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辐射白质纤维解剖学研究_第1页
视辐射白质纤维解剖学研究_第2页
视辐射白质纤维解剖学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视辐射白质纤维解剖学研究         11-03-20 09:47:00     作者:李勇 王峰 孙涛    编辑:studa20【摘要】  目的 研究视辐射、侧脑室、视束和外侧膝状体等结构的三维关系,确定经侧裂入路的解剖学标志。方法 应用Klingler技术对10例成人尸头标本行纤维解剖研究,分离视辐射,并观察和测量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 视辐射由外侧膝状体发出分三束覆盖于颞角前极外侧半、全部颞角上壁及外侧壁,M

2、eyer袢走行于颞角顶壁,并超过颞角尖部前方13 mm(平均2mm),在颞极后方2230 mm(平均25mm)。经侧裂入路的颞叶手术中,在外侧裂底部存在着一个可以避免损伤视辐射进入颞角的安全三角区域,而在其后10、15、20mm水平处切口,向内下与矢状面成一定的角度可避免损伤视辐射。结论 Meyer袢走行于颞角顶壁,并超过颞角尖,到达颞角与颞极之间。经侧裂进入颞角的手术,切口靠近岛阈或下环岛沟周围5mm范围对视辐射的损伤机会小。 【关键词】  白质纤维解剖 视辐射 岛阈 安全三角区颞叶是人脑中最复杂的脑区之一,参与很多高级神经活动,如认知、情感、记忆、定时定向、语言等功能。除了和大脑

3、其它部分存在广泛联系外,还有很多重要神经纤维束通过。其中视辐射的走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尤为复杂,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论。准确掌握视辐射的结构位置关系,对疾病的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术中手术的注意事项有重要作用。本文应用Klingler解剖技术,通过对视辐射、侧脑室、视束和外侧膝状体之间密切关系的研究,准确掌握视辐射的三维解剖结构,旨在更好地为临床诊治和手术入路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    正常新鲜成年尸头(20侧半球)10例,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至少4周,用纱网悬吊以免变形,根据Klingler1技术将尸头冷冻在-12的冰箱中4周,取出后流水下

4、冲洗融化,白质则被分离。在×640倍的手术显微镜辅助下,用精细镊子及木制刮铲耐心的逐层的分离。观察侧脑室颞角、视束、Meyer袢和岛阈等结构,并测量:1)Meyer袢与颞极、岛阈及颞角尖的距离;2)经侧裂进入颞角的手术,在岛阈及岛阈后5、10、15和20mm不同水平切口,Meyer袢与视束的距离及切口与矢状面的角度。2  结果2.1  Meyer袢和视辐射的解剖研究  去除大脑底面的蛛网膜、软脑膜及血管,显露出梭状回、枕颞内侧回、侧副沟及海马旁回等沟回结构。其中极为重要的解剖标志为侧副沟,其在大脑底面中央走行,侧脑室颞角位于其上方。去除海马旁回显露扣带辐

5、射(图1A,见封3),其为一环绕胼胝体及扣带回,连接额叶内侧、顶叶与颞叶的稠密的白质束。去除表层的弓状纤维,在侧副沟的外侧壁显露出下纵束。去除扣带辐射,打开室管膜,暴露出海马槽内的海马及侧脑室外侧部(图1B,见封2)。去除海马体并在压部离断,显露侧脑室颞角,其位于颞叶的中央,在侧副沟的上方及颞中回的下方(图1C,见封2),形似楔形朝向内侧脉络膜裂开口。去除脉络丛、室管膜、毯、尾状核尾及终纹,显露矢状层,其在下纵束的上方,形似一层薄层构成了颞角的外侧壁。矢状层由豆状核下部内囊的纵向投射纤维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视辐射,其前部纤维走行于矢状层最下部,后部纤维位于矢状层最上方(图1D,见封2)。&#

6、160;   视辐射由外侧膝状体向外侧走行,沿颞干走行于颞角顶,在侧脑室外侧壁到达枕叶内侧面。视辐射在其大部走行过程中位于额枕下束深部,并覆盖于颞角上壁及外侧壁。视辐射分为三个主要的纤维束:前束向前走行至颞角顶,然后向后转折形成Meyer袢,并沿颞角的顶和外侧壁向后走行。前束始终到达颞角前尖端。在侧脑室房部水平向后走行到达枕极。中间束走行于颞角顶部,但没有明显的向前弯曲,向后到达枕极。后束从外侧膝状体直接向后走行于侧脑室房部外侧壁。在我们所有标本上显示视辐射Meyer袢到达并超过颞角前极,在其前方13 mm(平均2mm),在颞极后方2530 mm(平均27mm),在岛阈后方

7、812mm(平均10mm)。2.2  经侧裂到颞角的颞叶内侧手术研究  在外侧裂底部,视辐射Meyer氏袢内侧缘与视束外侧缘有一安全三角区域,手术经此区域进入颞角不会损伤到视辐射,三角区底部位于岛阈水平,杏仁核位于其前方,其尖部位于外侧膝状体的前缘,经三角区底部杏仁核处可向下直接进入颞角(图1,C-D,见封2)。在岛阈水平或下环岛沟周围5 mm 范围内向下切口即可避免损伤视辐射(图2,A-B,见封2)。在岛阈后10 mm 处垂直向下切口即跨过且损伤视辐射,要想避免损伤视辐射Meyer袢,切口必须向内下方与矢状面成1545°(图2,C-D,见封2)。在岛阈后1520

8、 mm 垂直向下切口可损伤视辐射,要想避免损伤视辐射,切口必须向内下方与矢状面成4080°,在此层面入路切口偏内的角度太大很容易损伤视束及颞角内侧面的豆状核下部(图2,E-F,见封2)。在岛阈后25 mm切口,因外侧膝状体在此下内侧,即使切口向内下方,也很容易损伤视辐射及外侧膝状体。3  讨论    视辐射是联系外侧膝状体与纹状皮质之间的纤维束。通过对视辐射与侧脑室之间密切关系的研究,可更好理解视辐射的三维解剖。视辐射自外侧膝状体发出后,弯曲围绕侧脑室颞角、三角区向后走行。视辐射分为前、中、后三束。前束发出后向前走行至颞角顶部,到达颞角前极,弯曲向后形成Meyer袢,继续沿颞角外侧壁向后走行;中间束从外侧膝状体直接向外侧走行,在颞角顶转向后行;后束直接向后走行。三束纤维均向后沿三角区及枕角外侧壁走行到达距状沟2。    视辐射三束纤维的空间排布与视觉通路的功能解剖密切相关3,4,视觉通路损伤后所观察到的视野缺损取决于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双眼同向性视野缺损是由于一侧病变损伤视束、外侧膝状体或视辐射,且病变越靠近视辐射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