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病害调查与保护_第1页
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病害调查与保护_第2页
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病害调查与保护_第3页
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病害调查与保护_第4页
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病害调查与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调查与保护郑利平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摘 要:木质器具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木质文物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博物馆里,收藏有各种不同类型、用途的木质文物。木质文物因其材质为有机生物材料,极易遭受腐朽和虫蛀,在其收藏与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得到特殊的关注。本文主要就重庆地区木质文物病害的综合调查为基础,提出了一些保养与修复方法,以期对木质文物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词:馆藏,木质文物,病害,保护木质文物是集建筑、雕刻、彩绘、装饰等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历史和欣赏价值,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古代木胎漆器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件漆碗和一件

2、朱漆木筒,距今约7000多年1-2。由于木材本身为有机化合物的本质,除易燃外,还很容易腐朽和虫蛀,因此在昆虫、微生物的劣化作用下,木质文物不易达到长久保存。在外界气候环境的影响下,木质文物还很易发生龟裂、变形、弯曲等现象。木质文物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木质文物在重庆地区占有相当的数量,尤其是三峡工程的实施,重庆地区的大量不可移动的木质结构文物因其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受到了国家更多的关注,如位于三峡淹没区的张飞庙、大昌古镇以及明代古庙、清代民居等一大批古建筑实施了异地重建复原保护,石宝寨也进行了原地科学调研和保护工作。然而,仍然有大量的可移动和

3、不可移动木质文物亟需作进一步的调查和保护工作。本文主要是针对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的病害进行了综合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法。1. 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的种类重庆地区收藏木质文物的主要有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重庆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铜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湖广会馆等。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藏10多张清末民初的雕花架子床和木雕人物2000余个;铜梁博物馆以收藏匾额为主;重庆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收藏的木质文物以匾额和雕花架子床为主,还有其他木质生活用具,数量多、种类较全,是从重庆各个区县征集所得,收藏的木质器具极具代表性。通过实地调研,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的种类主要有:匾额、架子床、神龛、

4、桌子(八仙桌、方桌、圆桌等)、榻、椅子、凳子、茶几、木柜、书画案、洗脸架、木纺车、穿衣镜架、面具、木车、木桶、木筐、木棺椁、木枋、木墙板以及其它木雕、木构件等。从收藏木质文物的用途来看,以生活用具为主,其中家具是最主要的木质文物,除此之外还有工具、装饰品、古建筑的木构件等等,木材树种较多较杂。各博物馆收藏的比较典型木质文物是匾额、架子床和神龛,如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馆藏被誉为“中国第一床”的六柱五檐满金雕花架子床,五层檐板上层层雕刻梅、兰、竹、菊,蝙蝠、蝴蝶、牡丹、白头翁、寿桃、石榴等丰富图案,俨然一幅巴渝地区的民俗风情画;被誉为“中国第一龛”的金木雕神龛,用金厚重,雕刻精美,其上雕刻有六条神采

5、飞扬的金龙,还有众多的神仙、人物、传说。铜梁博物馆有“中华第一匾廊”的美称,馆藏匾额400多块。重庆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收藏有三张雕工精细复杂的花罩架子床,亦收藏有一高为1.72m的浮雕神龛,中间有福禄寿三星浮雕,上端前沿为双龙戏珠山海图飞檐,还收藏近百块清末民初的匾额。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也收藏有神龛。重庆湖广会馆亦收藏有大量的匾额。在重庆地区众多的馆藏木质文物中,最具文人气息的当数匾额。匾额原本是被悬挂或镌刻在王府、坛观、寺庙、名人宅地、民居店铺等建筑物上的,按其性质和用途分为功德声望、贞节孝贤、婚喜寿俗、官府门第、医德教泽、寺庙宗祠、村寨店堂等类,这些匾额集书法、印章、雕刻、装饰等为一体,从

6、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具有较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起着补史正史的作用。2. 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病害类型与病因分析重庆地区属于温湿的中亚热带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潮湿多雨。据资料记载,重庆市各地平均降雨量9861366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83%3。潮湿环境导致木质文物易产生虫害、腐败变质等损坏。木质文物属于有机纤维质地,是多孔性物质,具有亲水性,吸收水分会膨胀,失去水分则收缩,木材的水分直接影响木材的性能。环境潮湿能引起木材吸水,环境干燥能引起木材失水,环境湿度对纤维质地的文物影响较大,环境温湿度忽高忽低对它们的破坏性就更大。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霉菌和害虫

7、的生长和繁殖,在这种环境下它们又极易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蚀。木器一般都含水1215%,若含水量低于这个比例,就会引起翘曲。用于涂料涂装的木材其含水率以812%为宜。事实上,木材因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其含水量始终是一个变量。为防止霉菌和昆虫的侵蚀以及发生形变,木材在储存过程中,其含水量应该加以控制,最高不能超过20%。从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保存现状来看,病害以生物损害为主,其次为物理、化学损害,还有人为损害。现象主要有糟朽、涂料脱层变色、断裂、表面污染等。2.1 生物损害从调查的大多数木质文物来看,家具类木器底部接触地面的构件很容易遭受微生物腐蚀与潮解,而且微生物新陈代谢的酸性产物进一步催化了木质的潮

8、解,使其变得极其糟朽,如重庆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藏书画案腿部(图1)腐蚀严重,类似这样的腐蚀在架子床、神龛、桌子等家具多见,被侵蚀的构件大都已不能起到原有承重等功能,在保管中需要非常小心,否则极易损毁。有些腐朽家具腿部已经残缺不堪,在放置时用其他木具来支撑,这样从陈列展出的视角来看显然存在问题,如重庆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藏架子床腿部腐蚀后陈列(图2),像这类由于真菌和细菌引起的木材生物损害,又称微生物性损害。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故又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很少,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霉菌亦称“丝状菌”,属真菌。体呈丝状,丛生,可产生多种形式的孢子

9、,多腐生,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根霉、毛霉、曲霉和青霉等,比如经霉菌腐蚀后的战国木椁材质中的菌丝(图3)。图1书画案腿部腐蚀现状 图2 架子床腿部腐蚀现状经调查发现,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的微生物腐蚀以真菌腐蚀为主,其中木腐菌是最重要的危害因素,它能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造成木材严重腐朽。地面文物发生微生物损害大多是真菌所为的研究结果在此前已有报道证实【4,5,6】。从图1、图2就可看出其危害后的结果。木腐菌的种类很多,有变色菌、褐腐菌、白腐菌和软腐菌等,其中,褐腐菌对木材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强大的破坏力7。木腐菌的生长繁殖最适宜温度为2631,木材含水率为30%80%8,因此,馆藏木质

10、文物应严格控制木材含水率和空气的温湿度,使其处于最佳保存环境,避免微生物的危害。除了微生物引起的损害外,还有很多木质文物遭受到虫蛀的危险。木材害虫一般为蛀木甲虫, 形体较小,有天牛、窃蠹、小蠹、粉蠹、象虫、长小蠹等科。经虫蛀过的木质文物,表面均留下虫孔,如重庆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藏虫蛀过的匾额(图4),像这样虫蛀的匾额较多,虫蛀孔洞较大(图5),洞孔内甚至还堆积了许多粪便(图6)。在重庆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有一块匾额,外形观察还较好,但木材内部已被害虫蛀蚀成海绵状,极其松软,用手轻轻即可折断,可见虫蛀危害之严重,不仅仅是引起外形上的变化:虫眼丛生,从材质本身来讲,其机械强度也大大下降,也有的变得异

11、常糟朽。调查发现,重庆地区危害木质文物的害虫以长蠹、窃蠹、天牛、粉蠹等为主。图3 经真菌腐蚀后战国木椁材质中的菌丝 图4 虫蛀匾额图5显微镜下观察的匾额虫蛀孔洞 图6 显微镜下观察的蛀孔中的粪便图7 匾额漆层变色 图8 匾额漆层起翘、脱落2.2 物理损害气候、光照等物理因素使木材造成的变化,一般不是单一物理因素的作用,往往是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9。这种协同效应使得木质文物遭到的破坏非常严重。图7为一块受光照、气候等物理因素影响的清末匾额,中间部位漆层变色,由黑色变为土黄色再变为土灰色,字迹已完全不清晰;边缘部位还开始出现漆层脱落现象(如图8),并伴有白腐菌的出现。另外,木材

12、的吸水膨胀,会导致木材变形,例如木材的翘曲和开裂。木质纤维膨胀时直径和长度变化不一样,直径膨胀大,长度膨胀小,如相对湿度在100%时,木材的弦向最大约为613%,径向约为35%,纵向约为0.10.8%;木材干燥时,先放出自由吸湿水,当木材干燥至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木材开始收缩,木材失水收缩,最终会导致木材起层、开裂等,如图9彩绘木枋开裂 。图9 彩绘木枋两个不同部位的开裂现状2.3 化学损害有害气体、水分以及灰尘、污物等都会对木质有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化学损害。上述物理损害事实上也往往伴有化学损害,如漆层变色,是在光照影响下漆层发生了光化学反应,同时木质也会发生光化学降解作用。木质纤维吸水一般是物

13、理吸附,当水分蒸发,纤维干燥后会恢复原状。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加之水蒸气和活泼氧生成双氧水,将会加速纤维素的分解。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氯化氢、二氧化碳等,也将会使纤维素发生强烈的水解作用。在高温下,没有酸存在时,纤维也可以发生水解,只是水解速度很慢。有酸存在时,水解速度迅速加快,所以酸是一种催化剂。纤维素的水解使纤维的强度显著降低,当再干燥时,就不能恢复原状,往往变得不耐久,有的甚至一碰就成为粉末(图9)。灰尘往往含具有酸碱性的化学微粒、金属粉尘、微生物孢子等。灰尘积落在文物上,不仅会改变外观色彩,形成污垢层,还会造成化学腐蚀和机械性损伤。微生物孢子飘落在文物上,环境适宜时则滋生

14、繁殖。图10、图11分别为水解后的糟朽匾额和被污土覆盖的匾额。 图10 糟朽的匾额 图11 被污土覆盖的匾额3. 馆藏木质文物的保养从上述种种病害可以看出,处于潮湿环境的馆藏木质文物最容易遭受生物的损害,加之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文化遗产受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对于木质文物的保护至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3.1防腐防霉用生物材料木材制作而成的木质文物,极易腐败变质,采取药物进行预防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高温潮湿地区,更应该将此项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目前国内外使用过的防腐防霉剂种类很多,从溶解性能分,可分为两类10,一类是水溶性的,一类是油溶性的。水溶性的木材防腐剂有铬化砷酸铜(CC

15、A)、酸性铬酸铜(ACC)、氨溶砷酸铜(ACA)、氨溶砷锌酸铜(ACZA)、氨溶硼酸铜(ACB)、烷基季胺铜化合物(ACQ)、铜铬硼合剂(CCB)等,尤其是美国研制的ACQ木材防腐剂已成为取代CCA的新一代木材防腐剂。油溶性的木材防腐剂有霉敌、五氯酚(PCP)、五氯酚金属盐类、萘酸金属盐类、氧化三丁基锡类(TBTO),尤其是霉敌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优良防腐防霉剂,目前在文物防腐防霉使用较广。防腐防霉剂的种类很多,新的药物又不断涌现。防腐处理的方法和种类也很多,有刷涂法、浸渍法、渗透法、扩散法、热冷浴法及加压法等。在文物的防腐防霉工作中,由于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要求各种药物的使用均需做

16、试验,切实可行之后方可应用。3.2 杀虫害虫对木质文物的危害也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在夏季,又是害虫多发的季节,所以杀虫工作也应该是木质文物保管时必须做的工作。目前,使用的杀虫剂主要有灵丹、地特灵、除虫菊类等。还有采用熏蒸剂进行杀虫,熏蒸剂有环氧乙烷、溴甲烷、四氯化碳等,目前杀虫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熏蒸法。另据报道,香港修复室采用毒气杀虫法对木质器具等进行杀虫,采用设备为氮气烟熏室,最终让害虫缺氧窒息死亡。目前,市场上售有多种品牌的杀虫剂,在使用时要针对不同种类的害虫选择不同的杀虫剂。3.3 防光光对有机质地的文物均具有破坏作用,尤其是紫外光的破坏性更大。光对木质文物的破坏自然不会例外,但是我们在利

17、用以及保护文物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光的作用。这是一个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其正确途径就是我们要加强防光措施。光对文物的破坏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热效应、加速化学反应和发生光化学反应,最终导致文物发生老化变质。木质文物对光属于比较敏感的物质,国外推荐的木器展品的最大照度要求小于150Lux,因此防光首先应该是限制光的照度值,具体措施是保管库房应该采取遮光措施限制日光的入射;还可以采取过滤紫外线的方法,较为理想的滤光措施是在窗户玻璃和灯管上涂刷紫外线吸收剂;在利用文物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光的辐射强度和作用时间;除了在文物利用时间外,其余时间应尽量做到避光保存。3.4 防尘灰尘对文物可造成机械性

18、磨损,还可增加酸碱对文物造成腐蚀,以及向文物传播霉菌孢子和污染文物表面形态等,因此防尘是必须的。可采用防尘措施有保管库房应尽量密封;通风口应有各种不同的过滤器进行滤尘,有关资料介绍过滤器有滤纸过滤器、纤维层过滤器、发泡材料过滤器及静电自净器等11;尽量减少文物库房与室外环境的自由流通;平时应注意清洁卫生等。3.5 防止有害气体要防止有害气体对文物造成影响,就必须对空气实施净化处理。对木质文物有害的气体主要是酸性气体,因此可以让其通过碱性的材料,经过中和反应使其成为盐类而从空气中分离出力,这样就会使进入文物保管库房的酸性有害气体浓度大大降低。国外有采用纯碱或苛性碱溶液的办法,使空气净化后在导入库

19、房。也有与空气过滤器结合在一起采取措施的,如在滤层中放入碱性物质,这样既能净化空气又能防止灰尘的通过。3.6 严格控制保存环境木质文物保存环境温湿度变化过大,使得纤维的收缩与膨胀频繁,不仅会引起木器变形、开裂,还会降低木材纤维的强度,而且如前所述,高温高湿还极容易滋生微生物和害虫,因此,对于木质文物的保管理应保持最佳的保存环境。科学研究表明,木质文物保管库房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1418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65%之间。4馆藏木质文物的修复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已经出现有污染、残破、虫蛀、糟朽、漆层脱落等病害现状,针对出现病害的木质文物,则需要进行修复,修复工艺简述如下,可供参考。4.1 清洗。

20、先检查污染物的结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清洗法。对于木质器具来说,最好选择干洗法。对于软质泥土,采用机械法,用较宽的锉刀轻铲污土,使其脱离,再用软毛刷将其刷掉。对于油污性的污物,可采用有机溶剂或者表面活性剂进行清洗。如木质器具表面有漆,在清理时要极为谨慎仔细,以免脱漆掉色变色。4.2 防腐杀虫。根据霉腐、害虫的种类,选择前述防腐剂和杀虫剂。最简单的防腐杀虫法是购买市场上的喷雾防腐剂、杀虫剂进行防腐杀虫。也可以自行配置防腐剂、杀虫剂,然后采用喷雾、熏蒸等方法杀虫灭菌,条件是这些方法必须是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这样既可以防止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又可以使杀虫灭菌效果加强。杀虫灭菌设备可采用现成的密闭仪器

21、,也可以简单用塑料薄膜热塑封边制作成密封空间进行杀虫灭菌。4.3 加固。对于糟朽的木质文物需进行加固处理,加固的材料很多,目前较多采用的是树脂法加固,有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天然树脂有达玛树脂、乳香胶、松香等,合成树脂有聚乙二醇、丙烯和甲基丙烯化合物、有机硅聚合物、甲醛类树脂等,笔者曾用丙烯酸树脂的一种Paraloid B72(简称B72)加固糟朽木器,效果良好。加固方法可采用涂刷、滴注、渗透等法。4.4 修补。残破木质文物的修补可采用树脂调和木屑的方法。有人采用环氧树脂调拌木屑填补孔洞12,也有用聚醋酸乙烯乳液调木屑石膏粉及其他颜料修补13,笔者曾采用采用丙烯酸树脂加木屑调和修补木器残缺部位,效果良好。补缺后的器物经仿色作旧后,外观效果浑然一体。传统家具的修补多采用木材的旧料修配。4.5 漆层回贴。对漆皮起翘的修复方法是:先用热水或乙醇、丙三醇、丙二醇等作为回软剂将漆皮软化,再用微晶石蜡薄片或乳香胶、松香等放入漆皮下面,用电灼热器将它轻轻回帖在漆器上14。这种方法既方便又可反复纠正位置。参考文献1 王世襄. 中国古代髹饰工艺与漆画. 美术,1983(10):11-20.2 张荣著. 古代漆器.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5-6.3 管维良.从巴都到陪都简明重庆史.北京:中国文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