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课时检测卷(学生)_第1页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课时检测卷(学生)_第2页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课时检测卷(学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测试时间:15分钟选择题1.关于地球仪和地球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地球的好帮手B.地球仪和地球是一样的,只是大小不同C.地球仪上的赤道、南北极、地轴都是地球上没有的D.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事物在地球仪上用不同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2.以下关于地球形状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天圆地方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地球是正圆形的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球体3.2019湖南株洲期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A.B.C.D.4.2019山东滨州期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以下证明地球

2、是个球体的是A.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B.板块构造学说C.斯科特的南极探险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5.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之中,有一个孕育了生命的蓝色星体,她就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可以说明地球大小的是A.地球是个球体B.外表积约5.1亿平方千米C.地球卫星照片D.自转周期为1天6.2019辽宁葫芦岛期中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B.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C.地球是一个类似皮球的圆球体D.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球体7.“遁地太岁土行孙奉师命下山助西周伐纣,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遁地才能,于是从家中钻入地心,始终保持直线前进

3、,他到达地心的间隔 约为A.40 000千米 B.5.1亿千米C.12 742千米 D.6 371千米8.今天,人们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A.观测月相 B.到海边看船C.观察地球仪 D.参加环球航行9.以下图现象最能说明的是A.海平面上升 B.郑和下西洋C.地球是个球体D.观察视野扩大10.企鹅在南极点为自己建了一幢豪华别墅,四面都有大的落地窗,请问四面落地窗的朝向是A.东 B.南 C.北 D.西读以下图,答复下题。11.2019山东青岛即墨期中上图地球仪中,所示的相关地理事物的名称,错误的选项是A.A是北极点,B是南极点B.C是地轴C.D是经线 D.E是赤道12.以下四个地球仪组

4、装正确的选项是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选择题1.答案B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球体,而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另外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纬线等都是地球上没有的。2.答案D此题考察了地球的形状。人们经过精细测量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球体。3.答案C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首先通过直觉认为天圆地方,后来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现今通过科学研究得出,地球是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那么的球体。4.答案D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5.答案B地球的外表积说明了地球的大小;地球卫星照片

5、说明了地球是个球体;自转周期为1天是地球自转的特征。6.答案C此题考察的是对地球形状的掌握情况。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球体,不是类似皮球的圆球体。7.答案D土行孙从地表到达地心的间隔 ,也就是地球的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 371千米。8.答案C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根本相貌,理解地球外表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故今天,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观察地球仪。9.答案C此题考察地球形状的例证。由图可知,在海边看到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10.答案C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端,任何地方都位于它的北方,因此此处四面落地窗的朝向是北。11.答案B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球始终不停地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