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2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3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凌云县第一小学 席崇喜【教学目标】1、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8个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2、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做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教学难点】1.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和深

2、深信任。2.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回顾历史。(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到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2、在灾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然而,总有一些故事感人肺腑。3、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地震的废墟,去感受那地震中的父与子所演绎的那份感动。二、学习生字。洛杉矶 废墟 阿曼达破烂不堪 塌下来 砸着三、激发兴趣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提一个问题,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想)2、但我不想告诉你们,我想让你们猜猜。看看谁可以了解老师的想法。猜不是瞎猜,猜要有根据,要有所准备,怎么准备呢?请听清楚:第一、我请你们认真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3、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会在哪里提问,如果在这里提问,我该怎么回答。第二、读书的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你可以放声朗读,你可以默读,你也可以一边划一边读,听明白了吗?开始吧!3、生各自读课文。四、自主学习,共同交流1、好了。谁想先猜猜?(老师根据学生想到的问题,及时的加以分析、引导,集体交流得出答案)2、生:A、我认为老师一定会问,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B、我觉得老师会问,“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别的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父亲一直不觉得没

4、有希望了,因为前边说了,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也就是说,不管是死的是活的,他都要见到儿子)师评价引导:你们已经非常准确又很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还从父亲的内心世界出发,抓住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这句话是父子心中不变的信念,恒久的承诺,那就是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生齐读,师随机板书)C、我想老师会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救自己的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就在于想着自己的同学,想先救自己的同学。这位父亲了不起在别人都劝阻他放弃努力时,他还坚持不懈地挖,这是父爱的力量在支撑。这位父亲那种“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态度

5、很震撼人)D、您可能会问,为什么其他的父母不去救,只哭两声、喊两声就走了?(因为他们不愿见到孩子的尸首,不愿承认这个事实。他们以为孩子已经死了,不用救了)()五、升华情感,放飞想像1、同学们,其实我的问题有的同学已经猜中了,我是根据课文最后一句来提问的,请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生齐读,师板书“了不起”)2、谁能说说“了不起”是什么意思?(非常伟大。超过一般人。超出常人)3、那你们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吗?(“了不起!”)那么儿子呢?(了不起)4、那你们认为还有那些人认为他们了不起呢?(哪些四周围的人们,其它孩子的父亲、警察、记者、都会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5、恩,

6、是的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的。我想他们之间还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子说些什么,是吗?你能想像一下他们之间的谈话吗?(可以是对儿子说的,也可以是对父亲说的,也可以是对他们两人说的。)(小组讨论)6、哪一小组愿意说说?(集体汇报交流,共同提高)7、A、其他孩子的父母感激地说:“如果不是你坚持自己的信念,我想我们的孩子肯定没有生还的希望了B、曾经劝说他放弃努力的一位父亲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一时说不出话来,这位父亲心里在想,我还误会他精神失常了呢,其实是他对孩子爱得太深了C、其他孩子的父母感激地说:“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六、感受“儿子”的了不起。1、其实老师

7、觉得说这位父亲了不起还可以理解,但这个儿子也说他了不起,老师不太理解,他就在那等,有什么了不起的呀?你有什么根据呀?(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先人后己。把安全先给了别人,危险留给了自己。)2、当灾难侵袭时,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表现,真了不起!你觉得这一“让”,“让”出了什么?(A、让出了勇敢、勇气。因为在地震时,很多人都会很自然的恐惧、害怕。<文中还有一段文字也写到他的勇敢,你能读读吗?> B、让出了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了不起。C、让出了他对父亲的信任)3、把生存的优先权让给了别人。阿曼达简单的一“让”,在我眼中也是一种壮举。4、爱的最高境界是懂得爱别

8、人。5、儿子之所以能在这么危险的关头做出一“让”,原因何在?(儿子对父亲的长期信任已经成为支撑他面对灾难、坚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七、理解“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怎么理解“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儿子伤心时,父亲会陪他一起难过。儿子开心时,父亲会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八、改变结局,“诗化”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过渡:是啊,由于这位父亲的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及必定能成功的信念,这件事有了一个喜剧的结局,一个圆满的结局,一个在我看来简直是奇迹的结局。上到这儿,同学们可能有些感动了是吗?但是你想过吗,要是故事的结果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

9、、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第二天清晨,人们再次来到学校,准备清理废墟。突然,他们看到了这位父亲,他无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砾边,手里抱着一个血肉模糊的孩子,嘴里不断地在喃喃自语:“阿曼达,我的儿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多媒体出示)那你还会认为这个父亲了不起吗?让我们继续来讨论!听了这个结局,你有什么感受?(很难受。很伤心。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这样的结局有没有可能?(有可能。)3、你从哪里看出来?(课文第二段有一句话:那个昔日充满了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废墟”说明了学校被破坏得非常

10、严重了,学生生还得希望很少了。“有的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句话感觉到事情的确很糟糕,因为作为父亲,如果还有希望,一般都不会放弃。)4、如果事情是这样的结局,你还认为他了不起吗?(了不起。)5、他没有救活自己的儿子,他有什么了不起。(因为这位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永远和儿子在一起,不管任何情况,也不管死活。我们不能只看事情的结果,而要看事情的过程,这位父亲坚持不懈救自己儿子的过程让我们敬佩。我看到了父亲那种坚信自己儿子还活着的信念。)6、你们认为这位这位父亲了不起不是从事情的结果中看出的,而是从父亲努力救儿子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吗?(是的)7、那课文中哪一段话集中描写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

11、(他挖了8小时到处是血迹。)8、是啊。在我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饱含父爱的诗,轻你们各自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生读)9、哪几个地方值得特别注意?(时间上值得特别强调,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一个数字比一个数字令人难以置信。)10、36,38个小时是什么概念,这可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呀,也就是五六十节语文课呀。在这每一分,每一秒中,对这个父亲来说是何等的难熬啊!11、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8个小时,而要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呢?(突出了时间长)12、在你们的朗读声中,能否让

12、你联想到这位父亲在挖掘废墟时候的种种艰辛,你联想到什么?(他挖了很多地方,挖遍了角角落落我想到这位父亲连续38小时不休不眠、不吃不喝,整个人快要虚脱了这位父亲在搬一块大石头时,不小心被石头压伤了。许许多多得碎石把这位父亲得衣服和皮肤划破了。)13、同学们,你们刚才联想到这位父亲身体上所受的种种痛苦,实际上,他精神上也承受了很大压力。请你联系上文,看看他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别人都觉得这位父亲精神失常了,所以没有人上来帮助他,甚至没有人再来阻挡他)14、尽管父亲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但始终不忘自己对儿子“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1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一份感悟,再次一起读读这首诗。九、再

13、改结局,体会细节,全面辨证解读“所有父亲”。老师残酷地改变了事情地结局,但老师还要残酷地改变第二次。(大屏幕出示)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刚走开不久,只听得“嘭”一声巨响,爆炸真的发生了,这位父亲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其他孩子也失去了生还的希望。1、同学们,我看有些人看了这个结局之后,难过得说不出话来,但是这样的结局有没有可能呢?你从哪里看出来?2、有可能,一位救火队长曾经阻拦过过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一位警察也跟他说过,如果坚持挖的话,不但不利于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3、如果事情是这样的结局,你们还坚持认为这位父亲是了不起的吗?不要急于说,先静静地思考1分钟。(这位父亲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过于悲痛,以致于精神和行为异于常人,这都是缘于他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执着的爱。我想,同学们都能理解这位父亲。然而,其他的父亲同样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是不爱自己的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