,我们将在这 里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为 了快乐地成长,为了幸福的回忆,让我们 从现在开始, 以主人的身份,融入我们的班级,规划我们的前景,一 起创造一个值得记忆的“家”。具体活动如下: ( 1) 用 5 分钟时间把自己理想中的 班集体 的特征列举出来,填写在教科书第 11 页的空白处(2)填写完毕,请同学们走上讲台,进行“我理想中的班集体”演讲。( 3) 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所提到的理想班集体的主要特征罗列在黑

40、板上。(4)教师和学生共同在众多的特征中挑选出 10 条,课下整理出来,作为建 立优秀班集 体的目标。 使学生逐步树立班级的“主人翁” 意识,形成对“家” 的归属感。活动六:我为班级作创意 如果要建立理想中的班集 体,我们必 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激励自己,比如定班训、 设班徽等。具体活动如下 :( 1)学生分组活动。 (2)每组讨论和创作一个作品,作品题目有:设计班训、设计班级 座右铭、设计 班徽、制定班级公约、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3)讨论结束后,班级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4 )把小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以时时鞭策和警示班级成 员。 ?总结 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通过今天一系列的活动

41、, 我们跨越了陌生,我希望 大家能像兄弟姐妹般相亲相爱,融入我们班 集体这个大 家庭,让欢声笑语、友爱互助荡漾在我们中间。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师生间相互认同,相互接纳。 第二课、昨天与今天 第一课时适应学习导入 教师: 从昨天的小学, 到今天的中学, 有许许 多多的变化。 老师、父母、学校、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和 要求变高了,我们对自己的 要求也变高了。正是这种种 变化,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步伐,经历成 长,走向成熟。 对我们来讲,一个最重要的身份就是学生,所以,我们 理所当然的任 务就是学习。那我们就先从中小学学习上 的变化谈起吧! 承上启下。活动一:适应学习 教师:进入中学,课程的门类一 下子多

42、了起 来,而且课程的内容也逐渐加深和系统化了, 因此,我们中学的学习 任务变重了,难度也加大了,这 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加 认真、更加努力。 找到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的地方,这是解 决问 题的前提。(1) 案例展示:林琳的故事 ( 见教科书第 14 页 )(2) 结合案例,设计问题,加以讨论。问题如下:林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与林琳的问题一样吗? 刚进入中 学,在学习上还有哪些问题困扰着我?(3) 教师总结。 活动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二:中小学学生的不同 教师:初中教师的授课 方式也不同于小学教师。例如,初中教师会更多地指导 和启发我们自

43、 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因 此,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学 习方法,逐步培养自主学习 的能力。那么,中小学到底存在着哪些学习上的不同呢?(1) 用大约 10 分钟时间找出中小学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同小学与中学的区别有:课本有方面 课 的内容方面 老师的讲课特点方面 _ 学习方法方面 学习 方式方面 作业方面 _ 班主任和我们 _ 活动三:学习适应教师:中学的学习与小学相比确 实存在很大 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我们该如何应对?我 们先看几个案例。案例一:独生子小舟家庭经济富裕,家长非常重视 对小舟的培 养和教育, 期望他早日成材。 小舟在小学时 有爷爷的辅导, 表现不错。 自升入初中后,因为爷

44、爷没 有能力辅导他了,所以他很快出现了情绪 低落,而且对 学习焦急忧虑,有时甚至神志恍惚,坐立不安。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案例二:小萌上小学的时候有个习惯,每次做完家 庭作业都要 妈妈检查,妈妈每天晚上还要帮助小萌复习 当天的课程、预习第二天 的新课。因此,小萌在小学的 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上初中后,妈妈要 求小萌自己完成 这些事情,可是小萌从来没有主动复习和预习过,写 完 作业也不检查。没有了妈妈的帮助,她感到不知所措。 小萌该怎 么做?学生讨论分析两个案例中的主人公存在的问题,并 想办法帮助 他们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自己和同学们身上存在的学习适应问题, 并寻找解决 的办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45、可以让学生阅读下面附的资 料,帮助学 生学习适应。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和 自己身上存在的学习适应 不良问题,并尝试改正问题, 提高学习能力。附:初中生学习生活适应不良解决方法1 转变角色,改变看法。自己已经从一个小学生转 变为中学生 了,要认识这一点,承认这一个变化。接受 这一点也就是要努力使自 己去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 的差异,努力使自己去适应这些变化, 改变自己的看法, 应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2 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进入中学以后,会接触到 许多新的同 学和老师,尽可能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融 入新的班集体。平时,可 多与同桌、同班同学交往,广 交新朋友,为班级多做好事,使自己产生对新

46、集体的归 属感;可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交流,建立良好的师 生 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新的伙伴、新的友情的建 立和加深, 会逐步淡化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之情, 中 学生的角色观念也就会不 断加强,从而尽快适应新环境。3 培养学习能力,改变学习方法。由于中小学课程 内容与要 求的不同和老师教学方式的差别,自己的学习 方法要做些调整和改 变,并不断培养、提高自己的学习 能力。在小学学习方法的基础上, 要逐步学会自我检查、 自我分析、自我评定、自我管理,不仅要做到 自觉完成 作业,而且要学会整理笔记,学会预习、复习,不仅善 记 忆,还要善思考,这样才能理解老师和教科书的要求, 找出自己的问 题,并

47、能自己纠正、补救,努力做到自主 学习。第二课时新的规则引入 用一个小游戏作引子。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 并讲明游戏 的规则。比如: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画圆形、 方形,一个带着画图工 具,一个不带任何画图工具。教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我们 刚才的游戏 也不能称之为游戏,这是用活动让大家理解 游戏不能没有规则。学校也一样,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它约 束和规范着 每一个师生员工的行为和习惯,指引着学校 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用 一个小游戏过渡更加自然, 并且 容易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校规校纪” 的存在。活动一:哈佛的校规 ( 1)介绍“哈佛的校规”案例。 (见教 科书第 15 页)2)

48、学生讨论:哈佛学院应不应该开除那位同学? 为什么?注意: 为了活跃教学气氛, 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 “同意开除” 和“不同意开除”两个组各自发表自己的 意见、态度和原因。 由哈 佛的校规自然引出本校的校规, 借鉴名校的做法,这样说服力更强。活动二:寻找校规 教师:哈佛的校规给了我们深刻 的启发:没 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组织、任何团体, 都必须有其必要的规矩, 用以约束其成员的行为。我们 学校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目的 就在于实现学校 的教育教学目标,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让我们师生 懂 规矩、守纪律。( 1)学生课前通过采访、调查、实地寻找等方法,寻找学校现在和过去的校纪校规,抄录或者拍摄

49、下来。 可以采访有关的领导,寻 找校规校纪制定的背景和意图。 如:在什么情况下制定了这个校规校 纪,执行后有什么 效果,现在看来这个校规校纪是否合理。( 2)学生交流课前活动的结果。将自己或者小组寻找到的校纪校规展示出来,将访问的结果进行交流。( 3)同学讨论如何自觉地遵守新的校规校纪。可以讨论如下几个问题: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有什么好处?遵 守校规校纪是否需要条 件?有些校规校纪是否可以不遵 守(像哈佛的那位学生)?等等。教师总结:校规校纪是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定的,是我们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里正常地学习 和生活的保证。作为中学 生,我们更要自觉地理解和遵 守校规校纪,逐步学会自我约束、

50、自我 管理。通过寻找 本校的规则,引导学生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学生行为 规 范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遵守规则的情感。第三课时承担新角色导入 教师:幼年的我们被呵护,童年的我们盼望快 快长大,少年的我们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在我们还没 来得及知道什 么是真正的“中学生”时,我们的父母、 老师已经对我们有了更高的 要求。接下来让我们静静地 思考一下,到底“中学生”和“小学生” 有什么不同呢。活动一:中学生与小学生的角色变化(1) 学生用大约 5 分钟时间填写表格(见教科书第16 页),尤其是认真思考表格的第二部分:我心目中的中学生。 (2) 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 多从正面引 导,加以补

51、充。教师:小学阶段,当遇到问题时,我们马上就想到 了老师和家 长。现在是中学生了,我们却觉得不想再让 老师和父母管那么多了, 想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那么, 在目前的生活中, 哪些事要自己解决, 哪些事是可以请 教家长和老师的呢?活动二: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 (1)让学生一一讨论 下列问题:哪些是自己的分内事?怎样解决自己的分内 事?什么样的事可以请教家长和老师?(2) 讨论结束后, 学生自由发言。 (3) 教师点评。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活 动中体验成 长,体验自己“今天与昨天”的不同。活动三:做合格的中学生教师:进入中学,我们的 角色发生了 变化,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那么什 么样的中学生才

52、是合格的 中学生呢? 1、学生分组讨论: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2、小组代表发言,上台交流。在学生发言时,教师把学生发言的关键词写到黑板上。3、师生共同总结,制定一个大家都赞同的“合格中学生的 标准”。 4、 把制作好的“标准”作为班级公约来遵守, 指导青少年成长。将教育 目标最终落实到行为养成上。总结 教师:成为中学生,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 角色、新的 任务。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规范自 己的言行举止,争做一名 合格的中学生。第三课、新的 起点第一课时放飞理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导入 新的学习,新的规则,新的角色,我们又站在 一个全新的 起点上,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新的努力。 但是,

53、我们必须先确立新 的目标,制定新的计划,才能 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活动一:“我的理想”演讲赛 教师:在大海中的船只上,远航 的水手一定有明确 的目标、正确的航向,否则他们不会到达目的地。 现在, 我们就是正准备扬帆起航的“水手”,那么你的“彼岸” 在 哪里呢?进入少年期,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和理想,尽管它 不成熟、不明朗,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大 致的方向,清楚自己该向哪个方向去努力1 、教师讲述古今中外的英雄、伟人关于理想的言论。2 、学生准备“我的理想”讲稿,约 15 分钟,不少 于 200 字。3 、开展“我的理想”演讲比赛。 用一个比喻引导 到对“理想” 的思考。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理

54、想”。活动二:制定计划 教师:我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奋 斗的目标, 但是“一口吃不成胖子”“罗马也不是一天 建成的”。 理想的实现是 一步步完成的。下面我给大家 讲个故事。(教师讲故事)第六张饼有个人饿了,买了一摞饼,一口气吃到第 六张饼才算 饱。他摸摸肚子, 沉思半晌, 若有所悟, 十 分感慨,自言自语道: “早 知道吃下第六张饼就饱了, 何不一开始就吃这第六张饼呢?我还能省 下那五张饼的 钱呢!”周围的人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你知道他们 为什么笑吗?教师简单小结,由故事转向学习:“我们在学习上 的进步也是这样一步一步完成的,同学们都是先完成了 小学的学业, 才进入初中,先学会了自然数,才学小

55、数、 分数,先学会了拼音,才 会念长长的课文,先学会了字 母,然后才开始学单词、句子、语法、 课文。假如我们 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就讲代数,行不行呢? 为 什么? (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教师:我们中学三年的学业,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 的,那么我 们必须为自己理想的实现找到一条捷径,那 就是制定自己的学习计 划。(1)教师讲述如何“制定计划”及注意事项。参见教科书第 19页。( 2)学生制定本学期计划,一式两份。(3) 学生将制定的计划一份贴在自己的书上,作为自己 行动的指 导书,一份交给老师。教师将学生的计划装订 成册,学期中检查验收 “计划”的实施情况。规划自己 的学业与生活,

56、教师起指导与监督作 用。总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制定计划的过程 中,要善于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认真听取他人的意 见。所以,我 们的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知识的 积累,阅历的丰富并通过借 鉴他人的经验,我们要不断 地修整、完善它。第二课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导入:解释名言 教师: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有一句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有谁能够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就像大树是由小树长成的、高台是由一锨一锨的土垒成的、一步一步才能走完 千里的路程。说得多有道理。那么,这句话对

57、你有什么 启发呢? 学生交流“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给自己的启发和 自己的感想。进一步引申问题。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 的类似“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的名言、警句、成语等, 进一步深化理解。由名言引出活动意图,对学生具有鼓励的作用活动一:没有赚到的钱 (1)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故事“没有赚到的钱”。(2) 结合案例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请学生分析并回答。埃米为什么没有赚到她本来想赚的钱?你是否也有埃米这样的习惯?教师: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比喻说:“现实是此岸, 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 的桥梁。”没 有行动的理想、目标和计划只能是空中楼 阁或海市蜃楼。上面的例子 也说明了这个道理。请打开 教科书第 22 页,这个小故事从某一个侧面很好地解释了 克雷洛夫的比喻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22 页的故事。问:那么,当前你 应该怎么 做呢? (学生自由回答。告诫学生:实现理想仅 有计划是不够的, 还要从点滴做起,将计划付诸行动。)活动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 学生交流自己和同 学中间存 在的好高骛远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平时不愿意 刻苦学习,看到别人取 得好成绩就心里不是滋味;有的 学生总是“三天热头”,总是在制定 计划,可实行不了 几天,遇到问题就放弃;有的学生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