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在老年病临床上的意义_第1页
调理脾胃在老年病临床上的意义_第2页
调理脾胃在老年病临床上的意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调理脾胃在老年病临床上的意义    摘 要:调理脾胃法,是中医治疗老年病的重要思路。调理脾胃之“脾胃”应包括现代人体学的消化系统。人体进入老年以后,消化系统功能衰退,对营养吸收差,排泄“浊物”差,就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调理脾胃对老年病的调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脾胃;中医治疗;老年病    调理脾胃法,在中医临床各科的使用颇为广泛,老年病亦不例外。兹就有关老年病的病理特点,结合临床实践谈谈肤浅的体会。1 “脾胃虚弱”是产生老年病常见的病理原因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主司消化吸收,称为“后天之本”,这是脾胃

2、的生理功能。在老年时期由于整个消化系统功能逐渐衰退,脾胃运化功能减退,化源不足,渐致脏腑功能衰退,易感外邪,易生瘀滞,易伤七情,另外,肝、肾、心、肺皆可影响脾胃而酿成疾病。其中尤其是肝,最容易影响脾胃,故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木郁乘土等证候1,可见老年引起脾胃发生疾病的机会较多,无论外感、内伤,皆能损伤脾胃之气,从而产生消化系统紊乱的各种证候和疾病,这是老年人脾胃病因病机中的一大特点。 脾胃运化失常、功能低下的病理变化,最突出的表现为“痰浊”。陶汉华等曾对痰饮的形成进行了具体的分析2,其中包括外感六淫,津聚生痰;内伤七情,影响气机,影响五脏,造成脏腑功能紊乱,导致津液失于输化,

3、停饮生痰;饮食生活因素,如饮食不节,导致脾失运化,胃失受纳腐熟,则人体水液代谢失常,亦是痰饮形成原因之一;还有脏腑功能损伤、阴阳失调和瘀阻生痰等共六个方面的病因。这六个方面的原因虽然统属痰饮病因的范畴,但脾胃损伤是痰浊产生原因的主要方面。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是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津液,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所在。“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脾胃功能失常则水谷津液聚而生痰成饮,或流溢于血脉,或走注于经隧,或充塞于清窍,或泛溢于肌肤,可阻郁于脏腑肢节而生百病。脾胃仅为整体的一部分,它与全身

4、脏腑功能和器官都有互相联系和影响,所谓“脾胃一病五乱并作。”因此,在脾胃长期失调的情况下,可引起其他脏器的病变和一系列的代谢变化,而出现呕、咳、满、痞、喘、眩、晕等多种老年病证。如清代沈金鳌说:“人自初生以至临死皆有痰,皆生于脾、聚于胃而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火动则生,气滞则盛,风鼓则涌,变怪百端。”又说:“脾胃健运自无痰,故曰治痰先理脾胃。” 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其特点是病久且虚,症见脘腹隐痛,时作时止,空腹尤甚,喜温喜按,得食腹胀,嗳气不扬,食欲不振,腹泻、便秘,倦怠乏力,肥胖不实或瘦弱体薄,面色萎黄,舌质淡红,或有齿印,或喜甜

5、食,或便溏稀,脉细弱等一派脾胃气虚运化无力之象。这些症状除见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还可见于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痴呆、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呼吸系统病、肿瘤化疗后等,因为这些疾病的形成过程均与脾胃运化失常产生的病理因素痰浊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大量当代的临床资料和有关研究工作已证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是老年发病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病理变化。由此,“调理脾胃”一法,在老年病临床中确占重要地位。 2 “调理脾胃”必须把“病”和“证”结合起来 脾胃病可包括整个消化系的疾病和症状,也可表现为其他系统和脏器所引起的脾

6、胃症状。因此,“调理脾胃”在辨证的同时必须结合辨病,即把中西的诊断有机的结合起来。 腹胀气,特别是突然出现腹胀气,是老年患脾胃病中的常见症状,其中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 临床所见的功能性腹胀气的老年病人,其病变部位多在胃脘以下的大腹部,反复出现腹胀感或肉眼可见的腹部膨胀,常伴有失眠、精神涣散、头痛等症状,物理诊断常为阴性。多见于结肠过敏性消化不良、肠道功能紊乱、菌群失调、摄入过多的产气或含气食物以及一些受寒凉和原因不明的腹胀。在治疗方法上按中医辨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则补之”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重“证”不重“病”,忽视了必要的物理检查和实验检查,必然会对某些器质

7、性疾病发生漏诊和误诊,从而增加了患者痛苦,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这方面我们过去是有深刻教训的。因此,腹胀气的鉴别诊断,也就是说辨病的诊断更有其重要意义。 “腹满”,系指腹中有胀满之感而外无胀急之象而言,伤寒论将腹满程度轻者称为“腹微满”,腹满而兼胀者称为“腹胀满”,兼痛者称为“腹满痛”或“腹满时痛”,兼腹部板硬者称为“腹硬满”3。这些情况在老年病中并不少见,但它不能反映腹胀的疾病性质。因此,在老年人发生腹胀气的时候要慎重判断。一般来说,不同组织器官的疾病会有不同的伴随症状。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或胃部疾病会出现腹胀伴返酸嗳气、烧心;肠结核、痢疾在腹胀的同时会有腹痛腹泻发热的症状;若为肠梗阻、习惯性便

8、秘可有腹胀腹痛,排便困难或不排便;如伴有黄疸、厌食油腻、恶心则可能是肝炎、胆石症、胆囊炎等肝胆系统疾病;心绞痛、心律失常也可反射性引起腹胀。这些都是老年腹胀气病中比较多见的疾病,所以“辨病”是很重要的。 腹胀、腹泻、呕吐同时并存的脾胃病,原因也是很多的,曾有一例腹胀、腹泻伴有呕吐、恶寒发热的老年患者,大便如水样,不甚秽臭,腹胀肠鸣,舌苔白腻,脉濡缓。辨证为“寒湿腹泻”,用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调理脾胃法,可以说在辨证施治上基本是正确的。但在病人治疗的第二天,病情非但不见好转,而且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尿量减少(0ml/h),神志迟钝,病情危急,经

9、会诊后,明确诊断为心肌梗死。过经中西医结合抢救后逐渐转危为安。 3 对“调理脾胃”的几点体会 健脾不忘补气、理气、渗湿:脾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人体进入老年期,各方面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脾胃功能减退尤为严重,特别是久病的老年患者,脾胃功能更趋低下,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以及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脾气虚则各脏功能亦虚,除可出现食少、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外,尚可见形体消瘦、体胖不实、四肢无力,并且还因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还因津液停聚而致气机不利。我们在调理脾胃时不要忘记中医常说的“脾虚生湿

10、”,“脾恶湿”,“湿困脾胃”,“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等观点。因此,健脾方剂组成中常用补气药与理气药或渗湿药配伍,常用方剂如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四君子汤用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五味异功散用陈皮,香砂六君子汤用木香、砂仁,其用意均在理气,达到健脾而不滞,理气而不伤正的治疗目的。 养胃阴须知碍脾阳:“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胃生理特点有别,用药各异。正如叶天士说:“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始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润也。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在临床上,有很多老年慢性病,因疾病反复发作以及西药的副作用造成脾胃阴虚。症见低热、口燥咽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