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多媒体使用现状的不足_第1页
浅谈学校多媒体使用现状的不足_第2页
浅谈学校多媒体使用现状的不足_第3页
浅谈学校多媒体使用现状的不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学校多媒体使用现状的不足多媒体教学,又称"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缩写MCAI(全名Multimedia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常见的教学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Premiere、Flash等。把多媒体引进课堂,可以说是教育发展的第三次革命。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却时隐时现,影响了整首乐曲的演奏。而这些不和谐音符的出现,大多是由于主观意识造成的。下面就这个问题略加分析。1、 学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投入不足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学校多媒体设备配备不够,远远不

2、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也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吗?多媒体嘛,可有可无。也有的领导会说:多媒体好啊,可学校没钱真想买,实在是没办法啊。第一种领导,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村有一个老大爷,非常勤快,每天早出晚归,挎个粪箕子到处拾粪“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嘛。别人劝他:别光上粪,买些化肥上吧。他眼一瞪说:“我都种了大半辈子地了,从没用过化肥,上那玩意干嘛?还是粪实在。”丰收的季节到了,他惊奇地发现自家没有别人家收的粮食多,想了好久都没明白,明明自己地里的粪最多,咋还不如人家的收成呢?后来,在子女的再三说服下,对于化肥这个新生事物

3、,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对于第二类领导,我们无话可说。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既然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条件也应该是可以“创造”出来的。至于“创造”不“创造”,那就“事在人为”了。(二)设备利用率低不少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仅仅是个摆设,利用率不高,特别是设备越少的学校,这种情况越明显。除非上公开课、上级检查、兄弟学校参观等时才拿出来做做样子,平时总是“藏在深闺无人使”。究其原因,主要是“嫌麻烦”的思想在作祟。你想用吧,提前得找领导批准,得找有关人员安排,学生得转移教室,设备可能临时会出问题(这不是笑谈,曾见一次公开课,上课铃声响了,听课老师也到了,授

4、课老师却还在忙着维修设备)一来二去,使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设备也就成了摆设。那么,每个教室都装备多媒体会不会改变这种现状呢?肯定会。这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但出于种种原因,不少学校还达不到这个要求。(三)师资培训欠缺不少学校花了很大力气把“硬件”建设好了,却忽视了“软件”的配套建设,导致了物不能尽其用,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自然也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很多教师都有运用好多媒体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愿望,学校应及时培训,特别是对电脑基础差的教师,更应作出硬性规定。我校就是这么做的:设备刚买来的第一学期,学校规定,全体教师参与学习,每周六下午进行集体培训,分初级班和高级班进行分层次教学;并且,学期结束后

5、,要进行考试,不及格者下学期继续培训。事实证明,效果很好。在掌握了基本的操作之后,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一些诸如课件设计交流、多媒体教学比赛等方面的活动,以激励教师向更高的层次迈进。2、 教师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一)不思进取50%以上的城市教师能独立操作多媒体,20%以上的教师能熟练操作并且能够处理一些突发状况,不会或者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只占少数比例。而在农村中学里,大约40%的教师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能独立操作,只有少数教师能熟练操作,大约38%的教师不会使用任何多媒体,还有不到11%的教师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软件应用方面,有65%的城市教师能熟练掌握软件的

6、安装,而农村教师能熟练安装的只占22.9%。问题如此严重,不少教师却不以为然,认为没有什么。“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话可以说用在什么场合都挺合适的,当一个人习惯生活在“问题”中时,是感觉不出问题来的。在日常生活中,就时常听到这样的话:言论一:“年龄这么大了,学也学不会,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吧。”国家一直在提倡“终身教育”,作为教师,更应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年龄不应该成为学习的障碍。“学”“不学”是一个问题,“学会”“学不会”是另外一个问题,关键是在大脑里有没有这种“挑战自我”的意识。明朝的李贽,立志著书时已经54岁了,他的名著焚书和藏书是先后在64岁和73岁时完成的。今天的娄仁法老人(浙江宁

7、海人),80多岁的高龄开始接触电脑,20多天后就学会了几何数码打字法,还经常热心帮助年轻人学习。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德格斯坡厄尔测试过16000个25岁到92岁的人的推理能力、记忆力、视力,以及对空间的判断力。在这些测试中,他发现80多岁的人甚至表现得和年轻的对手同样良好。一些80多岁与90多岁的人智力接近于任何年龄的最高水准。即使那些脑力表现最差的,也只不过是轻微的衰退。3列出这么多实例,只想说明一点:年龄不是问题,“意识”才是问题。言论二:“我已经会用PowerPoint(或其它,或其它之和)了,够用的了。”很多教师喜欢“知足常乐”,满足于现状,这也是多媒体运用质量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这种

8、典型的“小富即安”的思想流传了几千年,也算是“优秀传统”之一了。记得拿破仑先生讲过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否套用一下说“不想努力进取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呢?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那么快,老是抱着自己的半桶水晃啊晃,时不时再洒下几滴来,看看现在还剩下多少呢。我们时常教导学生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我们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容易满足的人,往往是自己满意了,可别人不满意,这又该怎么办?言论三:“忙,我忙啊,我真的太忙了。”“忙”?不错,谁都忙。备课,写教学设计,批作业,辅导学生,还要照顾自己的家庭,哪一件事不够忙乎的。教师是勤劳的,也应该是最辛苦的,这大家都知

9、道,可谁让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呢?想不奉献都难啊。话说回来,忙中偷闲,挤一挤时间还是有的。君不见:办公室内,有人在挤时间“偷菜”,有人在挤时间“聊天”,有人在挤时间“淘宝”,有人在挤时间“厮杀”一个个全神贯注,一个个兴高采烈,一个个眼疾手快,一个个激情澎湃信息技术的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只可惜,一到学点真本事,时间就挤不出来了。(二)套用、滥用课件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结晶,体现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原创课件很少,借用的很多。借就借吧,多少也得根据各自的学情稍加改编,以更好的适应自己及学生吧。事实上,有的教师从网上下载好课件后,匆匆看一遍,就带到教室里

10、用了。有时甚至放过一张幻灯片后,都不知道下一张是什么内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很多网站为了方便教师的工作,提供整学期资源打包下载,包括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教学设计、课件等。一次下载,长期受用。多下几个网站的,资源就更丰富了。资源有了,不用白不用,于是乎,有的教师就养成了依赖的心理,反正有课件呢,上课时手指一点就行了。省事是省事了,可是哪一天要突然停电了,或设备突然“歇机”了,没做两手准备的老师可就傻眼了。用不用课件,应该视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定,东西再好,天天吃,也会反胃的。(三)操作技术差,课件质量差操作技术差,主要是没参加培训或学得不好造成的。个别老师在使用多媒体上课时,经常要找其他老师帮忙,

11、有时是课前,有时是课中(这可就麻烦了,一班的学生都在眼巴巴地望着),轻的影响教学进度,重的教学任务就有可能完不成了。课件质量差,这方面的原因很多:一是水平所限,二是时间所限,三是心态影响,四是环境影响“前人之述备矣”,就不一一絮叨了。(四)监管不到位班里有了多媒体,任课教师又多,这节课你用,下节课他用;为了使用方便,班主任一般把多媒体的钥匙交给班长保管,而各班班长的管理水平是不一样的。毕竟有这么好的一个东西放在那里,会很吸引同学们注意的。不管怎样吧,学生偷偷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是在周末,情况严重的中午也有)。很快,病毒(多是mp3、手机储存卡带的)入侵,机器损坏,令授课老师叫苦不迭。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加强管理、教育,严格规定;再不行就给电脑设个密码,只有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